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21:40

{学瓷必读}【转】民族瑰宝----景德镇元代瓷器特殊标本(兼谈收藏研究)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2-1-14 01:30 编辑


多彩斑斓的民族瑰宝----景德镇元代瓷器(特殊标本汇集)

                           文图/西风

(2009年10月刊发)
本人因为一直比较关注元代瓷器的缘故,所以对元代社会的整个艺术审美趋向通过元代的诗歌、杂剧、绘画、书法、建筑、宗教、器物造型装饰等进行一些探索,从中探寻元代一些主流的文化艺术审美趋向,这对我们研究元代器物艺术有着极大的作用。元青花作为元代器物装饰艺术的代表,因它独特的构图、干练而娴熟的绘画手法,湛蓝、宝蓝、灰蓝、淡蓝等沉稳而丰富的发色,飘逸晕染的绘画线条,带有普遍浓郁的佛教装饰语言,使它不但具备了历代文人画特质,更是符合元代以佛教为国教的社会形式。从而被元代上流社会所推崇。在这种形式下,元代对器物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采取更加广泛、更有表现力的手段。比如:青花、釉里红、红釉、蓝釉、孔雀蓝釉、青花釉里红、红绿彩、五彩、褐彩等。在传统白釉、青白釉、影青釉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并创造新的品种,如乳白釉、枢府釉、沥线堆彩、串珠、描金、暗刻、塑型、镂雕等等丰富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独特的新品种接连出世。从1278年建立浮梁瓷局算起,元代短短的几十年里,从摸索到试验,从试验到成功,再到成熟,再到炉火纯青,时间跨度之短,成果之丰硕,让我们不得不要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创作机构?

元代虽是中国历史上一度统一的一个时期,但属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经受孔儒学说与华夏思想浸染深厚的汉民族在骨子里的排外情结日益强硬化,蒙元统治者与中原以汉人为首的各族人民总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斗争。从而,致使后世史家与读者认为元代文治逊色于武功,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除了杂剧能独有斐然成就,其他只是零星点缀。其实不然,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元时文学以雅文学的一统转向雅俗分流,于其文人群里产生了一种自觉趋俗的倾向,同时又兴起一种崇尚典雅、复归文雅的诗文思潮。元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虽然受限制,提供了相对于前朝狭小的政治和人文空间,但却更激励着中国绘画艺术以顽强的生命力于"夹缝"中发展,他们为吐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重要转折。同时,元代南北一统,疆域扩大,各民族间的美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涌现出一批以赵孟頫、高克恭(回族)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并深得元代上流社会的认可。他们不时的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这些都造就了元代主流艺术审美趋向,对将作院、对浮梁瓷局,对景德镇无不受其影响。

所以,元代的特殊社会,造就了元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虽然几百年来历史埋没了他们的容颜,但随着近年来建设的推进和人们文化收藏的需求,被掩盖的历史逐渐揭开面纱,大量标本相继出土面世,也让我们看到元代瓷器艺术多彩斑斓的面貌,从而让我们更多的领略他们独特而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元代到明代、明代到清代、清代到民国、民国到现代,乃至整个世界陶瓷发展都无不借鉴和传承。元代的制瓷发展虽然很短暂,但却创造了世界辉煌的陶瓷发展奇迹。难道不是吗?




1、元代青花釉里红贴塑小罐(标本)

元代青花釉里红是元代稀有品种,除了几件出土的窖藏完整器而外,出土的青花釉里红标本就稀少了,即便有,品相都很一般,但这件标本不同与馆藏青花釉里红。它无论是青花蓝艳、沉稳的发色,还是纯正釉里红的正色以及天青色的影清釉,使三种色彩争奇斗妍,相得益彰,给人以独特的视角享受。尤其它的釉色水头,让人看了如醉如痴。
元代青花、元代釉里红、元代蓝釉、元代红绿彩、元代褐彩等釉色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元代瓷器的装饰手法和装饰风格非常讲究和独到,尤其这件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标本,让我们窥见元人高超的釉色烧制还原技术。




XIFENG-1.jpg (228.64 KB) 下载次数:371
2009-10-12 02:5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2576a77c2382445030f.jpg
XIFENG-2.jpg (268.42 KB) 下载次数:20
2009-10-12 02:57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2577e810e18aa1f965b.jpg
XIFENG-3.jpg (208.25 KB) 下载次数:18
2009-10-12 02:57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2574fa2fc4a518fc53d.jpg
XIFENG-4.jpg (177.54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02:58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258d4a33fb937b5bf2c.jpg
2、元青花特殊纹饰小罐(标本)

元青花的纹饰有多种多样,但这样组合的纹饰我还是很少见到,起码在馆藏或官方的资料里没有。这件标本同样出土于景德镇建筑工地,通过这个标本让我们看到元代的元青花绘画构图的讲究和多样性。同样不失为一件难得的元代标本。(朋友的标本)
IMG_5924.jpg (193.11 KB) 下载次数:25
2009-10-12 03:02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2a80584b72437dcae.jpg
IMG_5925副本.jpg (134.2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2 03:0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2137c2ac88eb7e2d2.jpg
IMG_5927.jpg (205.37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03:02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2bd72bbcf330fc815.jpg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23:13

3、特殊纹饰釉里红玉壶春瓶标本

说起特殊,不是因为我今晚喝酒多了就说他特殊,这件标本,在景德镇行家圈里和顶级高仿师傅那里也是略知一点,可见这个标本的重要性,发在这里也是违背曾经的承诺。
前面我已经发了与此相类似的青花纹饰,只不过再其基础上有所变化,可见元代景德镇瓷器纹饰设计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的艺术创造才能。这种类似借鉴当阳峪绞釉的纹饰,引用到元代瓷器的装饰上,使设计者的创作更具匠心,这不是很简单的、随意的元代景德镇民窑技工能做出来的,因为在景德镇历年发掘和建筑建设出土的元代瓷器中,非常少见这种独特的装饰纹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绝无仅有。
我们透过这种瓷器的装饰,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元代景德镇浮梁瓷局的设计者的思维和对装饰艺术的无限追求。起码这些人来自北方成熟的制瓷区域,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纹饰出现在景德镇的瓷器当中。元青花和元代釉里红类似的纹饰,在全国出土的元代瓷器中几乎没有,是什么原因没有象其他纹饰的元青花那样大量生产?是特定的贡器吗?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就这种装饰风格,在我们熟悉的元代瓷器里面,至少是特殊的群体。(朋友的标本)

犹抱琵琶半遮面,只缘不遇相知人IMG_5915副本.jpg (138.16 KB) 下载次数:15
2009-10-12 03:04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4d3be65b9a30fd2b2.jpg
IMG_5916副本.jpg (150.36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2 03:04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4248e70e6fee64e47.jpg
4、元代釉里红暗刻纹标本
   
这应该是个元代釉里红暗刻玉壶春瓶,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标本,卷草纹、钱纹都是元代最基本的纹饰,但元代画师采用这种特殊的装饰手法,对器物进行装饰,达到明暗结合。可以肯定,这是元代画师经过精心设计的,不妨你看:在元代固有的青白釉地上,先以暗刻纹对瓶的辅助边纹进行装饰,再配以暗深色的釉里红主纹,非常雅致沉稳,既突出了表现了釉里红独有的暗红发色,又不影响表现暗刻的纹饰。如果釉里红让它发色成大红,那这暗刻因为釉里红的翘色而淹没了暗刻。真是匠心独具,相得益彰。这种暗刻套色的装饰手法,开了先河,为明代官窑直接引用。(朋友的标本)
IMG_5964副本.jpg (76.01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2 03:08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85dd3f541a1ebffd1.jpg
IMG_5965副本.jpg (110.98 KB) 下载次数:14
2009-10-12 03:0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87205c6fb583f744a.jpg
IMG_5966副本.jpg (115.68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2 03:08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08368f15875d82c93e.jpg
顺便继续探讨一下元代的一些情况,如有误请老师和藏友们指正!


元代之所以在建筑、手工业生产、贸易等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尤其是对瓷器的创新上和新品种的设计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这主要得益于元代有一个完善而有效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将作院的设立。它的设立,使宫廷内部所用和全国手工业的管理趋于有效指导和管理的状态。其将作院下属的画局、浮梁瓷局也都是最主要的运行机构。

首先,元代大量吸收原来的文人、书画家、能工巧匠加入的画局和浮梁瓷局(有历史记载的)。其次派专人管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和贸易税金管理。大量儒学文人墨客为其效力。

虽然元代统治阶级把当时的国民依次分为四等,但汉人也分北汉人和南汉人之分。忽必烈为了统治的需要,大力笼络儒家知识分子,因为他有着比一般蒙古人长远的认识,可以说是远见卓识。他之所以另立大汗,主要是以许多儒臣的策动下立汗的(可见元史),他发现儒士在安邦治国方面积极作用,所以在他的行营中,已经形成了以许衡、姚枢、窦默、刘秉忠、张文谦等人为主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士幕僚团。当时最著名的是儒士姚枢提出的《十三条陈》中,看到由一个蒙古人统治的中原传统郡县制国家的政治蓝图。
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尚海云禅师携弟子刘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禅师回答:“宜于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很高兴,遂留刘秉忠于身边为参谋。刘秉忠虽释门中人,却通《易经》、儒术、天文,至于地理、律历等等,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才,深为忽必烈所喜。同年,汉族儒士赵璧、王鹗等纷纷加入忽必烈幕府,为他宣讲《孝经》、《书经》等经书。特别是王鹗,乃被蒙古所灭金朝的末代状元,饱学硕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观。青壮年时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听王鹗授业至夜深,感慨说:“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可见,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当时真实状态。

1252年,从前仕金的汉族士大夫张德辉、元好问二人觐进忽必烈,奉请他为“儒教大宗师 ”,作为“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忽必烈“悦而受之”。这一举动有两种意义:其一,蒙古贵族首次显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真诚向往;其二,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贵族的政治保护。而后,姚枢、窦默、许衡等汉人儒士也入忽必烈藩邸,成为这位蒙古王爷手下得力的参谋顾问班子。

1260年,忽必烈称帝于开平,汉族谋士,特别是刘秉忠,出力尤多。无论是典章、制度、开国国号、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均肇自这位亦儒亦释亦道的汉族文士。当然,开国之时在“庶务”方面出力最多的,还有日后因亲家李璮造反被处死的汉人儒士王文统,“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王)文统裁处。”

可见,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 ”,大元朝廷的儒家印记相当明显。 这并不代表元初忽必烈就排斥儒家文化,在一段时间是很尊崇的。儒家文化包括治国策略、文学艺术、绘画、书法等。这也为元代贵族、士大夫文人们推崇元青花的文人画艺术创作打下基础。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25:01

5、元青花鸳鸯水滴
   
造型别致而可爱,形态自然,青花发色透亮而雅致,青料浓重处有烧制时积聚的铁锈斑,釉光酥润,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元代青花标本。目前未见同类标本。IMG_5368副本.jpg (136.38 KB) 下载次数:20
2009-10-12 03:36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362160145dae9b9b7c.jpg
IMG_5360副本.jpg (186.23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2 03:36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3679c496bbc0403f47.jpg
IMG_5365副本.jpg (235.9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2 03:36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367399bd461532c745.jpg
6、元代乳白釉刻字描青花扁罐
   
这个带刻字描青花的扁罐,发现也很有意思,因为我早先就在景德镇某地方收集了一个同样的扁罐,不同的是扁罐上不是刻字描青花,而是直接绘青花,人物云头纹穿插山水,釉是影青釉,青料虽然不是典型的苏青,但就某一些发色来判断,也不是次等的国产青料。这两件标本先后出自景德镇南北不同的地域,残的程度和大小、部位,基本都一致,奇怪吧,到目前为止也是没有在景德镇或者景德镇之外,见到弟三片类似此罐造型的标本(或者整器、标本还没发现)。
不管怎样说,这种带刻款描青花的元青花还是稀少的,虽然不知罐侧上刻“胡福?”是何许人也?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件定制之器,与官方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结合现藏英国张文进款“项耳瓶”,由此可知道,景德镇的元青花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定制的。这种定制是在官控还是在民窑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了,但用苏青料绘制的大件精美之器是受官方严格控制的。这从资料中就可查知。当然也有例外。总之这件元青花罐器标本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已让,朋友的标本)
IMG_53555.jpg (148.38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2 03:47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4722448fd62c40de0a.jpg
IMG_53559.jpg (162.75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2 03:47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47a6881a17e81d366c.jpg
IMG_5356.jpg (241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2 03:47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4719cfb0134a477253.jpg
7、元代影青釉青花云头纹扁罐(标本)

这件元代影青釉青花云头纹扁罐和上面的(6)是同类器形,只是装饰方法和挂釉不同而已。此罐青花发色黑青,有的地方发蓝艳,感觉国产料和苏青料的特征同时出现,这会让人们看到元青花的青料发色的好坏不光是进口与国产的关系,和烧制温度、还原气氛都有很大关系的。有的苏青料也有可能给你烧成国产料发色的。还有这件标本的一边仔细看好像是人物的头饰,影青釉口颈集釉处呈湖绿色,里外上釉,整体釉厚温润如玉。胎为典型酥松的麻仓土胎,总之这件罐要完整,也是一件不俗的、别致的元青花艺术精品。
IMG_6470-1.jpg (152.04 KB) 下载次数:357
2009-10-12 03:5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59575fe6edfe0e7c39.jpg
IMG_6471.jpg (250.62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03:5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59bae6e6c67c3d2cdc.jpg
IMG_6471副本.jpg (109.29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2 03:59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593e76abd8069c8114.jpg
IMG_6474-2.jpg (211.63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2 03:5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3596967268d88c191cd.jpg
8、元代模印淡描青花折沿大盘(标本)

    元代模印淡描青花作为单独装饰,还是很少的,这种装饰的方法,应该来源于元代青花蓝地白花模印缠枝莲纹折沿菱口盘,为什么呢?因为伊朗、土耳其馆藏里有的大盘模印白花里也有淡描青花作为花瓣勾线的,这种勾线看起来非常漂亮。所以在制作模印乳白釉大盘时就在盘中心特意使用这种装饰,整体看来装饰效果非常好,盘心枝叶的精细与平素的模印盘围相互对比,相得益彰。不失为元代盘中上乘之作,这种装饰手法的元代器物,也是很难见到。
_W3A8553.jpg (110.61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2 04:06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06aef906406211ac03.jpg
_W3A8554.jpg (227.57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04:06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068c090fd30191294e.jpg
我这是边发图,边探讨元代的社会,这些能更好的反映元代的一些真实情况。很多事你真正了解了才知道真相。

接上

忽必烈时期即便是在南汗人的儒士中也非常重用儒士:比如:元朝统一之初,江南儒士对元政权持敌视的态度,抵制元朝、不仕元朝,成为大部分儒士的选择。至元末年以后,元朝对江南的统治稳定下来,一些优待儒士、发展儒学的政策也逐步实施。首先对江南儒士阶层进行分化。元代江南儒士阶层的分化,既是当时环境所迫,也是元政府实行的笼络政策促成的。

首先,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至元末年,元朝对江南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江南儒士中试图恢复汉人政权的努力已经彻底失败。恢复既无望,现实的生活,成为江南儒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江南儒士已经失去了以往优越的经济地位,除个别有经济实力的儒士以外,很多儒士都须为生计奔波。只有依附元政权才能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儒士杜子问说:“我无愿于仕也,而不能无愿于禄”,他“俯首束衽,忘[往]数千里江楚之劳而赴焉”。(卷十三《送杜子问赴学官序》)其原因就是如仇远诗中写的:“时艰士失业,十家九寒饥,岂无禹稷思,力薄愿乃违”。(卷一《寄钱塘亲旧》)周祖谟先生在分析元代儒士仕元的原因时将“年老家贫,无以为活”,作为首要原因是有道理的。因此,可以说,元代江南儒士分化,生活环境所迫,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就元政权来说,它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尽管蒙古贵族以蒙古、色目和部分汉人统治江南地区,不信任南人。但统治如此广大、富庶、人口众多的地区,没有江南各阶层特别是儒士阶层的支持,是难以长久的。于是元世祖开始注意使用江南儒士。史称“世祖初得江南,尽求宋之遗士而用之,尤重进士”。(卷一百九十《儒学二》)就是明证。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27:18

9、元青花“双圈写款”的标本(豆乐)

元青花代字的整器或标本非常珍贵,但这种青花绘双圈棱起,中间写文字(我们姑且称八思巴文)的就很难见到了。此标本青花发色深灰蓝,双圈外绘竹纹,笔触重处都有烧制时积聚的铁锈斑,并有很明显的下榻坑点,单面上釉,背面不上釉,胎体较薄,不是太酥松。总之这件标本也很难得,通过对书写的文字解读,很可能发现新的含义。IMG_6521副本.jpg (183.03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2 04:35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359ca15cf99f0f078e.jpg
IMG_6522副本.jpg (187.58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2 04:35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354bd871ddec146e73.jpg
IMG_652232223.jpg (164.58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2 04:35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359d01bba60ef04b47.jpg
IMG_6526副本.jpg (94.72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2 04:35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356c06908823f4a75f.jpg
IMG_6524副本.jpg (159.1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04:3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0435974eb575e461668d.jpg
继续,多彩斑斓的元代瓷器向世人展示她的风采,尽管有些只是标本,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元代瓷器的欣赏与探索,也许就是因为这么一小片瓷片标本,让你从新认识元代瓷器发展辉煌。所以,一片红叶让我们知道整个秋天丰收季节的来临,一片雪花让我们知道冬天靠近,一支嫩绿的小草让我们感受大地回春..............我想这就是标本的作用和魅力,通过这些标本,我们可以窥探历史留给它们各自的秘密,起码不是凭空想象,至少是物证参考的依据。
10、元代乳白釉褐斑点彩粉盒(标本)

元代褐斑点彩也是采用传统的装饰手法,这种褐色的斑点也称铁锈斑,主要以铁为呈色原料。这只粉盒上乳白釉后底部上半边和口沿均刮去上好的乳白釉,精细的留中间一整圈,然后再点褐斑彩,最后再上一道亮清釉。烧成还原气氛后,原先的露胎自然有火石红,与乳白釉、褐斑彩形成对比,其视觉效果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非常典雅别致。通过这个物件,充分表现了元代制瓷大师的装饰技能和审美情操。
IMG_6500副本.jpg (240.91 KB) 下载次数:14
2009-10-12 10:4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49615b327ee9e5f79d.jpg
IMG_6499副本.jpg (227.45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2 10:4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492e009bac41890dff.jpg
IMG_6501副本.jpg (198.43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2 10:49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49520b27598d2478de.jpg
11、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残件标本)

此件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残件标本)体型较大,施白釉,釉里红的发色如血一样,非常正。花瓣的绘制也很讲究,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那样精细刻板的描绘,而是很巧妙的从中心扩散开来,显的非常特别,现实当中没有这样的花蕊,但又很自然。算是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整器或残器中特殊绘画的一个标本。出土于2008年景德镇珠山基建工地。
IMG_6528副本.jpg (137.04 KB) 下载次数:16
2009-10-12 10:54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541acfd39f2a34d9af.jpg
IMG_6529副本.jpg (151.32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2 10:54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54e5eb3e3128a9cb9f.jpg
IMG_6531副本.jpg (150.54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2 10:54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05403f2e735dd069841.jpg
原先我们对元代瓷器的认识都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研究的课题除了对元青花存世量,就是区分如何识别真假的问题,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只要涉及到这些问题,基本都是争论不休,甚至是唇枪舌战。有些专家的发威,关乎到鉴定权威和话语权的问题,藏家发威多是牵扯到自己现有的藏品问题,真正静下心来做基础研究、做大量的搜集工作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在努力和坚持。要知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坚持一种思路,坚持一个方向,坚持一种信念,总之坚持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而我国很多类型、很多朝代、以及元代瓷器的研究与探索,就需要去坚持,总不能老让外国人去坚持吧,我们哪怕力所能及的做点,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12、元青花镂雕(香炉)标本

此标本青花发色浓淡不一,烧制时聚集的铁锈斑很有特点,对微观研究的朋友是个很特别的研究对象。青花釉随着镂雕的轮廓呈自然的流淌和聚集,从而形成浓淡相间的特殊效果。整个发色非常沉稳,镂雕主要好像以元代惯用的钱纹为主,如果复原,想必是件很精巧的艺术品。标本虽小,可见乾坤。
IMG_6508副本.jpg (235.77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2 11:34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1343b7234fae209ffc8.jpg
IMG_6514副本副本.jpg (151.51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2 11:34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13484349e93ab7a141a.jpg
IMG_6510副本.jpg (187.53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2 11:34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134032de0e6918b0304.jpg
南宋官窑搂空奁式炉残件.jpg (25.39 KB) 下载次数:20
2009-10-13 00:46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00460a970a6250c1cfe3.jpg
北高峰.jpg (34.09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3 00:46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0046d914f77538e5691a.jpg
090906071485f6e22b41115aaa.jpg (21.69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3 00:46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004659a1a40343e48c2f.jpg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29:00

现在国内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学术研究圈,考古圈、收藏圈,古玩经营圈,贩子圈、仿制圈,以及倒挖圈和盗墓圈,各个圈里的关系非常复杂,派系纷争也很激烈,当然最终要收藏圈放血。当然收藏圈的派系就更复杂了,有些斗的和文革没什么两样,斗的轰轰烈烈。是啊,这个圈子确实很乱,很多的因为其利益的纷争,是谁当年把古玩收藏定调宣传成艺术品投资呢?有利益可图,就有投机的,当然有人得利,有人就流血牺牲,有人还在大喊大叫,有人还在美滋滋的大笑。真正品味收藏真谛的人有多少呢?
15、元代釉里红de 色彩搭配
元代青白釉选择的釉里红发色,如少女的胭脂和处红,和上面这只玉壶春瓶青白釉的色彩搭配一样,这种色系的选择更符合审美要求,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新、纯净之感,从她们的身上,你联想不到俗气,只有一种淡淡扑鼻的清香之美。你能不说元代时期景德镇制瓷艺人不懂艺术吗?

釉里红的发色很难控制,但能少出很雅的红色的,要费很大功夫,从昌江发掘的釉里红窑址里的出土标本就可以体会到。当然釉里红的发色有有多种,也不能教条的以白釉、青白釉、影青釉、乳白釉必须配什么发色的红釉来衡量。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3287a2fd1c6d4fafcbd.jpg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32832f1d7b3cf1421eb.jpg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412d60079fed7ccf02b.jpg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412687adfebf25c4962.jpg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41231fda5b6bfbd607b.jpg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34:16

16、从器外跑到器里的釉里红(标本)

这是一件釉里红捧盒,粗看没什么不同,但仔细看就有点意思了。这不是器外和器内都上了釉里红,而是器外的釉里红在烧的过程中跑到里面了。我也是好奇,这是怎么跑进去的呢?常常听行家老师们讲,釉里红烧飞了的话,看来是有根据的。这个釉面上有个不大的凹进去的黑疤,能看见胎,是不是这里跑进去的呢?朋友们也想想是如何飞进去的?IMG_6540副本.jpg (134.7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2 18:3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8357fc2e43a8168ce6a.jpg
IMG_6542副本.jpg (170.62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2 18:35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18358d21e423b11096c9.jpg
18 、元代芦雁纹青花枢府釉大碗(标本)

元代青花瓷器中可入画的动植物很多,不象宋代那样只有具有某种格调的题材才可以入画。在元代由于各种文化的融合,雅俗并行发展,甚至相互交错,有生活情趣的都可以入画,这一点在历代当中是开创性的,除每个朝代惯用的龙凤、麒麟、飞鹤外,大雁、孔雀纹饰的图案而外,元代景德镇制瓷画师把西瓜、栀子花、兔子、羊、芦雁等缺乏文人雅调的动植物也纳入瓷绘的范畴。可见元代绘画题材的多样性。
芦雁纹在元代青花和印花的器物上有发现。但在枢府釉上绘制的,还是比较少见。

这件标本的特殊,不在于青花芦雁纹,而在于枢府釉上绘青花芦雁纹。实属难得。
IMG_6511副本.jpg (105.49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2 20:2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2023d9257b5f4787d665.jpg
IMG_651145.jpg (91.76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2 20:23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20235b92419cff883739.jpg
IMG_6512副本.jpg (126.98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2 20:23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2/0910122023baae2b5217c36386.jpg
元代社会是个很复杂的社会,一方面要利用儒家治国的方法,重用那些儒臣,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佛道等宗教,自然这里边就会产生厉害关系,产生派系斗争。佛道二教自六盘山论道后,佛家主持全国宗教事务。成为国教,但儒家治国的策略还没有危及到。
为了使得以儒治国的政治方针得到贯彻和延续,忽必烈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七八岁开始,忽必烈的独生子真金即接受儒学教育。十岁时,汉族大儒王恂又被忽必烈派去教授真金的学业。王恂不仅向真金灌输儒家传统经书,也向他宣讲“善恶得失”和亡辽亡金的历史教训等“深切世用”的“案例”。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这养成了日后皇太子真金纯粹的儒家理念,使他成为大元朝廷“儒臣”派的当然代表。忽必烈出于切实考虑,对于蒙古贵族后裔的儒家教育也狠抓不放松。1265年,蒙古贵族安童(木华黎四世孙)得任中书右丞相,忽必烈便派大儒许衡为安童之师,由此,安童日后也成为“儒臣”派的中坚分子。所以说,大元朝廷中的儒臣派,不仅仅是亡辽亡金亡宋的汉族知识分子,还包括真金这样的“储君”以及安童等蒙古勋贵。
蒙古族武力征服,在中原建立了一个王朝统一了中国,没有智慧和谋略能雄霸天下吗?所以有些人认为:“蒙古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野蛮之辈,那有什么文化底蕴,凭什么能制造如此精妙绝伦、寓意深刻的元青花和其它瓷器?只不过都是西亚工匠在景德镇所为罢了”。我只能说他对元代整个社会不了解而已,他要真正了解元代社会中仍然是儒治、佛辅架构体系,也就不会说元代没文化了。他的意思没文化就是没艺术创作细胞。其实不然。
1955年左右,苏联作为老大哥为我们设计建造我们无能力设计建造的很多条铁路,那个时候我们是一清二白的一年级学生,而苏联作为老大哥是大学生。2009年10月11日,普京老大哥反过来要我们给他们帮忙设计建造高速列车,愿意付50多亿美元,说明我们短短50几年就拥有世界顶尖技术,而且是配套的,富有很大竞争力的。将来法国、日本都要败下这个领域,因为他们不能象中国一样是一揽子输出,对方不操任何力气。而这两国家还得向中国进口,再转卖给第三方。所以普京就不傻。

回头想想,元代瓷器发展进程已有72年,相比历代瓷器的发展是很短暂的,但却创造的巨大的辉煌。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当中新的里程碑。

忽必烈后期,因为战争的频发和加强统治的需要,从反对爆征敛财到逐渐接受,在到不得不接受,也是经过了痛苦的思想挣扎的。由于阿拉伯人阿合马和卢世荣、桑哥等成为主要敛财财政来源后,陆续成为忽必烈的宠臣,儒士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性,黄金白银,成为忽必烈最大的心头渴恋。后来真金抑郁而死(与忽必烈废儒的政见不同),虽然没坐皇位,但其子元成宗即位後,追封其父真金廟号裕宗,即:文惠明孝皇帝。元成宗也是受其父的影响,对儒家很是尊崇。非常注意借鉴儒家治国方略。

这里介绍一下元成宗:为什么要介绍这个人,我认为此人对元代推进儒学治国思想的继续,是个关键性人物。元成宗(1294年-1307年在位),名特穆尔(1265年-1307年),蒙古族,元朝第七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重新重用儒臣和儒士士大夫文人,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在中国,收藏中的不可为文/西风
在中国,现在江湖险恶,随时可能挨刀。要想不挨刀,除了自身功夫硬以外,更重要的是别想通过收藏一夜暴富。如果有这种贪婪的思想,对不起同志,请您配合,先举起双手,要么进派出所,要么把口袋里的钱啊都统统交出来,心甘情愿的交给黑心拍卖公司和做局的“工兵瓷贩子”。好了,剩下就没你什么事了,躲到角落里瞅这满屋子的仿品犯愁吧。

在中国,你有大闲钱了,如果不嫖娼,不赌博、不吸毒,只有玩文化,高雅文化无非是游山玩水、歌剧、话剧、古玩和字画,你可以逛古玩市场,也可以花小钱买点此片标本、老普品什么的来入门升级先玩玩。但你可不要动不动认为眼底下都是可以花大钱的“国宝”,更不要相信穷追你不舍的“盗墓铲子”,真正的国宝那都是具备独到眼力和财力的,或者是有特殊渠道才能流通来的。更不要相信一些拍卖公司、机构里退休或在职的“药方子” 专家和什么机器的忽悠,因为那都是幌子,让你掏图录费、保管费、鉴定费,骗你的钱是硬道理。这年头在道德、诚信全军覆没的当下,能搞到钱就是最光荣的“中国精英人士”,谁管他是敲诈来的还是拐骗来的。

在中国,不要相信是个元青花都值2.3亿、是个五大官窑都是几千万。真正完整的元青花毕竟很稀有,能卖大钱的元青花也是更加稀少。更不要相信元青花只有300件,或者相信元青花遍地都是,应该是开门一件算一件。你不要以为元代只有元青花,还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绿彩、五彩、褐斑彩、黑釉、乳白釉、枢府釉、沥线、串珠、瓷塑等等品种呢。



在中国,自己的收藏你可以自己玩,千万别拿它当有价值的国宝送给朋友或领导。更不要拿它作为筹码来贿赂别人或以慈善的名义直接捐献(要捐也得把它变现在捐)。因为即便是价值连城的精品或高仿品,现在能认识的人毕竟是少数一线实践派人士,能鉴别他们真假的文物专家更是有限,多数是忽悠。这年月,文物鉴定的混乱堪比三国,谁都可以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弄不好会把自己也得玩完。
现在大牌媒体犯低级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真正了解古玩收藏这个行业,不能正确分辨谁是正确,谁是错误?不过也很难的,连国家培养的有些研究了一辈子的老专家都越来越不好把握自己双腿和眼睛,何况一个外行。再说你上了媒体由能怎么样?你就成道成仙了?在媒体的鼓动下,骂张骂李,骂体制,骂专家,骂行家,骂藏友,就成大家了,其实很愚蠢。可惜有些人接二连三的都愿意这样干。我始终认为学问是踏实的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更不是骂出来的,也不是轰轰烈烈的“折腾”出来的。
古玩研究和收藏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视野,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是每个藏家必须要去做的。在不同的时刻打眼、甚至栽跟头都是行路上必经的道路,到了中途,也许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处理打眼的藏品,从此推出江湖。要么抛在一边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学习,也许有一天你还会有成功的机会,因为你已经越来越理智,越来越老练,越来越知道什么可以抓住,什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放弃。如果你自己连赝品垃圾都不甘心放弃,那你注定要失败。

成功永远是给有眼力、有准备的人预备的。现在品相好的元青花瓷器在古玩市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看不到,当然不是说根本没有,是太少,刚出世就进入另一个流通的渠道。圈里知道,今年出了几件元青花完整器(小件),立件价格都是很高的。为什么差别会这样大呢?因为它是货真价实的元青花,普通人都能看出老来,总之真的就是真的,我在国内博物馆上手一些馆藏元青花,拿到手上那感觉就是老,釉面的润泽,合理的构图,娴熟的绘画,苍老的出土老皮子,这些都普遍具备,没有那件让你感觉真假不分。我在前言里说过,我曾经走过很多湾路,但研究和收藏瓷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象你开公司都能普遍赚到钱,你有眼力,有财力,不一定有机遇(我说的是精品)。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9 01:43:52

20、元代沥粉堆金高足杯(残件)

此件沥粉堆金高足杯,出土与内蒙,现被内蒙某机构封存保管。整体施乳白釉,杯身沥粉堆金一周花卉纹,构图疏密得当,别具一番风格。体现了元代制瓷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我国从考古汉代马王堆出土的有着类似沥粉效果凸起细线的彩绘棺木,唐代时期佛教壁画沥粉工艺开始大量采用,贴金饰彩,结合砂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等在元代佛教壁画更是广泛应用。但把这种沥粉工艺应用到瓷器上面还是元代时期的景德镇瓷器。这种瓷器上沥粉工艺的标本开始出土于内蒙地区,后来慢慢被人熟悉。元代的有沥粉堆彩,堆金、堆银瓷器,这件堆金实属难得。北京收藏家大漠行者收藏有这类残器标本。

IMG_6546副本.jpg (265.19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3 20:14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14459836885fa2ce23.jpg
IMG_6547-1.jpg (135.35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3 20:15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1521ef1af1a5b68252.jpg
大漠行者收藏-1.jpg (136.72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3 20:19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192c891ba43e1bd466.jpg
大漠行者收藏-2.jpg (123.58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3 20:1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199afd129f28f1ad4a.jpg
大漠行者收藏-3.jpg (140.48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3 20:19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193740908ecb1365c7.jpg
21、元代青花裹足高足杯(标本)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盛行于元代。成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至于这种器型创制于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从龙山文化的八角星纹彩陶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高足陶豆、以及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高足玉杯,这种造型一直演变而来了。唐代、五代、宋代时期更是有不同的演变,但基本形制只能在大小高低上变换。一直演变到元代,高足杯的演变与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们平常所接触的元代高足杯一般都是露胎的,但裹足上釉的元代高足杯很少见到。即便有,也成为收藏的稀有品种。景德镇黄云鹏先生也是今年初,才在北京初次见到这种裹足上釉高足杯的工艺。其用料之精细、工艺制作之精湛、修足之规整,是人们对元代高足杯又多了一层另外的认识。此类工艺景德镇目前好像还未见仿制品。
IMG_6552-1.jpg (160.84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93a3498ecbde7ff5.jpg
IMG_6553-2.jpg (154.82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8c79984507823d38.jpg
IMG_6553-3.jpg (121.24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1363c7ef738f1828.jpg
IMG_6553-4.jpg (201.01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6682e2ae72463d3d.jpg
IMG_6553-5.jpg (189.62 KB) 下载次数:1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a0deca1fb72ff84f.jpg
IMG_6553-6.jpg (121.19 KB) 下载次数:1
2009-10-13 20:45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0453494d43cfd373cba.jpg
22、元代红绿彩人物纹高足杯(标本)

红绿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上以红、绿诸种低温色釉绘成装饰图案的瓷器,后来它衍生出在白釉以外的其他釉色上饰以各种纹饰的彩瓷。有关红绿彩瓷器的起源向有北宋说与金代说之争,但对其主要指当时北方窑场所烧制,并无异议。而景德镇地区所烧制红绿彩瓷器始于南宋还是元代,是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说法基本是元代,从目前各博物馆所收集的标本和景德镇地区出土的实物标不是很多,然而仿品却大量充斥市场。辨别时要多加小心才是。
标本-1.jpg (122.73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3 21:01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1df2f506d4d9787bc.jpg
标本-2.jpg (262.46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3 21:01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1121885f502a81be8.jpg
标本-3.jpg (174.35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3 21:01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1a733344f895cc278.jpg
标本-4.jpg (244.57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3 21:02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29995fe03e41ce6bd.jpg
元代红绿彩人物纹高足杯(标本)
标本-5.jpg (126.83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3 21:0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3d9d8b30ca8abec2d.jpg
标本-7.jpg (129.52 KB) 下载次数:1
2009-10-13 21:03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37989a0ad120025d0.jpg
标本-6.jpg (273.38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3 21:03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103407c340f9cdc73a4.jpg
24、我所上手的馆藏元青花之一:这件国内顶级的馆藏元青花差点“化为灰烬”,好险?

2009年6月8日1时30分左右,睡在梦中的我突然接到安徽蚌埠朋友紧急打来的电话,说蚌埠博物馆着火了,现在消防警笛响彻夜空。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那件元青花牡丹缠枝纹兽耳大罐,说真的当时感觉就是自己的亲人突然遇到灾难一样,焦急万分。赶紧叫朋友赶快去博物馆抢救文物,一定要问清博物馆人员那件元青花大罐的存放位置,好告诉消防人员。过了1个小时,朋友打电话来说,是科学宫东侧科技馆发生火灾。20多辆消防车正在投入灭火。武警等出动很多名公安干警、解放军武警官兵参与救火。现在力保一墙之隔的博物馆,高压水龙头全部投向那面关系这整个博物馆文物命运的厚墙。我总算坐到地板上,家人很是不解,她那里知道,我们这些对元青花 痴情的“情种”,哪怕一片好的元青花瓷片都视如生命一样。何况我曾经两次前往蚌埠博物馆上手研究过那件非常珍贵的元青花。我想,这就是我和元青花的不解之缘。

朋友天亮又打来电话,火势得到控制,明火已经被扑灭。因蚌埠市领导和博物馆领导指挥得当,公安、消防官兵扑救及时,科学宫西侧博物馆库房终于保住,重要文物未受损失。好像一名值班人员在火灾中丧生了。算是万幸,丧生的值班人员真是痛心, 祝福他在天堂一路走好。也许因为他的丧生,才换来博物馆文物的完好无损,才使那件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元青花大罐,还会与我们重逢。为了警醒这此重大的火灾事故,为了庆幸元青花牡丹缠枝纹兽耳大罐不弃我们,特此发自己去库房上手拍摄的高清晰图片,供大家共同分享。
0906130140939fc3bf184223b6.jpg (59.68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3 23:33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389262bc77f1226fb.jpg
0906130140dff904914a5323d5.jpg (54.16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3 23:33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39bbabfa1178c5604.jpg
09061301407b9b6398984e327e.jpg (41.29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3 23:33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3c41cb60959385d8a.jpg
0906130140dd65e89c18a8b57e.jpg (52.34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3 23:3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3b814d9f859a98998.jpg
0906130140b239578dc7cb27c3.jpg (55.38 KB) 下载次数:0
2009-10-13 23:33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3c046fd076d142d7c.jpg
(1)安徽蚌埠馆藏:元青花牡丹缠枝纹兽耳大罐

因为它的美丽和珍贵,曾经作为我出版的《解码元青花瓷器与高仿》书的首页“门面装修”图!可见我是多么的喜欢它!
0906130145c411a0acd40e2774.jpg (146.11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3 23:38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38909ebadeb3e5801c.jpg
(2)因为编辑《解码元青花瓷器与高仿》一书的需要,也为了研究和学习的需要,上手研究国内一些馆藏元青花是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费了很多周折,终于第一次与它零距离接触。心里真的很激动,但理性提醒我,不要激动,要仔细观看,仔细看看它的特征,比如,釉层酥润特征,构图方法和绘画特点,苏青料的发色,斑点的分布特征,锈斑的自然慢氧化特征,与景德镇仿品的锈斑的不同,凹坑的形成特征和自然分布状况,以及重量体积比等等。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0.jpg (182.5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07:55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7559d8f28f5299bbd43.jpg
(3)对元青花的辨识,是在我几年中不断学习和对比馆藏元青花的过程中成熟的,因为自己经济和机缘的缺陷,不象其他老师那样有经济实力,可以花大钱购买大量的标本,可以随心所欲的研究,所以每次上手馆藏器,都是很仔细很认真的看完每一件,每一眼,每一存元青花。就这件元青花,记的我从早晨进库房,一直到下午很晚才出来,一句话,永远看不够,摸不够。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2副本.jpg (135.14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3 23:59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3/09101323599d8b340e91e0cd41.jpg
(4)因为去年的拍摄,图片传给朋友,后来发到网络上,这件神秘的元青花高清晰图片和微观、局部图、底图几乎一夜之间就传遍很多网络.这些图片,远比我在网络上写很多论证文章还要管用,因为它是确切的馆藏,太直接了,这就是图片的魅力所在。后来在很多网站,陆续转发我拍摄的其他馆藏局部图与微观图。让我感动的是台湾一个收藏家给我留言:“西风先生,你让我这样零距离看到我梦想的元青花,非常感谢!万分感谢!语言是苍白的,我用一颗心向你再次感谢!”我想这就是奉献和分享的快乐!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1.jpg (127.2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4 00:21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11f17c9def1288940.jpg
20080731_2197824900f30cc42eafdtEAeUimLyrR.jpg (49.04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4 00:21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116074f11545ef68e.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2.jpg (141.09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4 00:21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1b0ff39432118fe38.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4.jpg (215.21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00:21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10ae5be7ac10ddb6a.jpg
(5)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高清晰图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5.jpg (131.22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00:26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659a794ead6cf28d0.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6.jpg (163.57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4 00:26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620502b84125a7538.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7.jpg (156.31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4 00:26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629c1d89861af4796.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8.jpg (143.53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4 00:26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64ad487eca514d01a.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9.jpg (110.11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4 00:26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6238175627a49b839.jpg
(6)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高清晰图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0.jpg (105.63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00:28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8fa48020bcf8543ce.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3.jpg (62.63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4 00:28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802400090d5b7a27a.jpg
考察蚌埠馆藏元青花-14.jpg (101.11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4 00:28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00280de2c4441323bf3d.jpg
(7)以后我在发标本的同时,馆藏考察图会陆续发。
我想说的是,对元青花一定要理性收藏,不能盲目。谁赚钱都不容易,你好好务实的研究,其实就是省你自个的银子。如果我的文章和图片对你有一星半点儿的参考作用,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收藏祖宗的物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关键是要路子走正,不要坚持死理而不回头。文物研究收藏的精髓是什么?我想是坚持真正的真理,随时准备论证。
25、各位早上好!
上班还早,谈谈我们的古陶瓷审美偏见。算是一些题外话:
一般玩高古的,对宋代以后的瓷器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当初我也这种心态。为什么呢?主要还是我们的文化和审美习惯所导致。比如说元明清的瓷器的造型、釉质的颜色相比宋瓷来说,缺乏内潋和雅气。但是,金元时期中国的陶瓷,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文化特征,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时期,也是器物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求新求变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放在大的文化范围来审视这个发展过程。有人说:元青花是外来装饰和审美意识在元代瓷器上的一种表现,把它放在中国高古瓷器里边,甚俗。那我就要问了:什么是外来装饰和外来审美?那我们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唐三彩、唐青花、宋代红绿彩、宋代以来的磁州窑系的这些陶瓷呢?所以,我们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看我们的陶瓷发展历程。我们要包容任何艺术的存在,从特定的历史时期去欣赏那个时期的陶瓷艺术。


1(鸟纹瓶(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jpg (110.35 KB) 下载次数:15
2009-10-14 12:1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199ff8aa2a7ab5e690.jpg
2(大锯齿纹彩陶盆(仰韶文化)).jpg (63.42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b2db543da706d568.jpg
3(水波纹罐(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jpg (93.61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1293dd74d974036d.jpg
4(叶纹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jpg (101.64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8ebe05caa4290811.jpg
5、唐三彩罐(高17.8厘米)佳士得.jpg (40.01 KB) 下载次数:13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0ef46edad9dcbd79.jpg
唐三彩和唐青花.jpg (186.89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993ee5851a259aa0.jpg
北宋磁州窑梅瓶(高28厘米).jpg (163.61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d51dfc9ed5ea78bc.jpg
宋金-磁州窑白地黑剔花矮梅瓶.jpg (141.21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eb4c681ca9ffafa4.jpg
宋金-磁州窑黑地白剔花枕.jpg (111.14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0eeb9b517c964ef2.jpg
元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jpg (117.66 KB) 下载次数:8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2550b03c2390f902.jpg
abbr_fe19cd6d4618ff617ee90a00f7bdaee8.jpg (89.88 KB) 下载次数:18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ec28d0394a4da0a1.jpg
伊朗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盘.jpg (74.1 KB) 下载次数:20
2009-10-14 12:20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206bfdf611bdfe635f.jpg
(图09)安徽蚌埠汤和墓出土元代牡丹缠枝纹兽耳青花大盖罐副本.jpg (170.72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12:30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23038e93fa611462a0c.jpg
26、我所上手的馆藏元青花:不被大多数人熟 知的窖藏元青花云头龙纹大罐

通过对元代景德镇出土和馆藏瓷器的整理,使我们真正领略到元代瓷器的精美和多样性。这对我们深刻了解元代制瓷工艺水平的发展和蒙元特殊的社会结构促成元青花迅速成熟,有着得天独厚的实物论证条件。所以在这里,大家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每一个版主都报以务实和对元青花瓷器的虔诚,来对待研究和探索。更希望这里的老师、学者、藏友们一同努力,共同研讨,共同进步!
言回正转:说起元青花,人们不免都想到江西景德镇、想到江西高安窖藏、想到河北保定窖藏、想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青花,而安徽历年来窖藏、墓葬出土的元青花多数人很少关注,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原先对安徽境内的元青花也是知之甚少,直到2007-2008年先后对安徽元瓷真正考察研究时,才让我从新审视安徽的元瓷,尤其是数十件不同时期出土的精美元青花,让我算是开了眼,饱了眼福。除前面介绍过的蚌埠汤和墓出土的那件国家一级文物牡丹缠枝纹兽耳带盖元青花大罐外,繁昌窖藏元瓷和元青花更是丰富多彩。当初为了编著《解码元青花瓷器与高仿》一书的需要,上手研究这些繁昌出土的窖藏,成为我最重要的工作,这个窖藏出土十几件纹饰各异的高足杯(碗)的同时,还出土了发色很特别(灰蓝型苏青料绘制)的三个青花云肩云龙纹兽耳大罐、两件蓝釉连坐瓶和一件南宋官窑贯耳瓶。由于挖掘报告在当时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未发表(有可能怕被上级单位调拨吧),所以进库房上手研究的难度相当之大,几次专程去安徽繁昌都是无功而返,可能还是我和朋友们执着吧,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在这里特别感谢安徽文物局的领导和黄山清凉风矿泉水厂的冯总的大力支持)。虽然这些元青花图片已经编辑在书中,但因篇幅的限制,未能详尽,故在此算是作以补充,也算是馆藏整器对出土标本的补充和印证,这样我们就看的更全面,更透彻了。(后续图)
DSCN8305-0.jpg (64.1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2213ff5c5bb1c717.jpg
DSCN8305-3.jpg (151.72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4bbd47554e00e7f1.jpg
DSCN8305-2.jpg (222.29 KB) 下载次数:14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7e1f39423a85d164.jpg
DSCN8305-4.jpg (153.36 KB) 下载次数:12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0d2b0000fd04a90e.jpg
DSCN8305-7.jpg (144.84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37600e98a4ca9063.jpg
DSCN8305-5.jpg (162.01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9a51655f2b7a6624.jpg
DSCN8305-6.jpg (153.4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43792678808ee919.jpg
DSCN8305-8.jpg (105.06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4 14:53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3e463677bc1ddff2a.jpg

元青花罐罐的类型

DSCN8305-9.jpg (239.99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4 14:57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4/09101414578f19a0e64a400042.jpg
元青花的瓷片在景德镇近年来假的特别多,使很多需要购买标本学习的朋友频频上当。在景德镇任何朝代的瓷器,只要有需求,就有高仿出现。但景德镇湖田窑遗址、落马桥遗址与珠山等遗址的范围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出土的元代瓷器(多为残器)的种类和数量相继增加。加上景德镇利用自建、翻新等手段,盗挖瓷片也很普遍,就看你的眼力了。但这些真正出土的瓷片大多数是在私底下买卖的,在市面上很难看到像样的标本。
27、元代绵羊纹青花高足杯(标本)

元代瓷器里面的纹饰你听说过绵羊纹的吗?肯定你没听说过,当然不曾见过,但是这件高足杯就是画的是绵羊纹,而且是草原上的那种肥羊。看来这又是元瓷青花纹饰中的又一发现,也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元代是草原少数民族,牛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元代的蒙古人虽然远离故土,远离草原,每当端起一杯酒,画在高足杯里草原绵羊,让他们想起童年,想起亲人,有一种思乡的眷念。
此高足杯造型别致,施釉较厚,温润如玉,器内寥寥几笔把绵羊的神态和形态勾画的非常生动。足见元代制瓷画师的高超的绘画才能。IMG_6591.jpg (69.46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5 12:11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11cbee74e248d5447d.jpg
IMG_6593副本.jpg (87.03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5 12:11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1124cccca6f3204a16.jpg
IMG_65934.jpg (75.32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5 12:11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11c316b784ea5b8381.jpg
28、元代仙鹤纹淡褐彩高足杯(标本)

器形小巧,做工精细,器内绘一翘首独立的仙鹤,虽然上部已残缺,但仙鹤的下半身和美丽的两只腿脚,能分辨出它动态的样子。仙鹤纹饰在元代瓷器里也是比较不长见的,而宋、元文人绘画里面比较常见。这种器形的高足杯一般情况下施国产青花料、淡褐彩或釉里红色,这只高足杯施的应该是淡褐彩,显得比较雅致,肃静。


IMG_6633副本.jpg (102.76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5 12:5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59f03e1ad0df787f4d.jpg
IMG_6635副本.jpg (59.87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5 12:59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598dba8c1c1479649a.jpg
IMG_6636副本.jpg (89.24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5 12:5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259fb0296fa6d2612d8.jpg
29、元代“福寿”云纹青花高足杯(标本)

元代“福寿”云纹青花高足杯,撇口,高足,足向外撇。釉质莹润,胎质细腻,杯心绘一简笔圆圈,内绘云纹,再书写草书“福寿”二字。构图饱满,字外有画,画中有意,是一只不多见的元代杯类带书画纹的标本。
IMG_6578副本.jpg (67.46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5 13:2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298e3d4314d30bf98e.jpg
IMG_6582副本.jpg (65.75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5 13:29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29440e27213a1567a5.jpg
IMG_6580副本.jpg (70.07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5 13:2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292aaa64efb44b9b8b.jpg
30、元代青花侍女上酒纹高足杯(对元代玉壶春瓶有研究价值的标本)

代青花侍女上酒纹高足杯,撇口,高足,足底向外突撇。釉因烧制出现异常,不很理想,胎质半陶胎,杯心绘一简笔侍女,双手捧一盘,盘上有一玉壶春酒瓶。青花发色较好,人物形象逼真。这个图案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元代玉壶春瓶的使用用途提供了直接的证据,那就是说,元代玉壶春瓶的底部,在众多元代瓷器里为什么要上釉,因为它是酒器,倒酒的时候通常都要把瓶底给人看的,不上釉有失美观。可能也有其他的解释,但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这种图案目前也是比较少见。不失为一件有着重大学术研究价值的标本。
IMG_6586副本.jpg (72.06 KB) 下载次数:6
2009-10-15 13:59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59810735304a73a982.jpg
IMG_6584副本.jpg (86.09 KB) 下载次数:7
2009-10-15 13:5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59f2f8209cc9a87147.jpg
IMG_6585副本.jpg (68.64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5 13:5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359e0fbc2acf14186bf.jpg
老瓷器要看釉子的水头而外,最关键的是露胎的“老皮子”,也可称作“老胎相”,高古瓷一般生坑出土的都有这种特征,这种特征不是固定的一种表象。但它由于出土环境的不同,受埋藏地层、淤泥水层酸碱盐和微生物腐蚀老化的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老相也不同,有深有浅,有的有油腻,有的没油腻,有的感觉和新态一样,其实非新,老瓷胎无论怎么的老相,它的表层露胎经历千百年来的腐蚀和微生物的侵蚀和附着,形成了与新瓷做旧完全不同的特征和构造。

元代瓷器这种特征很明显,因为元代瓷器大多胎质疏松,瓷化的硬度不是太高,受侵蚀的程度相对很大。所以胎的外层和里层反差也很大。今天又喝多了,胡说八道一通,不知道你能否明白?但这不是马上就会心领神会的,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对馆藏器的观察,是一个很漫长的掌握过程。无论那个行家或专家,都有对胎体看走眼的时候,没有人能百发百中。因为你看懂了古陶瓷与新仿胎的特征,你就起码不会盲目的打眼了。综合看最关键。我也在学习呢。
31、给初学元瓷的藏友发个考眼贴,有真,有仿。IMG_6681.jpg (194.87 KB) 下载次数:16
2009-10-15 15:12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5/0910151512a97ab91626da1e27.jpg





















江边郎 发表于 2012-1-9 08:50:49

好贴,顶

玩石头 发表于 2012-1-9 09:48:13

好贴,顶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2-1-9 12:02:34

好贴,

偶是火星人 发表于 2012-1-9 15:35:51

本帖最后由 偶是火星人 于 2012-1-9 15:36 编辑

            
            

西南残雪 发表于 2012-1-9 19:50:14

好帖学习!:victory: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11 20:28:00

有的藏友希望我多发一些元青花大盘、大罐、梅瓶等之类的标本,我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我的信任和关注。不过我是这样想的,这些元青花的一些标本之所以到现在很少发,主要还是想放在后边发,现在主要还是把元青花的馆藏器多发一些,这样新的藏友或未收藏这些资料的网友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在这里特别感谢很多老师和藏友的留言以及短信,也许这些标本资料在某些人看来微不足道,或者不值一提,但我觉得对真心喜欢收藏元代瓷器的朋友或研究元代瓷器的藏友肯定有益处。由于时间的关系,虽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抛砖引玉,有景德镇好标本的藏友也可以发一些在这里,我们共同更多的展示景德镇元代瓷器的丰富面貌。
再此谢谢!
33、文物综合鉴定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文/西风


最近几年,关于何种方式鉴定文物的问题,各派斗的此起彼伏,你仿唱罢,我方登场,互相贬低,互相嘲讽。但明眼人都知道;是鉴定权威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更是经济利益争。今天我们不妨探讨文物鉴定方法和形式的问题。算是共同探讨传统实践眼学、微观老化痕迹、机器(元素、X射线等)检测的综合鉴定问题。

现在流行网络鉴定,看图鉴定,这种便捷而安全的方式是好的,但所上的标本还是实物一定要全面,比如标本就上一整体的正面、反面、断面,然后在上微观局部图片,日光和室内闪光灯不同的图片对比。上完整的整器图片也是同理,这样大家就看的很仔细了,也很全面。无论是怎样看,首先传统的眼学必须过关,再用微观痕迹老化原理进行检验,最后科技元素检测,如果都通过,那这就是可以确认无误的藏品了。记住,首先得传统实践眼学过关,如果是一眼新的“大瞎活”器物,传统实践眼学这一关都过不了,微观痕迹老化十有八九是过不了、机检测就更就无意义了,也没必要反着来再看(先检测)。真品往往是一眼货,这就好比简单感冒社区医院买感冒药就可以解决,何必要去做全面的CT、血常规等等一系列检查后再开药治病呢?器物在开门但有异议的情况下,需要综合判断是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瓷器鉴定今后发展的唯一方向,因为这牵扯到将来法律采信证据的实质问题。现在之所以乱,法律无法最终采信有效的证据,主要的是现在鉴定界真正具备传统鉴别传世、出土瓷器(标本)的能力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为什么不具备?就因为不象一些藏家、去一线采集真正出土的标本实物,去研究真正出土的标本特征,去真正到高仿一线了解做旧的高仿品,以及去对比它们的各自特征。所以这些所谓的专家遇到疑是出土的高仿品,只能凭感觉、凭故事在鉴定,遇到问题交给机器检测,机器检测人为的因素很大,所以才有今天的混乱局面。

如果一个资深藏家或真正的鉴定家,不具备起码的传统实践眼学,不以标本作为基础,不以正确的实践作为基础,就会发生收藏满屋子的做旧赝品。更会发生拿去52件(实际是高仿)瓷器到检测中心,有48件元素符合较好的笑话。如果传统实践的真正眼学放在首位,微观老化痕迹配合鉴定,还会发生这样的笑话吗?这充分说明他们根本不具备传统实践眼学的能力。任何事不要单一的、很极端的看待问题,要综合全面的去看。多参考一个很科学的鉴定途径或有效的方法总是好的,不要唯我独尊,老子就是天下权威第一,这样风险会更大。

不管怎样说,微观老化痕迹学是传鉴别统演变到文物而来的一门新学科,但它是在我们传统眼学鉴别文物的基础上,借用微观放大进行观察器物老化特征分析的。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微观老化痕迹的鉴定范围很广,包括:青铜器、漆器、木器、古陶瓷、玉器、字画等等门类。很多人一提微观就马上想到看气泡,其实这种单纯的看气泡的鉴定方法,除自然老化变色泡和破气泡有参考价值而外,气泡的大小、疏密、气泡的界限等并无什么可参考的价值。不要动不动就先拿一个单纯的气泡图片来说问题,这样的微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要研究微观是观察物品经历漫长岁月侵蚀留下的老化痕迹特征(刘志成老师主要研究这一体系),并不是拿个双管放大镜,去看气泡的大小或疏密分布,这只能给整个微观老化痕迹的鉴定体系带来误解。
一个成熟而有独到见解的文物鉴定家,首先具备传统实践(标本为基础)的基本功,这不光是首先甄别真赝品的问题,关键还有艺术价值、文化断代、文化含量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我国很多科研院所之所以频频出现问题,就是这些科技研究人员不具备传统实践的功夫。单一的搞科研,最后闹了很多笑话,甚至成了阻碍文物科技研究的绊脚石。比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曹教授他们就很早认识到这些弊端,非常注重传统实践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的思路,这是令人欣慰的。现在司法部准备批准成立这种综合鉴定的机构,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的科研单位,据说他们很注重传统实践眼学与微观痕迹老化科学相结合的原则,并以机器(元素)检测为科研辅助。大力发掘故宫博物院和民间的传统实践实力派专家。这说明他们都把传统实践纳入到最重要的位置。这里要说明的是,传统眼学与传统实践眼学并是不一样的,传统眼学多是以书本知识为主,闭门造车基本接触不了一线出土标本和高仿市场,后者才是我们尊崇的,也就是理论加实践的传统,而不是光理论不去实践的传统。
传统实践眼学、微观老化痕迹学、机器(素检、X射线等)科研设备检测学科三者本身就应该相互印证。三者联合鉴定,其实并不矛盾,只是他们之间有先后次序的问题。如果倒置就会出现现在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将给文物鉴定带来深重的灾难。当然我在这里说的不全对,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深入。当然作为民间收藏,如果是大开门一眼就认定的器物,传统实践眼学就能解决问题,省去后几项科研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如果需要作为法律依据的采信标准,后两项必须要做的。否则法官无法采信较为科学的依据来最终定案。(随便写的,还须完善,但我想这是今后文物鉴定的发展趋势。)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11 20:29:50

34、馆藏元代景德镇蓝釉瓷(国外馆藏)

此件元代蓝釉白龙纹菱口折沿大盘,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高7.3cm,口径46cm,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旋纹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蓝釉,盘心留白釉舞龙纹样。折沿菱口纹一周。蓝白相间,对比强烈。,是元代时期做工精良的艺术精品。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大概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种,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种,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46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

在景德镇历年的基建工程当中,很少见这类标本的出现,最近两年以来,才出土几片这类大盘的盘心龙纹残片,充分说明这类瓷盘在元代时期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
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0副本.jpg (124.31 KB) 下载次数:16
2009-10-16 17:26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17267241fd0a355308ee.jpg
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3.jpg (136.37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6 17:26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172633353335d2fd629b.jpg
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4.jpg (86.42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6 17:26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172679fd5fe38a40ae9b.jpg
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2副本.jpg (93.91 KB) 下载次数:9
2009-10-16 17:26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1726e3048a3e587c541b.jpg
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5.jpg (175.9 KB) 下载次数:18
2009-10-16 17:26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1726397d4f1ed096627c.jpg
35、伊朗博物馆的瓷器对世界上研究元青花的学者是很重要的物证,当年波普博士去伊朗和土耳其进行考察研究,最后写成了《伊朗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1965年出版,它的出版对世界了解中国元代的瓷器打开一扇窗口,也对中国国内对元代的瓷器从新审视和开始关注。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对元青花瓷器的研究,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的研究是划时代的,对中国瓷器发展的历程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为此,这部著作也将成为不朽的著作。
1307810SEYT6r_b.jpg (167 KB) 下载次数:10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dc7bc1b4cb9d759f.jpg
1307810pbiyYT_b.jpg (124.63 KB) 下载次数:3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edb3ade34bce1115.jpg
1307810QSM86n_b.jpg (143.36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967d56955b1b844a.jpg
1307810qmqnp3_b.jpg (155.22 KB) 下载次数:4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289c3ac5a4744ccc.jpg
1307810rGdP4B_b.jpg (156.21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55b3b996a786a373.jpg
1307810RA6a8n_b.jpg (216.16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6 20:39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394fe17a292a5ed189.jpg
1307810qSjBm2_b.jpg (120.63 KB) 下载次数:5
2009-10-16 20:40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401440ffd42ecc9268.jpg
1307810BH57kf_b.jpg (174.2 KB) 下载次数:2
2009-10-16 20:40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040aea3f850a5f1c3e6.jpg
36、我们有幸看到原版,透过书本,我们顺便也了解了解那段关于元青花的故事。

本书出版时间: 1956-01-01
印刷版次:1次
页数:340页
开本:16开
装订:精装

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详细描述:从第五谈起也算是最原始的描述了。

五、宝瓶流失异乡(元青花项耳瓶)

盗卖智化寺文物贩子的结局与“至正瓶”的现状以卖棺材为业的吴贲熙,带着盗走的元代佛经经卷和“至正瓶”去了伦敦。他通过当时的福建“福清帮”,把六件元瓷推介给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创始人帕西瓦尔.大维德。吴贲熙用从盗卖智化寺文物而获得不义之财,在伦敦莱斯特广场的中国城开了家餐馆,从此没敢返回中国,死在伦敦。民国时期混迹琉璃厂的文物贩子纪小辫,在盗卖智化寺九龙图藻井的当年就被北平警察局关进了秦城监狱的前生——功德林监狱。该监狱始建于清末司法改良时期,改建于民国时期段祺瑞执政期间,国民党政府又改建为北平“第二模范监狱”,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改造成关押和改造战犯的监狱。由于功德林监狱几经改造,纪小辫的档案无从查询,不知所终。燕京大学教授夏仁德,因盗卖偷运中国国宝等非法“地下活动”,1950年8月,被新政府定为“文化特务嫌疑 ”,驱除出境。另据资料显示,夏仁德任职燕大期间,在1935年“12.9运动”及其之后,同情并保护过中共地下工作者,当时的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黄华在避难过程中,都曾得到过夏仁德的帮助。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的1973年,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夏仁德应邀来华参加“五一”庆典,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参加了宴会。夏仁德在访华的最后一天对儿子亨利说:“就是我现在死的话,也可以瞑目了。”在智化寺文物被盗期间任职的智化寺第25代住持普远大和尚,1950年,新政府要求他离庙还俗,返回了京东顺义天竺乡花梨坎村原籍。

被吴贲熙盗卖的“至正瓶”也发生了戏剧性故事。
吴贲熙首先想在琉璃厂卖掉“至正瓶”,但却被琉璃厂当时的瓷器鉴定高手判定为赝品。在20世纪中期之前,中国古玩行似乎有一共识——“元代无青花”。大陆和台北故宫旧藏没有一件元青花可能也与此相关。产生这一共识的原因,主要是元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且存续历史相对短暂,在理论上对元青花论述未臻成熟;在实践中,元官府对青花的烧制、使用和交易实行严格控制,加之元青花成品数量有限,且对窑厂实行严格保密和对废品实行严格深埋。帕西瓦尔.大维德得到“至正瓶 ”既偶然也必然。帕西瓦尔.大维德,全名帕西瓦尔.维克多.大维德. 伊齐基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1892年出生在英属印度孟买的一个犹太家庭,1921年移居伦敦,1964年去世。其父萨松.雅各布.海.大维德爵士(1849—— 1926年)是18世纪至20世纪期间居住在孟买的巴格达犹太人社区的重要一员,著名富商和1906年成立的印度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在印度总督府、英国上议院以及孟买市政厅任职长达20年之久。其母汉娜.萨松,是出生于巴格达的富商伊莱亚斯.大维德.萨松(1820—1880年)的女儿。伊莱亚斯.大维德.萨松的贸易遍及印度和远东,在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依托香港做中国贸易,1850年更是移居上海。帕西瓦尔.大维德继承了父亲和岳父的财产与产业,在香港、上海以及孟买、神户等多地拥有办事处。在与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过程中,帕西瓦尔.大维德深受中国瓷器艺术感染,注重收藏中国瓷器和东方艺术品,毕生积累了千余件中国瓷器。帕西瓦尔.大维德收藏的“至正瓶”得以著称于世,分别得益于英国的中国瓷器大家罗伯特. 洛克哈特.霍布森(Robert Lockhart Hobson,1872——1941年)和美国的中国瓷器大家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Dr John Alexander Pope,1929——1982年)的研究和介绍。当帕西瓦尔.大维德见到“至正瓶”之后,立即请在伦敦大学讲授中国陶瓷艺术的霍布森进行了鉴定。霍布森早在1915年即出版专著《中国陶瓷》(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霍布森对“至正瓶”初步鉴定之后,于1929年在《老家具》(The Old Furni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明代之前的青花》(Blue and White Before the Ming Dynasty),对“至正瓶”进行了介绍。1934年,霍布森又将“至正瓶”收入《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所藏中国陶瓷目录》(Catalogue of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in the Collection of Sir Percival David)。霍布森对“至正瓶”的介绍,引起了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的注意。他在反复比对了帕西瓦尔.大维德收藏的“至正瓶”之后,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的中国青花瓷器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中国瓷器中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所有具有“至正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 世纪青花瓷,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并提出“至正型”理论。他于1952年和1956年分别发表两本奠定元青花理论的著作,即《14世纪的青花: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的一组中国瓷器》(Fourteenth-Century Blue-And-White: A Group of Chinese Porcelains in the Topkapu Sarayi Muzesi, Istanbul,1952年)、《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1956年)。
从此,以“至正瓶”为代表的元代青花瓷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唤醒了国人对元青花的朦胧,催化了对元代精品瓷器的探讨和热情。最后需要交代的是,大维德爵士于1950年将毕生收藏的千余件中国瓷器包括“至正瓶”悉数捐赠给伦敦大学,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建立了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对外公开展出。

2009年,金融风暴中,由于缺乏资金而难以为继,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馆将所藏的1691件中国瓷器全部移交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陈列于何鸿卿爵士专门筹建的陶瓷研究中心, 自2009年4月23日重新对外公开展示。
英国大威德藏瓷-1.jpg (199.25 KB) 下载次数:15
2009-10-16 22:01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2015fc6e862b003beca.jpg
英国大威德藏瓷-2.jpg (242.14 KB) 下载次数:11
2009-10-16 22:01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2013cc80722a8b85a5a.jpg
英国大威德藏瓷-3.jpg (236.83 KB) 下载次数:22
2009-10-16 22:01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091016/09101622018927605e08212add.jpg
37、想想当年的琉璃厂古玩圈的无知,导致中国元青花远走他乡。据说当时也有明白的人,好像是燕京大学还是那个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曾经发表文章对元代瓷器还作了一些研究,只可惜这种有益的研究被淹没在噪杂、浮躁的利益声中。惟利是图的琉璃厂古玩商不想冒风险,干脆就给否定了这对项耳瓶青花,也彻底否定的元代不可能生产青花瓷。这一否定,给中国造成千古遗恨和教训,随后很多外国人看到1929年在《老家具》(The Old Furni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明代之前的青花》的介绍和相关研究报道,以及中国元代精美元青花的人,有一些陶瓷研究者、古董商人、博物馆人员纷纷都来中国寻找元青花瓷器和其他瓷器,比如:景德镇湖田窑、龙泉窑、当阳峪窑等无数窑址都是他们发现的。因为当时中国的这些国宝,外国人跟白检一样。要不然英国、美国、法国以考古考察、传教士为幌子寻宝,尤其日本在侵华期间,对陶瓷、青铜器的掠夺最为疯狂。

历史就是这样,尤其元代的历史,元代的元青花被人为的掩盖,我们直到1974年才真正开始了解元代的元青花。这个时候,中国历年出土或传世的元青花几乎都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40多年给倒腾完了,要不然那日本的博物馆、英国的博物馆、美国、法国的博物馆里那些元青花都是那里来的?剩下的也就是埋在地下陆陆续续出土的这些元青花了。

所以我们对元代瓷器的研究不能拘泥于过去人为定下的条条框框里,更不能去死板的对应历史记载,我们失去了元代的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元青花瓷器,但是我们再不能失去元代的其他珍贵瓷器的发现和研究。今天,我们任然在探索元代的社会,探索元代那些不为人知道的历史遗迹。好像它们默默的告诉我们,不能再失去,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给我们的机遇,我相信元代瓷器会以更加丰富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也就是我写这个贴子的原因所在,起码在这里展示了我们搜集的元代不同类型的出土标本,通过这些珍贵的元代标本,去还原元代陶瓷发展的一些历程和状况,从而去完善我国的陶瓷发展面貌。



金口俗 发表于 2012-1-11 20:33:38

近一年内,北京地区随着建设接近尾声,二环内的一些建筑工地出土了许多元代珍稀的标本,比如朋友的这个元代标本和我最近在广安门工地收集的标本属于一类,均属于元代枢府瓷最顶级的精品,其瓷胎原料相当精细和洁净,烧结质量更是堪比现代精瓷类比。无论印花工艺、挂釉均匀度、釉质白度、成形规整度、薄厚一致性、透光性都达到精益求精,说它是目前发现元代枢府瓷顶级官窑一点都不为过。我在景德镇考察数年,这样质量的元代官窑瓷器,很少发现(别人发现,也许我不知道),但经过访问一线的铲子,出土这种标本的窑址遗迹很少发现。这也是继首都博物馆藏岁寒三友折沿盘更精细的元代瓷器之一。

元代景德镇窑龙纹印花枢府官窑瓷盘

北京二环内建筑工地出土


这件龙纹模印是朋友的标本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704f384deb6ac2a775e.jpg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705508889e25b4f0d3b.jpg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70508ba109f97088991.jpg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70578a7b1a9de41f377.jpg
元代景德镇窑印花“枢府”字官窑瓷盘

2010年6月北京西二环广安门出土
IMG_8346 -1.jpg (233.04 KB) 下载次数:5
2010-6-5 18:21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215c5c66522a070417.jpg
IMG_8346 -2.jpg (107.37 KB) 下载次数:0
2010-6-5 18:22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2260846f723f151a9b.jpg
IMG_8346 -3.jpg (90.21 KB) 下载次数:0
2010-6-5 18:22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221a140c693dc92578.jpg
IMG_8346 -4.jpg (207.59 KB) 下载次数:2
2010-6-5 18:22




http://bbscache2.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22fa79a8eb2816e5c0.jpg
关于枢府官窑瓷,按照以往传统的记载:元代凡是有五爪龙的瓷器均为皇室专用,就如下采集于景德镇戴家弄元代窑址遗迹的这件枢府瓷五爪龙高足杯,其胎土、釉质的精细度与北京出土的这类顶级枢府官窑瓷相比,相差很多。


枢府瓷五爪龙模印高足杯标本

采集于景德镇戴家弄元代窑址遗迹
IMG_8353 copy.jpg (264.85 KB) 下载次数:13
2010-6-5 18:31




http://bbscache3.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319d0fca7b577c7e89.jpg
IMG_8358 copy.jpg (221.75 KB) 下载次数:0
2010-6-5 18:31




http://bbscache4.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31295bab138a0b338a.jpg
同样是元代官瓷,做个对比就知道他们从根本上是不同的制作

http://bbs.artron.net/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378e6418e7d4b9565e.jpg
下载 (221.75 KB)
2010-6-5 18:37

IMG_8346 -5.jpg (111.54 KB) 下载次数:1
2010-6-5 18:39




http://bbscache1.artron.net/day_100605/1006051839d68db6fb97c4c745.jpg
景德镇城区出土元代釉里红新品种,也是很经典

这种装饰很随意,但对红斑的处理暗含独道的表现风格,与平常大块的红斑装饰形成鲜明对比。元代景德镇釉里红借鉴河南地区的钧窑装饰时毋庸置疑的。钧窑追求自然窑变,而元代景德镇则进行革新和求变,从目前馆藏的釉里红瓷器的装饰来看,普遍趋于俗气,缺乏自然和审美情趣。但这类比较高端的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算是借鉴和革新的成功典范。

http://www.dfgms.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http://www.dfgms.com/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520387708ee3b3b48c737.jpg
下载 (399.1 KB)
2010-6-5 20:38

IMG_8017-2.jpg (282.41 KB)
下载次数:0
2010-6-5 19:40




http://www.dfgms.com/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5194016e0e6dcfaf41119.jpg
IMG_8017-3.jpg (308.99 KB)
下载次数:0
2010-6-5 19:40




http://www.dfgms.com/attachments/month_1006/1006051940219e8d7f1360a287.jpg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学瓷必读}【转】民族瑰宝----景德镇元代瓷器特殊标本(兼谈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