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29:41

[转载]馆藏元代瓷器(一)

馆藏元代瓷器(一)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23/16/28/11a19004b47.jpg青花花卉纹碗元(1271年-1368年)    高8.2、口径17.8、底径6厘米 。 1978年江苏武进礼河出土。敞口,深腹,圈足。砂底心有一脐状突起,胎体厚重,釉色青白滋润,釉面见纵向冰裂纹和缩釉点,青料发色青蓝,有结晶斑。内外口沿各绘一周卷草纹,碗心绘一长脚如意云纹,外围双圈,外壁绘一周变形仰莲纹,纹饰流畅,为元代景德镇民窑上品。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23/16/25/119937d17e7.jpg龙泉窑鼓花缠枝牡丹纹罐元末-明初(1335年-1424年)    高21.3、口径24.4、底径18.2厘米,1978年江苏张家港鹿苑征集。唇口直颈,鼓腹敛胫,底足外撇,拍底,外壁中腹饰鼓花缠枝牡丹纹,胫部辅首菊瓣纹。豆青色釉,釉质肥润,露胎处窑红明显。胎体厚重,造型庄重。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23/16/0/11a19501e11.jpg 枢府釉暗花梅瓶元(1271年-1368年)    高25、口径3.5、底径8.2厘米,撇口,细颈,丰肩,敛胫,底略外撇,圈足釉底,通体施乳浊卵白釉,白中闪青灰,暗花装饰分三层:肩部饰如意纹,腹部为菊花纹,胫部为花草纹。腹部接胎明显,造型匀称。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16/124c2f3fe18g213.jpg元青花鸳鸯卧莲纹花口盘   口径42.5厘米高6.9厘米底径24.5厘米,花口折斜沿,弧腹,圈足。砂底泛火石红色,器内口沿至盘心绘三层青花图案:板沿为海水纹,内壁用青料涂地,留白凸印花,于印花内又暗刻筋脉,盘心为鸳鸯卧莲图案,盘外壁绘青花变体莲瓣纹。此盘纹饰繁缛,青花浓艳,蓝白分明,集青花描绘蓝地白花,白地蓝花和印花与刻花等多种表现手法于一身,在珍贵的元代青花瓷中十分罕见。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18/124c2f65f09g215.jpg元青花月影梅纹高足碗    口径8.8厘米高7厘米底径3.5厘米,侈口,弧腹渐收,竹节式高足,柄中空,足脊宽平露胎呈火石红色,白釉器裹,外腹绘有青花月映梅纹。此件高足碗,以国产钴料绘就,青花灰蓝,呈色稳定,为是时有别于“至正型”的另一类青花瓷。画面中的梅花,先用挺劲的线条勾出花瓣的轮廓,然后填色,故意填色不满,留有空白,使花朵更具立体感,其纹饰构图简约,用笔洒脱,展现了元代文人画对青花瓷器的影响。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23/16/7/11a1946603d.jpg元青花折枝梅花纹三足炉   口径10.4厘米高9.6厘米底径8.5厘米,盘口,束颈,圆腹,立式弧线形朝天双耳自颈部贴口沿曲折向上,三足微向外撇,以釉裹口,内壁下半截不施釉,外壁绘有青花纹样。此炉小品大样,凝重端庄,釉面肥厚光润,白中泛青,装饰简洁,画意生动,为元代民窑青花中的精品。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18/124c2f6f842g215.jpg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口径20.4厘米高27.5厘米底径19厘米,唇口,直颈,丰肩,下腹内收,足微外撇,砂底。通体饰四层青花纹样,腹部主体为缠枝牡丹花,颈,肩及下腹部分别辅以缠枝莲,变体莲花纹等。此器时代风格显著,形硕,胎厚,体重,青花呈色艳丽,牡丹纹花大叶小,枝蔓如藤,叶如葫芦形,其纹样布局丰满,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当为元青花大器中的上乘之作。同此类型的青花瓷曾作为皇室往来,远赠西亚古国。
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19/124c2f730e9g213.jpg元青花云龙纹罐    口径20.9厘米高27.9厘米底径19.8厘米,唇口,直颈,丰肩,圆腹下收,底微外撇,浅宽圈足。砂底留有旋痕。白釉略泛青,通体青花纹饰分为四层:颈部和底边绘海水纹,肩部环饰一周变体莲瓣纹。内绘杂宝纹,腹部为云龙纹。双龙踏云,汹汹而至。一龙怒目回视,张嘴翘唇直发衡天,于脑后斜向伸出两角,龙身细长灵活,三爪锋利而刚劲。神采奕奕。此罐造型古朴浑厚,胎体厚重,釉质光润透亮,青花色调鲜艳,装饰纹样主次分明,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0/124c2f7cac2g213.jpg青花釉里红镂花花卉纹盖罐 元通高41厘米 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1965年河北保定窑藏出土。罐直口,溜肩,圆腹下渐敛,圈足。盖面隆起,直边,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颈饰缠枝牡丹纹,肩饰青花忍冬纹,并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北江纹之间饰对称折枝牡丹纹。腹贴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内分别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种花卉纹,其中以青花饰叶,釉里红饰花朵及山石。腹下部饰翻卷莲花纹、忍冬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其纹内饰倒垂宝相花纹。盖面饰倒垂莲瓣纹内绘朵云纹。工艺如此复杂的器物目前传世品仅见四件,其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罕见,制作技艺娴熟。菱花式开光内以精湛的镂空技术雕出红花绿叶,衬以壮硕的器型,加上盖钮神态轩昂的狮子,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0:42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0/124c310eeebg214.jpg釉里红地白龙纹扁方壶元   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26.5/9厘米。壶圆唇口,短颈,扁方腹,肩两侧各有花叶形双系。釉里红白地装饰,两面均饰倒垂云头纹,其纹内饰折枝莲纹,下饰云龙纹,龙、宝珠及云纹皆刻划线条。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1/124c2f95143g213.jpg青花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19厘米。罐直口,短颈,圆肩,敛腹。通体青花纹饰,颈饰串枝花纹,肩饰缠枝四季花卉纹,腹饰缠枝牡丹纹,近足处饰莲瓣纹。此器造规整端庄,浑厚饱满,纹饰布局严谨而精致。唐宋以来瓷器上的牡丹纹一般只有正、侧面造型,到元代的青花瓷器上所见,则已是千姿百态。此器上的牡丹俯仰相映,使画面效果自然生动。大件的元代青花器用外来青料,所制青花色泽鲜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在此罐上的牡丹纹最为明显。这种以外来青料制的元代青花大件器还见于伊朗、土耳其的收藏品。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2/124c2fa4a3dg215.jpg青花龙纹梅瓶 元    高41.6厘米口径6厘米 足径14厘米。瓶为折沿口,坡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青花纹饰,肩饰忍冬纹和如意纹,间以卷云纹,如意纹内饰缠枝菊纹,腹饰云龙纹,近足处饰忍冬纹和莲瓣纹。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3/124c3138469g214.jpg景德镇窑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元   高二四.三厘米、口径一三.三厘米、底径一五.四厘米。一九八零年十一月高安市出土。直口,溜肩,瓜腹,下斜收,近镀略外扬,矮圈足,无盖。颈外饰弦纹三道,肩部绘变体莲纹一周,上下各间以双勾线纹一道,器腹主体纹饰为菱花形开光四塊,内分别画云鹤穿菊纹、孔雀牡丹纹,开光间上下对称饰呈三角形灵芝云,腹下部饰弦纹四道,近底足部亦绕有晕散的淡红色。制作端庄,纹饰秀美。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4/124c2fbe8a2g215.jpg景德镇窑釉里红花草纹玉壶春瓶 元 (翁牛特旗文物管理所藏)高二七.八厘米、口径八厘米、底径八.七厘米。一九七八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瓶口呈喇叭形,细颈溜肩,鼓腹圈足,瓶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显青色。底部满釉,足镟削规整,胎白緻密。瓶内颈与腹部可见接痕。颈至腹部以数道弦纹分割两组纹饰,分别为变体莲瓣纹和折枝花草纹。红彩明艳,略有晕散,纹饰清晰流畅。釉里红瓷为元代景德镇创烧,一直被视为瓷器中的珍品,该瓶从其造型、纹饰、制作技法等方面看,均具有元代风格和特征。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5/124c3150d08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莲池纹碗 元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高六厘米、口径一八.五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内外绘青花,内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心绘莲池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莲池纹为常见题材,有的莲池纹往往有一对鸳鸯出现。此碗仅以池为主题,这种题材一直传至明清时期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5/124c315a8f5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 元   首都博物馆藏    高九厘米、口径一八厘米,一九七零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 碗口外撇,深腹,碗心微凹。胎质洁白,釉汁肥厚光润,青花呈色浓艳略有晕散,积釉处有黑斑,足风及足端无釉。碗心绘有曲体飞舞的三爪龙。小头、细颈、长嘴、神态活跃。内口周边饰有缠枝蕃莲,外壁下部饰莲瓣纹。造型及纹饰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6/124c3161fc2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莲池纹碗 元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高六厘米、口径一八.五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内外绘青花,内口沿绘卷草纹一周,内心绘莲池纹。在元青花瓷器中,莲池纹为常见题材,有的莲池纹往往有一对鸳鸯出现。此碗仅以池为主题,这种题材一直传至明清时期。

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7/124c2fe2057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束莲卷草纹匜 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高四.四厘米、口径一二.九厘米,此器釉色略泛青,口沿一圈无釉,方槽形短流略低于匜口,流的下部有一卷草形小系。匜的外壁绘开光形卷草纹,口沿下有线一圈,内壁有卷草纹一圈,上下双线勾勒。纹饰都用青料。造型规整,流下的小系,增添了装饰之美,为景备镇窑青花之上品。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7/124c3176b35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盖盒元    利落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高五.四厘米、口径九.三厘米、足径四厘米,扁圆形体,器盖相合处有子口,圈足。内外均施透明釉。釉下绘青花,盖面为三爪龙纹,盖外沿有卷草纹一周,器外壁绘双勾覆莲纹。青花色泽蓝中略偏灰色,制作工巧,在元青花中较为少见。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1:29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釉里红地白龙纹扁方壶元   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26.5/9厘米。壶圆唇口,短颈,扁方腹,肩两侧各有花叶 ...

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8/124c2ff84b9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梨形壶 元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十.八厘米、腹径八厘米、底径五.三厘米,敛口,鼓腹,盖置宝珠钮,环形把,曲流,盖及把上均有穿鼻圈足。白瓷胎。施透明釉。用青料绘纹饰,盖绘荷叶纹,口沿下绘弦纹和草纹,腹部绘缠枝花卉。釉面白中泛青,青花色调深沉,凝重。

http://187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6/29/124c300222d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元首都博物馆藏    高一八.七厘米、底径四.五厘米、口径四厘米,一九七零年北京市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造型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中。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有晕散现象。扁壶造型新颖独特,将天鸡壶和马蹬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几分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珍品。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0/124c300b70a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诗文高足杯 元   高安市博物馆藏    高九.五厘米、口径一一厘米、足径五厘米,一九八零年十一月高安市出土,敞口,直腹壁,竹节形管状足。腹外壁绘缠枝菊纹,内口沿饰卷草纹一圈,底心直行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的诗句。青花呈色泛灰,为国产青料所致。在瓷器上题诗盛行于唐代长沙窑,在一件长沙窑褐釉诗文壶上就有[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的题诗。而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上题诗仅见此例。此器装饰独特,诗文直接表明了高足杯是饮酒器。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0/124c319f4a2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蕉叶纹出戟觚 元   高安市博物馆藏    高一六厘米、口径七.五厘米、底径六厘米,一九八零年十一月高安市出土, 喇叭口,折肩,圆球腹,腹部出四戟,腹下部呈圆锥形。口沿内饰卷草纹。器外自颈至下腹部饰蕉叶纹、西蕃莲、变体莲纹及如意状卷草叶图案。胎白质坚,白釉闪青,肥厚莹润,青花色泽青翠浓艳。造型古朴,构图严谨,是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中的上乘之作。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1/124c30200cb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出戟觚 元首都博物馆藏    高一五.三厘米、口径七.七厘米、底径六.六厘米,一九七零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瓷觚的造型最早见于宋代,此件作品为侈口,细身,小腹,在仿商、周青铜觚的基础上,腹部四边出戟。该器体量不大,但纹饰层次多,刻画细腻。内口沿为一周卷草纹,颈部为蕉叶纹,腹部为菊花纹,下部为莲瓣纹,并以弦纹相间隔。青花色泽浓淡相间,釉色白中泛青,光亮莹润,底为白胎砂底,无釉处可见火石红色。从该器物的造型与纹饰的装饰手法看,具有明显的元代风格,并与同出于窖藏的元代器物相比较,可以断定为元代作品。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2/124c31ba5e4g214.jpg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扁方瓶 元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多好的一把壶,谁想竟藏在英国)
    高三六.八厘米,唇口,短颈,圆肩,扁方体。肩两侧各有两条向上爬行状青花螭龙,组成双系。通体绘青花,颈部绘卷草纹,两面上部绘如意状云肩纹,内绘花卉凤纹,下部绘海水三爪云龙,两侧绘如意纹和花卉纹。造型别致,同类形制传世极少,制作精美佳品。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3/124c31c5d76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玉兔纹带座供瓶 元   安徽省青阳县博物馆藏   高二五.二厘米、口径二.二厘米,一九八四年五月青阳县庙前镇出土, 瓶直口细长颈,颈部一道凸弦纹,溜肩,腹下微收,宽圈足稍外撇,足内凹,束腰六边形镂空筒鼓式座。瓶体图案分五层,绘有蕉叶、云纹、玉兔、槐柳、山石、灵芝、卷草纹等。青花颜色深浅不一,深的地方形成凹下的黑点,这是元代青华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致。供瓶佛教上又称净水净,这种连座或带座瓶形式是元代器物的典型造型。系景德镇窑系生产。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3/124c31d955f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带座梅瓶 元江西省博物馆藏    通高二三.四厘米、口径二厘米,一九七四年江西鄱阳县出土,瓶小口广肩,腹上鼓下收,底闰带座。瓶身饰纹样六组,颈部饰垂瓣仰莲纹,肩部饰卷草纹,肩、腹间饰缠枝菊纹,腹中部主题纹样为云龙纹,腹下部饰迴纹,胫部饰仰莲纹。全器装饰纹样繁密,但主次分明。底座呈六面镂空花墩式,各部位均以青料勾绘。青花色泽深沉泛灰,稍有晕散,为元代景德镇民窑制品。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4/124c31e3757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八角形玉壶春瓶 元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高二八.二厘米、口径九厘米、足径八.六厘米, 广口外撇,长颈、鼓腹,外撇圈足,足内施透明釉,器口至足均呈八角形,形体造型规整。内外均施透明釉。口沿及器外均绘青花,口沿衣足外沿均绘花草纹一周,颈上部绘蕉叶纹,颈、肩部为覆莲纹,腹下部为仰莲纹。腹部主体纹样为缠枝莲双凤纹。具有元代青花的典型特点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2:42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梨形壶 元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十.八厘米、腹径八厘米、底径五.三厘米,敛口,鼓 ...

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5/124c31ecaf7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盘 元赤峰市林西县文物管理所藏    高四.二厘米、口径一五.九厘米,一九七二年林西县繁荣乡元墓中出土,此盘敛口,圆唇,浅腹,矮圈足不施釉。胎质白而细腻。盘内外壁均匀绘七朵缠枝菊纹,菊瓣和菊叶大小相仿,菊纹上下各有弦线相隔。盘心绘有一条行龙,大眼阔嘴,目视前方。龙角有叉,长舌细颈,三爪税利。身绘网格状麟甲,形似腾云驾雾。通体施釉,釉色洒艳,釉面有黑色斑点,应为进口青花料所绘。给人以富丽、庄严之美。堪称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窑系烧制的珍品。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5/124c31e85f6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岁寒三友图花口盘 元   首都博物馆藏    口径一六.五厘米,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盘较浅,花式口,白釉泛青。盘中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笔觸劲健有力,松图疏而不空,以写实的笔法,藉松、竹、梅凌寒傲立的风姿,表达出一种高洁坚贞的人文精神。此器胎体轻溥坚硬,青花色泽淡雅,是元代青花器中的精品。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6/124c31ef258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双鱼纹盘 元湖南省博物馆藏    高八厘米、口径四五厘米、足径二五厘米,湖南常德出土,扳沿口,弧腹,浅圈足。内外施透明釉,釉色白中泛青。内外绘青花纹饰,内口沿绘水波纹一周,内壁为缠枝牡丹纹,盘心主体纹饰为鱼藻图,一条鲂鱼和一条鳜鱼在莲池中游戈,笔绘精细,形态生动。是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http://185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8/124c320fb32g214.jpg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元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    高11.3厘米 口径13.8厘米,1957年内蒙古乌盟察右前旗土城子出土, 炉为仿陶鬲形式,又称鬲式炉。平口,折沿,直颈,鼓腹,三乳状足。灰白色胎细密坚致。通体呈梅子青釉色,肩腹及足部起楞,釉薄处呈现白色,俗称[出筋]。三足底部无釉处露胎,有火石红斑。是元代龙泉窑系中的典型器物之一。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8/124c308e658g213.jpg龙泉窑青釉鼎式炉 元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    高9.9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3.4厘米,杭州市老东岳元大德六年(1302年)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墓出土,直口圆唇,颈内束,颈部贴双附耳,耳面印花,鼓腹。上腹近颈处划双线弦纹,下腹饰单线弦纹。圜底,底下有圈足,底部装兽头足三个。灰白胎,施青灰色釉。内底及圈足底无釉。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11/124c3240cd8g214.jpg龙泉窑青釉鼎式炉 元龙泉博物馆藏    高8.7厘米 口径11.6厘米 足径4.7厘米,1980年龙泉市供村出土,直口平唇,束颈,鼓腹,平底,下腹装三足,足粗矮,内空。口沿装绳纹半圆形耳,外腹中部贴梅花九朵,上下围凸弦纹。胎灰白,施青灰色釉。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13/124c3267ef5g215.jpg龙泉窑青釉模印龙凤纹双耳瓶 元首都博物馆藏    高21.6厘米 口径8.6厘米,口部呈花式,颈部为蕉叶纹,两侧以象鼻为双耳,耳上套环,腹部模印纹饰,一面为双龙戏珠,一面为双凤戏珠,底部为云雷纹。圈足为椭圆状,底心施釉,足圈一周为红褐色護胎釉。该瓶龙形为细身三爪,是典型的元代龙形象,且模印凸花装饰也是元代常见的装饰手法。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0/2/17/14/124c3265999g214.jpg龙泉窑青釉刻花[清香美酒瓶 元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高47厘米,唇口,短颈,鼓腹,腹下部急速收小,至足部略放大,矮圈足。颈部及腹上半部均刻几何形花朵纹,腹下半部刻缠枝莲花纹,胫部刻瘦长莲瓣纹。腹上半部还刻有[清香美酒四字,从文字可知此梅瓶为酒瓶,它与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写清沽美酒具有同样的用途和意义。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5:13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盘 元赤峰市林西县文物管理所藏    高四.二厘米、口径一五.九厘米,一九七二年林西县繁 ...

http://183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2/28/1246740aba4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飞凤纹玉壶春瓶 元哲盟博物馆藏      高二九.五厘米、口径八.三厘米、底径九.二厘米,喇叭口,细长颈,溜肩鼓腹,圈足略外撇。足底施釉,器身通体施青白釉,口沿内侧及入腹部各施一圈卷草纹饰,器物主体花纹为两双飞凤及缠枝牡丹,下腹至足部为莲瓣纹。整个图案活泼生动,不拘一格。绘制方法细腻精美,是元代景德镇青花器中之上品。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2/29/12467503911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 元首都博物馆藏          高二九厘米、口径八厘米、足径九.三厘米,喇叭口,长细颈,广圆腹,圈足。口沿内饰六朵如意云头纹,颈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纹饰以鸳鸯戏莲为主,池塘中两对栩栩如生的鸳鸯穿游于莲花之中,神态惟妙惟肖。腹下绘卷草纹、莲瓣纹等。纹饰繁缛精细,釉面莹润清澈。 元代青花瓷以器型厚重、釉色浓艳而著称。而这件玉壶春瓶,造型秀美,釉色淡雅清新。全器用国产青料绘制画面,纹饰繁而不乱,主次分明。表现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0/1246742a62d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 元湖南省博物馆藏          高三十厘米、口径八.四厘米、腹径二五厘米,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胎质细腻,白釉泛青。口沿内以青花绘九朵如意云头纹,足部饰卷草。颈腹部主体纹饰为人物故事。在由松树、坡石、篱笆、竹子、芭蕉、花草等自然景物构成的背景中,五位人物展示着一个故事情节:[一佩剑武士手持大旗,旗上书蒙恬将军四个大字,迎风招展,施下椅中端坐一髭须将军,左手前举,当为蒙恬,其前方,一持弓武士左手后指,走来相报,身后不远处,一短衣里腿之人正抓着一位双膝跪地、高冠花袍的文士。此图应取材于当时的戏曲版画故事。蒙恬为秦代名将。]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3/12467480fe9g213.jpg景德镇窑青花龙纹高足杯 元   赤峰市松山区文物管理所藏             一九七九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关家营子乡出土,高九.五厘米、口径一一.八厘米、底径三.九厘米,杯口外侈,弧腹,竹节状高足,足外撇,内中空无釉露胎,胎土细白緻密。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青。口内沿以青料饰一周卷草纹,杯底为火焰纹,杯内腹压印云龙戏珠纹。外腹青花绘行龙、火焰及云龙,青料有晕散现象。从其胎、釉、使用青料及纹饰来看,为元代景德镇产品。此杯把压印及彩绘手法运用于一件器物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5/1246755a7fdg214.jpg景德镇窑青花[天下太平]高足杯 元静乐轩藏         杯敞口,高八.六厘米深腹,高足,足端微外撇。外壁绘青花缠枝花卉,内口沿绘草叶纹,底心饰圆表方孔钱纹,内书[天下太平]四字。笔法草草,别有生动活泼之趣。为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之作。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7/1246748c6d6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龙纹高足碗 元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藏             此高足碗高九.二厘米,造型、纹饰均与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所藏高足碗相似,但腹部似更深。值得指出的是此器内壁有印花龙纹,并印有一个[玉]字,景德镇元代瓷器上出现[玉]字并不是弧例,在青白瓷、卵白釉瓷上均已发现,但青花瓷器上现出则是十分难得的,仅这一点即可证明此器的名贵。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8/12467499b1eg215.jpg景德镇窑青花双耳三足炉 元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此炉高一零厘米、口径八.八厘米,口沿似盘口,束颈,腹部鼓出,两耳稍衝,下承三柱状足。内外施釉,器外绘青花纹饰,颈下、三足均绘卷草纹,腹部饰绘梅花纹。此种造型在元代瓷器中属常见,以青白釉、卵白釉为多,但青花器较少。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10/124674e09dfg213.jpg龙泉窑青釉褐斑环耳瓶 元 上海博物馆藏       高15.2厘米 口径4.6厘米 足径5.2厘米,侈口,长颈,溜肩,腹微鼓,圈足,颈肩部附衔环耳,造型精巧规整。胎体匀厚,胎质细腻,呈端露胎处局部氧化呈赭红色。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釉面肥厚润失透,器口、器腹、双耳、足部点加褐斑,彩斑多而明艳,为元龙泉窑佳品。在龙泉窑青釉上点加褐斑的装饰始见于元,从传世产品看,彩斑主要饰在制作颇精的小瓶、碗、杯类器上,形制高大的制品上则较为少见,此瓶便是典型一例。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11/124674fa9b9g213.jpg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 元浙江省泰顺县文物馆藏            1983年浙江省泰顺县南浦村一窖藏出土,高26.5厘米 口径6.8厘米 底径8.3厘米,敞口,束颈,颈部瘦长,颈以下渐广,至近底处内收,腹呈椭圆状,圈足微外撇,造型工整。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丰厚,釉色匀净无瑕。胎骨厚重、细密洁白,瓷化程度甚高,发音清亮。口沿后外凸棱线通过釉层流离作用露白色的胎骨和线条,从而克服厚胎所致的笨重感,给人以稳重古朴而轻巧美观的感觉。足底有一圈朱红色垫圈煅烧痕迹,是龙泉瓷底的特点之一,其造型风格具有明显元代龙泉窑的特征。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9/14/23/14/124674f614bg215.jpg 龙泉窑青釉滴舟 元   浙江省博物馆藏         龙泉市上严儿出土,高9.5厘米 长16.7厘米,砚滴汉代以来多为兽形,船形则为龙泉窑所首创。这种砚滴,平底,中部及尾部有篷,一面有一个带草帽、披蓑衣的船夫,两边有镂孔船栏板,船舱下部中空,一端有一小孔可滴水。施青色釉,近底部有烟熏痕,外底无釉,呈灰红色。此器皿,也是了解当时瓯江流域船只形制的珍贵宝物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馆藏元代瓷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