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荆棘兰竹石图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清) \$ u9 a) S5 b" p
[size=+0]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6 c& W/ Z: l8 b2 K
[size=+0]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令,“扬州八家”之一,有“诗书画三绝”之誉。+ V/ r& x( H) x& z+ \7 l& K5 {$ s/ q
[size=+0] 此画作于1757年,为水墨巨作,画中兰竹荆石相生相容,层次感强,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右上题诗一首:“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署款“侣公大和上政,板桥郑燮”。阴文印二方,一为“郑燮之印”、“乾隆东封书画史”;阳文印:“直心道场”,左下年款:“乾隆二十二年建子月”,阴文印二方,一为“多结善缘”,另一方印文模糊难辨
' k8 Z+ x$ h+ O1 L7 t, C1 T% Z李鱓石榴蜀葵图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d8 s0 s9 A% C# { | [size=+0] | 清! X1 J5 c0 y& i/ ?* _6 w
[size=+0]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
6 Y4 s8 ?6 d4 o; G; m% o[size=+0] 李鱓(1686年~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家”之一。
+ I# K, j' X9 b% a Z2 K[size=+0] 此画作于1747年,为李鱓花鸟画力作,笔墨古拙,极具奇趣。左下题款为“葵忱倾向太阳中,甲第榴花似火红,莫负画师图小草,宜男多寿美媛从。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年正月写奉智高年学兄清鉴复堂懊道人李鱓”,钤朱文“复堂”印。
# w' h* s9 I \1 C( _' r! l4 J' R1 U马元驭兰芝图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2 C0 U: v9 u, t* f$ {/ h( I
| [size=+0] | 清! N' N K5 J6 M/ E3 r
[size=+0]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
6 g! V, T' m& P% \[size=+0] 马元驭(1669年~1722年),字扶曦,号栖霞、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画传家法,善画写生花卉,笔墨活泼洒脱,气韵超逸。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别开生面,秀逸流丽而多风姿,又常与蒋廷锡讨论六法,受益颇深,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泥陈迹。" o& t" \2 w: |! m
[size=+0] 此画作于1705年,从题款“东涧幽兰生,南崖芝草秀,道人山中来,携此为公寿,乙酉春二月祝声翁老父台五十初度 栖霞马元驭”可知是马元驭为友人五十大寿所画。, B+ u. y6 ]/ q% k
0 A1 X( b& C6 W7 V
道悟黄海云舫图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h7 r6 C" r0 E! _" W0 y
| [size=+0] | 清
~2 G& x6 L9 D! w! N[size=+0]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 b( p1 o1 v$ d2 y
[size=+0] 道悟,清康熙年间人,号雪庄,安徽歙县人。黄山道士,善以黄山之景及黄山诸花卉为图,传世作品较少。! Z% g8 ~1 v+ w8 p2 C9 G6 s
[size=+0] 此画是道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友人所作,章钤有朱文“黄山野人”、白文“雪庄名悟”。此幅画以写实手法表现山居幽境,全用细笔绘成,颇具难度,画面施以淡彩,房舍中点缀以人物,细观形象非常生动。此画表现的内容、意境极其丰富。' }$ D; V y z9 @2 [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7 N! o! }% C3 p( s
| [size=+0] | 清3 l( ^- C% O8 e0 y
[size=+0] 1975年刘国钧先生捐3 i! i' }3 y; _: B) \; V
[size=+0] 王原祁(1642年~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为清初“四王”之一。$ g& ~8 Y- A$ N
[size=+0] 此画作于1698年,从款中得知是江行至小孤山时写生所得。款上钤有朱文圆章“扫花庵”,款下钤有白文“王原祁印”、朱文“麓台”两章。王原祁的画能继承其祖父王时敏的画法而有所创意。此画纯用墨笔写成,虽有形式主义之嫌,但给人有生不涩、熟不甜、淡而厚、实而清、书卷气浓郁的感受,为典型的文人山水画。
4 i0 V }. Y" ]' A6 J5 _黄慎杂画册页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清 d: C' V) l4 Z
[size=+0] 黄慎(1687年~1770年),字恭懋、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居扬州。为“扬州八家”之一。上官周弟子。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往往寥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亦善画山水、花鸟。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其诗亦佳,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此套册页即为黄慎绘画中之精品,充分显示了他的绘画特点。
1 g* o3 R/ o `& n8 j9 @' a% S- B上官周山水册页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 清
+ K, e0 t' f0 f" L E1 ?[size=+0] 上官周(1665年~约1749年),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人。工诗文、书画,擅山水、人物。
1 k& `3 m1 u ~. d+ o! [4 p7 {7 i+ q9 j$ W3 B* J2 [
6 [) f$ v1 ~! ]' m4 P1 ~文征明行书七言诗轴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S6 A/ w6 h% _. K- t0 X
| [size=+0] | 0 g4 ]0 R2 r; s5 |, j% ]
明/ Z! C0 \# d1 B4 L
[size=+0]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
- T7 [$ R2 C" J" o4 r[size=+0] 文征明(1470年~1559年),原名璧,字徵明,后以徵明为名,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N/ R9 v$ s" K9 @
[size=+0] 此幅行书七律诗,可称巨幅书作。用笔一丝不苟,提按顿挫痕迹清晰,气势连贯,章法有度,尽显端庄不凡,是其晚年力作。 t6 {( T2 D* n+ N
# y1 D9 N7 A2 |9 B/ C! f2 B; I
无名氏楷书写经卷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L3 }9 Z! w/ S; I2 `9 W | [size=+0] | " r8 a3 S+ ^2 t
唐" P0 x4 R0 t& {8 n# P* L
[size=+0] 该写经卷卷前有庄蕴宽题“唐人书般若残经”隶书,后有徐琦、太虚、史耜孙、钱振锽等人跋,题跋总长389厘米。从跋文中得知,这卷唐人写经卷来自敦煌石室。+ m+ r" b5 X* O; m* n9 J6 U
[size=+0] 此卷为写经中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之一,被《书法丛刊》重点刊载。8 |* Q- v; L' n. J
6 z0 t8 I3 x. X4 s5 |( K! M
于敏中行书七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清
! D9 Y' _4 {: f# Y' P[size=+0] 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又字仲常,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年)状元,历官文华殿大学士,谥文襄。
; y& R% h: K; Q8 c1 c6 }6 P+ n[size=+0] 此书初学董其昌,后学赵子昂与乾隆。韵味结体稳重端方,用笔圆转静穆,不激不躁有珠润玉华之象。* Z5 K/ r- j/ M h. Z7 [2 F
张惠言篆书八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V2 `. d4 F, J7 b& j. J | [size=+0] | 清/ B) Q" n: X$ W( d
[size=+0] 1991年上海陈松茂先生捐$ W `; v7 `; B3 o6 }1 C
[size=+0]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常州经学派领袖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6 h7 z* d8 z) Z1 z/ x[size=+0]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此篆书联弥足珍贵,款下钤有朱文“皋文”章,全联释文为“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加上他的题款行书亦很精彩,可窥其书风一斑。
; n/ m: [ `* m( ]9 i
& x; E+ d7 h0 `7 y0 N6 v! k汪洵行草赠良臣仁兄通屏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 清# U" S8 p; _" ] y5 ]* @
[size=+0] 此通屏写得雅饬古朴,作笔圆浑厚重,从容不迫,结构古穆丰腴,不失为佳作。5 p2 H7 U9 W( I% w& X- J( _ L: l
汪洵楷书八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6 Z% N% o* [ F. P( r( O | [size=+0] | 清/ C. K3 A- _2 D5 E1 j
[size=+0] 1976年刘国钧先生捐9 Y) t* J) P. @1 [+ W
[size=+0] 汪洵(1846年~1915年),初名学翰,字子渊,一字渊若,常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工诗能文。) ^/ L6 m5 h1 ]! P0 j/ k
[size=+0] 他的书法以真书和篆书为主,其真书间架峻整,苍劲挺括,篆书上摹秦汉,古雅浑厚,行书从真书化出,与真书相得益彰。
1 t3 E' s7 [ a( A( Z3 ?8 R& n
: B) y) [) ~6 c. G2 e g }梁启超楷书七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 清
% I7 d; R9 d! K5 k- h# @[size=+0]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L6 F% }$ _& }
[size=+0] 此书受康有为书学思想影响,以学碑为主,有着丰富的内蕴和恂恂儒雅的书卷之气。
8 T) |% H/ d( w; n! s$ b4 w. B. l! x/ s# V
9 J, h0 `- H( B1 r4 I* @- H
戴熙行书八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8 p$ o9 U: j1 K7 R | [size=+0] | 清8 O6 e c7 ?1 [' {7 D& r4 [' d
[size=+0] 戴熙(1801年~1860年),字醇士,号榆庵。自称井东居士,鹿牀居士,浙江钱塘人。道光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他诗书画兼擅。
5 N( \( P" n7 s& L. T; O[size=+0] 此书结体字字皆稳妥,平正中寓以生动,用笔重轻结合,使字体形产生重轻搭配,藉以变化。
* L( Q$ o' Z s. |; P; }* M3 n7 e, g0 |/ F
邓石如篆书七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 清
0 L/ d R) {' N[size=+0]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又别署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
/ G( b2 i3 E1 |3 q$ Q[size=+0] 此篆书得汉碑碑额及李阳冰的体势笔意,沉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扫拘谨刻板之风。以隶书笔法写篆书,对后世影响极大。释文“明月自来阶左右,积书常满座西东”。
; S/ O" i+ @: J4 D: J
+ _4 W+ u& [+ B( A, e& S9 M9 _刘熙载行书七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size=+0] [size=+0] |
| 清
. k& E5 p# [6 F* j4 h2 A. R[size=+0] 1985年裴立忠先生捐
1 e& t1 g; v7 U1 z: s[size=+0] 刘熙载(1813年~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在上海龙门书院主讲。3 d+ r: j$ @7 Y S" M& f8 B
[size=+0] 此作品的书法水平是一般的,并不高明,取法颜鲁公,也部分吸收北碑的成分,写得比较沉着扎实,绝无浮躁媚艳之气,而有雄强豪迈之象
, Z1 u. F7 K, B1 Q# E! I/ @% H. Y! E# L
1 L0 M' b/ k6 \- m* b3 r
杨岘隶书五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size=+0] |
| 清
( K& o# Y l& x[size=+0] 1985年裴立忠先生捐
# a: r+ Q, p; V" ^" j; O[size=+0] 杨岘(1819年~1896年),字见山、季仇,号庸斋,晚号藐翁、迟鸿殘叟等,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人。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官常州知府。4 V R6 U8 ?4 C' k
[size=+0] 杨岘的书法以隶书见长,他用笔横粗竖瘦的笔法,结体拉开,而中宫紧密,横画大都呈弧形,形成一个弹力,虽硬爽而不僵直。
5 |+ b9 Q& w0 ~, m' ?, t0 U' p' ~康有为行书五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 I! |/ w7 E# m* a5 b! y. e | [size=+0] | 清" B- N8 {* b. T# }6 n
[size=+0] 1976年刘国钧先生捐
+ }0 k! }6 g3 h# s6 U) t, r. a, g% ^[size=+0]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一字更生,号长素,别署西樵山人,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8 |/ n+ h: K& i" e* G7 L9 g! }
[size=+0] 此书绵里藏针,看似柔软无力,实则遒劲有致,用笔平长,铺锋自然,结体舒张。9 H# n4 J, T6 R3 L5 S' q, ^- `
冯桂芬行书六言联 | 作者: 发布时间:11-01-07 来源:常州博物馆 |
7 m) H: B$ p& n; [ | [size=+0] [size=+0] [size=+0] 清
8 Q1 {0 x% [3 \0 N! P) a[size=+0] 冯桂芳(1809年~1874年),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已至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赐三品衔。0 y8 f: L+ w3 C7 l4 \& f6 K- S4 t
[size=+0] 此书结字严谨宽博,用笔流畅又凝重,刚中有柔,秀而不媚,秀逸灵动有劲唐遗风,朴茂爽朗的格调又受碑学的影响,意态别具,集南北派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貌,为后世书家所重视。# A- \9 Q6 _$ F6 Y0 ^: L7 [9 D+ ?
| % ~- T, [! A3 l% Q
|
+ \ l3 m1 _) ]# z- H$ v, J" h
' `' a: T2 p" R% y% O/ ]' E% Q | ( ^, L) G9 Y- _, w7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