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27 2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27 22:12 编辑 ) Y' f ~5 Y7 Q# x
! W4 O' y% f4 Y: T* T# Q; d回复 13# 赞古 * H8 o7 ~, r0 O, q: C' N6 d
白额子之称,愚猜想可能与其葬式有关。当时苗族葬式的称为“洗骨苗”。清代的《黔书》在六额子条下如此写道: “六额子在大定、威宁二属,有黑白二种。亲死时, 殓之。葬亦用棺。岁暮, 卜之吉, 则延亲族至墓前, 以牲酒致奠。发墓开棺取枯骨刷洗, 以白为度。用布裹骨复埋。过一二年仍取骨而洗之, 七次为止。遇家人有病, 则曰祖先之骨不洁, 取骨再洗。所谓洗骨苗是也。近今禁戒, 渐止。但又见李宗昉《黔记》卷三:“白额子在贞丰、罗斛二属。男子梳尖顶髻如螺,女长衣无裙。其俗与六额子同,但祝鬼而不洗骨。”】; p; Q$ N# N! o7 c- y( j
7 k$ V g, ?! b6 U
从图片#51上看,额上没有涂白,或许开战时额头上会绘上白纹图腾。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