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古学爱好者推荐的书目
这份书单是为考古学爱好者(即未受考古学专业训练、又对考古学有兴趣的人)准备的。特别强调:不适合考研考博备考。这里的“考古学”是比较狭义的,不包括古文字学、文物保护科技、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选择标准是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但科学性是第一位的,而且材料不宜太旧。不代表专家意见,仅仅是我个人看法,任何一本都不是“必读书”。欢迎批评,欢迎补充。废话结束。一、教材类
如果想全面了解考古学这一学科,最简易的方法就是看通论性质的教材。以下排名分先后:
1、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文物出版社,2004年。
据原书第3版(Thames & Hudson,2000)译出(现在已出到第5版,是英美最流行的考古学教材)。厚达640页,“168元吉利的价格显然也不是中国的穷学生能够享受的”。书评见陈洪波2005、陈胜前2007
2、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著,余西云等译:《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据原书第3版(McGraw-Hill,2003)译出。共565页,也是大部头,但定价88元,相对伦福儒那本还是更加便宜和吉利。此书还有一个相对简洁的版本即Ashmore.W,Sharer
RJ:Discoveing Our Past: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中译本是温迪·安西莫、罗伯特·夏尔著,沈梦蝶译:《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因为译者可能没有考古学背景,译文有点怪异,不建议看。
这两本书视野开阔、图文并茂、便于深入,兼容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对基本概念、方法与原理的介绍细致入微(有点百科全书的味道),研究实例也都经过精挑细选。从门外汉、初学者到研究者,都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要通读这两本皇皇巨著即使连考古专业的学生恐怕也有些困难,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书(包括译著)能取代其地位,90年代及以前的教材就更加难以相提并论。另外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解,以为中国历史和文明悠久、文物丰富,所以考古学必然发达;要认清中国考古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明白考古学的“正统”在西方,国外的书非看不可。
3、陈淳:《当代考古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陈淳:《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这两本书从编写的体例和思想看,与其他国内教材偏重介绍考古发现的特点迥异,具体的教育效果有待实践和时间检验。但至少对爱好者来说,只要有系统性且不枯燥就足够了。两本内容有些重复,择一即可。
4、戈登·柴尔德著,安志敏、安家瑗译,陈淳审校:《考古学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考古学系列》(陈淳主编)中还包括柴尔德的《历史发生了什么》、《欧洲文明的曙光》、《人类创造了自身》,可参看。 二、专著类
这一类是指考古学家的研究性著作,遵循一般的学术规范,通常情况下也只有圈内人才看。其实,即使是研究很正式的学术问题,考古学家也可以用一种平易近人而不是装腔作势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尽量挑一些名家名作,相对来说可读性强、对非专业人士也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考古推理的——这是考古学最有魅力的部分,其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名侦探的推理过程。
1、路易斯·宾福德著,陈胜前译:《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本书是作者60-80年代研究成果的汇总,来自于他在欧洲的讲演。按时代顺序讨论了考古学中的三大战略性课题:现代人类行为方式的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更大篇幅则是对狩猎采集民族的妙趣横生的描述。对史前考古稍有了解的人可能会从书中收获更多;但是只要你不想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想了解一般科学方法论、发展批判性的思维,这本书绝对适合你。
2、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三联书店,2010年。
通过这本书可以深刻理解一个考古学家的视角。墓葬中并不是只有精美的随葬品才重要;反之,盗墓者的危害也绝不仅仅止于随葬品,而是那些致命的共存关系!书中大量使用照片,并且对很多基本概念予以说明,这一点很适合非专业读者。
3、陈星灿:《考古随笔·(一)》,文物出版社,2002年。
陈星灿:《考古随笔·(二)》,文物出版社,2010年。
这两本都是论文集,很多题目极具吸引力。作者在前言中说“世上的书有两种,一种是必须正襟危坐读的,另一种是可以躺在床上随便翻的。我的这本小书属于后一种。”另外,我很推崇这句话:“许多当代的经验和材料,均可以成为我们重建和解释历史的依据。”希望非考古专业的人也能意识到这一点。
4、汪宁生:《古俗新研》,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
类似3,也是短文札记的汇集,以民俗、民族志材料治古史的代表作。感兴趣者可进一步参阅《汪宁生论著萃编》或《民族考古学探索》。
5、马丁·琼斯著,陈雪香译,方辉校:《宴飨的故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科技考古的代表作,展示了现代考古学方法如何复原古代饮食行为。同时也说明,考古学家并不只是关注精美器物和恢宏建筑等所谓“重大发现”。
6、李济:《安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这是李济先生继1957年出版的《中国文明的开始》后,于1977年撰写并出版的第二部综合性学术专著,也是李济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是一本向国外宣扬介绍现代中国考古学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入门指导”,用英文写作。从该书前言中可见李光谟对1990年的那个译本不满(《安阳:殷商古都发现、发掘、复原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而这一版还收录了《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其他一些重要论文,相比于《李济文集》那种大部头来说更适合一般人阅读。
7、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
作者晚年为大众撰写的、以自述体叙述毕生考古经历和对研究内容的系统总结。
8、张光直:《考古人类学随笔》,三联书店,1999年。
9、李零:《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三、通俗或科普类
这一类也是考古学家的著作,但多数针对的是非专业读者,在注释或引用文献时可能没有严格的格式(通常是出版社这么要求的),行文流畅易懂。如果只是对考古学(或历史学)研究的某一问题感兴趣,可看。
国外:
保罗•巴恩主编,郭小凌、王晓秦译:《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理查德•利基著,吴汝康、吴新智、林圣龙译:《人类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科学大师佳作系列)
最近二十年关于早期人类的新材料纷纷涌现,但是我尚未见到国内有比这本更好的书。
L•L•卡瓦利-斯福扎、F•卡瓦利-斯福扎著,乐俊河译:《人类的大迁徙——我们来自非洲吗?》,科学出版社,1998年。(生活与科学文库)
恩斯特•迈尔著,田洺译:《进化是什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科学大师佳作系列)
布莱恩•赛克斯著,金力、李辉、黄颖译:《夏娃的七个女儿:追寻人类遗传先祖的科学故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生命旋梯书系)
弗朗斯•德•瓦尔著,胡飞飞等译:《人类的猿性:一位权威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的解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科学新文献”丛书)
布赖恩•费根著,杨宁等译:《世界史前史(插图第7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这一版我没看过,90年代初曾有一个中译本,可参看:B.M.费根著,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文物出版社,1991年。(“外国考古学译丛”,据原书第5版译出)
查尔斯•辛格、DJ.霍姆亚德、A-R-霍尔主编:《技术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共7册,据牛津大学出版社1954-1978年英文版译出。
第I卷, 远古至古代帝国衰落 (史前至公元前500年左右) ;
第II卷, 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 (约公元前700年至约公元1500年) ;
第III卷, 文艺复兴至工业** (约1500年至约1750年) ;
各章均由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撰写,在取材上大量应用了考古学材料,在编写思想上把技术视为社会史的一部分(尤其是很多基础的、国内科学技术史写作根本不屑一顾的那些“技术”),这都是国内类似著作所欠缺的;尽管现在看来材料有些老(分别出版于1954、1956、1957年),但是对于了解古代世界仍然不可或缺。
李学勤主编:《外国考古学文化名著译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介绍国外古代文明的书非常多,但是普遍欠缺科学性,特别是缺乏考古学的视角,这套丛书相对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保罗•麦克金德里克著,晏绍祥译:《会说话的希腊石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哈里特•克劳福德著,张文立译:《神秘的苏美尔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诺曼•哈蒙德著,郑君雷译:《寻找玛雅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乔纳森•马克基诺耶著,张春旭译:《走近古印度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巴里•克姆普著,穆朝娜译:《解剖古埃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国内:
1、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华夏之路》,朝华出版社,1997年。
这是以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修改后的《通史陈列》为蓝本编辑的书。类似图录各地博物馆都有出(包括各种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喜欢博物馆的读者可以考虑收藏。试举几例(多数网上可下载):
夏路、刘永生主编:《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邹纪新:《绚丽晶莹:淘石斋所藏中国古代水晶玛瑙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0年。
上海博物馆编:《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宁夏自治区文化厅编:《大夏寻踪:西夏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南京市博物馆编:《金与玉:公元14-17世纪中国贵族首饰》,文汇出版社,2004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编:《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首都博物馆编:《古代印度瑰宝》,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年。
福建博物院、毕士普博物馆编著:《寻找夏威夷:波利尼西亚土著文化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刘炜主编:《中华文明传真》,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全10册,网上可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全8册。
这两本都是按一般通史的分段方法分卷的,由于图片多,书也较贵。但都是不错的文化史读本,图文并茂,照片质量精美。适合对一般历史感兴趣,又想多看实物的读者。
中国历史博物馆:《博古之旅——古文物中的中国史》,知识出版社,2001年。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共4卷)这套书的分期很见新意,也延请到北大一流学者撰稿。特别是第一卷(从远古至夏商周,严文明主编)融汇了很多新的考古材料,值得精读。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白寿彝总主编)通史类的书中唯一一本由考古学家写的,代表了当时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最高水平。
3、王仁湘主编:《华夏文明探秘丛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全40册,不完全是考古的书,不一一罗列。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2005年。全9册?
黄慰文著:《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郭旭东著:《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
谭维四著:《乐宫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发现》
徐卫民著:《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坑考古大发现》
麦英豪、王文建著:《岭南之光:南越王墓考古大发现》
傅举有著:《不朽之侯:马王堆汉墓考古大发现》
王炳华著:《沧桑楼兰:罗布淖尔考古大发现》
王炳华著:《精绝春秋:尼雅考古大发现》
樊锦诗、赵声良著:《灿烂佛宫: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
这套丛书以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为主题,与《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的选题略有重复,但是在保证了专业性的同时可读性更强。
王仁湘主编:《中华文明之旅》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辑共12册。
汇集了一批知名学者,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备。丛书以不同的专题来组织,其中一些选题是很新鲜的,比如《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郑岩著)、《国之大事:中国古代战车战马》(郭物著)。其他的包括:
《死城之谜: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徐良高著)
《幽冥色彩:中国古代墓葬壁饰》(董新林著)
《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张征雁著)
《冰清玉洁:中国古代玉文化》(古方著)
《解字说文:中国文字起源》(郑若葵著)
《山野佛光:中国石窟寺艺术》(李裕群著)
《神秘瑰丽: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牛世山著)
《昨日盛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张征雁、王仁湘著)
《驼铃悠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巫新华著)
《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赵超著)。
其他:
周国兴:《时光倒流一万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我在以往任何考古学书目上从未见过该书,但在网络上流传很广,内容也确实不错,国内介绍旧石器和古人类研究成果的书还是太少。
许宏:《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讲述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唐际根:《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科学出版社,2008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该书汇集了一年来关于曹操墓的论文。不管怎样这也是一个热点了,而且其中确实包含了不少考古学家对于公众考古的思考。
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杜金鹏、焦天龙、杨哲峰:《中国古代酒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年。
杨泓、孙机著:《寻常的精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书趣文丛:第三辑)
秦大树:《石与火的艺术:中国古代瓷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叶文宪:《趣味考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朱顺龙等编著:《陶瓷与中国文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高蒙河编著:《铜器与中国文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杨泓:《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中华书局,2007年。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初版于1991年,尽管是学术著作,但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故很适合爱好者。作者在解说这些物质遗存时,大量引用相关的史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件物品的产生、发展及其沿革都作了系统、扼要的阐述。
夏鼐著、王世民著,林秀贞编:《敦煌考古漫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林梅村:《楼兰:一个世纪之谜的解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杨镰主编:中国西部探险丛书)
齐东方:《走进死亡之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边地文化探踪丛书)
郭物:《鍑中乾坤——青铜鍑与草原文明》,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芮传明、余太山主编:欧亚文明大行走丛书)
齐东方:《唤醒沉睡的王国:尼雅探秘》,陕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刘文锁:《尼雅:静止的家园和时间》,外文出版社,2005年。
贾建飞:《文明之劫——近代中国西北文物的外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西域文明探秘丛书)
郭物:《马背上的信仰——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西域文明探秘丛书)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伯谦、徐天进编著:《考古探秘》,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后晓荣、王涛:《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书没看过,但是科技考古的怎么着也得推荐一本
曹兵武:《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学苑出版社,2004年。这书也可当教材看
中国文物报社编:《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济南出版社,2004年。中国文物报部分文章的汇编,还不错
汤惠生:《考古三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曾以“烟雨三峡”为题在中国文物报上连载,记述作者在三峡库区的经历和见闻(不完全是考古),文笔通俗幽默,我觉得这种写作方式值得提倡。
高蒙河:《考古不是挖宝:中国考古的是是非非》,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高蒙河:《考古好玩》,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这两本都是随笔性质的论文集,作者最近致力于考古学的普及和宣传,在搜狐和人人网都有博客,感兴趣的可与作者交流互动。
四、考古学与其他学科
“中国文物与学科”丛书(10本),东方出版社,2000年。
这套书适合其他专业的人了解考古学和自己的学科有什么联系,需要考古资料时如何获取。包括文物与地理-朱玲玲著,文物与化学-周嘉华著,文物与历史-朱筱新著,文物与生物-时墨庄著,文物与数学-金岷等著,文物与体育-徐永昌著,文物与物理-戴念祖著,文物与音乐-王子初著,文物与语文-朱启新著。
这套丛书之外,能起到类似作用的书还有:
高春媛、陶广正:《文物考古与中医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朝华出版社,1997年。
路迪民、王大业编著:《中国古代冶金与金属文物》,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崔乐泉编著:《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中华书局,2000年。
如果你有上述专业背景,其实不难找到它和考古学之间的联系,由此入门也就自然而然了。
五、工具书类
如果只是碰到一些涉及考古学词汇,想弄清楚含义,查这些书即可。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词典类的书,如果找不到大百科,这两本也凑合:
《考古学》辞书编写组:《考古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91年。是面向普通读者的词典
何贤武、王秋华主编:《中国文物考古辞典》,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汉英对照:
康昱:《汉英考古分类词汇》,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吉林大学词典编写组编:《英汉•汉英文化考古词典》,外文出版社,1998年。
王殿明、杨绮华:《汉英文物考古词汇》,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此书已多次印刷再版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编的九卷本《中国考古学》,五卷本《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也可作为工具书备查,如检索某一时期特定区域的考古材料很方便,书出齐之后可以代替《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如果是查特定行政区域的文物古迹,可以参考《中国文物地图集》和现代编纂的省、市、县志中的文物志。
如果是查某年的新发现,可以参考《考古学年鉴》或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六、纪实或传记类
一般是专业学者回忆录性质的书,或者是专业外作者通过访谈等手段写的书,可能在表述方面严谨性要差一些,但可读性更强。对于了解考古工作的过程、甚至是工作之外的人生经历很有用。如果只是关注蛋、没兴趣了解下蛋的母鸡,就不必看了。
1、林祥主编、李鸣生采访:《世纪老人的话:贾兰坡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张立东、任飞编:《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河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朱启新主编:《考古人手记》,三联书店,2002-2004年。共3辑
由考古工作者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并编辑成册,在体例上是一种创新;也能解读出很多冷冰冰的考古报告中所没有的东西。
高蒙河、黄颖:《三峡考古记之三峡考古记胜》,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
杨永平、潘碧华:《三峡考古记之考古新手记趣》,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
郭大顺等:《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1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
汪宁生等:《考古人和他们的故事》2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延续了《考古人手记》的方式。
广东省博物馆编:《考古人的兴奋》,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赵淑静、吴琦、陈骞主编:《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根据央视十套“人物”栏目改编)这套书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考古学家
2、相当于报告文学一类的书,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大部分我没看过。一般来说以专题出书的,作者一定花了不少力气,至于泛泛地介绍中国(或世界)N大考古发现之类的就不推荐了。
岳南、杨仕:《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1年。
岳南:《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新世界出版社,1997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商成勇、岳南:《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新世界出版社,1997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岳南:《西汉亡魂:马王堆汉墓发掘之谜》,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岳南:《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李鸣生、岳南:《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国当代作家文库
岳南:《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国考古探秘丛书
岳南:《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岳南:《遭遇兵圣: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发现破译之谜》,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岳南:《天赐王国: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之谜》,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中国文化史探秘丛书
苏湲:《中原考古大发现》,共4册:《叩醒商城》、《殷墟之谜》、《楚墓疑云》、《龙门佛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蒙和平:《三峡之谜:三峡大考古纪实》,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
苏湲:《黄帝时代——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之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苏湲:《华夏城邦——追踪夏商文化探索者的足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完)
有没电子版下载,收费的那种如“知网” 很给力 严重学习,这么多书,只看过一本呢。另外请问孔子是黄白混血儿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