a442634531 发表于 2011-4-25 10:02:35

陈玉桢 印章 出

联系QQ 442634531

tmdmp 发表于 2011-4-25 18:47:04

不懂   等高手

冀★调调 发表于 2011-4-25 20:15:24

陈玉祯是军阀李烈钧的夫人,他们保管着一笔相当规模的民族遗产,也就是说是地道的国家资产。;P

hank 发表于 2011-4-25 22:59:45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26 02:34 编辑

这枚有陈玉桢印文的印鉴是否就是当年用来存取巨款的凭证?和这陈年故事相关的还另有一种铜质陈玉桢印,小印藏在大印的把手中,要旋拧才显出,也颇不平常,据说是上世纪初,用来从花旗银行存取巨款的古怪印鉴。当年在这花旗银行存款,是不问来历,不留地址绝对负责保密的,仅凭对证存单号码、印鉴卡取款。当时的客户多是大户,客户名違也讳莫如深,只用堂记户名,而不写真实姓名。所用的印鉴,更是古怪百出,应有尽有。其中又有“民族遗产”,”二战捐款“也存在这银行的故事。故事说把巨额民族资产存入的客户就有李烈均夫人陈玉祯、妹妹李桂花。这些故事的真伪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也难以判断了,就当是豆棚瓜架下讲古吧!

沁紫 发表于 2011-4-25 23:05:07

这种铜质印章如何辩真伪??好像在其他见过类似的...

hank 发表于 2011-4-25 23:18:43

请看一位藏家的文章:
2005年元月我在陕西安康古董商李先生家中见到一枚铜质印章。通高5.2厘米,印面圆形, 厚0.5厘米,直径4.4厘米。主体印章从中心到边用圆线分为四个区:中心是12角星图案;往外是一组字母(至今我还没弄清是什么文什么意);再往外是:“中华民国八大金库动款专用章”字样;最外圈是相应的拼音。印的圆柱型手把与主体印面用锣体旋接,拧开里面是一直径为1.5厘米、有“陈玉祯印”四字的圆型私印。尽管 “八大金库”在我心中是不可信的传说,但此印章质地与制作工艺与古玩地摊的赝品印章显然不同:1、主体印面的字体文饰是热冲压工艺;2、小印字体是手工雕刻,字正底子平,非一般工匠手艺;3、手把上的梅花纹是不成熟的酸洗工艺。
古玩商肚里都有好多美丽的传说,但我还是问了“从哪里来的”,李先生说在湖北郧县汉江河边红桥村一个老头手里收的。玩古玩靠的是眼,况且当时对“陈玉祯”是什么人我也不清楚,可能收藏玩东西的无限韵味和魅力也在于此。经一番磨价,我自感觉100元好象低于制作成本就拿回家当作案头笑玩。
后来在闲暇细品中我的确也是看到细微处的一些或明或隐的趣味:1、“八”与“大”两字中间留有一 “点”做记; 2、主体印面中心的小圆圈与其它圆圈不在同一圆心上;3、“专”字对应的拼音多个“g”,制章者对这一“错”巧借这组拼音做了说明:即“zhu_an_‘g’”其音就是“贮暗‘记’”;4、“款”字拼音最后一个字母“n”在原模本制作中即有意人为而又以自然状态显现的“损腿”;5、外圈拼音字母排列疏密不一致、底子面不平衡似人为安排;6、小印面边沿上有肉眼难以觉察(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人工后做为的文饰暗记。7、印面有启磨“开章”的痕迹(民清时期新制的官印到使用者手中要把周围一圈高出部分磨平叫开章)。再后来我也在好奇寻究中知道了一些关于陈玉祯本人的事。但我直到今天,仍难将此印章与曾掌握巨额民族资产的陈玉祯相连接,只能把玩把玩但又不能一笑了之。
—— 郭光   2007-12-5

meikun 发表于 2011-4-26 07:07:12

我也听课了

meikun 发表于 2011-4-26 07:07:23

长学问

hank 发表于 2011-4-27 12:28:39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27 12:30 编辑

当年的花旗银行建筑(2005年?摄),这银行曾是个大金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玉桢 印章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