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鱼 发表于 2010-4-21 21:30:06

石器

旧石器 
 旧石器是指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但新石器时代,也普遍使用打造的旧石器。这是因为打造石器比较容易,且省时间。
  水蚀石器
古人使用的石器,由于长年累月在大自然的河流搬运下,打造的痕迹部分或全部被水侵蚀,形成各种奇怪的造型,是很有价值的收藏品。 这种石器在淹没前的长江三峡最多。 三峡有许多收藏 这种石器的收藏家。

磨制石器      指表面磨光的行器。先将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然后在抵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种类很多,常见约有斧、锈、凿、刀、镶、簇等。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石器,到了铜器时代
[打制石器]
利用石块打制的石核或行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种类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是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或兵器,
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
  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 把选择好的石块作为制作石器的原材料,先打制成毛坯,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加工。从石料上打下来的叫石片,剩下的内核称石核。石料上受击力最大的点叫打击点。石片破裂面上形成的半圆形小瘤叫半锥体。半锥体上会有一个疤痕。以小瘤为圆心,会有一圈圈散开的隐约起伏的波状纹,并从打击点处放射出许多小的裂痕。这种人工打制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被打下来的石片上,而且也遗留在剥下石片后的石核上。据此可以区别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因自然原因所形成的岩石碎块。为了能够比较容易地打下合适的石片,先民们往往先在作为石料的自然砾石面上打出一个台面。台面和石片破裂面的夹角叫石片角。据现有的出土资料分析,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碰砧法:
选择好一块较小的石料向另一块作为石砧的较大的自然砾石上碰击,碰下来的石片经过第二步加工即可作为工具使用。用这种方法碰击下来的石片,往往宽度大于长度,台面与石片劈裂面的石片角比较大,常在110°以上。有的石片劈裂面上的打击点粗大而散漫,半锥体及疤痕往往不太明显。  
b.摔击法(也称投击法):
把选择好的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另1块石头摔击放在地上的石料,以此打下所需要的石片。用这种方法打下来的石片,其石片角也较大,但打击点往往不够明显。
  
c.锤击法:
把选择好的一块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1块石头作为石锤去锤击石料。在锤击时要先在石料上选择一个打击的台面(即自然平面或稍加打击的平面),然后再选择靠近台面边缘的一个点用力锤击,从石料边缘上敲剥下石片。用这种方法打制的石片,石片面较小,石片劈裂面上的半锥体、锥疤、裂纹等痕迹比较清晰。这是打制石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d.砸击法(也称两极打击法):
把选择好的1块石料放在另1块作为石砧的大石块上用1只手扶住,然后用另1只手握着石锤砸击放在石砧的石料。用这种方法砸下来的石片体积小而长。这种石片的一端或两端因受到重力影响,往往遗留有碎片剥落的痕迹,或者出现稍微内凹或边凹的现象。用这种方法打制的石片也称为“两极石片”。
  
e.间接打片法:
在选择好的1块石料上面放置1根木棒或骨料,然后再用1块石头作为石锤,用力锤击木棒或骨料,把重力传递到石料上,使其剥落下石片。这种石片一般长而窄、两侧近平行。这种石片称为石叶。
  用以上五种方法从石料上剥离下来的石片,有些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有些则还需要经过第二步加工才能作为工具使用。第二步加工有锤击法、指垫法和压制法等。锤击法是用石敲击石片的某一部位,使刃部薄而锋利;指垫法是用1只手的食指衬垫住石片,用另1只手握1石块作锤,轻轻敲击石片的某一部位使其成为宜于适用的石器;压制法(也叫胸压法)是把石片放在作为石砧的另1块石头上,然后用木棒或骨头的尖端对准石片的加工部位,用手臂或胸部推压另一端,使之成为适宜使用的工具。这种加工方法多见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仍继续使用。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
 新石器
  英文:Neolith
  释文:经磨制磨光石斧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有些地区直至18~19世纪仍在使用某些磨制石器
  在宁夏固原,有400多处新石器遗址。当地农民收藏有惊人数量的石器。当地售价仅仅3--5元一个。

XRJ-2 发表于 2010-4-22 23:47:49

谢谢分享: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