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74|回复: 0

一块和田羊脂玉料锥形石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9 1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界首黄氏04年在北京期间,收集到一块和田羊脂玉料锥形石器,该器长约6.7cm,上宽4.6cm,重70余克。下部尖端为三棱锥形,上部为扁平状,顶部平面起伏不平,经过简单打磨过,上面刻画出两个象形字符。背部有一薄面凸出,从修整痕迹来看,是特意留出这一薄面的。该器呈三棱锥形面,一面为天然形状,未经任何修琢;另一面打制而成,向里凹进去;第三面略打制再后磨制而成,呈弧度形,三面合成锥形。如平放锥尖恰发鹰嘴一般显得很锐利。其上扁平,拿着使用顺手。有较好的着力点,能拿的特别稳,其质细腻滑润,远远望去,给人以油腊感,象一块腌透的肥腊肉。如稍稍在手中把玩,则一会手中就出汗,给人感觉如抚摸新鲜荔枝果肉一般。其色原为白色,现在表面多沁为暗紫红色,且沁色入骨。根据其玉质的特性,不逾数千年,很难沁成这种颜色。东海得此玉器五年有余,经常把玩,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只是认为是新石器中(晚)期一件普通的玉器工具而已。后有研究玉质专家辨其质,说是和田羊脂料;针灸医学专家识其源,说是传说中的玉“砭石”。其尖端部分可以用来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来治疗疾病,可以用来放脓血,背上端凸出的薄片可以用来刮挤脓疡,排脓血的,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玉质“砭石”。  + {. F& Z* ]6 F4 Q: t$ V5 e1 V

+ h4 k8 ]' e  h( [4 x, A% h" K( I   据文献记载,早在我国的远古时代(即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及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就开始以石器为劳动工具。有时身体的某部位出现疼痛,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进行捶打或按揉,从而能缓解病情。同时当身体的某一部位偶然被石块碰伤,身体另一部位的病痛却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古人经过反复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摸清到身体的某部位与另一部位的关系后,便开始利用经过磨制的锐利小石片来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来治疗疾病。这种治病的小石片称为“砭石”。(汉代《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这种治病的方法就是针灸疗法的萌芽阶段。所以,砭石被誉为古老的外科手术器具。  ) B4 b9 _& C/ p3 ^/ ~, @2 a& h+ @

6 M4 v: e1 j9 r) i2 W" Z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一些砭石,为针刺工具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1963年在内蒙石自治区多伦旗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磨制的石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可用于刺血;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可用来切开脓疡。1972年,河南新郑也出土了一枚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针,一端呈卵圆形,可以用来按摩,一端为三棱锥形,可以用来刺血。在山东日照市新石器晚期的一个墓葬里,还发现两枚殉葬的砭石,长度分别是8.3厘米和9.1厘米,尖端分别为三棱锥形和圆锥形,可以用于刺血和按摩穴) ]$ [0 h9 j$ U, X3 }% _: ]! T
位。继砭石之后,又出现了竹竹、骨针等治病工具。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冶金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逐渐使用金属来制成金
' e2 \9 q; Q0 o针、银针、铜针、铁针,从而代替原始的石针。  0 q6 _' P- W4 `' [
8 T7 z' y& y) O6 u2 F) f) K- E
   由此可见,至少在新石器中(晚)期,就出现了砭石,砭石的出现,奠定了中国针灸疗法的起源。中医文化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的针炙医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玉,世界上最好的软玉。那么,这一块由和田脂料制成的砭石,同时刻有神密的字符,对于研究石器时代和田古玉开发利用研究、砭石的发展史、文字符号的起源都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这将是一件极为难得的考古标本,集三种研究于一体。同时,据国内以往考古发现,目前尚无明确发现其它玉质
/ r; ?$ }% z) x- E砭石,今收集的这块脂料砭石,则具有孤例和特例,也可以讲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玉质外科手术器具之一。  
- S: e" J' [4 k" M- w
+ h1 Z% _6 R; v4 B' ]4 e! g; A, G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玉砭石上的字符至今无人认识,据有关古汉字研究人员指出,此类早期的象形字符由于缺乏相同、相似的其他字符对比参考,单一、二个孤立的字符含义很难得到明确的断定。恐怕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难解之谜。  * W* M/ M7 |. K0 L# m0 g
) @. B# t# V+ g0 r. E
    谨以此文此事介绍一下羊脂砭石及砭石的发展演变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文化的起源,以便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作微薄的贡献。    v' N5 O' }2 p

# \, {/ a) U" N! N1 u6 U
- E' H# b+ i; I
正方观点 (0)

VS
反方观点 (1)

不是

辩手:0 ( 加入 )
     
    辩手:0 ( 加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20 17:21 , Processed in 0.0823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