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简论
(转)周旭成de博客 《古钱简论》前言前言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应当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凡是靠弄虚作假建立起来的学说,终究是要被人识破、揭穿,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在本书中,写下了我对中国古钱学最平常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思考结果;前人讲得对的,我写出理解与赞同!前人没讲清楚的,我努力讲清楚!前人讲错了的,我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古钱学界出现过的一大批可疑的伪造的珍品,则给予考证和批判。这里没有神秘与高深,由于本人见识十分有限,存在不少错误与遗漏,我只希望能引起古钱爱好、收藏、研究、管理者的重视,也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希望能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增添更多的灿烂与辉煌。《古钱简论》目录一、钱币的起源、定义与特性二、最早的钱币、先秦古钱及其制造三、最早的雕母及以雕母为祖的古钱制造四、古钱材质、官铸钱与私铸钱五、古钱鉴定,典范实例,真伪承安宝货六、国宝中的伪品:国宝金匮直万、嘉靖通宝十一两铜雕母。七、雕母伪品鉴定:牙雕祖钱元符重宝、骨雕祖钱洪武通宝背十、铜雕母万历通宝小平钱,雕母讨论。八、泉学明灯《历代古钱图说》九、古钱珍品中的伪品,疑品例证十、钱圣—崇宁通宝大钱十一、旷世珍品崇宁通宝大钱铜雕母十二、收藏杂记十三、重新编写《中国古钱标准目录》设想一、钱币的起源,定义及其特性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时产生了商品。商品有两个价值:实用价值与欣赏、收藏、研究价值。商品在我国古代称为货,这个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商品最早的交换形式是以货易货,这个形式也沿用到现在,称为易货贸易。在市场上,人们以货易货难以直接换到所需的商品,于是一些人们普通愿意接受的货就成为了贸易的中间媒体,被称为通货。例如旧社会物价不稳定的时期,教书先生的薪水常常是以多少担米来计算的。充当过通货的商品主要有粮食、棉花、丝绸布匹、生产工具、牛、羊、马和兵器等。最重要的通货是金银。金银十分美丽可爱,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实用价值,因而很早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通货,并被称之为硬通货。通货不是钱,通货不能够作废,它们在商品交换中起等价交换的媒介作用。钱是由一个地区的权力机构生产、发行、强制流通的价值凭证。钱主要由国家发行。钱是国家产生以后发明的。中国古钱的起源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夏的贝币,至今有四千多年,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钱币。钱的特性:1、钱的价值低于它所能够买到的商品;2、钱是计数使用的,而不是计重的。3;有普遍的适用性。现在将钱称为通货,是继承历史称呼,模糊钱与通货的区别,提高钱的信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喜欢使用钱字,关于钱的形状、质量、发行、生产在史书中很少记载、有也很简单含糊。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钱币,也极少称之为钱的,用过的各种有贝、布、刀、泉、半两、五铢、宝、钞、票、币等。古钱文中虽有半两,五铢等计重字样,但名不符实、半两、五铢钱的大小、厚薄与重量在不同时期相差甚多。当然在同一时期,政府对钱的质、大小、厚薄、重量都有一定规范,这就是钱制。钱制不是长久不变的,国家稳定时钱就规范,国家动荡时钱亦混乱粗劣。先秦时,楚国曾发行使用过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金通货郢爰。它是在扁平的金版上钤十几个仍至几十个郢爰印记,欲称印子金。交易时将金版分割成小块,以天平砝码称重计价。一九八二年在江苏盱眙南窑在出土了两块至今发现的最大的郢爰金版,一块重六百一十克,一块重四百六十六点三克。楚国的金版还有陈爰、专爰、?爰、卢金等。这类金版直到西汉时期仍作为硬通货在流通。唐代墓葬中出土过金银开元通宝,一九七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王李守礼府遗址,曾出土金开元通宝三十权、银开元通宝四百二十一枚。据专家考证,这类金银钱均非流通钱。现在国家发行的金银纪念艺术币,虽然标有面值,但只是虚值,实值是称重计价的。自明代末期以后,墨西哥鹰洋等外国银元大量流入我国,它们是计数使用的钱币,价值低于它能购买到的白银,造成白银外流。清政府为了获利于光绪十三年(一八八四年)开铸银元。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首次宣布实行银本位制。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再次宣布银本位制,一九三三年国民党政府实行以元为单位的银本位制。在银本位制的时期,大量流通的仍然是纸币与铜钱。世界各国政府都先后废止了金银本位制,一律以纸币流通,只有换手率很高的小面值钱才用铜、铁、镍等材质制造。历史上流通过的钱都被废止了。钱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商品,在粮食、棉布、自行车等商品都凭票供应的年代,有了钱仍然可以买到各种票证,再去购买各种商品。各国发行的钱币都较难伪造,较易识别,如果有高面值的钱,一定有便于找零的低面值钱。钱都大小适中,便于携带,比较结实,便于较长时间流通与保存。钱的普遍适用性使人容易产生贪婪。宋代早期的交子是由富商主持发行的,后因不能兑现时常产生纠纷。天圣元年(一0二三年)宋廷设益州交子务,将交子收归官办,禁民私造。后又发行小秒、钱引、关子、会子等有价证券,可惜均无实物存世,不知从哪一种起发展或为真正的纸币。早期的交子如同清代的银票,要到特定的钱庄才能兑换到钱和银子,不是钱。所有在发行处留有存根的有价票证都不是名符其实的钱。传世的所谓北宋交子铜版(据说已流往日本),南宋会子铜板(陈仁涛旧藏),书法低劣、刻工粗浅,无宋代刻版之气息。印有价证券的雕版,应超出印普通书籍的雕版艺术,此二版相差太远。既无印制年月,又无存根,非钱又非钱票,用词造句都不通顺,与存世的金元明清各代纸币一比,即知这两块雕版非宋代文物。中国钱币学界这类莫名奇妙被列为珍品的非考古出土文物数不胜数,长期困扰着我国文物考古学界。史书上说,西汉初期国家许民铸钱。今之专家多以为百姓皆可铸钱。实则只是各地区掌握政权的人能铸钱,吴王濞、邓通铸钱皆富埒天子、他们都是王侯。造钱能获高利,自古即有很多造假钱的,今日依然,屡有印制贩卖假币案破获。只有今日伪造古钱珍品不犯法,还能成为钱币学家。 二、最早的钱,先秦古钱及其制造大约四千多年前,中国建立了最早的国家夏,夏的开创者大禹治水曾走遍全国,死后葬在近海的浙江绍兴。夏将齿贝,授贝和拟枣贝等几种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用的海贝壳法定为钱,取代通货流通。这几种贝皆产于南海,夏初时应是资源丰富,可大量捕捞,并且能够控制贝的生产与加工。夏时还没有文字,文字的产生与完善是在商代,最早的文学是甲骨文与金石铭文。文字创造时贝币已普遍流通很久了,那时未创造钱字,与钱财有关字绝大部分含有贝字。贝币通常都钻了孔,以绳穿成串,若干枚称为一朋。从夏初直到东周初期,大约使用了一千四百年左右。西周恭王时(约公元前927至前908年),八十串贝可换一千亩田,价值相当高,1976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的商代第二十三代君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内,出土了六千八百余枚贝币,价值巨大。古今人们都将珍贵的物品称为宝贝,可见贝值很高。帝王之家会以几千枚贝陪葬,就可证明。明、清两代帝王家族成员之墓被发掘过几座,这些墓中都没有铜钱纸币,有的都是黄金、宝石、碧玉、丝绸、珍珠等价值极高的工艺品。在钱中的高面值大钱,多数专家说是为了搜括掠夺百姓、国库空虚、嫁祸于民。这是不懂钱的本质,照他们的理论,如何评价今日流通的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币呢?为什么后来又不以贝作钱了呢?一方面是资源枯竭,捕捞成本增高,只得用石、骨、玉等材质仿造贝使用。另一个原因是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分成了很多独立的国家,不少国家远离大海,没有贝资源,于是废除了贝币。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铜产量的增加,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贝。这种铜贝在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公元前十四——前十一世纪)墓中均有出土,这是我国也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周代很可能有一段时期内易货贸易成为主要交换形式、金属刀、铲、戈等工具和兵器成了交易中的通货。各诸候国根据市场金属通货形状生产发行了小的仿工具兵器金属钱,有了各种形状的刀币、布币、圜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吴曾铸造发行过戈币,现今所见钱谱中都未收录。这是钱币杂志上介绍的,在浙江绍兴曾多次出土,最多一次出土了完整戈币四百多枚。河南洛阳、河北邢台、湖南衡南、山西路城、湖北松滋都曾在西周、春秋战国墓中都出土过这类非实用金属戈,可见它们流通很广。有些专家认为戈币不是真钱、是冥币,但如果没有流通戈币怎会出现戈状冥币呢?我以为钱这个字是在戈币广泛流通时创造的会意字,金属铸造,戈状,小型。贝币也使用了到了春秋战图,当时只有楚仍以铜贝法定为钱。铜币上铸有一些难以认解的文字,称为蚁鼻钱与鬼脸钱,是高级铜贝。书上说钱字起源于一种铲形农具,说这种农具名钱,可靠性不大。早期金属铸币较大,有特大型空首布,钱身无文字或只有简单的符号,后来逐渐变小,文字由一个增加到几个。在适用性方面反而比贝币退步了,不易携带、有尖角,有些容易折断。先秦时期有一类圆形钱称为圜钱,有园孔与方孔,据说是由纺轮演化而来,那时秦国的钱是方孔园钱叫半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车道与钱币,方孔园钱成为了流行时间最长最普遍的金属铸币。1963年在山西侯马牛村出土了一批耸肩尖足空首布陶范,有的范中还留有铸好的空首布。在燕下都发现平首尖足布陶范,无文字。先秦石范最早的记录是道光年间山东出土的?六化范,现藏山东博物馆。石范的材料有滑石,蛇纹石和青砂石。都有硬度低、质地细腻和耐高温的特性。上海博物馆还藏有先秦铜范。先秦铸钱并非只有用后即碎的泥范,它们的祖范是手工雕刻的石范,而陶范则是先用石范铸出母线,修整后印在陶土上烧制而成。陶范铸的钱用来印泥范,大量铸流通钱。石范陶范均无文字,文字是以母钱印好泥范后用手工刻写在泥范上的。字是反写阴刻的,铸成钱后就成了正写的阳字,因而不可能完全一致,见不到同版的钱。同批的布币它们是用共同的祖范铸出的母钱印范铸造的。我国首批有确切出土地点的空首布是1971年出土于河南新安牛丈村的401枚小型安臧等文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它们的形状、大小重量相差很小。1972年河南伊川富留店村出土604枚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形状重量亦统一规整。此前1966年河南孟津马坡村村民还捐给国家72枚解放前挖到的空首布。今各种钱书上收录的空首布,绝大多数皆此三批中物,它们均藏于河南洛阳博物馆。在泥范上应是刻反字,如果刻成了正字,那铸出的钱文就成了反文,齐刀中就有反书的齐法化,如果左右钱文的位置都搞反了,就会铸出传形钱、左读钱。这类钱只会出现在雕范为祖的古钱中,并不是合错了范,错范只会出现合背合面钱。以上这些出错的钱都十分少,但都不能算珍品,钱市上出售的这类钱绝大多数是专门伪造的,不值得高价收藏。雕范法造钱,汉代发展到泥范叠铸,以铜模扣出片状泥范,经烘干烧制成红色或青灰色陶范,几十副重叠铸钱,速度大增。铜模是以陶质母范铸成。钱文不再是信手刻写在泥范上面,而是在雕石质祖范时就已雕出。先秦古钱也有以雕母为祖铸造的,这就是楚国的蚁鼻钱,它们的钱文是阴字,而雕范为祖的钱皆为阳文,不可能雕范时有意雕阳文而将钱上的字铸成阴文。汉代五铢钱中也有少数是以雕母为祖铸造的。 三、最早的雕母及雕母为祖的古钱制造唐宋金元明清历代古钱,绝大多数皆是以雕母为祖制的。雕母钱一般比雕范钱规整精美。雕范钱字划多细浅,边郭低平而且不园,穿郭多不完整,多没有背郭,字划、边穿郭与钱肉交连处,不陡直深峻。明代以前的雕母,钱币专家至今未能寻找到,其实是未能认出来。1987年在西安东郊出土了一枚玉五铢钱,是陪葬于东汉延熹九年的(公元166年)墓中的。钱体标准规范,钱文工整秀美,有流通钱子钱,是我国古钱中发现的最早的雕母线。与唐朝开元通宝相比,至少将雕母钱的制造提前了四百多年。唐代造开元通宝,继承和改进了前人的方法。唐开元通宝雕母至今未见,存世的有铜质钱模。如此精美规范的玉五铢雕母却不被专家承认,只认为它是佩钱或冥钱,钱币学家华光普的评语为:“存世罕少,却未必珍贵也。”如果是作佩钱应大而厚重,以显示富贵,如作冥钱何用玉质,加工如此精美十分繁难。冥钱之价低于真钱,金银质开元通宝用于陪葬谁又会说它们是冥钱?百年以来钱币专家未能找到明代以前的雕母,一旦文物考古学家出土了玉雕母,这些钱币专家却不肯承认,值得深思。以雕母为祖的古钱制造,摘录明代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年,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历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在《天工开物》一书所记载:“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京中名水锡)居四、三,此等分大略。倭铅每见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钱,高色者,唯北京宝源局黄线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高州钱行盛漳泉路),其价一文,敌南直江、浙等二文。黄铜又分二等,四火铜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日火漆钱。凡铸钱熔铜之罐,以色细土末打碎(干土砖妙)和炭末为之,京炉用牛蹄甲,未详何作用。罐料十两,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长八寸,口径二寸五分。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烘炉扇合,倾入模内。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线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夹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错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由上文可知:母钱是以锡雕成,一匡所用有百文之多。如钱监有数十人工作,锡雕母可能有千枚之多。用锡做母线是因为熔点硬度都低,便于铸坯雕修。这么多锡雕母并非用锡块逐一雕成,因为难以做到钱文的一致性,因而锡雕母一定更有祖钱。明代官铸钱多规整而端庄,可知锡母钱更为精良,只是经数百年水淹土埋、战火劫难,今日即使找到,也已面目全非。古钱初始祖钱多以象牙、硬木、骨角雕制而成,因为这些材料好雕,但总有少数人,为了追求特殊的美,以特殊材料,繁难的方法来制造,例如玉雕母。正如各种菩萨多以泥木制作,但也有石凿、玉碾、铜雕的菩萨,其难度何止百倍。然而只有石、玉、铜雕成的钱范,钱母才能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保持住精美俊秀的原貌。铜锡雕母是以初始祖钱印范铸坯后再精雕而成的。开元通宝以后的方孔园钱绝大多数很圆,乾元重宝重轮钱,那内圈又细又匀又标准。宋代崇宁通宝平线,大钱都有旋背钱存在,可知它们的祖钱经过车床加工。所用车床是今日竹木作坊仍在使用的木制车床,今日多用电动,古代是脚踏旋转,古人用来琢玉的工具与设备中,也有这类极其简单的车床、磨床和钻床。初始祖钱比较厚,因为它的穿要用来紧固在车床的方形转轴上,祖钱穿孔一面略大,方形旋轴也一头大、一头小,正好将钱紧固,这就是拔模斜度。宋钱多面穿较大,清钱多有背穿较大,薄薄的宝福钱面背穿郭相差有很大,可见它们的祖钱很厚。祖钱之穿孔很难开得方正斜度合适,与钱面垂直,要求技艺高,清代称为开金口。雕祖的厚度大于它的子钱很多,手工刻制的初始雕母底不平、有刻痕,但可印出平整无刻痕的范,控制深度,不压到祖钱底。铸出的钱坯底肉平整,唐代至明代的古钱未见有钱肉凸起,字划边穿郭旁有深沟的,有深沟的是假钱。清钱中有一些有明显刻沟,钱肉有高起,这是用利刀刻削象牙,木质祖钱时留下的。铜雕母之坯是初始祖钱制范铸的,加工它们的方法与碾玉的方法是一致的,只会消除流铜阻塞与残渣,使穿郭钱文清秀美丽,而不是使钱肉突起,出现深沟。比铜硬很多的玉尚且能碾琢得圆润光滑,何况是铜。有这类特征,用铜块生雕硬凿而成的雕母都是伪造的,在流通钱中找不到它们的子钱。面范与背范之间的距离,是钱肉的厚度,与原始祖钱厚度无关。铸好的钱穿孔是满的,要用冲床冲孔,冲头角度不正就冲出花穿。金属雕母与母线背面均未精修,钱的背文也比面文差。从流通钱可知其母钱精度,从母钱可知雕母精度,这是雕母制造鉴别的理论基础。理论错了就认不出真雕母,造假雕母也造不象,与流通钱特征对不上号。造假古钱普品是很简单的,以真钱修整制范即可铸造。以大小判别真伪是不科学的,不少同种古钱大小不一,有些甚至相差很多。
四、古钱材质、官铸钱与私铸钱从先秦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各个朝代以纯度较高的金银铸钱是极为稀少的,因为各个朝代都是将金银作为硬通货在市场上流通的,它们不是铸为古钱形状,而是铸造成重量不等的大小金银锭,计重使用的。极少数的纯度较高的金银古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有的是私人手工打造的钱状物,有的是宫廷中特制的钱状纪念物,如撒帐钱、洗儿钱、包袱钱等各种宫钱,金质五铢钱,淳化元宝金佛寺庙钱,万历年造银钱,万历通宝矿银,金银西王赏功钱等都不是计数使用,强制在市场上流通的法定钱,因而不是钱,只是具有较高价值的纪念品与收藏品。今日国家发行的金银质纪念币与艺术币也都不是钱,它们都是计重出卖的,谁也不会用它们买米买菜,国家也不会将它们作为工资发给公务员。所有的花色古钱状物也都不是钱,那些巨大的所谓开炉线、镇库钱、庆典钱,不论是古人造的还是今人造的,不论它们是金的还是银的,也不论它们有多罕少与珍贵,有多高的文物价值,绝不能列入古钱珍稀品。前些年有人铸造了一个巨大的重达上吨的开元通宝,也许能上吉尼斯记录,但绝不是作为钱币珍品。钱与非钱都分不清,就没有科学的钱币学了。开元通宝金银质钱外形与铜质钱无差异,可作为流通钱使用,它们的金银含量高低相差悬殊,银质高的含45%,低的仅16%,与一般铜钱是难以区分的,历史上这类含银量不高的古钱是不很少的,半两钱、五铢钱、乾元重宝钱、祥符、天禧、绍圣、元丰、崇宁、大观、政和、宣和、靖康、太平、大朝、永乐、大定与正隆等钱都有含银质的。这类钱有的可能是艺术钱、皇帝的赏赐钱,多数品相差的只是材质含了银的普通钱,都不应算真正的金银钱。真正的金银质钱是金银币而不是方孔园形的古钱,最早是外国制造流入中国的,我国早期自铸的银币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西藏生产的九松西阿,亦称白丹启。我国大量铸造银元是从清光绪年开始的。明代嘉靖年之前,铸钱多用青铜。青铜为铜、锡、铅的合金。含锡铅多的颜色呈白,古时称为白铜。锡多的白铜颜色亮白,铅多的颜色暗白,但都不及含银钱亮丽柔和。青铜钱在火焰上小心加热约到摄氏400度,就会有小锡铅颗粒冒出钱面,并发出焰火般的闪亮。含银质钱,黄铜钱没有这种性质。据说我国缺少镍矿藏,没有含镍的古钱,然而开元通宝中有不含锡铅的白铜钱。宋代也有颜色银白的,硬度较高,极耐腐蚀的铜钱,应是含镍的。据说明代以前,我国不会炼锌,因而没有黄铜,然而宋代古钱中也有颜色黄得很好的,数量很少。明代以前上朔到周商,我国冶炼青铜的技术一直保持着十分高的水平,那时制造的高级青铜器耐腐蚀性都极强。一般古钱出土时腐蚀严重是因为材料不是高级青铜,只有为数极少的雕母、母线、样钱使用的才是数千年不烂的高级青铜。这种青铜硬度不很高,含锡较多,颜色略红,呈标准的古铜色。出土出水的优质青铜钱文字边穿郭都相当完好,腐蚀甚微,普通古钱相差极大,注意研究鉴别这类高级青铜钱是发现珍品的可行方法。西汉连弧铭带镜,四乳钉镜等千古名镜都是这种精青铜铸造的。可惜当铜器大量用黄铜铸造以后,精青铜的冶炼方法失传了,今日仿造的青铜器文物,是不可能再入土二千年而保持完好的,二十年都不行。明清两代绝大部分是黄铜钱,易被锈烂。清代新疆红钱土红色发木,与造铜元的几种红铜视感差异很大,别具一格。清代白铜线颜色象磨白的铁一样,与唐宋的铜线也差异较大。唐开元通宝铸造年代长、材质多样。宋代崇宁通宝大钱生产年代短,但材质也十分多,甚至还有明代以前难以见到的黄铜线,至今正好900年,钱市上常有不少出土品出现。从古至今,除了贝币流通时期外,一直都有假钱在流通,古人造的假钱称为私铸钱。大多数书上说轻薄的小钱是私铸钱,清代古钱中的这类小钱钱谱多不收录。仔细研究很多清代薄小钱后,我肯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官铸钱,与标准小平钱相比,同一钱局的小,特小钱钱文风格一致,工艺水平毫不逊色。未见过顺治、雍正小钱,皆大而规范。康熙小钱很少,皆精美规范。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均有小钱或特小钱,不排除有私铸钱,但如果政府未发行过某种小、特小钱,就不会有这类私铸钱。顺治、雍正无小钱就是政府未发行过,私铸的也就没有,无人会接受,不能流通。对于标准平钱,小一特小钱是打折使用,有两枚当一枚、三枚、四枚当一枚的,如果一枚小钱能当一枚平钱使用,那平线都会被改铸成小、特小钱。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官铸钱都被大钱商改铸,变小变薄,演得煞有介事,实际上是完全不懂古钱,因为雍正钱是清钱中最大最规范的,无小钱,如果雍正钱都变成了私铸钱,那清代就没有真钱了。私铸钱与官铸钱相比,大小轻重不相差很多,能分辨出来是工艺较差,只要能用出去就是成功。如同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造的袁大头银元,因成色好,广泛被白区商家所接受,给红军带来很大利益。当时也有非银子造的假银元,但不可能轻易用得出去,唐宋明代都有私铸钱,但没有如同清代小、特小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开始也将钱币造成如同我国古钱一样的形状,还仿造了不少我国古钱,这类平钱比我国的标准平钱轻小薄一些,工艺都比较高。能在我国长期流通,我认为是折价使用,不在官府禁止之列。如沙版铜元一样,不少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铸造发行的,并不是私铸钱、假钱。古人私铸钱币只是为了冒充真钱使用,而不是让它们变成珍奇的古玩出卖。不会伪造奇特的钱,不会造政府没有发行过的钱。数量少而怪异的钱多数是近现代伪品,它们从清咸丰年开始出现,多出于一些所谓名家之手。 五、古钱鉴定及典范实例:真伪承安宝货古钱鉴定有两点:真伪,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欣赏、收藏价值。真钱必须是历史上与钱文对应的年代内,由政府制造、发行、流通过的。例如前些年破获的香港、台湾、内地造的假人民币,虽然有的造得很象,但都是非法假钞。钱市上还有些几十年前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时发行的纸币,不是几十年前印制的,而是现在印制的。这些钱都是假钱,再过几百年也不能列入钱谱,更不可能成为珍品。古钱中的私铸钱与后铸钱与以上两个例子是同样性质的。假钱不能因为它们是古人造的,出土的就变成了真钱或珍品。有些钱据说是某个政府制造或授权制造而未能发行的,有的是落选,有的是政府垮了,这些钱被钱商与拍卖公司吹捧哄抬到极高的地位,其实未流通过的钱是否由政府制造或授权制造都无法证明,怎能成为钱中最高珍品呢?极有可能是精心编织的大骗局。例如我国近代货币史料中无任何记载的,未曾在中国制造流通的,出自英国伯明翰造币厂的湖南光绪元宝、龙洋样币。大大小小的各种祺祥钱均属此类。鉴定的基本方法:查资料、对比、类推。查资料看前人记述,珍品各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是否考古出土,不同钱书有无不同评论,那些有争议、各方理由是什么,是否留存下来,在何处,定价变化如何。对比即买来最低廉的出土钱逐一对钱谱、去锈、磨洗、火烧研究透,弄清真钱特征,以后鉴定真伪,珍贵程度,都是与已知钱对比分析得来。类推即某一伪珍品出自何人之手,则凡出自其手的其它珍品很可能伪,认真考证。如大多数此人所藏珍品伪,而又有一批人吹捧这些伪珍品而无正当理论推倒判伪依据,那么这些吹捧者很可能也是造伪者,或许是一伙的,或许是大造伪者的徒辈,必须考考他们的珍品。古钱珍品珍在高超的工艺,多是祖钱、母钱、样钱(十分稀少而精美但又不是母钱者)和银质钱等,而不是工艺低劣的怪异线。就如同六条腿的牛,虽然十分稀少,但终究只是怪胎,绝不会列入牛的优良品种。珍品的材质必然精良,否则保持不住千百年前的精美。稀少的先秦古钱都很贵重,有很高研究价值,但锈蚀严重,工艺平庸者不是珍品。各个朝代有各朝代的珍品,先秦古钱珍品虽在工艺材质上比不过宋代珍品,但它们是先秦古钱中的精品。承安宝货是金章宗完颜 景承安二年(1197年)十一月开铸的货币。旧谱载有几种拓图,均为真书顺读的方孔铜钱。《金史》记载:“承安宝货系银铤改铸,自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二贯。至承安五年,因发生掺杂铜铅私铸等情况而停止使用。”《金朝泉谱条例》说:“据史文应为银钱,但却未见银钱,今所见皆系铜铸,或者为银钱之钱母,亦未可知。今阙疑,以待后证。”此书作者明知铜铸为假,惧怕持有、吹捧这伪珍品的名家,只得委婉说之。丁福保编著《历代古钱图说》,请载葆庭论评真伪,他说:“金承安宝货系银质货币,凡铜铸者均是伪作。”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承安宝货是汉武帝以来第一次史书记载的官铸银锭,在我国货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金史》上没有图样。造伪的专家明知是银通货却用铜来造成钱形,指鹿为马,利令智昏、贪婪之极,用银来伪造锭其利也在百倍以上,可他们追求的是万倍之利,一点也不怕骗局拆穿。1981年9月,黑龙江省人民银行在清理各地市县银行收兑的金银中发现了四枚马鞍形的纯银铸锭,上下宽,中间束腰,四周有三道水纹波,每枚重近49克,均镌有承安宝货,一两半等文字、押记。这就是寻找百年的金代银锭。那些制伪捧伪的专家反而说这些银锭不真实不可靠。四十年前丁福保、载葆庭判伪的铜钱状承安宝货,他们却一直奉为至宝,他们没有学问找到真的珍品,全靠维护前人造的伪珍品,自己再不断地推出伪珍品获得钱财、名誉与地位,成为中国古钱学界的名家。1985年8月在金故都上京会宁府东北郊,今黑龙江省阿城县杨树乡一座叫转山子的小山东南坡上,当地农民挖土豆时,又出土了一枚与前四枚形状、重量、成色、文字一库部押记相同的承安宝货银锭,排除了造伪的可能性,确定了这种马鞍形银锭即是历史上承安年间金政府所铸的承安宝货。所有铜铸的古钱承安宝货必假无疑。这是中国古钱珍品鉴定的一个典范,是对造伪者们的一次重大打击,扫除了他们头上自造的神圣光环,然而清除伪珍品这些众多的历史文化垃圾,使古钱学回归真实,道路还是漫长而坎坷的。 六、国宝中的伪品:国宝金匮直万,嘉靖通宝十一两铜雕母我国古钱珍品,声誉至高者数国宝金匮直万。最早见录于清代咸丰年间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明、山东利建人、道光15年进士,在史馆供职,曾任福建汀州知府)所著之《古钱汇》(成书于咸丰九年,收录历代货币5000余种)仅有泉首、而无方形钱身。据说1901年西安农人掘土时又得二完品。残品今失踪,完品之一辗转于张丹翁,余挺生、张乃冀等清末民初藏泉大家之手。另一枚曾一度失踪,1930年上海泉家张晋在英侨纽曼处发现并购回。纽曼在清光绪年间曾任西安邮务长,与清重臣端方交好。此品后归上海泉家陈仁涛所得,于解放前夕带往香港。五十年代初经张炯伯斡旋,我国政府以重金将国宝金匮赎回。此钱被当代泉家誉为古钱第一珍,是王莽执行黄金国有时钱币,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我考证此钱,确认伪品,证据如下:1、史无记载:《汉书•食货志》记载了王莽当权篡政,当皇帝建立新朝的整个时期所发行过的钱币,有大泉、契刀、金错刀、小泉、幼泉、中泉、壮泉、么泉、货泉,小布、么布、幼布、序布、差布、中布、壮布、第布、次布、大黄布、货布等十一种布币。《王莽传》记载的货币品种同样,均无国宝金匮。咸丰年以前各种古书中均无此钱记载。2、无考古出土:《考古》杂志载文:1957年至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西郊曾发掘清理了二百余座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的墓葬,出土了新莽钱币一大批,其中有金错刀七权,契刀十六枚,大泉一千余枚及其它各种新莽钱。除此次大规模发掘外,考古工作者还多次出土过金错刀等所有载于史书上的各种新莽钱,以及铸造这些钱币的铜、铁、石、泥、陶范。金错刀之范原无一刀二字,可知凹槽是手工雕凿而成。从未发现国宝金匮和它的范。马定祥说他早年曾得一残破泥范,惜未留拓。大泉家得如此珍范,既不保留,并不留下拓图,何以证明确有此国宝金匮之范。3、开元通宝是最早的有宝字之钱,是通宝元宝钱的始祖。国宝金匮之宝字早于唐代三百多年,有违历史已证明的事实。4、钱文错:国宝金匮直万文理不通,是国宝值万还是金匮直万?撰钱文者不懂古文。5、我国古钱文未见有将宝字安排在穿下,只有安南钱中有大宝通宝,如此安排不下将宝字头上一点,下面两足强行砍去,成了错字。6、篆体万字有草头与身相连的写作 ,草头与身分开的写作 ,如国宝金匮直万写作 是不懂篆文的错字。7、直五千的金错刀工艺复杂高超,有黄金错字,错金之法今日都错不到如此好,而直万元之国宝金匮却无金字,方框不方,直线不直,面背移范,工艺低,根本不在同一档次上。从以上考证可知,此国宝金匮直万一无是处,纯属臆造的低劣伪品。丁福保在《历代古钱图说》中将它贬入无考品,批语为:“余君谓是新莽所铸,未知所本。按余说未必真确。”《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了所有新莽钱,而遗弃了此国宝金匮,皆知其伪。中国古钱中还有一枚应天元宝背万之钱亦是伪品。解放前外国收藏家只有从中国抢走、偷走、骗走、低价买走中国的珍贵文物,没有外国人到手的中国国宝又让中国人买回的,除非外国人已知它是伪品,秘而不宣,卖个好价钱。1983年秋,南京博物院建院五十周年展览,展出了一枚嘉靖通宝十一两大钱,这就是被我国钱而界公认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古钱中最早的铜雕母。当代古钱名家孙仲汇说:“此钱字口如斩,精美异常。当南京博物院陈列都的张旭华同志将此钱取出后,经反复审视,大家一致确认其为雕母无疑。因雕母系精铜刻成,表面光洁细腻,没有砂眼气孔,与铸钱截然不同。以年代及质量而言,此枚嘉靖钱堪称中国铜雕母钱之冠,那天衣无缝的刻工,使清代雕母皆黯然失色。”这枚雕母在近十余年中出版的古钱图谱书中都有收录,收藏古钱的人都十分熟悉它的拓图。经我对它的钱图照片考证后,确认此枚铜雕母是伪品,证据如下:1、史书记载,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铸嘉靖通宝十一两大钱三万枚,时至今日已十分稀见珍贵,两种版别钱文,字皆大而粗犷。此枚铜雕母与这两种版别截然不同,无母子关系。2、无硬锈、包浆层不能证明是古铜钱。3、真钱两字中间无一竖,此钱两字有竖大错。造伪人没见到也不知有真嘉靖十一两之钱,连钱谱书也没读过,是仿照洪武通宝与天启通宝十一两钱伪造的,它们的两都有一竖。4、仿错了字体、真嘉靖大钱皆与平立靖小平钱字体一致,斜立靖大钱皆伪,此钱斜立。5、书法错:明古钱书法粗犷雄浑、清古钱纤细清秀,此雕母是清钱书法,字字都与穿郭小心地空开了,为了清秀笔划又很纤细,完全无嘉靖通宝钱文气韵。钱谱中所载的另外两种无背文的嘉靖通宝大钱与特大钱也均是伪品,因为嘉靖通宝大钱真品是一套钱文书法风格统一的,背文分别为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的大钱,风格不一无背文的嘉靖大钱皆伪。6、古钱铜雕母的制造,前文已详述,不是这种以铜块直接雕凿底板凹凸不平的。根本称不上天衣无缝。如此大错的伪雕母都会使清代雕母皆黯然失色,可见清代的用铜块硬雕的所谓雕母又是多么平庸,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众钱币名家连如此低级的伪品都会公认为雕母钱之冠,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我很怀疑他们是否认识真的铜雕母,因为假作真来真亦假。 七、雕母伪品鉴定:牙雕祖钱元符重宝,骨雕祖钱洪武通宝背十,铜雕母小平万历通宝,雕母讨论元符重宝牙雕母系古钱界名人罗伯昭旧藏品,罗逝世后此钱失踪,然则影响深远,今之钱谱皆收录,标为无定价珍品,多方注解。华光普注:“戴葆庭尝认雕母,《图说》批注铁母,经戴志强整理之《戴拓钱币珍品》中亦同样注文铁母,马定祥《批注图说》及孙仲汇《辞典》中均认样钱。按此真钱原系罗伯昭箧中藏物,参照罗氏本人著《沐园四十钱拓》其品批文是:牙雕祖钱。至此余以为:有关此钱属性,唯罗氏之结论当更具权威性矣。”经我考证:此钱伪品,证据如下:1、宋哲宗赵煦元符年间(1098-1100年)并未铸行过元符重宝钱。无论说它是雕母,铁母还是样钱,均无流通钱可证其为真钱。2、钱面边郭不匀,背郭相差更大,如移范钱一般。而无论是雕母,铁母还是样钱,这些高级别的珍品,都不可能工艺如此低劣。3、文字生拙,雕工粗劣,普通刻章匠都不会刻得这么差,与出土的元符钱风格不一,相去太远。倒是有两枚钱的大小、造型、风格与此钱一致,一为绍圣重定,一为绍圣元宝,均工艺水平不高,被专家们定为一级珍品,皆孤品。如此工艺低的钱,即使是真钱,也只能是大批量生产的普品。任何人见到一枚这样普通的钱,谁敢断定是孤品,是一级国宝,我以为只有制造它的人才知道它是孤品,到底有几枚,而造它的人不是古人是今人。只有近现代的古钱名家才有本领造如此差钱,并得到另外一些名家附和吹捧,成为一级珍品,标价数万元,象变魔术一样,无中生有,一个一个变,层出不穷,不知从何处来,以至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大学者都不知那个珍品古钱是真的,在中国古钱条目中将唐代开始的古钱都空缺了,使全书成为不全之书。此牙雕钱的失踪也深有学问,历史上有过一些例子:清咸丰年间,杭州泉家戴熙藏有举国唯一的大齐通宝,此钱有一缺口,名缺角大齐,咸丰十年戴去世,此钱失踪。古玩商买下戴宅搜寻,挖地三尺无所见。后又有人几次转买,拆屋重挖,泥土过筛亦未找到。后张叔驯又有了一枚也是举国唯一的有四个小眼的大齐通宝,并自号齐斋。今钱书上四眼大齐钱拓是张叔驯请人代制仿品的钱拓,真钱图未留下,钱也失踪了。细考钱图,这两枚大齐通宝都是劣钱,十国时期大齐国如发行流通过此钱,不会如此之少。曾见报上有人说它的价值超过北京大栅栏一条街,真是神话。钱书上刊录洪武通宝背十骨雕母照片,与钱谱上的普通洪武钱一对比,即知此钱伪品:1、钱谱上洪武通宝大小版式数十种,钱文皆字体一致,风格相同,大中通宝也相同,粗犷而流畅,出自一人手笔。凡书法相差大者必伪,真洪武钱洪字上挑之点,武字之钩皆粗而短,此雕母皆细长尖锐。2、真洪武背十钱,武字之止皆三笔,而此雕母武字之止四笔。3、无此雕母的流通子钱。4、此骨雕母钱之边郭,穿郭内外侧,钱文笔划四周全部精细打磨得溜光圆滑,而真洪武钱的这些部位多陡直。造假雕母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太过无知。钱谱上有一枚万历通宝小平铜雕母拓,书上说:“此品生坑绿锈,制作规整,文字精美深峻,雕刻痕迹特明显,文字周围有深沟,地张钱肉突起,传世仅二枚,另一枚即为张公午所藏。此钱图穿眼歪斜,竟然不方,内圈不园。我所见过的官铸万历通宝小平出土钱皆规范漂亮,孔方边园,地张平整干净,钱谱上的一般万历小平钱图也更精美,根据我前文对雕母制造工艺的研究,我认为此铜雕母是伪造的。在铜块雕出的母线中,难以相信有真品,清代古钱中有部分刻痕明显、有深沟、它们的母钱也有此特征,但铜母不是初始母线,从流通钱上的刀痕分辩,是锋利的刀刻削木质留下的,没有凸起的钱肉,有很薄地削剜痕,穿边郭钱文皆陡直,是利刀刻较软物之痕,不是刻铜之痕,即使用雕钻来制造也不是这种雕刻痕。清代顺治、雍正、康熙平钱都很大很薄,钱底只有30丝左右,初始雕母无论是象牙、木质还是铜质,都不可能如真钱一般薄,如真钱一般大小厚薄的金属雕母,都是铸坯雕的,就如同《开工开物》中此记述的。都可以作流通钱使用,不仔细分辨,与流通钱是一样的。那些大很多厚很多的铜块硬雕的铜母线是不符合铸钱实际的。也找不到它们的子钱。专家们之所以找不到清代以前的铜雕母,是因为将铜雕母的基本特征定错了。如果初始雕母都是用铜块直接雕的,那还有什么必要先雕象牙、木、角质母钱呢,难道它们仅仅是做样子吗?找不到真雕母就造假的,民国初年北京钱商就雇佣清代钱局的雕工伪造了很多清代各朝铜雕母,都是以铜块雕的。四十年代,北京泉家张公午还伪造过多种清代咸丰,光绪等牙雕祖钱,为一些名家收藏,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在雕造各种古钱雕母,有雕刻机相助水平很高。早年名家手上的这类雕母,不少已上了钱谱。 八、泉学明灯——《历代古钱图说》、《历代古钱图说》是我国现代钱币学的开创者丁福保编著,戴葆庭参与鉴定的。1940年由上海医学书局出版,后多次重印,影印,是古钱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堪称泉学明灯。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梅轩,别署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中国泉币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古泉学会会长,中国泉币学社社长。博学多才,精通日语,医学,文学,古籍学,文字学,教育学,古钱学,语言学。从医多年,写书、印书、编书多年。曾费时十年,耗银元三万数千金编写,出版了《说文诂林》及其补遗七十卷。曾捐献大量钱款,图书,古藉,古钱币资助慈善教育事业,图书馆与博物馆,大学、医疗事业。他投入大量财力收藏为数巨大的历代古钱,研究钱形之沿革,钱制之纷错,源流正变,真美伪恶无不一一严为辨别,编著了《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与上海古钱学家创建古泉学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当时泉币学社成员有张炯伯,诸葛韻笙、丁福保、张翼成、郑家相、杨成麒、戴葆庭、王荫嘉、张季量、陈亮声,罗伯昭、马定祥等人。《图说》体裁独特,十分完备,与今日钱谱比较,除了少很多伪珍品外,基本一致。少的伪珍品一部分是判伪后清除了,例如承安宝货,鲍子年旧藏特大庆元通宝与绍定元宝大钱,嘉熙通宝背一西、二西当十铁母,方药雨旧藏光背当百型淳祐通宝、当二十文淳祐通宝铁母、陈仁涛旧藏大型大定通宝,小至宁元宝,天兴会宝,大朝金合,张叔驯藏异版满文天聪通宝等。另一部分是此书出版后至今几十年间出现的伪珍品,例如前文证伪的嘉靖铜雕母;洪武骨质雕母,还有清代各朝的一些铜雕母。《图说》中刊载而少掉的伪珍品大多数是戴葆庭判为伪品的,还有很多判伪的珍品,至今仍被捧为珍品,我将重新论证它们。《图说》真伪并收,反映了当时古钱界的实况,拓印清晰,照像上石,比之古版钱书照拓雕版先进很多。日本、越南、朝鲜之古钱收录众多,起到指点迷津的重大作用,此书出版前不少人将外国古钱当作中国古钱的珍品,因为它们流入少。例如与此书年代相近的,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就收录了一些外国古钱,作为珍品而标以高价。古钱标价此书之首创,这是收藏古钱者必须掌握的行情。丁福保请南北古钱商会议商定的折中价作为书价,从书价可知当时市场上各种古钱之多少,是否珍品。例如同治重宝,光绪重宝当十钱,皆精美漂亮,书价却只有银一二角,高只五角,可见当时北京、上海钱市是很多的,时至今日出土之清钱中一无所见,有专家说都不是真流通过的钱,只不过是伪造的后铸钱,今之钱书说它们是雕母,母钱,部颁样钱,标价数千,假钱变珍品。钱价由钱商们定,而钱之真伪由戴葆庭评说,丁戴二前辈见解必一致,共同商定过。定真伪必得罪泉界名人大商人,由戴出面更好,因丁是会长。此书出版后丁福保仍能与那些名人商人正常交往,他们不能诋毁《图说》真用心良苦。可惜戴葆庭当年鉴定之言未印在此书中,如今在马定祥的批注《图说》中才能略见一二。今日古钱学界未再出版戴葆庭的书,然而真理总是不能扼杀的,戴葆庭的著作总有发扬光大的日子。199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当今最著名的泉家马定祥(1916-1991年)的《图说》批注版本,马在批注中全面否定了戴葆庭对众多伪珍品的判定,而根本没有可信的理由,多是一句话:“戴葆庭误认伪,实真”。批注中也指出一些珍品伪,多是与他派系不同专家所造,或是他人早已证明的,如前文所提北京泉家张公午造牙雕祖钱。张公午也判过上海泉家的珍品是伪品,例如原藏上海博物馆的淳祐通宝篆书当百大钱。马定祥批注:“张公午认伪,实真。”而如今已从上海博物馆清除了。从清代咸丰年到新中国成立这近百年时间内,我国泉家大都生活拮据,多数连自己的珍贵藏品都不能传给儿女,连根卖给别人。例如方药雨的藏品经张炯伯介绍尽数卖给了泉家陈仁涛,陈解放前携去香港,没几年因生活拮据要出卖珍品,又经张炯伯斡旋卖给了国家,是国家给了他财富,名誉和地位。他原本并没多少钱,方药雨的全都藏品照当时计价不止百万元,陈能买得起是因为没付多少钱,方药雨的珍品多半是伪品,陈买的是方的名气,同行中人心里清楚。陈的藏品至珍者国宝金匮,南宋会子铜雕版都属举国唯一价值连城,可也全是伪品。清未一些著名泉家如鲍子年、潘伯寅、杨幼云、王谦生,他们的珍藏也都辗转至了刘鹗手中,不少是了不起的珍品,可当时也不见得有多高价,这些名家及他们的家属生活不是很困难也不会把珍品全卖掉。而真正富裕的大收藏家刘鹗、丁福保都不是靠古钱致富的,他们不造伪珍品,不购伪珍品,因而刘鹗所著《铁云藏货》是可靠的著作,而丁福保所著之《历代古钱图说》更是中国古钱学的一盏指路明灯,其中有戴葆庭的重要作用与功劳,二人共同开创了中国科学古钱学。
九、古钱珍品中的伪品,疑品例证开元通宝铸于唐高组武德四年(621年)是出土最多的古钱之一,行用了三百多年,无可信之开元通宝铜制大钱,所见皆伪,钱谱中此类珍品亦都伪品,品类繁多,有一级珍品孤品赵赞采连州白铜当十大钱,有大开炉钱,有元铸八分书,有特阔边大钱,有罗伯昭藏特大开元,有闽王审知铸铁铅大开元风格之大铜开元,以上多定为一级。马定祥说:“开元大钱多有后铸,元时更多。唯此类开元未见出土,故无生坑钱。”元代当朝铜钱都发行品种很少,长期流通纸币,怎会去铸造各种唐宋金代之钱,何况元代,几种铜钱都铸工精良,而冒充元铸之先朝之钱多低劣。阔缘开元通宝大钱,戴葆庭认为是小平加铸边缘而成。马定祥说:“未必如此,惟有可能是北宋时铸,类阔缘咸平。”即使为北宋时铸,难道不是小平加铸边缘,不是假钱?再强词夺理,假的还是变不了真的。如此加铸宽边的大钱还有永通万国,乾元重宝,咸平元宝,祥符元宝等,戴葆庭多不认可,马定祥皆说:“实真”。闽王延义永隆四年(942年)铸永隆通宝铁钱,王延政天德二年(944年)铸天德通宝铁钱,一些名家有与其风格相近的铜铸疑品,均标价数千数万元定价之珍品,出自方药雨,罗伯昭与马定祥之手,戴葆庭皆判伪。马定祥批:“戴葆庭误认假,实真。”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楚马殷铸乾封泉宝铁钱,张叔驯藏有铜质伪品,价四、五万元,方若藏有附会于马殷乾元重宝大铁钱风格的铜钱伪品,标价三万元。唐末至五代初期刘仁恭据幽州铸永安铁钱一十、一百、五百、一千、方药雨等藏有铜质伪品,价四千至五万,方药雨又藏特大上月下千顺天元宝伪品,无定价。造没出过钱的历史年号钱,是造伪珍品的重要手段,例如永光、景和钱、保大元宝、洪熙通宝。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始铸孝建四铢,一直到明帝泰始三年罢止(467)品类繁多,出土多,《宋书•世祖纪》记载,中间大明、永光、景和年间史书无记载铸钱,无考古出土、古谱未见。传世数枚据说都是五十年代从杭州西湖里挖到的。景翔馥得到,后到了马定祥、罗伯昭、沈子槎等人手中,还有宣和通宝金质钱孤品也是从西湖中挖出,西湖真是他们的大钱库,尽出些史无记载的一级珍品。还有附会于大明年间(457-465)的大明四铢,也是一级孤品,价二万元。考察今日之钱谱,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一些史无记载,品质低劣的孤品、珍品均为不可信之疑品。例如附会于后梁太祖朱全忠开平年间(907-911年)的开平通宝、元宝、方若旧藏、元宝失踪、通宝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皆一级无定价孤品。附会于后唐明宗李亶天成年间(926-929年)的天成元宝,一级价万元。附会于前蜀王建永平年间(911-915年)的永平元宝,一级价一万五。前蜀王建通正、天汉、光天(916、917、918年)所铸之三种钱,皆出土较多,如出过永平元宝,不会如此罕见。乾德元宝大钱,孤品价三万。前清张叔未藏拓,天策府宝一级价数万还有个天策都师楚王尚父低劣不堪的钱形物,也一级三万元。乾元重宝背十孤品,罗伯昭旧藏,1985年推出。乾元重宝背二孤品,湖南辛子藏,一级二万。钱的背面搞点花样,造伪之小技。后蜀铜质广政通宝一级价万元,大蜀通宝一级价数万,皆张叔驯,罗伯昭,陈仁涛,王荫嘉旧藏。关于永通泉货《南唐书》载“保大末,兵窘财乏,钟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钱谱上,南唐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有保大元宝大钱,皆一级价三、五万,保大前后十五年,今存世仅数枚。南唐钱出土多,有阔缘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平钱大钱,皆风格统一,工艺精良,未以年号为钱文,保大元宝必伪。我未查阅《南唐书》(见不到),但看永通泉货字体、书法、工艺皆不近南唐钱,差得太多,又都是罕少珍品,极可疑。从钱文考证,古钱有货泉、货布、布泉、新造凉泉、泉字总是在后,泉钱通义,未有货在泉之后的。今将钱称为货币,也不能称为币货。所以永通泉货也是极可疑的,如考古发掘无出土,也必然是伪品,唐国通宝镇库大钱,一级价五万十分拙劣、伪品。大唐镇库书法如儿童笔迹,一级无定价,《图说》中之无考品、伪。今之专家为之铸银质纪念币。又有张叔驯旧藏、风格一致的三枚孤品,应天元宝背万,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十伪品,皆一级无定价,据说流往日本。我国从无如此钱法,同一套钱,钱文大异,全是举国唯一,全给张叔驯找到了,真天下奇闻。马定祥还煞有介习宣称:“尚有乾天元宝背千钱。”不知他是否制造了,何时可能面世。也不知这三枚是否真在日本,被人家当珍品藏在博物馆,极可能也是神秘失踪了。宋代古钱中伪造的铁母很多,绝大多数铜母都找不到,而各种铁钱皆找母线,其中不少钱文平夷,笔划粘连、流铜阻塞,连同文的普通铜钱都比不上怎么能冒充母钱,还有那些铁范铜钱,都可疑,造铁钱之范何须要铜水去试。例如太平通宝大铁钱孤品,一级无定价,本身就是伪品,书上又有一枚十分低劣的铜质太平通宝大钱孤品,马定祥说是铁母。多数铁母为方若,张叔驯、罗伯昭、马定祥旧藏,其中不少被戴葆庭判伪。马定祥总是批:“戴葆庭误认假,实真。”铁钱当然有母钱,但总要够得上母钱标准,它们也不一定是铜造的。钱谱上有银质崇宁元宝二枚、版异,皆孤品,品相低劣,不能与普通徽宗钱相比,倒是有金代至宁元宝二枚,一大一小无定价之孤品,与它们风格一致,如一人所造。奇怪的是小至宁元宝被判伪,今钱谱未收,而方若旧藏大至宁元宝依然是无定价珍品不变。宋徽宗继位第一年(1101年)号建中靖国,只用了一年,仅用圣宋元宝为文铸钱,品类繁多,制造精美,今出土量大,不乏珍品。罗伯昭藏有篆,真建国通宝一对,另有靖国元宝,皆孤品无定价。连钱文基本法则都不懂,依他们的理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所铸之钱,应用太国通宝,兴国元宝为文。为什么造伪者不以前二字造建中通宝呢?因为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已铸有建中通宝。还有圣宋通宝附会徽宗钱,还有背文当伍的,张叔驯、罗伯昭、马定祥、余榴梁旧藏,有的又是景翔馥从西湖里挖到的,皆一级珍品。《图说》中圣宋通宝戴葆庭判伪,马定祥批:“实真”。徽宗钱中大观通宝伪品最多,真钱乃徽宗御笔钱文,美丽异常,工艺精良,风格统一,伪品不能望其项背,无法鱼目混珠,而专家们冠以什么开炉钱、庆典钱、米芾书钱文,金元时期铸,只要是大观通宝四字,钱文可随意涂抹,都有专家捧为珍品,真有点石成金仙术。其中一枚特大钱,书法大错,戴葆庭判伪。马定祥判:“戴葆庭误认伪或后铸,实非。”方若旧藏,后卖给陈仁涛,又转卖给汪啸麟,今已失踪,一级珍品。华光普说:“开炉大钱或庆典特铸装饰用物,非呈样钱。”南宋古钱伪珍品多品相一般的孤品,例如建炎元宝一级、方若、张叔驯旧藏、丁福保注:“旧谱不载”。绍兴通宝大钱、张叔驯、罗伯昭旧藏、一级珍品。乾道通宝当五、金钱、陈仁涛、孙鼎旧藏、无定价珍品,丁福保注:“旧谱不载。”绍熙元宝、通宝背四大钱、孤品、淳熙元宝隶书孤品、庆元通宝大钱孤品,张叔驯旧藏,还有特大钱,无定价珍品,今谱不载,马定祥批:“鲍子年旧藏,仅见。伪品不同。”开禧通宝背利大钱,一级,马定祥旧藏。大宋通宝大钱,一级珍品,南宋钱文无此类钱大字小的书法,绍定元宝大钱与此一致,虽精美但无真钱气息,张叔驯旧藏,原价四百银元,今谱不载。淳祐通宝中样,方若旧藏,无定价,光背大钱,戴葆庭判磨背,马定祥判真光背,罗伯昭旧藏,无定价珍品。金代大定通宝大钱,无定价珍品,今谱不载,陈仁涛旧藏。戴葆庭判伪,马定祥批:“实真,此钱生坑,陈仁涛藏。”正隆元宝大钱,今谱不载。泰和通宝大小钱皆贵重,马定祥旧藏大钱无定价珍品,现已失踪史无记载,皆伪品。与大宋通宝大钱图一比若一人手笔。同样书法的还有张叔驯旧藏咸丰重宝背二十、五十的无满文大钱,皆一级珍品。无满文的咸丰钱皆伪。它们必然是列为珍品的。 大小失当,字迹歪斜之钱皆疑品。例如罗伯昭所藏之一级珍品中统元宝,大朝元宝、通宝、金合、至元通宝无定价珍品,元贞通宝、元宝、大德通宝、至大元宝、大元通宝汉字钱、大元国宝铅质大钱无定价珍品等。元代假冒钱特多,还有品种完备,为数众多的所谓元铸唐宋之钱,难以一一列举。《西夏陵》邮票上收有西夏钱币珍品天授元宝、通宝。高汉铭考证为假钱。贞观宝钱无定价珍品《图说》未收,元德重宝、通宝无定价珍品,大德通宝无定价珍品,张叔驯旧藏,皆疑品。辽钱中天显通宝无定价珍品实疑品,国内无存,据说在日本,可能失踪,乾统元宝罕上珍品大钱戴葆庭判伪,马定祥判真。大辽天庆非钱。无详细资料研究,西厦、金、辽、元钱难以详细考证,只能粗略评论。明代洪武通宝背十反福字钱,今谱不载,郑家相旧藏,戴葆庭判伪,马定祥判实真。永乐通宝只有小平钱,光背、制作精整划一,版别少。上海博物馆所藏缺角永乐通宝背三钱罕上珍品、王荫嘉旧藏、伪品。张志中故事:“若年(1929年)除夕,一老翁造访王老先生家,出示永乐折三钱曰:年关临,银根紧,迫不得已割让传家宝。王老先生观赏抚挲问价,老翁伸出一手。五百大洋非同小可,王老先生考虑再三,毅然拍板,凑齐五百现洋成交。”纯系编造,一无史料,二无实物佐证,凭什么断定是绝世珍品?经考鉴此钱低劣浅薄,纯属伪钱。罗伯昭、张叔驯旧藏洪熙通宝罕上珍品,它属无史书记载的低劣伪品,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张志中指责明代史籍不实,因为有洪熙通宝钱。以他的理由《汉书》也不实,因为有国宝金匮,《金史》也不实,因为没将泰和通宝写上去。钱谱上还有崇祯通宝十二两之钱,亦属珍品、奇事。大明通宝特大珍品,张叔驯旧藏,伪品。清代除咸丰年间铸有很多大钱外,其余各朝大钱少有真钱,未能详细考证,略。
十、钱圣——崇宁通宝大钱崇宁通宝大钱铸造于北宋徽宗赵佶(1082至1135)崇宁年间(1102至1106),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钱币中,前人将崇宁通宝大钱评为宋代第一泉美誉,与新莽并称钱法二圣。工艺极精美,钱文为宋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勾,骨秀格清,超妙绝伦,堪称楷书币文之巅峰。如此精美的古钱,不是古代工匠无意中创造的,而是表现了宋徽宗对于艺术的追求。崇宁大钱还有铸造更多的崇宁重宝,工艺一般。艺术是人工创造的美,狂热追求的国君,就会把国家的财富,人民的血汗挥霍一空。宋徽宗就是如此一个玩物丧志,亡国破家的昏庸之君。宋徽宗首创官府瓷窑,使陶瓷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官窑便成为宋元明清各朝最重要的瓷窑,传世珍瓷以各代官窑最高。宋徽宗广收书画、文物、编辑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皆成后世珍贵典籍。他擅长书法、绘画,创瘦金字体,传世真迹皆为国家级文物。他掌管的翰林图画院创作不少传世名作,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在中国名画中首屈一指,堪称中国第一画。他搜寻全国名花怪石,于开封兴建规模浩大的园林艮狱,太湖石采掘几尽,后世营造苏州园林已无硕材可取。金人占领开封,艮狱之石运往北京。北海公园、圆明园、颐和园、故宫及各大官府所用太湖石皆艮狱之石。他极力仿造古代名器,尤其是铜器,所仿之物均惟妙惟肖,虽为仿品,至今已成国宝。宋徽宗不计工本,调集能工巧匠,铸造钱中精品,顺理成章。然则前人对崇宁通宝大钱研究过少,一枚珍品也未出现过,最高的也只是个三级铁母,大字钱,真辜负了钱圣称号。经过十余年收藏研究,发现一些工艺高超奇思妙想的崇宁通宝大钱珍品,千姿百态,如名花斗艳,有大字、小字、粗字、细字、宽边、细边、大样、小样、厚钱、薄钱、特薄钱、白铜、青铜、含银、黄铜、背月、母钱与雕祖钱,版式繁多,难以胜数,是我国古钱文化,科学、艺术的最高体现,是当时工匠呕心沥血之作,是珍品最多最高级的古钱,无愧于钱圣的称号。崇宁通宝大钱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字体正规端正,大小适中,分布匀称,字体虽是瘦金体,但较徽宗墨迹园润,骨架不露,笔划粗细变化更多,含蓄秀丽而不张扬。在我见到的崇宁通宝大钱中约占一半。第二类为大字长尾钱,字大而壮,如将军站立,威武精神。第三类为隔轮钱,钱文靠穿较紧,离边较远。第四类钱为异书钱,钱文书写与瘦金体差异大,工艺略差,数量少,标价较高、短尾、短丁、斜丁皆属此类,有的钱书称边炉钱。崇宁重宝版式繁多,然而珍品极少,白铜钱已属稀见,精青铜、含银质即是珍品,未找到母钱。含银通宝大钱皆造得很精妙,字体、造型更具特色,有细边、特细边、薄与特薄、特厚重的,绝大多数很薄,十分难造,比一般崇宁通宝大钱腐蚀更严重,出土钱量大就偶尔找得到,多数都是残破不全的,还见过碎片,钱商们只将这种钱当劣钱看待,由于残破锈烂,没人会去锈细看,想不到会是工艺高超,十分珍贵的含银钱,其中含银较高的完整的当属高级珍品,徽宗时代很可能是作为艺术品宫钱的,今日钱谱上未见有研究说明,不知那时有多高身价,怎样流通。崇宁通宝大钱背有月形的十分稀少,月形独特,大不同于各种古钱之月形。它们都比钱边低,中间高两头低,顶部不平,呈鱼脊形,漂高而有立体感,这种背月钱工艺较高。在所有古钱中,钱文比边穿郭低的十分稀少,只有崇宁通宝大钱中较多,钱文也不在同一平面,体现了立体文字的秀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制造工艺当然比造一般钱难很多,它们的面没有经过大的平磨,磨边也没有磨到钱文,钱文铸出来就漂亮。在别的一般古钱中,如果找到了钱文有较多地方低于钱边的,要仔细研究,很可能是母钱、雕母,因为一般古钱要经过雕修才会出现钱文低的,流通普品都是磨挫钱面的,文与边一样高。 十一、旷世珍品——崇宁通宝大钱铜雕母右图为铜雕母拓印,此钱初见于大堆出土宋钱中,结满硬锈,字迹不清,并不比其它崇宁通宝大,也不比它们厚。是和其它一些崇宁通宝大钱一起购回的。购回后经火烧去锈,才展现出来我们今天从未见过,难以想象的精美与俊秀。不是铸造所能达到的,也不是冲压能达到的,而是古人用琢玉之法精心而全面加工出来的,它的背面加工少,呈翻铸自然状,所以知此雕母是铸坯后雕的,面底十分平整,无刻沟,不是普通锉、凿、刻刀所能加工出的。整个钱十分完好,与所有我所见到过的金属钱而相比较,包括今天的贵金属纪念币,艺术币相比,用鹤立鸡群来描述都一点不夸大。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多数已毁灭,失踪了,都不知道它们精美在何处,仿都不知怎样仿,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记真迹已失,今日所传并珍为国宝的兰亭序记神龙本,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所摹,并且难以确定摹的就是王羲之的手迹。如果不是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稀世珍品素纱禅衣,当代之人怎么也想象不出一件长128厘米,两袖共长190厘米的衣服会只有49克,科学工作者仿了很多年,织造出了与它相近的纱衣,可重量还是比它重些。此枚宋代铜雕母表现了文字立体雕刻的最高艺术。文字本是平面的,要将它们雕刻并成为国宝级的艺术品,古往今来只有一些留存下来的摩崖石刻与碑文,可它们是凹刻即阴雕。宋版善本古书已是国宝级文物,它们的雕版是高水平的阳雕文字,可都毁坏失踪了,今荡然无存,其它国家级艺术品、象牙、玉石、瓷雕、木雕,雕尽万物,都没有将文字阳雕达到国宝级的。流传千古的印章雕刻艺术追求的是文字结构之美,无论是阴刻还是阳刻,皆用篆体字,其它字体都不用了,因为表现不出刻印者的创新,因此就叫做篆刻艺术。传国玉玺,古代帝王将相之印用料珍贵,雕刻精美,但都不是为表现文字立体之美,如同图书的版一样,让人观看欣赏的是印和版沾上印油后印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和图形,而不是印章上版上反写的字。今日的公私章,印鉴多是规范的印刷体字,连书法艺术都谈不上,更谈不上文字立体艺术。可以这样比喻,阴刻文字艺术是平原上的河流,而阳刻艺术有河流还有山岭,一般的阳刻文字表现的只有低缓的丘陵,馒头似的小山丘,而最高境界是高山峻岭。阴刻碑石压精品不少是国家级文物,有些名碑毁坏了,它们的拓印也成为国宝。阴刻碑文很适于拓印,然而不管拓得多好都不能与原碑相比,因为它有立体的雕刻美。中国木刻版艺术在北宋后期达到顶峰,宋代刻本一直为后人珍爱,虽固有物以稀为贵的原因,更主要在于文字书法精美,多为高手手书上版,雕匠技艺高超,所印之书就成艺术品。前文所述传世北宋交子、南宋会子铜版,文字书法制工皆低劣,毫无宋代刻版气息。崇宁通宝大钱铜雕母造于此时,尽得文字雕刻精髓,此雕母钱文低于边穿,并且高低有致,不在同一平面,表现的不是平面美,是立体美,这在宋代也极少有,雕刻美术家,书画版刻家,碑刻家,都没有这样追求过,所以我们没有见到过如此精美俊秀的文字,崇宁通宝大钱能称为钱圣,就是在于精良的材质,高超的铸工表现并保存了这美妙的文字。铸造的文字与它们的祖钱雕造的文字,艺术高低相差多少,我不能用语言表述,但我可以作一个比喻:拓印的碑文与碑石原物。钱拓与古钱原物。宋以后文字雕刻艺术衰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逐渐取代了刻版印刷术,今天都找不到能刻版仿制宋代刻本的人,此雕母的精美与俊秀没亲见的人都难以想象。雕母造型敦厚端庄,钱穿方正精确,干净无残渣,钱边十分园润,上车床单独打磨抛光过,精青铜腐蚀极微、字口、钱边穿郭完好度很高,无烂缺、凹坑、平夷、阻塞、麻点。边郭之内侧与钱底交角垂直度很高,在所有铸造钱中是没有的,不经雕琢必然外斜。今日国家发行的以高科技制造的贵金属纪念币、艺术币外缘陡直,而内侧与钱肉交界皆为小园角,工艺高低见之则明。在古今所有的文字雕刻艺术品中,材料最好的是精青铜,民国时古玩家赵汝珍说:“铜印文壮健而有回珠、旧者佳。金印文和而光,虽贵重,难入赏鉴。银印其文柔而无锋,刻则腻刀,不入赏鉴。玉、玛瑙、水晶不易刻,故碾之,落墨至精,不能令有笔意,不如刻者有神象牙、犀角其质软,久则歪斜。”综上所述,此崇宁通宝大钱铜雕母堪称钱中至品,汉文字雕刻艺术巅峰,我国古代青铜器中占据着独特地位的国宝级文物。
十二、收藏杂记一般古钱收藏者、古钱商人研究不深、古钱书多将伪品捧为珍品,真正的珍品反倒无人识得,识得的只是一些高价与较高价的比较稀少的普品。他们也识得伪品、伪珍品,知道用什么价收进卖出,其实他们也不黑心,千元以上的伪铁母开价也只二十元左右,还可还价,书价万元以上的铜元,开价也只十元八元,还造得象那么回事,不是老手,没见过较多这类伪珍品,如果偶然在乡下一小市镇上见到,定会喜出望外,高价收进,还有一些真银造的银元假珍品,书价数千元,如在乡下一农民那里见,半懂不懂者也会信以为真,三五百元也有人会收下。我对银元不甚懂,因无力购买较多银元研究,只一般懂一点,曾见一枚日本明治八年的银元,很象真的,因为我买过一枚普通明治银元研究,我问出卖的摊主要多少价,他说八十元。我说书价不是几万吗?他说这是假的。我说很象真的。他说也是当真的以八十元收进的。我问假在哪里,他说讲不清,见过真的就知这是假的。古玩市场上,只有经常大量出土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宋代古钱、金代正隆元宝,清代低价钱极少出现伪品外,各种稍贵些的古钱都常有伪品出现。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里,钱商卖的稍好些的钱都是伪多真少。新余古玩市场上的生坑钱有时很多,有时又很少,被外地钱商收走了,有的品种一段时期很多,后来又会好几年难得见到。宋代铁母亦曾见过几枚,开价二三十元,与钱书上刊录的惟妙惟肖,造旧造锈都无可挑剔,但不够母钱精美标准,新余都未见过出土铁铙,怎会有出土铁母,较之一般出土钱又很不自然。价钱过低,钱商不会珍品当普品卖。研究过几枚明清代钱文花钱,造工细致,锈色好,然则工艺与真钱不一致,钱文书法也相去甚远,有洪武通宝大花钱,放牛洪武,顺治通宝大花钱等。明无正德钱,但正德花钱仍很值钱,有人收藏,五六十元一枚。袁河水经宜春、分宜而流到新余,河中捞沙船常捞到唐宋以来各种古钱,还有清代民国的铜元,佳者完整美丽、碧绿可爱,劣者钱文不清,残缺穿孔,古渡口一带捞到尤多。我所收藏的古钱就有一些是袁河中出水的。河中还出水过一些未经磨挫的古钱毛坯。能在新余找到雕母等出土古钱珍品,极有可能古代在此设有钱监。新余附近吉安元代出了至正之宝吉字权钞,设有钱监。新余与上高、分宜交界的蒙山宋元时期为大银矿,开采了一百三十多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1633年)即在新余属内的分宜,所记铸钱工艺极可能是在分宜或其附近钱监考察记实,而非摘录别人记述。书中炼铜篇则写明宜春、新余,原文如下:“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饼,不用鼓风,通红则自昼达夜。江西则产袁郡及新喻邑,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内,自然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六年前我曾多次写信,寄稿、寄照片给中国钱币杂志社报告铜雕母的发现,他们不给我回信。后又给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写信,论述我的考证与发现,他同样不给我写回信,再后来我看到了俞伟超编著的《中国古钱大系》,他跟马定祥是一致的,当然不会给我回信。古钱大伪品不少就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俞伟超编古钱书不可能不研究,他也不可能没读过丁福保、戴葆庭的《图说》与判鉴,然而他要跟马定祥走,吹捧众多伪珍品。我曾给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音先生写过证伪嘉靖通宝十一两铜雕母的信,他给我回信,说他早已离休,不管院里的事,已把我的信转交给现院领导,梁先生说我的研究难能可贵,鼓励我长久坚持做出成绩。我很感谢梁先生。南京博物院领导未给我回信。好几年没往外寄信了,潜心学习研究了一些古钱文物书籍,写下了这本《古钱简论》。这本书很不完整,因为我所能读到的资料太少,很多古钱不能考证。而多数考证都是从丁福保与戴葆庭先生那里现买现卖,可惜的是他们前辈的书我只读过了《历代古钱图说》,别的经典著作无缘得见,实在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不少考证证据不够充分。正如前言所说,只是想引起人们对书中提出的问题重新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 十三、重新编写《中国古钱标准目录》的设想丁福保先生编著了《古钱大辞典》与《历代古钱图说》两本古钱学的经典著作,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古钱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五十多年来,文物考古发掘与研究,找到很多珍贵实物,得出很多正确理论,当然也有很多我本书中的错误理论发表与新的伪珍品面世,所以我认为要重新编写《古钱大辞典》与《中国古钱标准目录》。因为《古钱大辞典》未曾读过,只能猜测,就是将各种古钱知识,出土研究,真伪争论,与古钱有关的古代史料、钱监、钱范、钱模、钱状纪念物、收藏品、艺术钱、花钱、典故、珍品及伪珍品的发现经过,历代古钱著作,人物都集于《古钱大辞典》中。而《中国古钱标准目录》只收录确证的有较大量出土的古钱,以及这些古钱中能确认的雕母、母钱、样钱等珍品。对于那些孤品、数枚、十数枚工艺低劣,史无记载,无可靠考古出土证明的所谓珍品一概不收,都归入《古钱大辞典》中备考,对于已失踪的珍品、疑品、伪品也照此原则处理。真正的珍品应是仍存在于世,保存在国内外博物馆或收藏者手中,有确切下落的古钱。要将《图说》中的市场价标明,也要标现在的市场价,以供对照,要有金属成份组成、含量。有大小、厚薄重量标准,要附录在我国流通过的各种外国古钱,或者将日本、朝鲜、越南的古钱编成目录另出一书,这几个国家也应该有他们的古钱目录,要翻译过来集结出版。要由国家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组织完成这些工作,而不是由现在的中国钱币学会来作,因为他们批准出版的古钱目录图谱伪珍品太多,并让很多伪珍品进了国家博物馆,要重新评价近现代著名泉家的珍品与理论,重新确立丁福保、戴葆庭创立的科学古钱学的正确地位,揭露虚假的伪学说。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设想。
受益匪浅!!!!: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