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来源---张万连的个人网站
' }8 ? i/ J6 G3 j- b0 x; _/ B% t" G# k; Q
$ }$ l k' J( N: S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已知的现生昆虫约100万种,而未被人类了解和命名的至少还有100万种。昆虫几乎占据着所有的生态位,它们可以生存于任何自然环境下。有些终生或某阶段生活在土壤中,称为土壤昆虫类群,如古蝉的若虫阶段就生活在土壤中。有些以森林为栖息场所,称为森林昆虫类群,如树蜂。有些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草地中,称为草地昆虫类群,如鸣螽。有些生活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环境下,称为高山昆虫类群,如蛇蛉、锯蜂等。有些主要生活在水中,称为水生昆虫类群,如三尾拟蜉蝣的大部分时间就生活在水中。 5 D, H- I( p! X8 r2 R7 I
* r7 ^ Y, |' F8 g& Y% ?- Q" W' y 昆虫很早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已知最古老的昆虫化石是在欧洲发现的,距今约4亿年,属于泥盆纪地质时期。而辽西地区已知最古老的昆虫化石距今约2亿年,地质时期属于侏罗纪早期。到了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时,辽西地区火山活动十分频繁。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山间盆地中形成了水体宁静的湖泊、溪流以及沼泽等淡水环境。当时气候温暖,半干旱和潮湿的气候呈现季节性的交替变化。这种环境为各类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各种动植物非常繁盛,而其中种类最多的动物是昆虫。
- z) z6 P$ d: d8 u+ h
# _! h- A3 C# P! e 我们是如何知道亿万年前昆虫的情况的呢?
& i- Q4 [" ?0 |" r F5 _( @' y( Y
& [* m8 T2 s* B 昆虫化石是解读昆虫历史的万卷书。昆虫化石是昆虫的遗体或它们的活动留下的痕迹被火山灰或泥沙等沉积物埋藏后,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变成了岩石。但昆虫的形状和一些结构还存在,有的看起来依然栩栩如生,跟活的一样。特别是辽西的昆虫化石,保存得相当精美,蝉翼之薄、蚊嘴之细都清晰可见,甚至它们的刚毛在显微镜下都历历在目,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要了解亿万年前的昆虫,主要就是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 R5 p/ {0 O1 T2 K% q$ p
5 b3 \& z6 T. a+ J/ q
科学工作者对辽西昆虫化石的探索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5 l$ C+ o& c5 H5 Q4 }7 s
, q( e1 U4 ^$ B/ o* v8 O 当时的国家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网罗了一批地质工作者,他们都是我国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中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和谭锡畴是最早来辽西进行地质考察和采集昆虫化石的地质工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他们多次到辽西的朝阳、北票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在煤矿和地表的岩石中发现了少量昆虫化石。野外归来后,他们把这些化石存入研究所的博物馆中。由于不是研究昆虫的专家,他们对这些化石没有进行详细地研究。直到1928年,当时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动物学家秉志先生对这些昆虫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从而拉开了辽西昆虫化石研究的序幕。20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辽西地区的昆虫化石采集和研究工作基本停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能源、矿产的需求日益增多,全国大规模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在辽西地区陆续采集了一些昆虫化石,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对辽西化石的详细采集和系统研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期,北票上园地区发现孔子鸟化石以后,国内外的地质古生物工作者趋之若鹜,争相到北票及整个辽西地区进行地质考察和化石采集。当地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化石挖掘,从而发现了大量昆虫化石。
* {) M0 r& o& n2 _: @# b& S' D3 a
4 S( o# e) l7 x4 k/ Q- b3 e8 @, Q 迄今为止,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在辽西地区采集到的昆虫化石标本数以万计,其中有一些是新的发现。经过初步研究,确认这些昆虫化石达800种以上,但其中只有不到300种得到了详细的研究,这其中共17个目,包括:蜉蝣目(蜉蝣)、蜻蜓目(蜻蜓)、襀翅目(石蝇)、蜚蠊目(又称蟑螂)、革翅目(蠼螋)、直翅目(螽斯、蝗虫等)、竹节虫目(竹节虫)、啮虫目(啮虫)、同翅目(古蝉、沫蝉和蚜虫等)、半翅目(蝽类)、蛇蛉目(蛇蛉)、脉翅目(蝶蛉、丽蛉等)、鞘翅目(各种甲虫)、长翅目(蝎蛉)、双翅目(蚊、虻类)、毛翅目(石蛾)和膜翅目(各种蜂)。现在,让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几种昆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