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12 12:11 编辑 ; q" p, _8 |+ W t3 q9 p/ P; K8 x
) X7 h8 I7 Z9 D7 {5 h% b: V L笔者在北美见到一只土著(印第安人或墨西哥人)的“火种器”。灰黑砂泥方形罐 盘泥成型,有盖,盖上两乳耳,乳耳上有横孔,可穿绳以便于提起。年代不详。现正与物主就其价格商榷中。同时也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见国内有报道说:
- L' K/ M ?) e3 L% g
关于“火种器”,近来各大报刊有国内首例发现的报道,认为是可以载入中华史册的伟大发明(见下转载)。 报道一: 最早的时候人们为保留火种会挖一个洞,并不断的丢入树枝等可燃物,来保留火。这样总要有人看护火,也需要人不断的寻觅可以燃烧的东西。而保留火的过程中,因烧烤地附近的土变质而受启发,人类发明了陶器。从而制作了第一个火种器,这样可以移动火种了。洛阳境内出土的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是首个被发现的火种器。8 j* L. E6 a4 s) l* d! {. F
后来为了携带方便,又产生了火折子。很粗造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3 H6 Y" N1 ]6 v4 Q* H$ | E
千里火同火刀火石或火折子一般,是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用具。制作方法乃以白薯蔓浸水田中泡浓,取出捶之勿拆,再泡再捶,晒干,加硝五钱,璜两,松香四钱,樟脑末一钱,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一幌即亮。
. w" Z# d5 t( G0 n# u% y5 }1 e以上是被动存放,下面是主动制造火种的方法。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略)。2 |( j+ q( j/ P. W* |
+ i+ e6 G0 p4 Z' D)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