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09:40

被毒蛇咬伤后,首先要判断蛇是否有毒,毒蛇与无毒蛇最根本的区别是: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1.患者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兔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在安静的状态下,将病人迅速护送医院。
2.绑扎伤肢:立即用止血带或橡胶带、随身所带绳、带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扎紧,结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成人一般将止血带压力保持在13.3Kpa左右);结扎时应留一较长的活的结头,便于解开,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
3.扩创排毒:缠扎止血带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伤处挤出毒液,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时,重症或肿胀未消退前,作十字形切开后再吸引,以后可将患肢浸在 2%冷盐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断挤压20—30分钟。咬伤后超过24小时,一般不再排毒,如伤口周围肿胀明显,可在肿胀处下端每隔3~6厘米处,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人2厘米,如手足部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四个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
4.蛇药:为中草药制成的成药,可供口服和外敷,亦有针剂。其中蛇药、蛇伤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药酒等,对多种毒蛇的咬伤有显著的解毒作用。这些药物在旅行前应选购备用。
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和预防
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
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园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
毒蛇与无毒蛇最根本的区别是: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预防:
打草惊蛇,把蛇赶走。
在山林地带宿营时,睡前和起床后,应检查有无蛇潜入。
不要随便在草丛和蛇可能栖息的场所坐卧,禁止用于伸入鼠洞和树洞内。
进人山区、树林、草丛地带应穿好鞋袜,扎紧裤腿。
遇见毒蛇,应远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睡袋侧面都有拉链,如果觉得热可以不拉拉链,冷了,就将拉链拉上;睡袋的头部和颈部处各有一根拉绳,觉得寒冷时可以将绳收紧,让睡袋不漏风。睡睡袋不用穿好多衣服,跟平时在家睡一样穿。关于枕头的问题,可以在铺好睡袋后,在相应位置帐篷底下垫上自己的鞋,或拿自己的衣服叠成枕头。
我们平时出去登山、野营,需在野外住宿时,下面的物品清单会帮助您整理装备,以免遗忘东西:
背包、帐篷、睡袋、防潮垫;毛巾、肥皂、牙刷、牙膏、梳子、镜子;内衣裤、御寒衣物、防风雨衣裤、登山鞋、鞋垫、袜子、帽子、手套,太阳镜、防风镜;饭锅、饭盆、勺子、杯子、水壶、打火机、防潮火柴、炉子、燃料、盐、调料、净水药片;食品、水、巧克力、奶糖、口香糖(代替刷牙)、高级营养素(如善存、金施尔康等);瑞士军刀或其它多用刀、斧头、锯子、铲子、背包带或25米辅绳、别针、塑料布、铝箔、塑料袋、报纸、卫生纸、湿纸巾、针线包、石灰或香烟(泡水后撒在帐篷外防虫)、净水吸管;地图、指南针、GPS、海拔表、照相机、收音机、采访机、望远镜、温度计、闹表,纸、笔;电筒、头灯、备用电池、灯泡;
医药包:纱布、绷带、棉花、创可贴、碘酒、止血带、三角巾、体温计、感冒药、止痛药、晕车药、肠胃药、消炎药、外伤药、驱虫药、蛇药;
现金、信用卡、身份证;
露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过去的“露营”则最常见于童子军运动及军队活动上的名词。
  ■八项注意
  1.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
  2.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3.帐篷的入口要背风。4.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5.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篷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6.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7.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8.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三大纪律
  纪律一:帐篷要依次搭建首先搭建公用帐篷。在营地的下风处先搭好炊事帐篷,建好炉灶,烧上一锅水,然后再依次向上风处搭建用于存放公用装备的仓库帐篷与各自的宿营帐篷。当整个营地的帐篷搭建好时,烧的水已开锅,可以马上饮用并开始做饭。
  纪律二:建好野外厕所
  选择在营地的下风处稍低一些,并远离河流(至少20米以外)。最好是挖一个宽30厘米左右、长50厘米左右、深约半米的长方形土坑,里面放些石块和杉树叶(消除臭味)。三面用塑料布或包装箱围住,固定好,开口一面应背风。准备一些沙土和一把铁锹以及一块纸板。便后用一些沙土将排泄物及卫生纸掩埋,并用板将便坑盖住以消除异味。在厕所外立一较明显的标志牌,使别人在较远处即可看到是否有人正在使用。露营结束时,用沙土将便坑掩埋好,并做好标记,告诉其他参加野外活动的人。
  纪律三:带走你的垃圾
  不在营地留下一点垃圾是野营人必须恪守的纪律。纸类的垃圾可以焚烧后就地掩埋,塑料瓶、易拉罐等要装入垃圾袋带走,待回途中经过垃圾站时再丢弃,万不可随处抛弃。川线
  
1、冰雪宿营的冻伤:冻伤一般发生在气温降到零下1摄氏度时。人体容易冻伤的部位一是体表裸露的皮肤,如手、鼻、耳、脸等;二是人体远离心脏的区域,如双脚,这主要是因为远离心脏的区域受血液循环的影响最小。
  症状:首先会感到刺痛,接着皮肤会出现苍白的斑点,伴有麻木感。而后就会出现卵石似的硬块,伴有疼痛、肿胀、发红、起疱,最后减弱、消失。
  疗法:初步冻伤:将冻伤部位放到温暖的地方,如把手夹在腋下,或将脚抵在同伴的胃部,但切忌与同伴呆的时间过久。恢复时会产生疼痛感。
  深度冻伤:发现后应及时防止伤势进一步恶化,最好的办法是将冻伤的部位放于约为28~28.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慢慢恢复,但万不可用雪揉擦或用火烘烤。
  严重冻伤:此时可能发生的症状是起水疱,不但很容易受到感染,也很容易转为溃烂。继而被冻伤的部位将逐渐变灰、变黑、坏死,最终剥落。这时候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不要把水疱挑破,也不要摩擦伤处,伤处受热更会产生剧痛。
  2、高山滑雪的雪盲:雪盲是指人眼长时间处于太阳光线强度过高,过于集中,并经过地面冰雪反射或经过云层中的冰晶反射的环境下,造成视力暂时消失的情况。
  症状:起初是在瞪大眼睛时,眼睛感觉相当敏感,接着便是不住的眨眼,伴有斜视,之后视线里会显出粉红色,并逐渐加深,有磨痛感。
  疗法: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把冰湿布置于额前,防止高温加剧疼痛。
  3、求生信号:在发生危险后,你除了要安排好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然后要做的就是发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求救信号了。它们的方法很多,在不同条件下当然各不相同,即使同样的环境下也有不一样的方式。总之,利用你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人们发现你的那一刻,你就成功了。
  如果你携带了无线电工具可以尽快发送求助信号。营救组期望早日了解你处的地点。知道灾难发生时所处的方位,以及风向,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往往你应该点火———三堆火堆是国际间共同认可的遇险求救信号。火堆应尽可能大而明显。摆放地面信号以吸引注意。当你看到在有效范围内有可能得到帮助时,使用烟火信号。
  利用身边的石块、树木甚至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物体,摆放出“SOS”国际间通用的求救信号。字体应摆放在空旷的地面上,也要尽可能的大而明显。
一场百年一遇的海啸,令人怵目惊心!有些天灾非人的能力所能抵御,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却能使旅途生活更加安全、快乐。今天,我们就为读者送上一份———
  冬游安全之保暖攻略
  要学会用服装建起御寒屏障。最外层的衣服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毛皮或皮革质地的服装。羽绒服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游的首选服装(羽绒服的面料越轻薄越好,并且在折叠时能叠的越小越好)。滑雪溜冰服装的选择要领是保暖、防风、轻便、紧口、颜色深一些(忌穿浅色服装)。外裤以训练裤最为适宜,它既能防风防水又比较透气。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去高寒的地方一定要戴帽子,因为人体50%以上的热量是从头部和颈部散失的。寒冷和风大的地方最好戴上有护耳的帽子。手套要选择保暖、防风防水和耐磨的。如果上雪山,则一定要带一副鸭绒手套。冬季出游一般穿登山鞋,同时为了防止湿脚难受最好多带两双袜子和鞋垫。若到北方旅游,则最好穿高筒防滑雪地棉鞋,穿皮鞋会冻得受不了,而且冬季北方路多有冰雪,路面较滑。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的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手、脸等部位要抹防冻油膏等护肤品,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以增加皮肤裸露部分的血液循环。
  冬游安全之护眼攻略
  北方的冬季经常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茫茫的雪地对阳光中的紫外线吸收少而反射强,当强烈的紫外线射入旅行者的眼睛时,会发生光化作用,经过6~8小时的潜伏期,眼睛就会出现严重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甚至睁不开、有强烈的烧灼感和剧烈疼痛,医学上称之为雪盲。
  所以,出门时需戴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冬游安全之温泉攻略
  泡温泉能消除疲劳,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但是如果温泉水温过高,人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中骤然浸入泉水里,一般很难适应。所以要先用手或脚试探水温是否合适,再进入温泉泳池,并应该从低温泉到高温泉,逐步适应温泉水温。
  一般温泉浴可反复浸泡,每次为20到30分钟。如果一次浸泡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晕眩、全身乏力。当您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应该上池边休息,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温泉水中含丰富的矿物质,泡过温泉后尽量少用沐浴液,用清水冲身更有利于保持附在皮肤上的矿物质。
  温泉浴亦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在令身心得到全面放松的同时,灵敏度和注意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驾车人士在泡过温泉后,一定要休息两个小时以上方可驾车。

感恩的心 发表于 2011-4-29 15:10:17

搬个小板凳细品:)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0:30

冬游安全之滑雪攻略
  滑雪是一项速度快、灵敏性强的全身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高超技术的人,运动前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内容有原地徒手操和行进间徒手操,以及做各种压腿、弯腰、屈伸、俯卧、跳动等。由于滑雪速度快、场地起伏大、地形复杂,所以容易发生事故。滑雪者对场地应充分熟悉了解,反复进行适应性练习。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大风和大雪的天气能见度20米内禁滑,在零下30℃以下的天气禁滑。更要避免超速滑行。
  滑雪要量力而行。当滑雪者的技术水平达到能安全地停住,并能避开滑雪道上的障碍物和其他滑雪者时,才能去较高水准的雪场滑雪。停留休息时,要停在滑雪道边上,并要充分注意并避开从上面滑下来的人,重新进入雪道时也如此。滑雪有句俗话,不怕摔,就怕撞。就是说宁可摔倒,也不要发生碰撞,碰撞(撞在别人身上、树上或拦网上)是很危险的,轻则挫伤,重则骨折。不要单独在树林、陡坡和深谷滑雪。一般说来三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滑雪最安全。摔倒后不要随意挣扎,尽量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一般情况下,可以举手和双臂,屈身,任其向下滑动,要避免头朝下,更要避免翻滚。
  滑雪前应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如受伤时的处理,骨折后应采取的措施等。发现他人受伤,千万不要手忙脚乱随意处置和搬动,应尽快向雪场救护人员报告。
  冬游安全之求生攻略
  在发生危险后,你除了要安排好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应该尽快发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求救信号———利用你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人们发现你的那一刻,你就成功了。
  如果你携带了无线电工具,那么你就可以很快发送求助信号了。营救组期望早日了解的是你所处的地点。知道灾难发生时所处的方位和风向,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你应该点火。三堆火堆是国际认可的遇险求救信号。火堆应尽可能大而明显。当你意识到在有效范围内有可能得到帮助时,就使用烟火信号。
  利用身边的石块、树木甚至衣物等一切可利用的物体,摆放出“SOS”这个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字体应摆放在空旷的地面上,也要尽可能的大而明显。
  滑雪要护肤
  不要以为防晒只是夏季的专利,雪表面的紫外线亦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应选用防晒系数为25或更高的防晒霜。
  滑雪是冬天特有的运动,在给人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冷风也会给皮肤带来严峻的考验,它会使皮肤出现鳞状裂纹,导致肌肤老化,所以在滑雪前应涂上冬季专用的润肤品。
  滑雪时若风太大,可以选用专用的滑雪面罩。除了脸部可免直接受强风吹袭外,也可防止强烈的阳光直晒皮肤。
  嘴唇及其附近长期曝晒或风吹后容易长水泡,滑雪者在滑雪前最好涂抹唇膏保护嘴唇。唇膏最好选用不易清洗、不会因流汗而消失的类型。唇膏也要不断涂抹,以避免嘴唇破裂。
  给照相机保暖
  电子快门的照相机或摄像机,在-20℃以下时,电池易"放电",相机"失灵",快门不能按下。因此,在户外拍摄完后,要及时将相机放进外衣里面"保暖",用时再拿出来。此外,一定要多备些电池。
  冬游备用药品
  冬季寒冷易感冒,出门旅游要备感冒片等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北方爱吃凉菜,不习惯者易"闹肚子",需备防治此类疾病的非处方药。北方干燥,还需备清热冲剂。
徒步旅行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来说,无疑可以增强体质,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准备,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疲劳。预防的关键在于,一要步姿正确,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会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边。
  2、防脚打泡。万一选鞋不对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在一般情况下,这就可以防止打泡。
  3、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带一些质轻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广阔的北方平原,风速较大,衣着应及时调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4、解渴要适可而止。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
  5、热水洗脚去疲劳。
  6、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如感冒药、防暑药和外伤药,备一酒精盒浸1~2根马尾。
  
外出旅行,牙膏是必备之物,因为它除了洁齿外,还具有一些生活上的用途,可解除旅途上的不便。
  1、当皮肉因外伤碰破时,可以在伤处涂上牙膏进行消炎、止血,然后再包扎上。作为临时急救药,以药物牙膏效果显著。
  2、当被蜂蜇了,可以在蜇咬处涂上牙膏,这样就可以消除红肿,因为蜂毒是酸性物,而牙膏属弱碱性,酸碱中和就解毒了。
  3、当被蚊叮、虫咬后,奇痒难忍,只要在叮咬处涂上牙膏就可止痒。
  4、旅途中发生头痛、头晕时,可在太阳穴涂上牙膏,因为牙膏中有薄荷脑、丁香油,可以镇痛。
  5、旅途中手脚受冻,出现红肿,又痒又痛,只要受冻部位不破,可用布沾上牙膏在红肿处摩擦。因为牙膏中有生姜油、薄荷油,可帮助活血消瘀。
外出爬山避暑纳凉,许多人情不自禁地畅用山溪水,感受大自然赐于人间的天然凉吧。对此,解放军总医院刘秀云主任医师提醒人们,夏游慎用山溪水,以防引发水源性疾病。
  刘主任介绍,炎热的夏天,由于使用山溪水的人群较多,加之山溪水是未经检验的自然水,引起最常见水源性疾病多数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可能传播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红眼病、肝炎、霍乱、伤寒和痢疾等。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当地几名登山爱好者由于在登山途中出汗,休息时用山溪水洗脸,几星期后,出现了间歇性鼻塞和鼻出血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发现,竟是山溪水中的水蛭钻进登山运动员鼻中所致。这些的病例虽然不多见,却提醒人们,那些看起来清澈见底的山溪水,实际是未经检验的水,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干净。
  放暑假了,有许多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外出郊游,家长们一定要提前带足饮用水,严格控制孩子饮食山溪水。钱勇
如果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应立即停止旅游,尽快下山,下山时要尽量避开山体容易滑落的地区,千万不要在沟道内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的袭击而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山区降雨往往是上游下雨形成洪水,而下游并不知情,对这种情况尤其要警惕,通过观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选择避险方式。
  一旦因山洪暴发困在山中,要选一高处平地或山洞等离行洪道远的地方休息等待救援;无通讯工具的,可寻找一些树枝和其他可燃物点燃,同时在火堆旁放一些湿树枝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浓烟,以引起搜救人的注意。
  如行车旅游遇到暴雨该怎么办呢?在雨中和雨后一段时间内,特别容易发生路基塌陷,这时车辆应躲在安全的地方,停止行驶。确有急事需要行车,一定要注意观察路况和山体情况,车辆尽量在道路的外侧行驶,避免山体滑坡时砸伤车辆,遇有山石塌落到路上,不要贸然通过,更不要在情况不明时自行清理路障,以避免后续的山石滑落造成伤害;如遇山体发生滑坡,应下车探明情况,确认堆积物未全部堵截道路,车辆可以通过时再行驶;如道路已被阻断,应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区,并向道路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车辆和行人在汛期过漫水桥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所谓漫水桥,即平时桥面无水,汛期洪水从桥面漫过的桥梁。洪水冲击力很大,当车体与水流形成直角后,洪水依靠横向推力可迅速将车推翻。行人或车辆在汛期过漫水桥,当桥面漫水时一定要观察水深和流速。一般情况下,水深在20厘米、流速在每秒2米时,行人禁止通行;水深在30厘米、流速在每秒3米时,小型机动车禁止通行;水深在50厘米、流速在每秒3米时,大型机动车禁止通行;洪水在上涨期间,禁止一切行人和车辆通行。
  最后,提醒住在矿山采空区的居民,要随时观察地面是否有新发生的裂痕,房屋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搬到安全地区。而住在山洪或泥石流易发区的居民,在躲避山洪或泥石流时,应选择到沟道两侧高处,不能顺沟道向下游方向逃生。
一、毒蛇咬伤: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用凉水冷敷,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二、骨折或脱臼: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三、食物中毒: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四、野游迷路辨南北:可以找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可以观察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可以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五、外出旅游遇上雷雨怎么办:不要在巨石下、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电流从这些地方中通过时会产生电弧,击伤避雨者。如果山洞很深,可以尽量躲在里面。不要在雷雨中骑车或骑马,会引雷击身。不要躲在旷野中孤立的小屋内。离开高地,也不要在孤树下避雨。远离金属物体。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很少会伤人。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甲板之下。
长时间乘车要多活动
  如果外出坐长途车,要适度地打开车窗,以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这样人就不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其次,乘车时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以预防旅行者水肿。对于晕车的人,在开车前半小时,就应服用晕车药。在乘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闭目养神,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

感恩的心 发表于 2011-4-29 15:11:32

搬个沙发细品:)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2:03

出门在外最怕外伤
  出门在外,由于疲劳、环境变化等原因而容易发生机体损伤。积水潭医院骨科李为主任提醒大家易发生的几种情况。
  1.股骨颈骨折:尤其易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若受损伤就不应继续负重,须马上去医院拍片检查。
  2.手腕骨折:多是在绊倒、滑倒时本能地用手掌撑地所致。伤后病人会感觉受伤的手腕剧烈疼痛,有的可以感到碎骨片在移动。受伤后要就近找到一块平整的板子或书,将手腕托住,避免手腕的反复摆动。不要自行按摩和反复练习活动,应尽快由医生将骨折复位后,进行石膏固定。
  3.踝关节韧带损伤和踝关节骨折:这种损伤常常是在跑动和下山时发生。伤后即使能行走,也应避免负重。有条件的话,可立即敷以冰块,以减少出血及肿胀,切忌按摩及热敷。应尽快去医院就医,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随处旅行随时放松
  经常出外旅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出去玩的是很尽兴,可是一回来,浑身就跟散了架似的,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都缓不过来。如果在旅途中注意放松,回来后恢复恐怕就没那么难了。现介绍几招,以备旅途时所用。
  1.水浴是最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的方法。
  2.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适当加些盐。
  3.按摩简单易行,也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信报记者刘圆圆
  外出旅行别忘消毒
  外出旅游或出差在外,一些餐桌上的碗筷总让人有些不安。特别是旅游高峰,客流量大的餐馆,即使备有消毒柜等设备,但由于客流周转快,无论是时间还是消毒柜空间都有些供不应求,难以保证对餐具进行有效消毒;一些城乡接合处的小餐馆卫生状况更不容乐观。
  因此,出行时最好随身携带消毒用品(用具)。目前市场上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消毒用品有消毒液、消毒纸巾、便携式消毒仪等。近日记者了解到,在医保全新大药房安定门店、城乡四层、贵友五层、白广路四层等处,还销售一种只有手机大小的消毒仪,其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在离物体表面5cm的距离,杀灭细菌需20至30秒,杀灭病毒需60至100秒。需要注意的是,在购买时应选择带保护装置的消毒仪,以免紫外线直射皮肤和眼睛。
常有人问我,背包客为什么要“徒步”?是为了追求某种情调、是哗众取宠、还是其中真有不徒步的人们所不能领略的独特乐趣?
  我觉得之所以发生这个疑问,是因为“长途跋涉”已经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渐渐丧失了功能性,于是退化到旅行方式中,成了方兴未艾的热门。在交通尚未如此便捷时,走路从来都不成其为一种争论,而当“以车代步”成了生活习惯,“徒步”就变成了奇怪浪漫的举动,尤其加上了户外的色彩后,延伸出诸如“暴走”、“毅行”等等门类。有人神化它,为它赋予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意义;同样,有人在妖魔化它,对那些脆弱的理由进行刻薄的攻击,指责它无非一种SHOW。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徒步到底是必须还是多余?
  在争论前,我觉得应该先明白户外运动中“徒步”的概念,因为并非所有走路都是徒步。
  徒步,也即“HIKING”,是户外运动的基本构成。严格定义里,只有在其他交通方式不能到达的前提下的长途步行,才能定义为“徒步”。
  当“徒步”介入户外的概念之后,它就演化为一种运动方式,和其他所有运动一样,有专门的规则和窍门,可以说,徒步是步行、攀登、重量训练和增氧健身的组合,可以包含一天几公里的步行或用一周的时间攀登多山的地区。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基本的徒步要求是必须背负额外的行李,这是为了以后能完成诸如山地行走、雪坡行进等特殊地貌中的旅行在技术上所做的基础训练。所以说,“徒步”和平常意义上的“走路”并不能完全等同,它既是户外的入门篇,也是贯穿始终的训练和基本技术元素。倘若要探索自然,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所谓“暴走”,不妨理解为徒步的一种短途强化训练;而“毅行”,严格定义上是指结组完成难度线路的徒步,小组一般由三男一女组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员协作完成穿越、攀登、涉溪等技术线路,是训练和体现户外运动协作互助精神的一个方式,比较多的运用在比赛中。
  至于在都市中、在寻常人的生活中,“徒步”则更多地被演化为一种私人的旅行方式。也许有人认为它哗众取宠,但实际上它本身是极自由简单的选择,只是因为被关注得太多,才在各种眼光下变形。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4000多万人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徒步旅行,他们中有些可能是严格地遵从户外的定义,在挑战自我的同时,锻炼着自己的心脏、肺和肌肉;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享受步行带来的自由,喜欢那种在任何时候任何允许的地方停留下来的感觉。一段线路,徒步能够得到的体验是行车所不能替代时,或者你个人喜欢徒步这样一种方式,就是它存在的理由。
  当把“徒步”理解为一个PRIVATE的选择时,就完全没有必要关注它是“必须”还是“多余”,喜欢就可以成为它发生的全部理由。这种方式一直存在,成为时尚的东西,并非它的本意。
手机电池保持充足
  (定格一)詹先生能够及时拨打110,是他获救的主要原因。因此,出门要多记几个电话,手机电池要充足。
  闪光灯可以发信号
  (定格二)詹先生冷静下来后发现了自己所处地周围的特征,这为营救人员提供了营救方向。另外,詹先生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相机的闪光灯)发信号,这也是成功营救的重要因素。
  流连美景不可忘时
  (定格三)自助旅游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安排和行程进程?不能流连忘返。
  ■千叮咛万嘱咐
  提示一 莫问“笑脸人”
  异国旅游迷了路怎么办?专家提醒:首先,一定要拿所入住饭店的店徽,迷路时可把它出示给当地人或出租车司机便可。其次,千万不能找“笑脸的人”问路,也就是特别主动热情的人。第三,最好也不要在地铁里找人问询,因为地铁是犯罪率最高的地方。第四,在繁华的街道上寻找“i”字标识,这里有咨询人员。
  提示二 蚁穴辨方向
  野外迷路时,可从大自然中找到识别方向的标志。第一,树桩年轮。你可以在林中找一棵树桩,根据它的年轮来识别方向,因为其年轮总是南面的宽而北面的窄。第二,大树南侧枝叶茂盛而北侧稀疏。第三,蚁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第四,岩石南侧干燥光秃,北侧会布满苍苔。第五,晚上找到北斗星以辨南北方向。
  提示三 心中绘地图
  野游者必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确定方向。在你离开自己的帐篷、汽车、独木桥、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尽可能远的目测一下这一地区,确定左右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如山峰、绝壁、寺庙、大树等。出发前要对你营地周围那些突出的目标有个清楚的记忆。同时,记住来时与返回时你经过了多少溪流,旅途经过了多少山峰,多少叉道。将自己走过的路画一个线路图。如怀疑自己迷了路,应静下来回忆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不可盲目地继续前进,更不可在森林中乱窜乱钻。
  提示四 沿途做标记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营救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外出旅游,在山地行进时,为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的原则。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
  走山地时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体力。当疲劳时,应放松慢行,不要停下休息。
  山地行走,攀登岩石是基本技能,在攀登前,应进行观察,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蹿和猛进。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万勿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攀登时,腿稍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4:46

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跷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避免翻滚途中伤害身体。
一是淤泥陷阱。看着水面很清澈平静没危险,下水后踩上淤泥,两脚陷进去麻烦就大了,往往人一恐慌,身体乱动,越陷越深,最后难以自拔。
  二是尖石陷阱。如水下有尖石或堆放有建筑垃圾,在这种水域跳水潜泳,头部撞在上面,会把人撞晕或把头撞破。
  三是暗流陷阱。在有坑洼或暗流的地方游泳。游泳者一旦误入其中,猝不及防,心中慌乱,酿成大祸。
  四是水草陷阱。柔柔的水草随波荡漾,看似温柔而富有诗意,但这却是危险的杀手。如果误入水草丛中,被草缠上,挣脱起来很困难。
  另外,山东体育学院黄大鹏教授还提醒,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到野外游泳,野外不像城里,人很多,出了事有人看到。在旷野中,如果附近没有人,一个人外出游泳出了事,既无同伴相救,又喊不来人,将会面临生命危险。他建议,到野外游泳,最好选择以沙地、鹅卵石为底,清澈透明的水域 。如果在野外游泳中遇到异常情况,也不要惊慌失措。在碰到抽筋、水草缠腿、遭遇旋涡等突发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按正确方法排解,一般都能脱离险境。否则,越是慌张,情况越糟。
  如遇手脚抽筋,这时要保持镇静,一边呼救,一边自解。手指抽筋可以突然握拳,再快速用力将手指张开,反复几次,以此化解。脚趾抽筋可仰卧水面,用力往上扳脚趾,腿蹬直。大腿抽筋时,将抽筋的腿弯曲,与身体成直角,然后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其贴在大腿上,向前伸直,反复做3次-5次。小腿抽筋,用抽筋的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小腿的脚趾,用力向脚背方向扳动,用同侧手掌压在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被水草缠腿时可憋足气,慢慢潜入水中将其解开。遇到旋涡,切不可直立,要平卧水面,然后用仰泳或自由泳姿势奋力游出。
  当发现有人溺水,救人者切记一个原则:不可正面施救。应从背后靠近溺水者,托起其头部,或抓住其头发,也可扶住其腰部往岸上拖。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要进行人工呼吸,掏出其嘴里的淤泥等一切可能堵塞其气管的物件,拉出舌头,以防堵住气管,每分钟向溺水者口中吹气20次。如果溺水者心脏停止跳动,还要同时实施心脏起搏。恢复心跳后,要赶紧送医院救治。
面对紧张的都市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你可曾渴望走出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回归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原始和寂静,感受自在悠闲的流浪感觉?来吧,约上三五知己,背起你的行囊,打破生活的桎梏,走出一片新天地!
在城市边缘的野营探险活动,已经成为都市玩家们首选的休闲项目之一,感受晴空的飞鸟、涓涓的流水给你带来的愉悦和享受。躺在细沙的海滩上,聆听潮水的声音,看满天的繁星。夜幕降临时和朋友围坐在篝火旁……这就是野营的乐趣。
当然,在野外首先需要属于自己的一个窝,为你挡风避雨。首选装备就是帐篷,一般选择双人型的比较合适,选购时要注意其缝合处是否经压胶处理,不经压胶处理的帐篷在遇到暴雨时很容易渗水,多人型的帐篷由于体积大且很重,比较适合汽车旅行。
另一个装备就是睡袋,按使用来分,有适合春秋和冬天使用的两种类型。一般来说,春秋季对睡袋的要求不高,普通100克/平方米的睡袋就可以,冬天使用的睡袋就很有讲究了,一般使用普通加重型,比较高级的有羽绒型或者使用杜邦材料。至于防潮垫则分为泡沫型和气垫型,泡沫型的适合春秋天,气垫型适合冬天和地形凹凸的地方。
探险时选择营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因此必须遵循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地势。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风化的岩石,尽量要避免在下凹的地方扎营。万一发现滚石,应立即大声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气候。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避免在河流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许多时候,营地都会选择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以便于欣赏风景,但是,如果下起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会突然暴涨,淹没河岸。因此,雨季来临时在野外宿营前一定要关注宿营地当地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
近水。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饮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有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的。
背风。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甚至引发疾病,大风还会卷走帐篷,增加点燃篝火的困难,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
日照。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防兽。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的药品和防护措施,比如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就非常有效。
平整。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
环保。请注意保护环境,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特殊情况下无法带走时,可以挖坑掩埋。
(一)山火
在干燥的天气里,山火于较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远足者绝不可轻视山火的威力。为己为人和保护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不要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火煮食;吸烟人士应避免吸烟;烟蒂和火柴必须完全弄熄才可抛弃于垃圾箱内或带走。由于山火于日间比较难于看见,应随时留意飞灰和火烟味。如发现山火,尽速远离火场。谨记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 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随便试图扑灭山火,除非山火的范围很小,或者你确实处于安全的地方,或者确保有可逃生的路径。要迅速离开火场,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a.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b.附近小径的斜度,选较易逃走的小径。c.附近植物的高度及密度,选择少植物的地方,会比较好走路。 沿现有的小径逃生会比较少障碍,且走得更快。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如情况许可,切勿往山上走,因为会消耗体力。切勿走进矮小密林及草丛,山火在这些地方可能会蔓延得很快而且热力也较高。
(二)滑倒
在斜滑的山径上,比如湿滑的石面、泥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在滑倒受伤时,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需要时、立即进行急救。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不要继续行走。如果伤者可以继续行走,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以免加重伤势。在扭伤或行动困难时,要利用手机或派人求救,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盖保温,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三)山洪暴发
一般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正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导致伤亡。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四)山体塌方
暴雨时或经过连日大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起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如果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前进。如队友被山泥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五)雷击
雷电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远足者如遭电击,大多会因而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 出发前要留心电台或电视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进行远足,雷雨警告时更不宜出门。 在户外,应穿着胶底鞋。在电闪雷鸣时切勿接触水质或潮湿的物体。不要站在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之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在可能情况下,躲入建筑物内。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避免使用带有插头的电器。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
(六)迷路
于天气不佳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致迷途。选用有明确路标的山径及于出发前详细计划行程,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远足人士应留意当天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情况不佳时进行远足。谨记带备必需物品,例如地图、指南针、水、食物、头灯(手电筒)、雨具、收音机、急救药箱、 哨子、手机、记事簿和笔等。 应利用指南针及地图设法找出所处位置。并且设法记忆曾经走过的途径,并经原路折回起点。若不能依原路折回起点,应留在原地等候救援。切勿再往前进,以免消耗体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难。若决定继续前进,寻路时应在每一路口留下标记。如未能辨认位置,应往高地走,居高临下较易辨认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切忌走向山涧深谷,身处深谷不易辨认方向,向下走时虽容易,但下山危险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时也困难,以致消耗大量体力。 如果天气寒冷而御寒装备不足、雷雨时或遇到山火,可暂离高地待情况好转时,再到较高位置等候救援。
★ 在一分钟内,连续发出6次长讯号,停顿一分钟后,重复同样讯号,不要中断直至有救援人员到达为止。(即使已被救援人员从远处发现,也要继续发出讯号,使救援人员知道求救者之正确位置) 。
★ 发出讯号的方法:
1.吹哨子。
2.用镜或金属片发出。
3.夜间用电筒发出闪光。
4.挥动颜色鲜艳明亮的衣物。
  ★ SOS求救讯号
在可能情况下,在平坦的空地上用石块或树枝堆砌SOS大字母(每个字母最少6米)。
(七)中暑
当环境温度高,而人体无法出汗调节体温时,便会中暑。患者会感到热、晕眩、不安宁,甚至不省人事。体温可能40℃以上。皮肤干燥而泛红,呼吸和脉搏加速,,严重者会休克,应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及寻求医疗援助。
过热亦可能引致热衰竭,通常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运动,尤其未能补充水所流失的水分和盐分时发生。患者体力衰竭、头痛、晕眩及恶心及可能肌肉抽筋,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和脉搏快而浅弱,体温可能正常或下降。
避免中暑的方法,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度疲劳,以免消耗体力。避免长时间受到太阳直接照射。要多喝水。可是如果有人中暑,要让患者躺在阴凉处,脱掉衣物,双足翘起,若患者清醒,便给其摄取流质饮品,不要让人群阻碍空气流通。如有必要可加用浸水、敷湿衣及吹风等能迅速降低体温的方法,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继续补充水分及马上求救以便及早治理。如果患者大量流汗、抽筋,可在水中加盐,每半公升水加半茶匙盐。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6:17

八)暴寒
身处寒冷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衣服,致体温下降,久了甚至会致命,称为体温过低(失温)。 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来的寒雨或暴雨,致气温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 暴寒会让人疲倦、无精打采、皮肤冰冷、步履不稳、发抖、肌肉痉孪、口齿不清、产生幻觉等。 预防暴寒,远足前一晚必须充分休息。如身体不适,就不应勉强参加活动。出发前吃一顿丰富有营养的饱餐,途中可吃高热量食物,如朱古力和巧克力。带上备用保暖用的带上备用保暖用的发热袋、睡袋或御寒衣服。带上备用一套干衣服,以备更换。除非拉练之类的活动,否则勿带过重的物品,以免消耗体力。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劳,以免消耗体力。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也不要着急,找地方躲避风雨,然后迅速更换湿衣服,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并且饮用热饮、食用高热量食物,保持体温。
(九)蛇咬
差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首先,远足者应穿着长裤和有高帮的鞋。 行走的时候要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切勿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立刻反击。如被蛇咬后,应注意的事为:
1. 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不要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让伤者躺下,停止伤处活动,但不要抬高伤处。不可喝酒,亦不应做不必要的活动。如果带有蛇药,应尽快内外服用。
2. 在可能情况下,用绷带缚扎伤口以上的部位。如伤口在手脚,可用宽阔的绷带包裹伤口以上的部位。
3.应安慰伤者。
4.尽快到医院求治。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应一并送往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
(十)蜂螫
在山野地方,经常会发现蜜蜂、大黄蜂或马蜂的出没,小心避免误触蜂巢,引致蜂群的攻击,而受螫伤。 使用现成的小径,切勿自行闯路,避免走蕨丛,那里通常是昆虫和黄蜂聚居的地方。不要打扰蜂窝,切勿以树枝等拍打路边树丛。在身体和衣服上喷涂防蚊油。避免使用芬芳味的化妆品,因为可能吸引蜜蜂。若遇蜂巢挡路,可绕路前进。若遇一两只黄蜂在头上盘旋,可以不加理会,照常前进。如有螫针,可用钳子拔除,但不要挤压毒囊,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皮肤。若遇群蜂追袭,可坐下不动,用外衣盖头、颈,以作保护,卷曲卧在地上,待蜂群散开后,才慢慢撤离。严重螫伤应尽快求医。可以冷水湿透毛巾,轻敷在伤处,减轻肿痛。
(十一)危险植物
山野间常见有些植物会对远足者构成危险,例如漆树会令皮肤过敏,两面针会刺伤手脚,有一些野菇和野果是有毒的,进食会让人中毒。所以我们在长途行进过程中要避免走入生长茂密的丛林中,远足时应带上手套,必要穿过丛林时,用手巾或衣物包裹头面,或外露的皮肤。 不要用手接触漆树。 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 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 接触漆树,引起皮肤敏感时,应立刻求医诊治。 更严重的,如果误食野菇或者野果中毒,应立即求医诊治。
  
野外求救与营救
★ 遇有山友或任何人士在山野严重受伤时,应立即进行救援。
★ 发出国际山难求救讯号,直至有救援人员到达为止。
★ 在可能情况下,应安排一名伙伴陪伴及照料伤者,另外两人结伴往求救。
★ 为免延误救援工作,前往求救之人员应将意外之详情、地点及伤者之状况用纸笔记录, 如有可能,记下地图坐标,减低求救者因紧张、迷途受困,或口头传讯含糊不清致求救讯息不能准确地传达。(来源:环球游报)
爱旅游,尤其爱远行。国内旅游版面编辑,编辑过不少国内的经典地,很多地方还亲历过,为此更加热爱旅游。2006年,目标西藏。
装备宗旨:并非越顶级越好,但是一套好用又舒适的装备会让人省掉很多麻烦。想想啊,如果途中背包带断了、裤子开裆了、鞋穿帮了,那么再好的心情都会打折。享受精良装备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会给一次出游增加好心情。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7:53

我汗,累死我了

漫天飞雪 发表于 2011-4-29 15:26:27

姐给你加分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31:44

{:3_46:} 回复 24# 漫天飞雪


    :hug:

灵镜鹤子 发表于 2011-4-29 15:38:12

好帖子!版主加精!

萨满 发表于 2011-4-29 17:14:36

加分啊一定要加分啊

ycz 发表于 2011-4-29 20:12:05

前人代价换得的经验。:victory:

古语:出门一里,不如家里。:lol

由零开始 发表于 2011-4-29 22:25:58

:victory:

男子汉wangwuyi 发表于 2011-4-29 22:51:00

我汗,累死我了
痴儿 发表于 2011-4-29 15:17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受苦了:handshake :lol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野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