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1:18:19

至于说到“整理”,用一句话概括:对于打小就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我来说无异于醒不过来的噩梦。有一段时期,我不得不靠服用瑞波西汀来缓解症状,但严重的便秘副作用又给我造成了新的困扰。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2:31:21

要想完整地阐述石器的起源与演变,的确不需要也没必要把不同年代所有种类各个样式的石器都购买一遍,但是采用的标本必须具有这样的特征:收集地点固定、材质单一、形状多样、时间跨度足够漫长,而能够入手的单一材质的石器很可能体现不了从诞生到消亡这一完整的演化史,并且缺乏横向比较,因此又需要丰富材质的数量以做相互补充,而这又与前者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采购标本直接涉及到经济实力。因为我财力有限,所以只能倾向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价格相对较低,存量较大的材质,在本书里,我选取的主要材质是石英岩黄碧玉,次要与补充说明的材质是火山燧石阿拉善彩玉。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2:39:16

上一节有个地方写错了,但我是手机上网,无法重新编辑。从我手头的标本来看,黄碧玉也是火山产物,并非石英岩。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2:58:43

在阿拉善高原,最原始的也是如今保存最完好的石器是阿拉善彩玉制作的,它表现在石器各个面打制印记的凌乱与不规则,一直以来,阿拉善的石农都没看出彩玉是石器,只是把它们当成俏色巧雕的雕刻料出售,玉料的价格不看造型,只看色彩是否丰富,层次是否鲜明。这让我能够只花二十多元就买到这把制作精美的彩玉石斧头,除了柄,一圈都是锋利的刃。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6:18:27

说到“阿拉善彩玉”,其实我是作茧自缚,因为它们和一般戈壁石的区别只在于它们玉化了,而我选择可以阐明理论的石器范围则缩小了很多,难度相应增加了许多。采用阿拉善彩玉做图解的唯一好处大概只是它们色彩鲜艳,能给读者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图为一块部分玉化的阿拉善彩石,透明和半透明的部分玉化了,青色部分还没有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6:23:39

阿拉善彩玉石器能够原始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我放的这张图:能证明它是人工制品的唯一特征是各面留下的打击痕,能证明它是石器而非石核的证据是其每一个打击痕都很小,打下的石叶不足以用来做石片石器,也不适于镶嵌在木棒骨棒上做复合石器,其次,如果说这真是一块石核,那它就太浪费太浪费了,因为完全可以从它上面再打出许多石叶的。而作为石器,可以看得出,它被使用过的次数很少,刃口的损坏程度极为轻微。图一是石器,图二是打击痕,图三是使用过的刃口,图四是刃口特写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6:37:21

为什么原始人会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打制一个极少使用的石器?极有可能打出来之后他才发现不实用,或者他在打制出这一石器后不久就去世了,而他打出的石器则被遗弃在荒原上,直到几万乃至几十万年后才被现代人发现。在阿拉善奇石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彩玉都带有同样特征:带有大片原始石皮、不成型不成器,以及很少的使用痕迹。如图所示的这块大彩玉没有任何曾被使用过的特征但是有着明显的人工打制痕迹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7:39:44

很难说最原始的黄碧玉石器是什么样子的,像前面那个黑碧玉石器一样,黄碧玉石器也印证了史前文明曾经经历过倒退——当然,前提是先得认可磨制石器技术要比打制石器技术先进。如这枚打制石器就是用磨制石器制成的,两者皮色不同,极易区分。可能你会问我为什么能如此确定深色石皮是更早时代的石器标志,而不是阳光暴晒的结果?那是因为这一皮层很厚,并且三个面360度残留的原皮都是同一颜色,所以这就不能用“阳光暴晒”的理论去解释了。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7:40:59

从皮色看,这枚石器的制作时间要早于前面那枚被二次打制的磨制石器,可能新主人认为无需进行再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它所留下的残缺是那个时代的。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3 17:43:04

文明的进步体现于细节:从深色皮层可以看出原石器采用的是旧石器时代石片切片技术,而二次打制时,该石器采用了中石器时代的石叶切片技术。

偶是火星人 发表于 2019-4-4 12:16:21

xinkule辛苦了

meikun 发表于 2019-4-4 12:28:49

拜读一下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4 18:50:02

偶是火星人 发表于 2019-4-4 12:16
xinkule辛苦了

客气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4 18:50:15

meikun 发表于 2019-4-4 12:28
拜读一下

谢谢

上海甄刚 发表于 2019-4-4 18:51:32

形状规则的打制石器是极其容易辨认的,各地博物馆展出的多半是此类石器,但前面说过:古代猿人、能人与直立人不会一开始就能打制这些石器,由一枚卵石做出原始石器的办法大致是这样: 把扁型卵石平放,以中心为原点,最长半径为X轴,最短半径为Y轴,朝X轴或Y轴斜着切下去,水平角小于45度,原始砍砸器就做出来了;把扁平卵石竖放,斜着切就可以打出超过45度的锐角,那就成了刮削器;把切下来的那部分以两个尖角之一为端点再切一刀,就做出了原始的尖状器。 理论上,上述原始石器再各多砸几下,就有资格进博物馆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石器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