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物收藏的知识介绍
有关文物收藏的知识介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个从未接触过文物收藏的人,一旦面对一个藏品丰富而又头绪万千需要整理的文物宝库时,常常会有无从下手之叹——如果能有一个详尽的文藏目录该多好! 沿着这个思路,接下来就会遇到如何分类、如何建档、如何准确的描述出文物藏品的各种特征……等一系列的问题,知识的苍白也是显而易见。于是,心中就会冒出一丝渴望,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好在身处互联网时代,了解一门崭新的知识,无需再像过去那样攀登书山牍海,灵敏快捷的搜索工具,足可轻而易举地帮我们找到最想得到的一切。 说起这个话题,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因为近日受应朋友之邀,去了一个馆藏甚丰的私人博物馆,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馆藏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过去从未接触过,看过之后,至少懂得了一些整理文物的基本知识,窃以为,对于具有同等爱好又如我般知识欠缺的人来说,这个知识还是实用和有益的。摘录于此,为飨友人。 由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组织编制的《馆藏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规章性文件为依据,同时参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文物博发81号)及《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等相关业务工作标准规范,可为同类性质的馆藏文物建档立目的标尺。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1.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表 2.馆藏珍贵文物核心指标著录说明与规则 原名——馆藏文物在现收藏单位总登记账上的名称。 名称——文物藏品的规范化名称,参照《馆藏文物档案填写说明》(国家文物局1991年11月19日颁布)。自然标本定名参见相关学科国际命名法规。 文物藏品的名称应包含该文物藏品的年代、地域、人文以及有关的工艺技法、文饰题材、形态、质地等本体属性信息和物名(或通称)。馆藏文物定名格式及示例见附录A。 文物类别——参照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手册》确定的文物类别。包括:石器、石刻、玉器、陶器、瓷器、砖瓦、铜器、金银器、其他金属器、漆器、木器、书法、绘画、织绣、雕塑造像、甲骨简牍、文献文书、文具、货币、印信、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少数民族文物、杂项、自然标本等。如上述文物类别不能满足文物收藏单位的分类要求或与文物收藏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差别,可酌情增加填写文物收藏单位实际使用的文物类别。 年代类型——制造年代、使用年代、形成年代、生存年代。其中: 制造年代:一般为藏品的最初制作年代; 使用年代:一般为文物藏品的实际使用年代; 形成年代:一般为岩矿标本的最后形成年代; 生存年代:一般为古生物、植物、动物类标本的存活年代。 年代——藏品蕴涵的年代信息,以公历纪年、地质年代、中国考古学年代、中国历史学年代、帝王纪年、中国少数民族纪年、外国纪年、历史事件时期等方式表示。 “年代”应与“年代类型”相对应。 示例: 公历纪年:1921年7月23日 地质年代:早更新世 中国考古学年代:新石器时代 中国历史学年代:清代 帝王纪年:清乾隆六十年 中国少数民族纪年:大理国仁寿三年(1238) 外国纪年:日本明治四十二年九月 历史事件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质地类别——根据构成藏品主体材料的物质成分确定的文物藏品的类别。质地类别如下: 无机质——石、玉、砖瓦、陶、瓷、玻璃、铜、铁、金、银、其他金属、其他无机质。 有机质——木、竹、棉麻纤维。 其他植物质——骨角牙、皮革、毛、丝。 其他动物质 其他有机质 其他——漆、墨、珐琅、纸、胶片、塑料、化学纤维、 其他复合质地 混合质地 形态特征——对藏品形态特征的描述。其内容包括藏品的外形特征的描述,如质地、造型、纹饰、铭文和制作技巧等,以及藏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等。 藏品形态特征描述的基本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在局部或细节描述时,一般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的顺序。形态或纹饰等细节特征比价复杂的,应突出主体或主要特征。 2、描述内容应客观、详实,用词力求准确,精炼。 3、应尽量使用文物、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的术语,做到语言规范。 馆藏文物形态特征描述内容说明及示例。 完残程度——单件藏品的完残程度和成套藏品的完缺程度的类别,可以分为完整、基本完整、微残、重残、缺、失。应尽量填写入藏时的完残程度,若无,则填写首次记录的完残程度。 完残状况——单件藏品完残状况和成套藏品完缺状况及其具体描述,应以规范的语言说明单件藏品的伤残部位与情况以及成套藏品的失群情况。参见《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第二节第二小节推荐用语。馆藏文物完残信息著录细则。 “完残状况”应与“完残程度”相对应。如果完残程度为完整,则完残状况项可不填;如果完残程度为其他类型,则需详细填写完残状况。 尺寸——藏品的测量部位名称及其具体尺寸。测量时一般应精确到“毫米”,尺寸超过1米的大件或特大件藏品,可精确到“厘米”。不同的测量部位及其尺寸之间,用逗号分隔;成套藏品的不同单体的尺寸之间,用分号分隔。 不同形状藏品的测量部位不同,各种形状藏品的测量部位名称及其具体尺寸的测量方法: (1)平面型的藏品应测量并顺序填写长、宽;圆形填写直径。书画、缂丝等软片类,既要测量画心部分的尺寸,又要测量装裱后的整体尺寸。 (2)立体型的藏品应测量并顺序填写长、宽、高;瓷器、青铜器等类圆形器物,应测量口径、腹围和底径。直径应从器物的外沿量起。 (3)复杂形体按照陈列状态测量最大长、宽、高。 示例:长38.3,宽54.3 尺寸单位:藏品相关部位的尺寸的计量单位。尺寸单位为“毫米”、“厘米”、“米”,其中,基本单位为“厘米”。 质量——文物藏品所含物质的量,即常说的“重量”。对同一件套有多个单体的文物应填写各个单体质量的总和。 质量单位——文物藏品质量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为“克”、“千克”。其中基本单位为“克”。 实际数量——具有保管意义、在物理上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或不可拆分的最小个体的数量。必须填写为阿拉伯数字,其后不能跟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只填写在A1702指标项中。 残次品为修复后的实际个体数。同一性质、同一来源、而且同一入藏时间的散碎品,如:粮食、药材、液体等,则均按一件计算;如有原始分装容器的,则按分装的容器数计算。 示例: 一串宝珠(50)颗,实际数量:50 一双鞋(2)只,实际数量:2 实际数量单位——个、件、颗、只、枚、幅等。 示例: 一串宝珠(50)颗,实际数量单位:颗 一双鞋(2)只,实际数量单位:只 来源方式——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行为方式,包括:旧藏、拨交、移交、交换、拣选、捐赠、收购、征集、采集、发掘、制作、其他。 来源(单位或个人)——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来源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搜集方式为“旧藏”的,来源单位是指原收藏单位。如,天律市历史博物馆接收原河北第一博物院的藏品,“河北第一博物院”即为藏品的来源单位。 搜集方式为“拨交”的,是指经主管部门批准调拨或主管部门指定其他单位拨交,来源单位是指原拨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移交”的,是指公安、海关、工商等执法部门移交罚没的文物、标本,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部门。 搜集方式为“交换”的,是指收藏单位之间的藏品交换,来源单位是指与本馆交换藏品的单位。 搜集方式为“拣选”的,是指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将拣选的文物、标本移交给主管部门指定的博物馆,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原移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捐赠”的,来源单位是指原捐赠单位或捐赠人。 搜集方式为“收购”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出售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征集”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提供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收藏单位——藏品现在的收藏单位的名称。 总登记号——藏品在现收藏单位总账上的登记号。如此号中有冒号、逗号、正反斜杠、星号、问号、各种括号、竖杠等,特殊符号时必须输为全角,且要保证与藏品对应的图片文件名中总登记号部分要完全一致。 入藏日期——藏品被现收藏单位登记入库的日期,即“总登记账”登记的日期。日期表示方式参见GB/T 7408-1994。 鉴定日期——对藏品进行鉴定的日期。日期表示方式。 鉴定机构——藏品鉴定人员所属的单位或组织机构的名称。 鉴定人——对藏品进行鉴定的人员的姓名。 鉴定意见——鉴定人对藏品的鉴定意见。包括辨别真伪、考证内涵、列举依据、评定价值、定名定级。 藏品级别——根据文物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确定的级别。文物藏品的级别可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当前保存条件——主要指藏品当前处所的温湿度条件,具体可分为以下情况:恒温恒湿、湿度可调温度不可调、温度可调湿度不可调、无温湿度调节。 保护优先等级——根据藏品价值及其遭受自然病害或人为损害程度确定的文物藏品保护优先等级,可分为:急需保护、需要保护。 保护记录——对藏品采取技术保护工作的记录。包括技术保护工作起止日期,保护技术处理前、后的藏品状况对比等。日期表示方式。 馆藏文物定名格式及示例 铜器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铭文、花纹、形式(或特征)和器形等内容,并顺序排列。例: 汉 大吉 双鱼 三足 洗 (年代)(铭文)(花纹)(形式或特征) (器形) 瓷器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窑别、胎釉、绘饰、器形等内容,并顺序排列。如果瓷器本身有年号款,则在时代后加上“款”字,如果款识是仿款,则应在年号款前加写“仿”字。例: 明宣德款 黄釉 青花云龙纹 瓶 清康熙仿宣德款 青花花鸟 盘 宋 磁州窑 婴戏纹 方枕 (年代) (窑别) (胎釉) (绘饰) (器形) 书画定名:一般应包括年代、作者、主题内容、类别(形制)等内容,并顺序排列。无款而又不能确定作者的,年代可知的则可写“宋人”、“明人”、“清人”。如系临摹,名称中加“临”字;如是仿摹,名称中加“仿”字;三人或三人以上合作的,则写明前两人名字。例: 宋 赵佶 瑞鹤图 卷 明人 仕女图 卷 清 王原祁仿大痴 富春山居图 轴 (年代) (作者) (主题内容) (类别、形制) 近现代文物定名 一般应包括物主、事件、地点、用途等内容。近现代文物名称用语,既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又要规范,还须符合语言习惯。例: 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使用的火药缸 (用途) (通称)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驳壳枪 (物主)(事件) (通称) 其他——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器名前标质地。例: 铜斧 石镰 自然标本 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岩石的命名法规定名。馆藏文物形态特征描述内容说明及示例 石质文物——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形体、石质、工艺、纹饰、款识(字体、部位、内容)等。例: 战国拱手玉人——玉人扁平,呈黄色,阴刻线。头顶结角形发髻,圆形脸,菱形眼,鼻大,口小,双耳突出,拱手而立。身着长衣,饰花格纹。似成年妇女形象,原属木漆器镶饰。 东汉长乐玉璧——玉璧扁平,呈黄色,有赭色浸蚀。上部镂雕篆书“长乐”两字及双螭。螭独角,细颈,曲身,四足,长尾,相对环抱两字。下部为谷纹璧,谷粒较高,排列稀疏。“长字”之上有一扁孔,以备穿系佩带。璧外缘阴刻篆书五言诗一首,末署“乾隆甲午御题”。此璧深得乾隆帝珍爱,一直为宫廷陈设品。 陶瓷——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 1、造型:器皿、雕塑等 2、纹饰:主题纹饰、辅饰、布局等 3、胎质、胎色等 4、釉:釉色、陶器釉色、化妆土陶衣等 5、款识:题记、款识、部位等 6、工艺:轮制、手制、对接、印花、刻花、绘花、贴花等 例: 半坡类型宽带纹彩陶钵——泥质红陶。敛口,球形腹,圈底。在口沿部用黑彩绘宽带纹,在宽带纹上刻“十”形符号。半坡类型宽带纹彩陶钵上已发现几十种刻划符号,是研究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 马家窑类型旋涡纹彩陶四系罐——泥质红陶。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颈部有四钩形钮,腹部有对称的双环形耳。施黑色彩。纹饰分三层,颈部花卉,肩部旋涡纹,腹上部水波纹。旋涡纹为此器主题花纹,最为突出。器型个体较大,纹饰精致,色彩鲜艳,为马家窑类型彩陶中的精品。 元景德镇窑青花牡丹纹梅瓶——口沿平折,短颈,丰肩,腹下部渐收,足部微外撇,底浅露胎。胎白釉青,造型丰满,挺拔秀丽。肩部饰变体覆莲瓣纹,其中绘以火珠、犀角、珊瑚、古钱等杂宝。腹部饰缠枝牡丹,花瓣和叶片上刻有筋脉,腹上部有卷草一圈。器腹下部为与肩部相呼应的变体仰莲瓣纹,内饰莲花吊珠。纹饰丰富,笔意生动,彩色浓艳有黑斑。 书法、绘画形状内容描述——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 1、质地:纸、绢、绫等 2、形制:手卷、册页、轴、中堂、条幅、横幅、屏条、对联、扇面等 3、书体:真、草、隶、篆等 4、绘画技法:白描、水墨、设色、描金、界画、青绿山水等 5、主要内容:人物、山水、花鸟、诗词、格言、警句等 6、题跋:部位、书体、内容等 7、款识:部位、书体、字号、姓名、年款等 8、印鉴:部位、作者、收藏者、内容、字体、形状、白文、朱文等 例: 清朱彝尊隶书五言联——纸本,隶书“草堂书一架,苔茎竹千竿”。此联书风流丽俊秀。上联平整,“架”字稳中寓巧,使上联屹然挺立。下联起笔风支,势耸而基稳,“竹”字左右上下错落,“竿”字则增笔承撑,如风吹竹动,堪称书中有画。书体脱胎于东汉《孔庙碑》。款署:“书为蓦泳年道翁。朱彝尊”。 青铜器形状内容描述——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 1、器形:口、耳、腹、颈、足、提梁等 2、铜质:青铜、黄铜、红铜等 3、胎体:厚重、轻、薄等 4、纹饰及部位:口沿、腹部、腹下部、颈部、耳部、足部、饕餮纹、乳丁纹、龙纹、几何纹等 5、形成工艺:错金、错银、鎏金、镶嵌等 6、铭记:书体、铸铭、錾刻、错金等 例: 西周绳纹双耳铜罐——敞口高领,束颈斜肩,折腹下收,平底,绳索形双折耳,腹部饰绳纹一周。此罐型制在青铜器中首见,相似的陶双耳罐,在甘肃、青海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遗址中却有较多的发现。这件青铜双耳罐应该不是中原地区的制品,它可能是西北地区的遗物。双耳罐在晋侯墓地的出土,表明晋国早期就与外族有着密切联系。 金银器——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 1、造型:容器、饰件、宗教器物 2、质地:金银、铜鎏金等 3、纹饰及部位 4、工艺:镶嵌、锤揲、焊接、抛光、鎏金、錾刻等 5、款识:部位、书体、内容 例: 明累丝嵌宝石金帽饰——帽饰分二层,底层以极细的金丝盘绕成极繁密的卷草纹,第二层饰金片錾刻出的如意云纹,云纹之间点缀、镶嵌各种宝石,并且饰左右相向的金凤一对,金凤身上镶有宝石。 造像——形态特征描述内容应包括: 1、形制:单体、多体 2、类别:佛教、道教、其它 3、内容、构图 4、技法:浮雕、线刻、泥塑等 5、题记:部位、书体、内容 例: 隋石观音菩萨立像——圆雕。菩萨头戴天冠,冠前有一小佛像,为观音的标志。右手向前微举,手持莲蕾,左手下伸,手握净瓶,天衣飘带从左右两肩落下和脚面平齐,面部温顺而娴静。 馆藏文物完残信息著录细则 完残程度数据项,只选择“完整、基本完整、微残、重残、缺、失”之一,具体信息在完残状况中描述。 填写文物藏品完残状况,可以扼要确切语言写明残损的部位和程度,还要注明其数量、大小和色泽等。由于文物完残情况不同,填写时为语言规范起见,大体可按下列几种情况记载: 残破。凡藏品的现状局部破损,但不影响文物整个构体和内容的完整,可写残破,如破洞(指局部破损、破处较大者)、破孔(指局部破损、破处较小者)、裂口(裂缝已裂开)、裂纹(裂缝未裂开)、磨损(摩擦受损)等。 发霉。凡藏品因受潮遭菌侵蚀而发生变化,可写发霉,如霉点(发霉有零散小点者)、霉斑(发霉已结成块、片者)、霉迹(发霉物体经洗刷后,仍留有陈迹者)等。 皱折。凡藏品因收缩或人为的揉弄而形成的条纹,可写皱痕(皱折痕迹零乱者)、折痕(因折叠有所损伤的痕迹)。 污迹。凡藏品被油、墨等沾染的污垢,可写污迹,如油污、墨污等。 脱浆、脱线。凡藏品装订处的浆糊失去粘性或装订线断、接缝脱开者,可写脱浆、脱线等。 生锈。凡金属质地藏品因氧化生锈,如铜锈、铁锈、锈蚀(氧化腐蚀较重者)等。 褪色。凡藏品年久颜色变浅者,写褪色。 焦脆。凡藏品年久变硬发脆者,写焦脆。 残缺。凡藏品的现状缺某个组成部分致使藏品构件和内容不完整者,可写残缺。写残缺时,应将残缺部件、部位和残缺数量写具体。如书,缺护封和第44-45页;衣服,缺纽扣2颗;枪缺板机和瞄准距;布告,揉皱磨损第五行至第八行,字迹模糊。 各类藏品常用残破的术语如下: 纸类文物常用:折痕、皱折、折裂、皱;破洞、蛀洞、虫蛀、火烧洞、装订洞、针孔;污迹、水迹、墨迹、锈迹、霉迹;脱线、脱浆;变色、褪色、泛黄、烟熏、擦毛、焦脆、鼠咬、字迹模糊等。 织品类文物常用:污旧毛茬、褪色、虫蛀、撕破、剪破、起毛、麻花、织补、补丁等。 工艺品类文物常用:锈蚀、裂口、裂纹、磕损、伤、磕瘪、磨伤、脱漆、脱釉、爆釉、粘釉、微翘、翘曲、刀痕、划痕、钉眼、老化、胶粘、粘结等。 填写此栏应注意:第一,必须认真察看全部现状,包括附件在内,如附件残损、残缺等,也应一一说明;第二,选用现状术语要贴切、简练。如:“领口起毛”,既反映了藏品残缺部位,又反映了残破程度。 收藏相关知识 收藏作为一个学科,可涉及许多相关学科,比如考古和鉴定、艺术史、美学、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收藏作为消费和投资的经济和金融学角度。 收藏作为消费——收藏活动本来是源于个人的爱好,把个人喜欢之物保存下来作观赏之用。所以原应属于心理学、美学的研究范畴。但在经济社会,有需求就有市场。收藏又成为一种经济活动,而这种经济活动,又大大促进了收藏的发展。 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收藏品,其中有些对象本来是具有实用性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收藏品;也有些对象本来就是为收藏而制作的。比如,古代文物在当时是有实用功能的,而流传到今天就只是作为收藏品了。普通邮票就属于前一类,而限量发行的特种邮票就成了后一类。 狭义地说,只有被经济市场接受而有市场价值的藏品才算收藏品。所以,收藏是有选择性的,从实用的物品中有选择地保存一些物品。这些物品,除了其一般的使用价值,通常还拥有反映其时代或地区的文化价值。所以,收藏品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文化含义。 收藏品,一般应有如下一种或数种特征: (一)具有历史价值:其中包括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重要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的笔迹和使用过的物品,稀有的难以复制的纪念品。 (二)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品,古董家具,瓷器,工艺品等,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三)具有情感价值:与个人的经历有关,又能引发怀旧情感的物品。 以上三种特征,收藏品至少必备其一。藏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通常会有以上特征而引出以下实际价值: (四)具有投资价值:预计将来能高价转卖而获利的物品。 (五)具有提升收藏者地位的价值:由于许多藏品价格不菲,拥有一件或几件,甚至一批古董珍品,是比任何名车别墅更能彰显其主人的财富和品位,提升收藏者的地位。张大千有两方闲章:敌国之富,穷无立锥之地,可谓收藏家写照。 (六)具有学习研究价值:一件艺术品或工艺品,由于其审美价值,而可成为对后世的艺术家有临摹学习的模板。张大千收藏过许多名画,通常是为了学习临摹。同样,一件年代久远的藏品,也可以给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信息。 一件收藏品,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特征,也可能只具有其中某一二种价值。这些特征,也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对有历史价值的物品,通常需要收藏者有历史和鉴定知识,能大致辨别明显的赝品。 通常,收藏者对其藏品有深厚情感,有的是他/她所喜欢的艺术,或者与他早年的生活有关。比如许多文革时代的纪念品,在当前的收藏市场火热,很多是能勾起怀旧之情。 在现代,一件文物或艺术品,进入市场,就成为收藏品。收藏品,作为一种商品,除了拥有一般商品的应用性外,还通常有以下特性:(一)不可再生性;(二)可持久保存性;(三)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 (一)不可再生性:收藏品通常都不可再生。其复制品不能完全拥有原作品的全部特性。这个特性也造成其稀缺性。数码音像作品,由于能被完整地复制,所以也不能成为有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数码照片只有通过打印并有作者签名,才有可能成为收藏品。 (二)可持久保存性:收藏品通常都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物品,适宜长时间保存。所以绘画、雕塑、陶瓷是生来就适合于收藏,而音乐作为声音就不适合,只有音乐家的手稿,或出版的老唱片可能成为藏品。 (三)收藏品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或者说是历史性。这附带出两个属性:独特性和增值性。收藏品通常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或复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历史文化价值愈增,其应用性愈多。这是收藏品区别于普通商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文化意义,在现代艺术中,又与新潮时尚相结合。每一个新潮艺术,都紧贴着时代气息。购买现代艺术,已经不是为收藏艺术,而是为证明买家的财力与新潮。所以,当代艺术与时装潮流紧密相关。今天是新潮的艺术,很快就成明日黄花了。所以,现代艺术的文化价值在短期内有可能因过时而贬值。 收藏品的市场供应和需求,有以下特点: (一)收藏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需求弹性大;(二)市场价格对供应的作用小,价格提高,可能促使原收藏家将收藏品出让,但不能大幅度提高供应量以满足众多的需求。(三)价格提高,也促使更多的赝品制作流入市场,反而使原来的收藏家却步而退出市场,降低市场需求。(四)价格提高,也向市场发出其历史价值信息,吸引新收藏者入市。 收藏品作为奢侈品,其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必需品不同,当收入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会更大。而由于收藏品是不可再生的,一次需求量的变化会几乎完全转化为价格波动。也就是说,其价格变化会大大超过1%。(全球华人收藏家大会特约供稿) 中国民间收藏现状简况 中国的民间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数以千万计,有关资料称达7500万人。这些年,地下的、海里的,以前民间私藏不敢拿出来的珍品,都出来了。这些东西,不仅数量上比官办博物馆的藏品多几百倍,有些质量上也不差,甚至是官办博物馆里所没有的稀世珍宝。事实上,民间收藏为国家抢救、保护了很多国宝。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就是由民间收藏得以保存,反而同期乾隆皇帝收藏的倒是赝品。文物由官办博物馆收藏、保护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藏品都是在民间得到收藏、保护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收藏经济”在民间已经从不起眼的角落长大成为一棵参天的摇钱“大树”:有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如此高的投资回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而且逐渐吸引了金融资本的介入。国内许多银行为贵宾客户提供艺术品收藏投资咨询服务,引导新的投资方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些专家普遍看好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他们认为随着我国民间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温,预计“收藏经济”在未来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产值不可估量。 据中国拍卖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拍卖公司3000家左右,拍卖师4000人左右。而在几年前,拍卖行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陌生。不到半年上百亿的拍卖额在今天已成事实。古瓷、字画突破了文化欣赏范畴,迅速变成了买家眼中的名贵商品。据中国《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逾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五百多项,三千多万收藏者热衷此道。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5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全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为18亿元人民币。从以上的数字足以见得如今的收藏品市场已是众人的热点聚焦。 收藏是一个相对较为专业的行当,对收藏品的鉴定要求很高,但目前还缺少权威鉴定机构对收藏品进行鉴定,对很多民间收藏品的鉴定过于依赖部分专家,而不同的专家又往往会得出不同的鉴定结果,致使民间收藏品常常真假难辨。除了缺少权威的鉴定机构外,一些收藏家表示,在收藏品鉴定上还有一种乱收费、乱发证书的现象,甚至发生在文物鉴定中将真文物鉴定成假文物以携带出境交易的事例,把假文物鉴定成真文物在国内炒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各地逐渐出现的民办博物馆,在发展中目前还难以将其当作产业来运作,达不到“以藏养藏”的目的。人才和资金短缺,租用场地、购置和制作陈列用具、布置展厅、聘用人员等各种花销让资金并不雄厚的私立博物馆面临巨大压力。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民办博物馆又很难从银行贷到低息贷款,最后大多只能靠卖藏品艰难度日。从发展环境上来看,与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许青松等专家认为,我国对促进收藏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制度目前还有许多盲点,而且,我国民间个人收藏品向社会展示的渠道不太畅通,致使民间收藏品交易很多只能是地下交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海外收藏界却正在一步步渗透进中国民间收藏市场。 民间收藏和其他民营经济一样,自然是自己的饭自己吃,自己的活自己做,但其发展是离不开政府扶持和引导。民间收藏发展很不平衡。尽管民间有一支庞大的收藏队伍,藏品众多,但政府重视文化多重视现代文化产业,如印刷、动漫等。看得更多的是衡量占GDP多少个百分点,而对这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收藏文化重视不够。对民间收藏给予税收优惠,放宽国内外流通渠道,完善权威鉴定机构以及相关立法,加大对国民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等。 有关专家表示,保护文物和藏宝于民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可在政府层面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对民间收藏中包含的合法性给予进一步明确,促使民间收藏文化孕育出比较发达的“收藏经济”。针对收藏品市场的鉴定乱象,他们建议成立来自社科院、文物局、考古队、高校和行业组织等在内的全国或地方统一收藏品鉴定机构及其专家团,逐步加强鉴定机构的独立性。对于不称职和乱出鉴定证书的鉴定机构,取缔其鉴定资格。鉴定评估的完善将为占70%收藏品市场的民间收藏者打开拍卖自己收藏品的正规渠道,促进我国收藏品市场和拍卖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收藏是一件雅俗兼得的好事,但长期以来,民间收藏总是登不上“主流意识”的大堂,直到民间收藏的巨大市场价值节节攀高,直到人家把我们的端午节都偷走了,我们的大量文物出现在国外的拍卖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古文化研究中心出现国外,我们才反思,5000年的灿烂历史是需要有载体来证明的,河姆渡的水稻种植研究是不能被端到德克萨斯州的。 近年来涉足收藏业,给民间收藏增加不少胆气的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大声呼吁:首先要从教育入手,提高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更多的收藏爱好者。他说,发展收藏事业,在人民中普及收藏知识,也是我们对历史的补偿。过去的100年,我们国家有着太多的战乱和动乱,文化遗产遭到难以估量的损失,就拿文革来说,多少文物遭到毁灭和破坏,恐怕谁也算不过来。我们假设一下文化遗产保护,收藏意识在民间比较普及的话,发生动乱时,文物还会遭到那样的灭顶之灾吗?党和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收藏业界要进一步和媒体、学校联手,为发展收藏事业、弘扬民族文化而摇旗呐喊,多多报道民间收藏、民间展馆。 收藏家,就是把东西收藏在家里。收藏不起1000年前的珍品,可以收藏100年的普通文物,收藏不起古代文物,你可以收藏当代物件;“收藏”不起康熙老佛爷,可以“收藏”自己的爷爷奶奶。 作为一种文化爱好,收藏任何东西,都是对自己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是一种对生活、历史的尊重,一种对文化的保护,应该受到社会的肯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