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距今4500年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100多块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距今约4500年的中国早期文字。
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神秘兽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2004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发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骨,经过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刻划痕迹明显的图案符号。
肖广德先是拣拾,后是高价收购,共收集刻有文字符号的甲骨100多片及2块玉残片,共有600多个图画文字。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内,有的刻在骨臼头上。
今年7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专门研讨。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笔画婉转曲折,刻画纤细,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为人工刻画。
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类似太阳符号有5到6个,三角符号有4到5个,小鸟符号有4到5个。“重复的符号是人有意识的刻划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为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
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现已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律。”
考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早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山东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李来付说,生活在山东以及附近土地上的古人类,最早被称作东夷人。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东夷人以鸟为图腾,巧合的是昌乐骨刻文有些正反映出鹰和小鸟的形象。
专家们根据这批骨头石化程度、颜色、黏合度等判断,其年代正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制作上和殷墟甲骨文类似。
李来付认为,与商周甲骨文比较,昌乐骨刻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当具有某种传承关系。
专家们研究认为,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暂定名为“昌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发现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