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18|回复: 4

著名收藏家~~私立博物馆。首都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先生逝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0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10-27 01:58 编辑 ; \4 U6 B. ]" K# l
3 U2 m9 h- G4 z6 u" E; N/ v- g8 v7 T! O
我国著名的古陶收藏家、诗人、书画家,首都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之先生因病不幸去世,享年49岁。, ]/ U  w: `( l: Y. n9 m

9 ~8 k9 W7 H% }) K7 A据悉,路东之先生的灵堂设在其古陶博物馆,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吊唁。路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本周日(30号)上午7 W' |5 S7 i% e0 @- j* \3 M
! q: W0 h$ p& y7 R
9:30分在八宝山举行
7 R7 ?9 z" K+ P
. {  E7 X* p9 B, u' B1 J' _& e5 r6 c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10-27 01:58 编辑 1 S, P/ A5 N4 j/ Z. K/ L6 q5 q
0 ~; f% x8 i0 D7 d
【转】路东之和一个博物馆的故事/ a) J4 y% Y' H+ c
“但做人本身就是苦难、艰辛的,不单是做博物馆这件事。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要做些理想化的事情,艰辛是注定的” ~~~~路东之
+ {* U. B7 r" t  F
( v7 x" E# L5 b8 d, `9 s* Z  y7 f+ [- M( @& [+ ~
推开北京大观园北门附近一扇虚掩的雕花木门,正忙着做瓦当拓片的工作人员抬起头来:“您是?要参观吗?” 展厅在地下室,沿着窄窄的楼梯下去,一片漆黑。工作人员打开电灯,400多平米的展厅出现在眼前。
$ N2 |# v" S: k1 e7 c+ v/ }& F    每参观完一组展览,工作人员就关掉这一组电灯,打开下一组。上古的陶器,秦朝的封泥,战国、秦、汉的瓦当????就在这明明灭灭的灯光里浮现,又湮没。展厅的墙壁上有书画诗文悬挂,署名都是一个人:路东之。他的身份曾经是作家、诗人、艺术家,如今,他最主要的身份是:收藏家、中国第一批私立博物馆的馆主。这里正是他的领地–––––古陶文明博物馆,全国第一座陶专题博物馆。自1996年10月30日获审批至今,路东之独自负责着这个博物馆的藏品收购、展览设计、运营等一切事务。“我们确实是中国私立博物馆中一个有着特殊意义和品格的标本,这是文博专家给出的评语。我一个读书人固执地坚持了十年,一路孤寂走来,既有常人难以领略的快乐,也有常人不堪承受的苦难和艰辛。”2008年3月14日,坐在博物馆的展厅里,路东之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但做人本身就是苦难、艰辛的,不单是做博物馆这件事。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要做些理想化的事情,艰辛是注定的。”路东之带着淡然的自信,缓缓说道,“而且我相信事情总有定数,从根本上我认为我的事情一定会成。”“又跳出一匹黑马” & P% g7 D5 X* d
    上世纪末,个人收藏家逐渐增多。不少人向政府提出,能否以个人名义开办私人博物馆。 # [1 O' O2 V& Q) {# K
    当时的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切文物属于国有,个人所有的私人博物馆与政策有所冲突,各地政府都不敢先开口。在那种背景下,北京市被推上了实验前台。
) X# B5 o4 X0 d; K% @    “那时候全国都在看着我们,作为首都,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尝试。”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 h' Q& V8 p- @/ p- d9 r" S
    1993年,北京市文物局制定了《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于同年12月23日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刘超英参与了政策出台的全过程。但由于“各方面条件仍不成熟”,暂时没有进行具体的审批工作。1996年,北京市文物局忽然传出消息,要审批几家私立博物馆,并迅速接受了一些收藏人士的申请。对于政府突然加速的传言是:中国某高层领导出国访问,参观了当地几处有名的私立博物馆,大加赞赏。当对方问及这一领域的情况时,该领导与身边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回国后,遂立即责成有关部门开展私立博物馆建设。当时在收藏方面已小有名气的路东之立即整理了相关资料递交上去,却被告知“恐怕已经晚了”。 7 c- _( s" Q% t7 I9 G$ [
    “当时大家都在争谁是被批准的第一家。”路东之说。先后递交申请的有六七家,其中包括如今在《百家讲坛》大受欢迎的收藏家马未都。
3 R8 g' {* e6 B3 q0 `    “后来文物局为了平衡,一下批了四家,就说都叫第一批,别争第一家了。”路东之回忆说。 ) x! [( l( v) n  N
    北京市文物局于1996年10月31日批准成立了四家私立博物馆,分别为: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画家夫妇何扬、吴茜的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北京遗箴堂碑帖拓片博物馆。这一天,正巧是路东之35岁生日。“那天特别激动,虽然早就知道被批准是一定的。” & `5 g% ]) X  r' i- e% e5 R
    企业家退出了,书生被迫挑起所有担子 * ~! G, E8 U" S
    1997年6月15日,古陶文明博物馆正式开馆。当天有任继愈、王蒙、李学勤、唐达成、吕济民、李伯谦等文博大家到场庆贺,气氛热烈。
! z; ]3 W- a( k    只有路东之和他的工作人员清楚,在获得审批到开馆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多少风波与艰难。
, v3 {0 F: r+ O+ u4 l    建馆初期,曾有企业家想与他合作,许愿说负责一切办馆所需资金,路东之专管博物馆馆务。对方设想进行资本运作。 5 H& u5 W- H; r
    “这想法似乎高明却也太过理想与超前,在12年前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路东之说。很快,企业家退出了,路东之被迫一个人挑起所有担子。
3 k% [" p  Y  k6 {( e6 U" S8 |& K    “那段时间逼着我动用了各种资源。”路东之卖书、卖画,卖瓦当拓片,断断续续凑出一笔笔钱。 ! C1 J$ M, w4 M9 w: X
    承租并装修近400平方米的展厅和添置五间办公室的设备,已经用光了他筹备的全部现金。而下一步将2000件文物安全地从几个地方运来博物馆入库,再从中选出600件,设计展陈方案直至完成布展,同时还要设计印刷门票、请柬、馆徽、简介、信封、信纸????还要培训馆员、讲解员、还要随时应付各界来访者。这一切不要说钱,单是工作量,按行家的说法是:够一个30人的班子干上四个月。而当时这一切都压在了手下只有五六个人,而且“又一次花光了钱”的书生路东之身上。最艰难时,副馆长兰翔,仗义地拿出仅有的10万块钱,解了交足21万元房租的燃眉之急。
/ I" E! E4 @' \& k. x: \+ Q    距开馆一个月了,设计又出了问题。原本路东之出几万元请来做馆徽、宣传册、请柬、门票等设计的一位知名设计师,因为接到别的“大活儿”而弃约。路东之一怒之下决定全都自己来,一个礼拜时间连轴转,在一个从事广告设计的朋友的配合下做了出来。“开馆的时候,至少有十个人问我是请哪个设计师设计的。”路东之至今仍非常得意自己设计的馆徽。 5 V# w9 x7 [* y6 e& Q
    6月15日的开馆日期已经确定。突然,路东之接到一个消息:香港回归之前一个月内不能举行任何重大活动,包括开张仪式。所有人都认为这下没戏了,路东之却执拗地给北京市领导写信、闯进区领导的办公室陈述,讲自己已经发了请帖给诸多知名学者、境内外媒体、大使馆人员,若不如期举行,会造成更坏的影响。最终宣武区区长直接出面,跟公安局协调,古陶文明博物馆得以顺利开张。开馆当天,嘉宾和媒体都颇为惊讶,藏品的完整系列、展览的科学布置、办馆的现代理念,令人难以相信出自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之手。
& Z( i* M+ F2 ~! j6 H5 K% V    “我对博物馆的理解是:应该有恰到好处的定位,确立一个合适的专题,在一定限度内恰好能实现它;还有就是对社会的公益性服务。”路东之说。关于后者,古陶文明博物馆一开始就允许观众随意拍照,有研究者、学生想索取更多的研究资料,他们也尽力提供。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点儿钱,给我一块空间吧
5 Y" U" H' I6 n; ~$ k& Z& ^$ Y; ]    其实路东之很早就想创立博物馆。
+ q' b! L$ W6 z    1995年,因为秦封泥课题研究,他和当时供职西北大学的周晓陆先生成为至交。他把“博物馆梦想”向周晓陆合盘托出:“您可以将我所有的藏品视作我们共同的,甚至就是您自己的来思考、谋划、使用,请帮我实现这个梦想。”1996年4月,在周晓陆的倡议和策划下,拟将路东之藏品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在人大创办“东方文明博物馆”。 7 |( o; T% B' p0 i" ]
    后得到消息,对方的说法是:这个路先生太年轻了,要是位老先生就好了。再说了,他哪天一不高兴,东西搬走了,我们怎么办? # Q0 k& D, O, F6 S! f4 l
    时至今日,路东之提起这件往事又是苦笑又是心酸。“从那时起,我就放弃了与国有学术机构合作的想法。” 9 {  C2 ~8 z3 R% }
    1996年春天,中国印刷博物馆创办之初,曾向路东之借展一部分彩陶,并特邀他举办 “路东之收藏瓦当封泥特展”。让他哭笑不得的是,馆方花很多钱复制了若干像秧歌队用鼓的“石鼓”,上面刻了模仿拙劣的石鼓文,他坚决阻拦说:“这不行,要贻笑天下的!”馆方将信将疑:“是吗?要不再请别的专家看看。”请来了史树青先生(当代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先生看了很生气地说:“这太丢人了,赶紧收起来!”看着他们忙成一团而不得要领,看着偌大一座建筑,路东之默默地走向一个角落,想哭。就是那一天,就在那个角落,路东之默默地祈祷和发誓: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点儿钱,给我一块空间吧!有生之年,我一定要亲手建立一座博物馆!一年之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9 m* i/ H* t% x0 K  十年,还只是一段小小的行程 2 @" @, w  g, Z& z% {% B+ c; f3 E
    如今,路东之每年要交18万元房租,并支付水电、工作人员工资、藏品获取和保管等各种费用,全部倚仗他个人的其他收入,比如他书画作品卖出的钱、稿费,以及他做的原拓本书、他的设计等艺术劳动。门票定价20元,“比起博物馆的投入来说,远远不够。”路东之说,“除去团队,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十几人,好的时候全年参观人数也不过约万余人次。”经常有人见了他问:“生意好吗?”或“干这玩意儿行吗?”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他这档事还是个买卖,而且可以随时转行关张,尤其是当人们知道他赔钱的时候。“我把最大的力量都放在扩充收藏上,开馆10年后,收藏体系有了足以欣慰的扩充与完善。毕竟,藏品才是一个博物馆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发展。”路东之说。这十多年,更多的私立博物馆在中国涌现出来,陆续遭遇到路东之曾经遇到的问题:合作失败、资金不足、经营不专业、观众人数少、持续发展问题。他们也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磕磕绊绊向前迈进。2007年6月24日,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纪念特展《古陶文明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路东之在《古陶文明展》前言中写道:“十年,这个漫长的一瞬!对于茫茫宇宙,十年不过一瞬;对于个体生命,十年已是漫长的岁月;而对于‘博物馆’,对于本馆创办之初所设定的理想,十年,还只是一段小小的行程。远道修修,前路漫漫,我们依然处在开始。”. j7 M  Z# P& o3 Q8 J
4 r" o  [" t+ z/ [# @2 ^0 t9 g
6 P" ~: U' V' ^. t& p$ b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2: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10-27 02:02 编辑
: S" d( R. B) K% R$ t+ {6 ~+ Z9 A5 s' v# U
早就久闻先生大名,先生为我国私立博物馆的开创者,敬佩先生的开创精神,仰慕先生的学识!!祝先生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3: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马未都
  g0 @8 P! \& d  F2 [) H: W7 v9 ~5 t$ p7 @6 ]5 k
第七百五十篇•路东之(2011-10-26 09:57:18)
8 M# N( u$ ]4 p2 P3 o9 D+ c/ y标签: 东之白水古陶文明博物馆鲁桓世界青年文学杂谈 分类: 2011年
/ {3 l1 q8 |. T+ d+ _' o了一会儿,喝了一杯白水。东之尽管与我很熟,尽管才华横溢,但他每次见面总会闪现他惯有的羞色,他只看你第一眼,第二眼就看着远方,没有远方也看着远方,几句清晰的表达中一定会夹着一句含混的自语。人生不知身后事啊,如我知他今天就匆匆远行,一定拉上他吃个饭,喝个酒,道个别。 东之英年早逝,差一岁才到半百。我以为我有与他的合影,在家中翻了半天却没找到,这让我呆坐了许久,人生就是这样,朋友之间再熟也要珍惜,随手拍个照可能就是终生的留念。 东之西行,一路珍重! 2011.10.25夜
& b5 t1 H$ M2 k+ P少安兄久未联系,突然来电,劈头就告知东之去世噩耗,我一阵心悸,匆匆挂掉电话。人到中年,朋友之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有了消息往往多是坏消息。人生过半,虽说信息沟通便利了许多,但也不如年轻时腿的勤快,那时朋友想见,往往不做沟通就骑车前往,撞锁就骂两句。
9 N. _* ?7 G. U- J# `3 h5 e$ i, {; R& c% r+ t
任凭犬子酣睡,妻子呵欠连天。一次深夜过半,我提醒他说“天下雨了”,委婉逐客,东之却以嫣然一笑对之,然后继续叨叨他心中的梦。 东之心中有一个梦,叫做“可能”,他用“可能”解释着他自己的行为,我和他在15年前一同获批准建立博物馆,一拨四人,只有我俩坚持至今。东之由于喜爱书法篆刻的缘故,他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多是瓦当封泥甲骨碑拓之类高古艺术,这让他如痴如醉,但却让多数观众如雾如云,但他却热爱这份孤独,忍受长久的寂寞。这一现状,正应了他早年矫情的诗句:有一种苦难是选择。 东之说,我将在我的博物馆里把我的精神领域的一切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我的“可能”境界。他说他将来要成立“可能基金会”,成立“可能研究所”,他送我的作品集可能更能说明他的理想,书名叫做《可能——一个孤独者的诗歌远行》。 东之不打招呼匆匆走了,朋友们再也看不到他的新诗了,一个内心充满激情诗人总是让别人揪心。我竭力回忆着与东之的最后一面,在一个清冷的小拍预展上,我们不期而遇,那天大家都行色匆匆,但我们仍坐下聊
5 s; l. ]& U) n6 p; @3 w! l! o我与路东之相识于1984年,那一年我就职的《青年文学》受团中央的委托,为次年的国际青年年征文,题目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那时正是文学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投稿每天都以麻袋计,我们要在这堆积如山的稿件中筛选,东之的《鲁桓世界》脱颖而出,为征文三个一等奖之一,那一年,东之22岁,我29岁。3 l) @8 {2 U5 @' u% O& z# |6 G7 f
1 x# b7 z$ q1 ~( }; q- B
东之表面平和,内心却桀骜不驯。自恃才高八斗,故常对世界嗤之以鼻。他自幼习书法,喜篆刻,长于诗文,二十几岁时已如唐宋老翁,逢年过节,或遇感慨,他必作诗发与友人,自称路子。东之的诗我是极爱读的,真实不虚,拳拳之心火热,殷殷之情染人。正是这个路子,让人忆起他时却净是迂腐之举,记得二十年前,他在我家一坐便是深夜,对窄仄空间深然不觉,任凭犬子酣睡,妻子呵欠连天。一次深夜过半,我提醒他说“天下雨了”,委婉逐客,东之却以嫣然一笑对之,然后继续叨叨他心中的梦。
- N; _! T1 m+ Z. L. @& i7 g
! i$ G4 O: e" w  q$ P* ]东之心中有一个梦,叫做“可能”,他用“可能”解释着他自己的行为,我和他在15年前一同获批准建立博物馆,一拨四人,只有我俩坚持至今。东之由于喜爱书法篆刻的缘故,他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多是瓦当封泥甲骨碑拓之类高古艺术,这让他如痴如醉,但却让多数观众如雾如云,但他却热爱这份孤独,忍受长久的寂寞。这一现状,正应了他早年矫情的诗句:有一种苦难是选择。
/ m' q7 _4 {) y4 n- {
1 d# v" t) x: r+ S+ ^3 i9 u- Y任凭犬子酣睡,妻子呵欠连天。一次深夜过半,我提醒他说“天下雨了”,委婉逐客,东之却以嫣然一笑对之,然后继续叨叨他心中的梦。 东之心中有一个梦,叫做“可能”,他用“可能”解释着他自己的行为,我和他在15年前一同获批准建立博物馆,一拨四人,只有我俩坚持至今。东之由于喜爱书法篆刻的缘故,他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多是瓦当封泥甲骨碑拓之类高古艺术,这让他如痴如醉,但却让多数观众如雾如云,但他却热爱这份孤独,忍受长久的寂寞。这一现状,正应了他早年矫情的诗句:有一种苦难是选择。 东之说,我将在我的博物馆里把我的精神领域的一切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我的“可能”境界。他说他将来要成立“可能基金会”,成立“可能研究所”,他送我的作品集可能更能说明他的理想,书名叫做《可能——一个孤独者的诗歌远行》。 东之不打招呼匆匆走了,朋友们再也看不到他的新诗了,一个内心充满激情诗人总是让别人揪心。我竭力回忆着与东之的最后一面,在一个清冷的小拍预展上,我们不期而遇,那天大家都行色匆匆,但我们仍坐下聊
9 q( q' Q! ^6 r东之说,我将在我的博物馆里把我的精神领域的一切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我的“可能”境界。他说他将来要成立“可能基金会”,成立“可能研究所”,他送我的作品集可能更能说明他的理想,书名叫做《可能——一个孤独者的诗歌远行》。7 s4 j, d/ }* S
7 T# k. g5 W& Q$ j
东之不打招呼匆匆走了,朋友们再也看不到他的新诗了,一个内心充满激情诗人总是让别人揪心。我竭力回忆着与东之的最后一面,在一个清冷的小拍预展上,我们不期而遇,那天大家都行色匆匆,但我们仍坐下聊了一会儿,喝了一杯白水。东之尽管与我很熟,尽管才华横溢,但他每次见面总会闪现他惯有的羞色,他只看你第一眼,第二眼就看着远方,没有远方也看着远方,几句清晰的表达中一定会夹着一句含混的自语。人生不知身后事啊,如我知他今天就匆匆远行,一定拉上他吃个饭,喝个酒,道个别。
+ t6 `: f/ d5 \; O: Q. u6 e: G
* Q5 Z$ `: G6 I6 t: V* |, y东之英年早逝,差一岁才到半百。我以为我有与他的合影,在家中翻了半天却没找到,这让我呆坐了许久,人生就是这样,朋友之间再熟也要珍惜,随手拍个照可能就是终生的留念。* ?& v8 X8 _$ F/ X
% b: o& g) E% H% C! U
了一会儿,喝了一杯白水。东之尽管与我很熟,尽管才华横溢,但他每次见面总会闪现他惯有的羞色,他只看你第一眼,第二眼就看着远方,没有远方也看着远方,几句清晰的表达中一定会夹着一句含混的自语。人生不知身后事啊,如我知他今天就匆匆远行,一定拉上他吃个饭,喝个酒,道个别。 东之英年早逝,差一岁才到半百。我以为我有与他的合影,在家中翻了半天却没找到,这让我呆坐了许久,人生就是这样,朋友之间再熟也要珍惜,随手拍个照可能就是终生的留念。 东之西行,一路珍重! 2011.10.25夜
' W5 j' A5 u- J5 |& m+ c! c: E东之西行,一路珍重!
' N7 ?$ M1 p$ T- \, ~# _% C# D
8 k4 w% K# J: M1 V) ~! T2011.10.25夜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dufk.html) - 第七百五十篇•路东之_马未都_新浪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的藏品多么的丰富,生命才是你最值的收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9-30 23:18 , Processed in 0.0610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