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1 01:06:11
好琴,欣赏加学习
雨衾 发表于 2010-8-20 10:06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支持!:)
hank
发表于 2010-8-21 02:17:45
回复 45# 赵宏岩
正因为您平时的寻寻觅觅,才有了这箇“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结果,缘呀!
崆峒访道至湘湖 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灵镜鹤子
发表于 2010-8-21 06:57:44
肯定是魏晋以后的,呵呵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1 21:55:46
肯定是魏晋以后的,呵呵
灵镜鹤子 发表于 2010-8-21 06:57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断的很准!地球人都知道:hug: :)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1 21:57:29
肯定是魏晋以后的,呵呵
灵镜鹤子 发表于 2010-8-21 06:57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帮我看看琴上面的题字是什么什?:handshake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1 22:04:30
回复赵宏岩
正因为您平时的寻寻觅觅,才有了这箇“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结果,缘呀!
崆峒访道至湘湖...
hank 发表于 2010-8-21 02:17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多谢您的关注想必您也是爱琴之人!我最愿听卧龙吟这首古琴曲!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1 22:19:14
高阳酒徒早已看破红尘了。
hank 发表于 2010-8-18 03:53 http://www.chnshiq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虽在红尘中已不恋红尘!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0:34:36
本帖最后由 赵宏岩 于 2010-8-22 00:37 编辑
鹤鸣九皋
伊水秋声
“鹤鸣九皋,伊水秋声”,是古代伊河的老八大景中的两个景区,座落在中原豫西山区,伊河东岸,九皋山北麓,今洛阳市伊川县的酒后、葛寨、鸣皋三乡地域(前景位于酒后乡山地,后景置于三个乡镇的伊河流经处,)。鸣皋村因南望九皋山而得名(唐代)。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主峰海拔930.6米,是伊、汝两条河的分水岭,又是伊、嵩、汝三县的界山,极目远眺,三县风光尽收眼底。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拥黄连、柴胡、艾叶、冬凌草等中药为山宝(传说当年神农氏踏遍九皋仙境,尝百草,医百病,造福百姓。),更甚的旷世之宝,是满冈巨石上精美的无字天书,和惟妙惟肖的动物、花草图案等,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鹤鸣九皋”出处于春秋时代《诗经·鹤鸣》诗集上的田园画卷,叙述了上古尧舜时代,这里是碧波万顷,芦苇荡漾的“汝洋江”伊侯国。成群结队的仙鹤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下,栖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巅,擒食于汝洋江面之上,呈现出与当地樵夫、渔民和睦相处之景象。如今遗留下山北半山腰处的鹤鸣湖畔是仙鹤、白鹭、山鹰等多种鸟类巢居的家园。今在九皋山上“一步登天”处的隔沟崖壁上,有矗立高约十丈余的大石柱,传说当年摆渡汝洋江时的“拴船桩”。大禹治水开凿龙门口后,洪水退,桑田出,悠悠的伊水之滨,有了良田,茅舍,也就有了九皋山下的海角镇(今红色旅游胜地酒后村)。今九皋山的东段,仍有夏代杜康酿酒的上皇古泉旧止(今葛寨乡皇兑村)。西段通天峡的半山腰处,有宽窄不匀的千米余长的自然栈道,可攀猿顶峰(今酒后乡路庙村)。在那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曾任中共伊川中心县委的杨欣斋、谢中峰、时乐濛、洛文浩等负责人在此领导过抗日斗争。此山早已随着2500年前《诗经》上“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名扬华夏。山顶上至今还存有诗仙李白给祖师庙(唐敬德所建),书写的“鹤鸣宝观”石匾一块,附近还有老君点化殷蛟祖师得道的八卦洞。历来被游客们称颂谓“道教胜地,历史名山”。
伊水又是我们的母亲河,传说千古长流的潺潺伊水,每年秋季到来,皓月当空,远离河岸的五里之外,能听到伊河流水发出悠扬动听的琴弦之声,韵律清脆,沁人心脾。当你寻声河边,只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而琴声又从伊河的上游飘来,优美的天籁之声使你置身于心旷神怡之境界。如今,只能待夏季发洪水时,使河床恢复昔日平坦宁静的原貌后,仲秋偶尔才能听到琴声。此外还有: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司马光等历代诗人和文学家,讴歌伊水皋山留下许多流芳千古的诗篇。唐代刘方平的《秋夜泛舟》诗曰:林塘夜泛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刘禹锡的诗: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白居易的诗: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等佳诗名句来颂扬“伊水秋声”之景。唐李白的诗: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白甫冉的诗:君家南郭白云连,正待情人弄石泉。日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伊川。宋邵雍的诗:年年时节近中秋,佳山佳水烂漫游。此际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等诗情佳句来赞美伊川山水风光。公元1004年,北宋宰相张齐贤在酒后孔庙创办“和乐书院”,院门对联:“九皋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为千古名句。公元1082年,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在宰相文彦博的资助下,创办“伊皋书院”,就是以伊水九皋而得名。院门对联:“门倚九皋千秋画,户滨伊河万古琴”传颂至今。鸣皋南岳庙钟鼓舞楼明代石柱对联:“绿满千层皋山秀,碧平万里伊水明”来赞扬秀丽庙地。程颢撰记《邵尧夫先生墓志铭》载:“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来纪念神阴原这一风水宝地。平等伊尹祠对联:“伊尹耕野几度鹤鸣盘垣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来纪念商汤五聘耕莘之野的伊尹时情。今荆山世纪林碑文载:“此林东傍伊水,南望九皋”等铭句来锁定心驰神往之佳位。
伊水河川自古以来,不仅是文人墨客聚集之雅地;而且是蕴藏奇石异宝之粮仓。不仅是仙鹤翱翔下的碧波荡漾;而且是圣贤乐道者的鱼米之乡。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到处可见;清式建筑、龙井甘甜当代奇观。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灿烂的文化,农家的风情。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传承着华夏的文明;这里世外桃源的村庄,飘荡着醉人的芳香;她是伏牛山区好客的寨主,又是河洛大地的耀眼明珠;同样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1:20:06
本帖最后由 赵宏岩 于 2010-8-22 02:18 编辑
龙门八咏。阙口
作者:刘长卿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刘长卿-赤沙湖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霑衣。
秋水連天闊,涔陽何處歸
沙鷗積暮雪,川日動寒暉。
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1:39:58
龙门八咏。渡水作者:刘长卿
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
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1:45:09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1:56:17
本帖最后由 赵宏岩 于 2010-8-22 02:07 编辑
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1:59:24
本帖最后由 赵宏岩 于 2010-8-22 02:06 编辑
龙门八咏。水东渡
作者:刘长卿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夜泉发清响,寒渚生微波。
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
龙门八咏。水西渡
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
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
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2:05:40
龙门八咏。石楼
作者:刘长卿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
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赵宏岩
发表于 2010-8-22 02:27:10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我明白为何在琴腹中又刻一遍“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了,一般的琴腹之内刻得都是制琴人的名款,和时间,但这把古琴内没有刻!这两句诗词就已经告诉大家是谁的琴,是什么年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