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9|回复: 2

收藏古玩八大乐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9: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玩收藏这个充满巨大诱惑力,扑朔迷离的世界,古往今来缘何使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工农商学兵穷追不舍?这大概不是简单的利益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那么是一种什么神秘的力量驱使人们痴迷于古玩收藏呢?
强身健体,潇洒自如,一乐也
古玩收藏者为了寻宝,经常游走于古玩市场、坊间店铺,或翻山越岭于古老村庄、集市小镇。   
他们常年乐此不疲,淘到心怡的宝贝,自是兴奋不已,若是空手而归,同样精神愉悦。因为他们深知宝贝是可遇不可求,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铁鞋踏破随缘而定的那种精神。
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的是希望企盼,其结果并不重要。那寻觅的过程才是其乐无穷。正是由于这个过程,才使他们找到了金不换的宝贝——强健的身体。
有人说最简单的快乐就是走路散步,研究证实,散步有助于平静内心。而这种运动又是在良好的心态下,在娱乐消遣中自然地完成,不同于有意识或在浑浊的室内进行的其他活动。古玩收藏的,也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它是高雅的文化艺术,古今亦然。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清代乾隆帝是个风流天子,他广收名画名帖,珍异奇玩,生之同屋,死之同穴。说起来应算中国最大的古玩收藏家了,乾隆在位60年,88岁而终,在历代封建帝王中屈指可数,这与他的业余爱好不无关系。
识古学文,德艺双馨,二乐也
玩古收藏的前提是识古。而识古就是要学习历史文化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前人的研究成果、鉴赏理论、经验教训都可以通过读书而为我所用。
借助读书,我们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弯路,更为直接地抵达和贴近那些真谛,从而获取成功。大凡在古玩收藏圈子里的玩家极少有不读书、不翻阅查找资料的,笔者经常发现,就是摆地摊的农民朋友都在孜孜不倦学习古玩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新一代知识型的青年玩家,他们的基础好,勤奋好学,少于保守,把传统的鉴赏经验知识和现代高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古玩收藏的实践中。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烙印和特色,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种规律就是一代代传承的知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一槌重音拍出了2.3亿元的天价。多少人费尽心机且梦寐以求,倘若那罐在拍卖之前,放于市场,许多人怕也要当成赝品擦肩而过。
一件瓷器、玉件、书画,乃至一枚小小的铜钱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你要是对古玩收藏发生了兴趣,那么这个爱好会支配你积极地去读书,哪怕仅仅是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也好。
一位作家说得好:书是命运的甘露,会让无知的土地开出智慧的花朵,也会使苦涩的枝杈结出幸运的机遇。
古玩收藏知识的学习不仅使人心灵得到享受和陶冶,长年的知识积累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机遇降临的时候,会带给你灵感的窃喜。
交朋会友,切磋琢磨,三乐也
当你涉入古玩收藏行业以后,不论时间长短,道之深浅。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叹就会油然而生,深感所学知识的浅薄和渺茫,于是你的周围会聚集众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朋友。《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一件古老的艺术品包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那种所谓大开门”“一眼货在当今市场上是不多见的。而真假和断代则是重中之重了。若一个人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说不定你抱着睡觉的那件官窑一钱不值!而弃在破烂堆里的说不准真有一件宝贝
《论语》上记载孔子的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第一句话说的是自学,第二句话说的是互学。孔子把志同道合的朋友间互相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这是很有意思的。
关于朋友间的互相学习,我国古代学者喜欢引用《诗经·卫风》上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做比喻。所以,朋友间的相互学习,正需要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作风。
朋友之间对古玩的切磋有如医生会诊,集思广益,或许一句话就使你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积累财富,取之有道,四乐也
古人云:世事匆匆,天地悠悠。你求我求,为何而来?东伐西贾,皆为钱求。
古玩的收藏行业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浩荡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全国各地的古玩城、商铺纵横交错,地摊早市,人头攒动;大小拍卖公司槌声频频,盛世迎来了古玩收藏艺术市场的春天。
古玩能挣钱,能发财,古已有之。《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贩贱卖贵当为珠玉奇玩之古董也。古玩真正走进商品市场而公开买卖据考应在明清两代。然而也只是公子王孙、商贾巨富等少数群体为之。
古玩虽是文人墨客的玩赏之物,但笔者以为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以获利为目的的大批人群,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更是利国利民的生财之道。
靠玩古和藏古成为大款的有之,养家糊口者也大有人在,总之是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鉴赏把玩,情趣盎然,五乐也
偶得一件心怡之物,在晨钟暮鼓的伴和下,在万籁俱寂的宁静夜晚,用你的知识去解读它的诞生和发育,它的形制和装饰,它的传承和遭遇,它的博大和精深,从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和享受。   
书圣王羲之的一纸《兰亭集序》把皇帝李世民搞得神魂颠倒。由于他的喜欢竟演出了萧翼赚兰序的千古佳话,死后也要《兰亭集序》陪伴他而葬入昭陵。尽管如此,天下第一行书殉葬至今的1300多年,各朝历代的人们对其摹本也是情有独钟。或临池学书,或吟其文。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置于左右,朝夕观览。以至于他的书法雄浑苍茫、劲健飘逸,极得羲之书法之神韵。
鉴赏把玩的前提是喜欢,世上多少古玩大家和收藏家最终的奇迹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喜欢。鉴古玩以增其志。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也是一乐么!
得失相伴,感悟人生,六乐也
得与失在古玩收藏行业是一对孪生子。有的人穷其一生寻找却一无所获。有的人不经意中却所获甚丰,得到固然是乐趣,得不到也不必郁郁寡欢。然而那种动辄金盆洗手或摔家伙骂大街的伤心更是要不得的。一两次的失败,心里就会失去了平衡,焉能有所成!殊知此道是个慢递进的过程,不能因为有挫折而迷失自我,更不能停下脚步。
其实失去是洒脱的快乐。太多的不快乐是我们自己总想得到却害怕失去。有失有得,千古不变。英国最早收藏邮票的普拉斯一生喜欢集邮,喜欢得像个疯子,为得到那小小的邮票,他一生过着清贫的日子,失去得太多太多。一直到老了,在一次个人的邮展中,他的邮票藏品让世人震惊。
把得与失都当成乐趣,用一颗洒脱的平常心去玩古和收藏,不苛求结果,那岂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若能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著书立说,传经播慧,七乐也
民国时期古玩鉴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全编》是全面论述古玩知识的一部好书。作者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引经据典,考证辨析,对各类古玩的渊源、伪造、鉴别等均有独到的见解。至今,在古玩收藏界依然为人们所重视。
赵氏在《古玩辩疑》自序中说:作者本入地狱之精神,不顾世人之辱骂,不顾社会在非难,只知古董之可疑者,当辩而即辩之,并不问其辩之能否得到真正之是非……”
许多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古玩爱好者近年来纷纷著书立说,或长篇巨著、洋洋洒洒,或专题论述,短小精悍。对古玩收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太史公示:述往事,思来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著述成篇,让更多的人受到启迪,岂不乐哉?
志存高远,善莫大焉,八乐也
一代收藏泰斗<?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ffice:smarttags" />张伯驹先生卖房卖地购得国宝《平复帖》,在日本人刺刀的威胁下都没屈服,用生命保住了民族的瑰宝。解放初期,这位一身正气的君子把《平复帖》和《游春图》等20多件珍贵文物一并捐赠给国家。直到今天,人们一提起此事无不津津乐道。
最近有媒体报道,潮州市浮洋镇的洪木荣更是震撼藏界。所藏品类之大、质量之精大概国内无人能与之匹敌,堪称藏界之巨擘。国宝级藏品上百件,国家一级文物300余件,等级以上文物3000余件,总计在10万件以上的藏品是洪木荣历经30余载之艰辛,才取得使国人和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投资兴建华夏历史博物馆,让千秋万代的中外友人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展祖宗之文化,扬民族之正气,才是其真正之目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洪氏木荣足以使人钦佩。
人活着有了最高的境界,才能享受尽善尽美的最大乐趣。王国维说:境界,本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7 1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趣多了 十八也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2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趣多了 十八也不止
aaaaaaaa 发表于 2011-1-27 19:08



    哈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26 16:10 , Processed in 0.0505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