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25|回复: 9

转红山文化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11: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 对红山古玉“神韵”的感觉,是要以一个人的艺术、美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是文化素养以及多年收藏知识的积累,才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能力。! g$ t  R$ l; }. r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 W7 S2 B1 p" S 大家从己知的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专家的定论是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7 I1 r) J; e$ N& P- H
- b: C0 g8 R# B: X# S9 i# s+ I; r
  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   $ L5 k1 S& W( a4 {% Y) n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由內而外}所至.
& F: l# P0 d/ v- c, ^/ B

% i; m! C8 N1 ?4 H; H* _0 E) ^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 H$ Y% v7 p1 h2 W
红山文化国藏玉器------同质残留[upload=jpg,dsc06541_光影_1.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291322414155.jpg[/upload]- N1 `' `' w/ }; m4 N
[upload=jpg,dsc06542_光影_1.jpg]UploadFile/2009-12/200912291322468655.jpg[/upload]7 v+ D# A+ m8 i) M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有明显色变的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红山文化国藏玉器------同质残留
2 e" C8 k9 t% G  g9 O! b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541_光影_1.jpg
! K4 j6 O( p. }4 K6 `: J+ |) B; i7 H

8 A, J1 r8 G3 s+ x" _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542_光影_1.jpg/ q0 Q( O9 Q& _# e# p

- W, |5 m$ a" b. r0 Q, B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有明显色变的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 }8 _6 b7 O* ^3 z" S- t# V! p
% Q& R* V4 v& ?7 f0 y9 V
* @1 n9 L: u' h# Q6 _. y+ [% m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1: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南残雪 于 2011-10-31 11:43 编辑
, U/ Q! t* q; o0 f4 [# N
, I- F( P! _7 b# z! D2 u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 z) r, ?+ z5 k6 O) w1 s+ m
1、 净:因玉表浆层的包裹,在玉体上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呈壳状半透明紧裹状态且內质有胶冻感,由如风干的白菜呈包裹态,有了包裹态浆壳的保护致使古玉产生这种视觉净感,真品红山玉多表现为虽有浆却不显脏烂的感觉,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而仿品则都呈现脏、烂、模糊之感。
  2、 熟:红山文化玉器整体因水.时间和地热、地压.地层的深度等物化的作用玉器会变软而产生的一种质的变化并产生失透感,玉整体呈现水充盈状态由如煮熟的萝卜,经电子扫描测试,其含水量明显高于生玉。此特征要注意区分老料仿品,老料仿品表层无自然态。
3、 肥:红山文化玉器显现的肥油状物质(解理)多存在于透闪石材质的玉器中,其表象与原材质有明显色差,其所处部位应与玉体存在明显凸起或凹陷,边缘清晰且带沟槽,立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此种特征尤为明显,肥油状部位透光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仿品多用含有白色油状物的钾长石或滑石仿制,其料质极软。
  4、 透:因地质原因,某些坑口的红山文化玉器会呈现整体胶冻质的透光感.或因水融失色,有些也表现为局部不规则斑块状透明和失透感,此种透明不是玻璃般的通透感。
5葬:红山文化玉器的葬香味,因其埋藏年代特别久远,故大多表现为相对单一的土香味,而年代越靠后的葬玉则有明显的墓葬味。浅土层器物因经地表水长期冲刷,其土香味则几乎散发尽,故难以嗅到,用老坑土熏蒸的仿品也 有其葬味,但此种仿品的葬香味与真品相比,存留时间短,易淡退。
6、 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红山文化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洞为中心点,有色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由內而外的质变且变软融缩并在外表层残留同质岛型凸点,玉质也会随晕散而产生质变,这质变也会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
7、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红山文化玉器自然态坑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其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呈梯田状,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坑内解理态质变应明显,呈脉象和晶体状且多有吐灰现象,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有明显色变的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9、 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红山文化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如由裂向两侧有色和质变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10、过:红山文化玉器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入沁之沁门,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感,玉软沁方入,形成表层减缩态.且表层沁蚀对应内质有质变与色变向上或以沁门为中心渐变向外扩散呈包裹状:也有外部物质顺微孔进入产生由內而外的渐变,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周身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和随型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11、浆:红山文化玉器的浆层用手推摸其表面,有如同推干肥皂时的感觉,阻而不黏,老土浮浆层去掉后古玉有自身泌出浆的固化包裹层---浆之皮壳和石之解理态皮壳两态.总之有壳感.而仿品推之则多为滑腻感,因为目前仿品多用注蜡法仿制浆层。真品浆层如同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质密而透明,有些真品固化了的浆壳表层上还会产生自然皱褶和非直线性纹脉.且出灰浆对应质变沁残点。生坑古玉用60度热水清洗后数秒钟后吐白色灰浆.如同倒在水泥地上风干后的牛奶状.钻孔中产生的灰浆壳因出土后风干会形成脱骨状壳圈.自然态生坑古玉出灰浆点为非规律外形.且灰浆厚端对应内质失色和失透并伴有同态边囗清晰包裹状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坑状规律且出灰与土中方位沁蚀不对应者要提防)
  12、神:即“神韵” 顾名思义,所谓“神韵”,“神”者,神态、神采也,这是属于表象的视觉感受;而“韵”者,气韵、韵味也,是属于内在的心理感受。神韵之美,它既是一个美学概念,也是一种自然的古朴的审美标准。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神”在十二个字中最重要的鬼斧神工之概念,而一般仿制的东西都让人感觉形似而神不在。所以在对红山古玉鉴定时,一定要观察物件本身的神韵。你没有接触过真的红山文化古玉之前,你可能会认为这“神”是虚的,可是当你拿真假红山古玉一对比,便会发现出其神韵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真红山古玉即使前面的特征都具备了,而一旦这个东西神似与不似也必须要考虑,当然,这个“神”将要靠你多年的经验去理解了。
前述12字概念是从大量的红山古玉中概括出来的,12字的概念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红山古玉,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和各自的特殊要素,有意识地从这些要素或特征去分析不同类型的古玉,进而对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是真正理解和运用12字概念的必要步骤。
4 d% u, M+ K( g0 I; G* c) G一、12字概念结构中的共同基本要素
% \* m$ H8 L7 H8 T6 k% p6 j. j" @0 r12字概念结构中包括三个共同基本要素:表象、背景、结果。(一)表象:即把我们看到的红山古玉的特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二)背景:背景要素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内部与外部等)、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物理与化学、地质与自然等)来分析红山古玉发生变化的种种因果关系;(三)结果:即对红山古玉的评价及实质(或性质、本质)定义。- ?& }0 Y7 O1 }  V/ N
二、12字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
/ _0 C0 s9 I( Z' g. E7 i  V  E" s12字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可按不同的类型区分:“质变”体现为“过程”要素;“自然态”体现为“经历”要素;“神”体现为“内容”要素;“表象”体现为“状况”要素。每一个特殊要素都可以再细分为若干要素。
6 i- N- U- D3 x; S8 w# p% Z9 c12字概念由实物概念与理论概念组成。实物概念按照红山古玉本身的特征都努力采用一个字进行了高度的、准确的描述。理论概念是按照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如地质、物理、化学、地矿学以及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等这些学科综合性的知识与概念来共同对红山古玉进行研究与阐述。8 c) E- v$ G& b% F5 `; ]
三、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的涵义
' \5 r4 x/ t. C6 c6 V3 V' U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 过关时,第一关至关重要,第一关过不去就不可能再过后面的关了,而“净”字恰恰是仿红山古玉的死穴,仿古必要做旧,做旧“净”则不存。这里的“净”如同人的气质,是内在的表现,是仿不出来的。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时往往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8 l6 K- {9 Y" l2 e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便可依次观察,注意各个字之间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12字所描述的12个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应用12字鉴别红山古玉的灵魂,现在仿品可以仿出其中的一个字甚至多个字,尤其是利用老料做仿的,但12个字的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是仿不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靠一、两方面的情况就仓促的作出鉴定。
, m0 f8 J4 ?9 l% J& _; P最后一关是“神”, 看神韵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前提。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 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 C# d4 [5 D% h
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函的“12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12字”只能在此做浅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0 {  t2 |; X! @. W1 ?1 H2 Y
(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文章来源於红山文化网
2 o' i5 i1 Y2 q, Q6 V9 g* V
' A5 K$ v9 ?. c* U1 M#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15: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任的理论,“工上自然态”的思路还是可取的,但其失误在于,把很多酸腐后的表象(微观状态下也表现为类自然态)也归于自然态。看过其网站在地质博物馆组织的红山展,大部分为一眼仿品,真品亦有三到四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动山人 发表于 2011-10-31 15:35 9 j, n* l7 \) H2 P& l- @
老任的理论,“工上自然态”的思路还是可取的,但其失误在于,把很多酸腐后的表象(微观状态下也表现为类自 ...

- I6 g& E3 H8 x2 w& [是呀不管是红山玉器还是其它高古玉基符是人见人智者见智.古董社会的自然现象.其实很多东西不需用镜下就可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21: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任的石器还是不错的
4 g0 ^, m- d1 Q( Y1 a% ~4 z"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1 2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动山人 发表于 2011-10-31 15:35 ) o8 ]1 V- I3 E% r0 r! `) N
老任的理论,“工上自然态”的思路还是可取的,但其失误在于,把很多酸腐后的表象(微观状态下也表现为类自 ...

  a, r, Z# I! t! g% D( k,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2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08: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先生 发表于 2012-2-1 21:26 9 ]) B3 ?& i1 D" l1 H
。。。。。。。。。误导啊。。。。。

. n: z" E6 i% @# q什么样的误导哟?请先生明示!学习
3 O: T! H" z5 H% o0 w3 K. D%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3 19: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不信任,任何所谓的砖家学着的高天阔论,只计较实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6: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先生 发表于 2012-2-3 19:44
1 X0 ~% j+ \0 i$ w0 }- f9 T7 V$ ?7 R......本人不信任,任何所谓的砖家学着的高天阔论,只计较实践的。

4 s9 h# S6 o/ A0 A! M/ U哦,是的实践以是检验事物的一种途径!4 H/ G" m. o; s/ D*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1-24 06:00 , Processed in 0.0663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