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石器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表示相对年代概念的术语,是对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的通称。从人类最初使用石器到铜器的出现,历时二百多万年,包括了整个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前半部分。石器时代根据其发展水平又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广泛使用打制石器,中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细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在石器时代中,旧石器时代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从两百多万年前延续到约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包括着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的旧石器文化以山西芮城的西候度,云南的元谋,重庆的巫山,河北的泥河湾等为代表。旧石器时代早期稍晚的有蓝田猿人,北京猿人,贵州黔西观音洞,湖北大冶石龙头等。旧石器中期文化有丁村,周口店第十五,第三和第四地点,贵州桐梓,山西阳高许家窑等。旧石器晚期以宁夏灵武水洞沟,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四川富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河北阳原虎头梁等为代表。
确定旧石器时代遗存年代的方法,绝对年龄主要靠放射性同位素法,相对年龄除依靠石器的打制技术,传统等以外,主要是根据发现的伴生的古生物等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而确定。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制技术,由于石器原料质地的不同,而与欧洲发现的技术传统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这里谈的,是以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为主。
打制石器是指利用从石块上打下的石片或所剩下的石核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石器。有的石片具薄刃,没经加工即可使用。打制石器在旧石器时代广泛使用,新石器时代初期仍大量存在。石器一般都有人工打击过的痕迹,有特定的形状,和自然开裂的完全不同。人类最早期的石器,可能比较难辩认出来,因为最早的石器工具可能是古人就地取材,捡一些天然的石块来用,而并没有进行加工过,他们发现有些天然开裂的石片用来切割肉类很好用,一些圆形的石头拿来投砸很方便,而会经常采用。后来觉得拿在手上不好把握而且天然开裂成合适用的石块不是随时都能发现,于是就会用一块石头砸到另一块石头上,在被砸开的碎片里找适用的石块,这样就有了石器的第一步的简单加工。这种方法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时的意外碰撞会造成石片的边缘产生锋利的刃口,于是便会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头打击已产生的石片的边缘,人为地造成石片产出锋利的刃口,这样就有了石器的第二步加工,不过还是停留在单面加工为主。后来由于石器的使用在当时变得越来越必不可少,发现简单的"石刀","石锤"并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生活要求,于是当时的古人类便开始在原有的石器上再加工,石器由大而粗糙逐渐变为小而精致,种类也不断地增加了。下面来介绍一下打制石器的几种最主要和常见的方法:
1.锤击法:
以石锤直接在石料上进行打击的方法。打击时以石锤猛击石料的一个平面(台面)的边缘,打下的石片具有台面,打击点,半锥体,锥疤,壳纹,裂纹等人工打制石片的特征。
2.碰砧法:
将所选石料往另一更大的石砧上摔去或是碰击的方法。产生的石片多半宽大于长,且具半锥。
3.砸击法:
也称两极打法。手持所选石料,将其一端置于石砧上,以石锤打击另一端。所产生的石片较小,台面,疤痕,壳纹等均不明显,石片受砸击的一端及受反冲力的另一端往往有稍凹入的边刃。
4.间接打法:
前面三种都是直接打法。间接打法是在打制石片时,石锤不直接落在石料上,而是通过木棒等中介物的传导。产生的石片大多狭长而两边平行,常称之为石叶或小长石片,这种方法多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而打制石器根据其形状和功能又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种类: 1.尖状器:石器具有一个锐角尖部,两侧边均经修制。
2.刮削器:具锐缘的小石片制成,刃缘有直,凸,凹或锯口状,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常见。
3.砍砸器:以大石片或石核制成,只在刃缘部位进行加工。
4.手斧:一种石核工具,器身全部经过修理加工,大型手斧实际上也是一种砍砸器,在中国不常见。
5.雕刻器:旧石器时代晚期较常见,但在中国发现不多,多以小石片修制而成。
6.球状器:球状,能辨认出剥落石片的疤痕。
打制石器的石料以燧石,玛瑙最好,其次是石英(脉石英及水晶),石英岩,砂岩,角岩及各种硅质岩等。打制石器的技术随时间的推移,制作日益精美。据统计早期的手斧每件至少须经50-80次打击才能制成,而晚期的石叶工具则每件至少经200多次打击修制才能制成。所以有些遗址发现的大量人工打击过的石头和有时发现的所谓石器加工场,出现的大量的石片和石核,其实很多都是加工制造石器时的副产品,真正的成品已被带走或派上了用场。
石器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