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传这首《忆秦娥》是唐代诗仙李白游秦汉旧迹时,因触景生情所发出的感叹。词中的“汉家陵阙”是指位于现在陕西关中黄土高原上的西汉帝王陵墓。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则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是著名的古迹和观光景点。那么,古代帝王的坟墓为什么称“陵”呢?) }0 R; D) |* Z6 `* H
. o. e' }9 b3 H; I" ?* j
“陵”原为大土山之意,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就是说殽有两座大山。其实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都称“墓”而不称为“陵”。例如《书.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所以商朝君王的坟墓也称“墓”。7 `2 |- _1 V2 t K4 L8 H) L.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