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物修复学
什么是文物修复学什么是文物修复学,它的概念、定义是什么?是这门学科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言之,修复是对文物各种价值的再认识的过程,修复学是多学科综合作用的一门学科。再进一步地说,文物修复学指具有一整套相关文物修复的目的和功能的,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对破损文物通过技术手段,将其恢复到原来的性质和面貌的应用科学。并且在具体运作中与传统工艺学有一定区别的学科。 从我国修复技艺的承传发展史看,首先应肯定这门技术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传统特种工艺,以往主要靠师带徒的口手相传方式,由于历史的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文字记载的不多,有一定深度的详述技法与理论性资料极少。虽然,文物修复学还未被公认为是一个研究学科,但我们肯定文物修复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问。与它交融了许多学科和实用技术,在学科方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鉴定学、金石学、化学、生物学、金属工艺学、美术雕塑学等;在实用技术方面有铸造、钣金、钳工、鎏镀工艺、焊接、雕刻、陶瓷、化工、油漆、造纸、纺织、印染、色彩、绘图、摄像等。大家知道,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多年来经过我们几代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到了将其提高到理论上进行研究的时候。另一方面修复本身就包含着研究,一件文物的修复过程,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分析,怎能将残破的文物复原到完美程度,我们讲,每一单一的修复过程只是针对这一客观过程的研究,可以作为经验总结出来,交流或发表出来,供同行借鉴或参考,但它仅是单一的。本书是从宏观的角度全面地将千百个单一的经验分类理出顺序并成系统,再将其提高到理论上来进行探索和研究。结合已经得到了明清以来数百年的印证积累,我国拥有的传统修复技术,其中包含着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这些,即本书要讨论的内容,就是文物修复学的研究基础。我们知道,文物是历史的遗存,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有文物就必有修复,这是由文物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正如修复界认为的,甘肃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彩陶罐,出土时其破损残片边缘均匀地排列着人工钻孔的痕迹,显然是古代先民曾对该罐破碎缝隙两侧,钻孔后用动植物纤维绳穿孔固定后继续使用的。它可是原始修复的实物见证。。现代汉语中“修复”一词,多指建筑物的修理恢复完整。“修理”一词,泛指使损坏的东西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作用。而“修补”则指修理破损的东西使之完整。这里我们讲“文物修复”一词应专指对破损变质文物的修理、复原过程。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利用文物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文物修复就是对破损文物通过技术手段,使其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把毁坏残伤的器物恢复到原来的性质和面貌,这一过程称为文物修复。简言之就是对残损文物的修整、复原(包括复制)。再者文物修复工作的内涵极其丰富,范围也非常广泛,如前所述,包含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复合载体。下面我们单看“修复”一词的实际含义,我国辞海中解释为:“修者,治也,习也。治其器物,习其事之言”。“修者,反本之谓也,复返也”。。前苏联博物馆学专家M.B.法尔马考夫斯基认为,修复一词起源于拉丁文restauro,它的意思是“我把某物复原”.由这个字而派生的Restauraurio一词,它的意思是“恢复原状”。国外学者伯纳德M.菲尔登先生在《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中解释:“修复文物就是复活文物的原来概念或清晰度,恢复文物的细目和特征”。以上这三种解释都是将文物复原,恢复原貌。对于文物修复学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对破损文物通过技术手段,将其恢复到原来的性质和面貌的应用科学”。但是原貌并不指的是始状,下文将具体解释。所以,有的学者则将定义概括为:“忠于文物原貌,以文物法为准绳,传统技术为基础,综合物理、化学、美学和手工工艺等学科的艺术性应用科学”。凡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又离不开文物的复制工作。文物复制与文物修复有着本质的区别。“复制”一词是指以文物(器物)原艺术作品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复原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复制目的一方面是保护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经常利用又易损坏的真迹珍品,用足以乱真的复制品代替真迹展出或使用,使原文物得到妥善保藏。万一原作损毁,复制品也是足以参考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复制则一定要以原物为依据,其形制、尺寸、内容、色泽、质感、旧残程度都忠于原件。材料工艺也尽量与原件一致。展陈时应注明复制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