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9|回复: 0

楚玉精美 秦玉简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7: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器在走过了巫神文明,跨越了王权体制后,进入了中古早期(东周)。因周幽王的一场烽火游戏,西周王朝断送了江山,失去了天子的威仪与决对的权利,而打开了东周社会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诸侯不再对周建立的政治系统唯命是从,开始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同时思想、文化、工艺、经济等,也因不同地域,不同国别、不同国际地位而出现差异,在贸易、战争等社会活动行为中发生融合与附庸。文化的枯竭,相反发展得更加繁荣。作为社会思想载体的玉器在进入这一时代后,没有因各国分化而衰败,反而因承载了不同思想、文化、理念,扮演了社会体制中更重要的角色。玉器作为表现思想文化内涵的载体,其系统发展得更为完整,涉及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题材与设计内容异常丰富,工艺、技术等方面均高出了和平统一时期的水平。造型、纹饰不断创新,使这一时期的玉器更加迷人。
' n$ g# l$ }. s/ G$ M. Y      东周时期的玉器题材、设计,因各国社会背景的因素,造成了玉器的地域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玉器的审美理念取向、工艺水平等。南方以楚为代表,北方以秦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大系统。
$ D$ _' l4 s$ C7 |" K# `: f# b  q  b   
南方——楚式玉器 
4 Z! D5 j% o3 _" C
      楚式玉器的审美取向,以华丽、精美、细致、新奇为理念,在构图方面布局得当,工艺上采用多种雕琢方法,试图将玉器题材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如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国国王厝墓的两件楚式玉,其中一件,双龙身躯交叉相叠,弯转有力,双龙龙身均饰一条随形螭纹。器物下端饰有一对相背的凤首龙身造型。比双龙体型小很多。龙与风的口、眼、鼻刻画精细,器物整体灵动秀美。这件玉器有三个传统因素:第一个因素双龙交叠;第二个因素龙体与凤体复台造型;第三个因素是龙、凤的题材选择,这三个因素在西周时期是较流行的设计方式。其革新在于,玉器的整体不再是以填充图案的方式制作,通过镂雕工艺使玉器单独形成主体。纹饰不用复杂的零件构成,单独以一条具象的螭纹构成,将题材以立体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图案化。另一件玉器主体为壁形,上琢谷纹,左右两侧各有一S形凤。凤冠高高卷起,尾部紧贴壁身。勾喙长颈,凤身饰以花朵状的纹饰,非常漂亮。纹饰与两边的造型是作为这件玉器的设计亮点。传统的玉璧主体会琢刻纹饰,但谷纹在玉璧上的使用则是东周时期开始的。另外,两侧的玉凤造型没有给玉璧带来负缀感,更增添了对称的美感。这两件玉器都是楚式玉器中的精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似乎很独特,但又可以在曾经中找到影子。这就是楚式玉器以新奇为理念的审美取向。. R! m/ G5 i& s
      新奇的作品需要配合高超的工艺技术,才能完美地体现艺术形象。楚式玉制作者的技艺运用,从我们所见的玉器中(主要以出土器为准),在当时是最高超的。一些浮雕、细线和镂雕的运用,使玉器的艺术效果增强了饱满度、流畅性和立体感。但这些不是最主要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连环玉雕十六节挂饰,才是东周时期玉器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这十六节挂饰由五块玉料琢成,全长近半米,其上共雕三十七龙、七风和十蛇。龙、凤的细部(嘴、眼、角、羽毛、尾、爪等)都仔细雕出。第十四、十五两节上面的小蛇,形体极细、鳞纹清晰。挂饰整体也似一条龙,透剔玲珑,卷折自如。同时期其他国家墓中也曾出土相似连环玉雕挂饰,无论从玉挂饰的节数数量,还是雕琢工艺,艺术水平均不可同日而言。楚国在东周时期的诸侯国当中,是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军事方面,文化、工艺方面如上所述,经济方面更不用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无论如何不能发展工艺技术的。楚国的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到其他小国,使这些小国在政治上屈服,从而逐渐改变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形成了以楚国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即称之为“楚文化”,楚式玉即是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l9 {) [# u, P1 p     
北方——秦式玉器   
6 A8 s: K% O& ?. v* r
      与楚式玉精美华丽相比,秦式玉的工艺水平略显粗糙,但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并不低于楚式玉。因为判断一件玉器艺术水平的高低,就与判断一件艺术品的标准一样,不能因是抽象还是具体,是简化还是详尽,而单方面地加以主观评判。要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题材选择,设计构图及制作手法,统一因素,再做鉴别。秦国在东周早期并不是一等强国,地理位置因偏于西北一隅,与中原诸国处于半隔绝的对立状态。在战国中期以后,实行变法,才不断且迅速地发展壮大,最终消灭中原诸国,实现统一,为中国两千年后的文明发展开辟了新的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因素。秦式玉器的审美取向没有选择华丽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几何造型的运用为主,琢以简洁明快的线条,突出某种形态的轮廓,注重抽象艺术的体现。就像秦式玉器的龙纹一样,线条组合成几何形状,几何形状再组合成一个主体,几个主体组合成复杂的图案。或单独以线条的组合,形成简单的龙纹。这种龙纹是很抽象的,没有细节表达。如果没有秦式玉器的概念是无法区分主体形象的。与楚式玉中将龙口、眼、鼻、角等均细致琢出,是无法相比的。另外,这种纹饰(纹样)表现在器物的表面,碾琢为阴线,做线刻工艺,从出土器物中未见浮雕或减地琢刻的工艺手法。镂雕的工艺技术在秦式玉器中并不少见,孔洞成“山”、“八”、“L”、“工”等字形,刚劲有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秦式玉器不需要突出某种主体,所以不用随其形做镂雕。只想通过单纯的镂雕工艺,体现玉器的风格。玉器整体线条刚直,缺少柔美感,也没有华丽真实的艺术感受。这种审美取向表现了秦国追求力量的心理。正如,秦式玉器中缺少以凤为题材的玉器一样,凤的艺术形象可以代表着柔美与华丽,与龙的阳刚之意成为对比,秦国的审美以“刚”为主,略减了中原地区华柔的艺术取向。这与楚式玉为主的南方玉器系统形成对比。  y- {7 w3 V8 P# A
     
中山国玉器的写实风格 - s4 V! P( Z6 R* n
      中山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落建立,为姬姓白狄。玉器风格也有与其他诸国相似之处,但是在东周时期中,中山国玉器中的玉人是以写实风格表现的,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上述南北两大玉器文化系统中,虽有玉人俑,但艺术表现形式过于简单。楚式玉中的玉俑对五官表现得比较简略,只琢出眼及眉,秦式玉中的玉俑则对五官刻画得比较完整,但是两系统的玉人雕琢表现得都异常简单,可能仅作为丧葬之用。中山国制作的玉俑人的风格与两系统完全不同,是以写实风格的艺术手法表现的。由此可以看出东周时期地域性文化艺术的体现,说明虽然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交融,但个别民族的创造差别与审美角度的不同,导致了地域性文化艺术的出现,以及审美取向的不同。  7 T  i: n6 ^, x- R* W- B
      东周的玉器在玉器发展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后世,尤其是汉代玉器的题材选用、工艺技术、风格设计的影响极深。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玉器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同样经历着发展、成熟与过渡的阶段。每一类玉器均有符合常规定制的,也有“非主流”异形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1-24 16:52 , Processed in 0.0458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