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中国行(河北段XS-1址)燕长城脚下觅石斧——雪山一期文化
几天野外,昨日来到河北徐水,天下小雨,虽无骄阳,但也大汗淋漓。土长城脚下的一处陶片尚存,偶拾一小型石斧,还算运气,经查证为雪山一期文化。这里便是瀑河遗址:位于瀑河乡瀑河水库南堤内外,西200米是瀑河河道。遗址西侧有燕长城遗迹,夯土中有许多陶片,与遗址中所包含的陶片相同。由此推断修建燕长城时,遗址已经遭到破坏。1958年兴修水库时,大坝又将其分为南北两块。从遗址的断层面上可以看见灰坑、烧土、骨头等遗迹,并有丰富的陶片、石器等。
瀑河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1987年7月,考古队曾经对该遗址进行试掘,从出土文物分析,该遗址年代为雪山一期文化。 雪山文化的由来。
雪山文化遗址位于昌平县到南口的公路南侧雪山村。1958年发现,1962年开始发掘。遗址分布在雪山东南的台地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遗址面积l平方公里,内涵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文化遗址与中原仰韶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有相似之处,距今6000年,陶器以红陶为主;中期属龙山文化范畴,已属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5000年,树轮校正年代距今约5500年。雪山文化遗址文化层的一、二期的社会性质为原始社会阶段,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时期。雪山文化晚期,近似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的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14 17:20 编辑
瀑<bao>河, 大清河支流。又名雹河、鲍河。在河北省境中部(河北省保定市)。因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而得名。发源于易县狼牙山东麓,向东南流至徐水县滚水坝,分南、北瀑河,北瀑河经容城县与萍河相汇,入安新县藻车淀;南瀑河为主河道,全长210千米,河宽50~100米,流域面积650平方千米。最大泄洪流量180立方米/秒,堤距80~300米。为季节性泄洪河道。有曲水河、屯庄河、黑水沟等支流。,发源与太行山东麓,上游有水库一坐(瀑河水库,位于徐水县瀑河乡)。流经徐水安新境内,到了华北明珠白洋淀,向东入海河,就到注入了中国的渤海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14 16:45 编辑
燕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燕长城有南北两处,北长城建于燕昭王之时(公元前311年--前279年),西起张家口,经围场、赤峰、阜新、开原,过鸭绿江,迄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川江北岸的博川附近。南长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前311年,较短,西自燕下都西南起,穿北易水,沿南易水和大清河走向东南,经徐水、容城、安新、雄县,进入廊坊地区。目前,在廊坊地区的文安县境内发现了长城遗迹。
徐水县境内的燕长城属燕南长城,由易县曲城村进入徐水境内,穿过瀑河水库,经解村村西、大马各庄村北、大庞村村北、城西村村南、张华村村北。至此,燕长城均沿瀑河北岸修筑,以后,由张华村向东,越瀑河,沿瀑河南岸东行,经谢坊、王马、南张丰、前所营至徐水城关。城关分水闸将瀑河分为两支即北瀑河、南瀑河。燕长城继续沿北瀑河南岸东行,经大寺各庄、南梨园,到南徐城后不再沿河而筑,自林水村经崔庄、商平庄,进入容城县黑龙口村。
徐水县境内的燕长城,是燕南长城中保存的最好的,从与易县交界处至徐水县城西村,总长13500米,地面残留城墙9691米,其中瀑河水库内残存城墙5260米,呈间断型出现,墙体最高处达12米,最宽处达25米。瀑河水库外到城西村,这一段破损比较严重,在8240米的全程中,残存断续城墙4881米,墙体最高处达17米,最宽处达35米。其他地方城墙比表已无痕迹,林水至黑龙口一段为徐新公路叠压。
燕南长城,不仅在战国时期为捍卫燕国的南部疆土作出了贡献,而且,在1300年以后的北宋时期,又一次成为著名的宋、辽界城。千百年来,历来为兵家征战的战略要地。燕长城为研究我国的古代战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 考察实况 石器中国行 石器中国行 本帖最后由 zhaoge 于 2010-8-14 16:37 编辑
石器中国行
不知被哪位过路者,一脚踏成了相片 :L 虽是半个底部,也要带回好好修复一下 石器中国行 陶片很多,下雨冲刷后暴露在地表的捡拾了几块 石器中国行 石器中国行 零散的打制石器很少 陶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