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29|回复: 17

[钟州宁藏书画]清乾隆。苗蛮图{古代研究南方少数民族珍贵史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6 23: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4-26 23:17 编辑
7 _# u3 B9 s7 E# t: B& T8 u$ K" F9 c- d, k
1104262155f2b16eb1027efcf8.jpg
' ]% m; `: l6 Q8 Z  v  w1 @" o5 C: ]6 Z
1104262047a623a036aa2ec3c0.jpg - j6 `8 O6 O# }! b8 z

& j' ?" E. p  C0 M/ s$ o, F  B2 f3 _4 |; V
1104262047bf24a6fdbc4bd3d7.jpg
& L4 k) o7 E  D4 j+ ]' r  ]
" C" B1 n. a* X" i* z4 T/ H+ l; R4 B7 B3 ^
1104262155f2b16eb1027efcf8.jpg
6 s  }% O/ _6 z' R1 i! c" G
! o) m# |# M6 b
' A% k; B- o6 ^7 p“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6 2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2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学习
$ y0 o* {+ k4 @, w, r. ~7 e男子汉wangwuyi 发表于 2011-4-26 23:17
6 @+ Z9 P% O) i; ~, Q
5 F' p* ~- @8 }$ ?3 H+ @

# R* F: |- R- e2 f* U$ o    男督察真够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0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老师学赏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0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老师学赏画' g/ @7 i. }8 u5 U0 Z  |. @8 X1 L
一冲 发表于 2011-4-27 00:50
- t' j1 [- `; x4 [5 f% _
; @, D3 H. S7 t0 H! h0 ~; ?- c- H

5 ]9 T4 l! f( ~: y, X: [- ]    一冲斑竹高抬,惭愧。谈不上老师。师友们共学习,交流,品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0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4-27 01:55 编辑
& J2 e! p# G* f  D5 y2 k% F, I& e% R0 U- ~
此为失群册页仅存一页,一般为5,7,12等为一册。年代在乾隆时期为多,吾所见均无作者落款,但此类亦为高手所制。此页着色淡雅,画功婉丽,线条流畅,人物典雅。是真实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的珍贵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07: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27 07:49 编辑
  Y! r: j9 l8 }, Y
8 C4 ^% a9 b  t4 b凯里学院有很全的苗族生活情景风貌国画,百苗图:http://www.kluniv.cn/ystmyzx/ShowClass.asp?ClassID=1222" N3 t/ L9 {! I, ?3 \/ c8 v
其中第51图和楼主的很相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口俗 于 2011-4-27 12:23 编辑
/ Q+ }" n' V* [  D. T
凯里学院有很全的苗族生活情景风貌国画,百苗图:' x. z5 @: K& f" ~: E9 T; A
其中第51图和楼主的很相似。( I& Y! x9 W+ p) t1 p
hank 发表于 2011-4-27 07:41
) P% V. {7 n% N% C4 ^' k
, n- L. f5 O% D8 ^
* P( r  p+ B8 p& ]) _# c
    兄真是厉害,的确类似,应是同稿稍加改动所绘。我都查不到资料,只按平时所知的介绍,感谢兄,同是手头尚有几个扇面没查到作者,到时发上来劳烦帮查下,字画画得有功力,应有名头。只是本人尚未静下心来查找,再表感谢。转发兄所发现跟本人所藏之白额子类似图,大家对比参考下:
* P! X* K# N5 |7 c3 |$ [3 u" [  w4 C2 }7 U" ^; U7 a
51、白额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2: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4-27 21:27 编辑 " @# T) f4 [: _) t$ {- h, l; n% J

8 |: u0 l. L; o  \7 y6 r您的古画无疑更胜一筹。并非奉承,实有天壤之别。凯里那幅的提款后边也少了些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2: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古画无疑更胜一筹。并非奉承,实有天地之分。凯里那幅的提款后边也少了些字。
/ ^+ J1 K7 r* W0 v( B% `5 @hank 发表于 2011-4-27 12:36
' u1 T6 w! R6 Y- I: e3 u
% O9 I' K/ y( o4 E6 ^8 C( E

, J3 _2 ^- Y3 l/ q- I0 M4 Q) Q+ u    惜仅为一页,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4: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珍贵
; }* e- b7 p% _8 \& c沁紫 发表于 2011-4-27 13:39
# l+ B9 C- |# y

1 H5 d( P+ F, @5 ]' k: u! i* X3 W! f0 M2 ?
    感谢沁版一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额子~~
4 n- n$ V, X& @& D也许以前苗族的习俗为额头抹上白色涂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2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仲春时节,旅美华人徐逢祥专程从美国飞赴上海,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清代风俗民情画《苗蛮图》等家藏珍稀收藏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钟银兰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同胞。徐逢祥说:“我带来的古画和有关黄埔军校史稿,是家父徐中岳珍爱的收藏品。今天,我代表我们家族,将它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让古画可以回归祖国,有个圆满的归宿。上海博物馆闻名中外,古画捐给贵馆,我很放心!”钟银兰代表上博向徐逢祥致谢,她说:“海外侨胞对祖国感情很深,此前菲律宾籍华裔庄氏家族向我们上海博物馆捐赠一批古代中国画,我们很感激。今天,徐先生不远万里飞来上海捐画,同样表现了爱国侨胞的博大胸襟,我们一定会保存好捐献的古画。”随后,她请来本馆书画研究部主任、鉴定专家单国霖,共同鉴赏《苗蛮图》。据史料记载,清乾隆皇帝为了宣扬“文治武功”,巩固中华统一,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少数民族的隶属关系,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六月初一下旨:“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督抚,于所属苗、瑶、黎、僮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在乾隆帝的倡导下,各民族地区官吏先后组织画家绘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钦定宫廷画家丁观鹏、金廷彪、姚文瀚、程梁分别根据圣旨要求,绘制《皇清职贡图》,经过四年绘制,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 ]/ ~3 ~" K7 J) \7 o! ?- B8 T% x
徐逢祥所捐《苗蛮图》共2册,31幅,画工精致,画中人物形象及其服饰生动逼真,每幅画都将不同的少数民族人物与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相结合,表现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极具特色的生活、劳动等场景。此外,每幅图画都配有文字说明,如说到“红苗”,文字表述每当男人之间斗殴时,必须经女子相劝才肯罢手;还有每年五月寅日,夫妇分居各宿,口不说话,足不出户的风俗,为的是避恶魔,违犯则恐被虎伤。
" u) ?4 u( _5 V# Q9 F5 p/ `* I5 |( k0 v+ t% u5 {. k
    徐逢祥之父徐中岳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他与国民党陆军上将胡宗南、军事家陈赓大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为同窗。徐中岳除了研究军事,亦喜书画及古物收藏。抗战前他率军驻滇,觅得《苗蛮图》。此画到底何人所画?钟银兰、单国霖经过仔细鉴别,认为此画并非出自宫廷画家和其他文人画家之手,比不上清代名画家的水平,但笔墨线条颇显功力,仍不失为佳作。钟银兰说:“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历代大画家的作品相当丰富,所缺的是古代民间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画佳作。徐先生捐赠的《苗蛮图》填补了这一空白,感谢徐先生为祖国送来一宝!”
; N1 z! z2 v' g+ K. G4 E8 _+ B  v& B$ J  D0 j
    徐逢祥同时将其父收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史稿》共10册,捐给上海博物馆。此册记载了该校创办之初10年的历史。史稿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修撰,其版本存世极稀,弥足珍贵。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廷锡也画过。
蒋廷锡画.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2-24 09:13 , Processed in 0.0647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