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懿 发表于 2011-6-16 16:45:11

消失的鸡骨白玉器

在凌家滩遗址发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负责考古发掘凌家滩的张敬国教授说,接触凌家滩前,他虽已和玉器打了十多年交道,但还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古代玉器。他觉得当时玉给他的印象就是石头,应该是硬的,但没想到第一次发掘,凌家滩玉器竟然松软如泥,这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后来经过详细查阅资料才知道,因为玉器长时间埋藏地下,早已与周围泥土融为一体,玉器后来变硬是与空气接触后的正常物理化学反应。    张教授说最难忘的还有第一次处理透闪石玉的遭遇,透闪石(鸡骨白)玉器发掘中不小心就会碰碎,每次发现透闪石玉,都小心翼翼将它们在微风中晾干后再包好拿回去清洗,但就是这样,第一次清洗时还是发生了意外。他们将粘满泥土的玉器拿到池塘边清洗,握在手里的一件透闪石玉器不停地向外冒气泡,接着感觉玉好像没了,拿出水一看,玉真的没了,全部成了糊状物,当时吓坏了,这是玉吗?他们又拿了一个到水里清洗,结果还是一样。后来经中科大研究实验分析,比较纯的透闪石和蛇纹石硬度高,含有杂质的硬度低易破碎。
    凌家滩在考古发掘玉器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其实在原先的玉器书籍中就有记载,只是人们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玉入土500年骨松入沁;3000年骨酥如皋;6000年骨散如泥。但这要看土质的情况,还要看玉质,凌家滩玉器的出土证明了古人对玉器的了解。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出土的玉器会成“泥”。可见我们的古人为了研究中国的古代玉器付出了多少心血。
    所谓鸡骨白的玉器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钙化,玉器浸入碱性的水中会形成钙化现象;二是玉质在高温下达到900℃的时候会变黑,1200℃的时候会形成鸡骨白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是瓷白,并且会有裂纹;还有一种现象是玉的风化形成。越是久远的玉器,风化重的会形成鸡骨白现象,所谓鸡骨白,顾名思义,就是玉已经质变得像鸡的骨头一样的白。其实这种名字的定论,也有象牙白、鱼肚白、雪花白等。
    这林林总总的说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古代玉器确实有白化现象,最终的结论目前还没有取得共识。1997年杨伯达先生针对良渚玉器鸡骨白的成因提出,主要是受氢氟酸使然。鸡骨白玉盘以后会出现粉红色,俗称“美人醉”、“娃娃脸”,一直把玩下去以后会变成红褐色。鉴别鸡骨白玉器的时候,首先要辨别,是否人工用化学燃料涂染,也有用白色的耐火陶烧制成仿鸡骨白玉器,最接近的是有人将新玉以火烧之,遂成鸡骨白色,俗称“伪石灰古”。这种方法制成的玉,虽然颜色相似,但是上面常有火裂纹,而真正的古玉是没有裂纹的。所以我们在辨别真鸡骨白玉器的时候,就是看表面要有非常亮丽的光泽,手感要非常的细腻,绝对不能有裂纹。

原文出自 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院
原文地址 http://www.jizhiht.com/ysztx782.html

老冯废品站 发表于 2011-6-16 21:15:00

{:3_42:}

gigi520651 发表于 2011-6-17 07:23:29

欣赏了

三石轩 发表于 2011-6-17 09:40:25

学习了!

不动山人 发表于 2011-6-17 10:38:05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第16地點中心大墓,出土的鸡骨白玉方璧

戈壁风沙 发表于 2011-6-17 11:00:25

玉质越好的越不容易改变。杂质多的玉不好保存

lyq617 发表于 2011-6-17 11:36:35

觉得古玉很难弄懂,比较喜欢新玉。

由零开始 发表于 2011-6-18 08:00:56

昨晚与老师通电话时,曾讲起这事,他还与我提起一些在这里没表述出来的部分细节.......呵呵,不要误会,我的老师不是张敬国老馆长,是他的一个好朋友;P

由零开始 发表于 2011-6-18 08:07:48

觉得古玉很难弄懂,比较喜欢新玉。
lyq617 发表于 2011-6-17 11:36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支持您:victory: ,玩了高古玉就如走上一条不归路,玩新玩明清件的人只要有价格就会放手,但玩高古的人,就算他到了八十多高龄,手上的好东西任凭您软磨烂缠,他也很难放手....舍不得(我是有感而发,东西让我追了一年多,给的价格也极好,但他老人家还没有松口的迹象,真纠结:'( )

石奔 发表于 2011-6-18 21:36:55

学习了。: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失的鸡骨白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