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0:17

【心灵符号】中国历代珍宝异宝小汇总【下】

元白玉龙钮押 白玉龙钮押,元,长5.8cm,宽5cm,高4cm。 玉押方形,略厚,底面有凸起的阳文图记,上部为龙形纽,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 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据此可知元代用玉押者较用象牙、木刻类押者身份等级要高。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1:11

玉镂雕双狮 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清宫旧藏。 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1:44

玉双螭纹臂搁 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 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状,长方形,两端呈“S”状,两侧下卷,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 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2:17

明玉人物龙纹磬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2:54

 玉组佩 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3:35

玉谷纹圭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4:18

玉螭纹笔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5:03

玉卧兽形砚滴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5:36

玉双管式笔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6:09

玉兽面纹匜杯 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6:40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7:19

 玉寿鹿山子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7:53

玉八出戟方觚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8:28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钱币 发表于 2013-12-16 17:39:15

玉卧鹿寿星山子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心灵符号】中国历代珍宝异宝小汇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