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家滩遗址发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负责考古发掘凌家滩的张敬国教授说,接触凌家滩前,他虽已和玉器打了十多年交道,但还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古代玉器。他觉得当时玉给他的印象就是石头,应该是硬的,但没想到第一次发掘,凌家滩玉器竟然松软如泥,这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后来经过详细查阅资料才知道,因为玉器长时间埋藏地下,早已与周围泥土融为一体,玉器后来变硬是与空气接触后的正常物理化学反应。 张教授说最难忘的还有第一次处理透闪石玉的遭遇,透闪石(鸡骨白)玉器发掘中不小心就会碰碎,每次发现透闪石玉,都小心翼翼将它们在微风中晾干后再包好拿回去清洗,但就是这样,第一次清洗时还是发生了意外。他们将粘满泥土的玉器拿到池塘边清洗,握在手里的一件透闪石玉器不停地向外冒气泡,接着感觉玉好像没了,拿出水一看,玉真的没了,全部成了糊状物,当时吓坏了,这是玉吗?他们又拿了一个到水里清洗,结果还是一样。后来经中科大研究实验分析,比较纯的透闪石和蛇纹石硬度高,含有杂质的硬度低易破碎。
2 G& Y7 R6 i" F$ l) b9 b: J' O1 [ 凌家滩在考古发掘玉器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其实在原先的玉器书籍中就有记载,只是人们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玉入土500年骨松入沁;3000年骨酥如皋;6000年骨散如泥。但这要看土质的情况,还要看玉质,凌家滩玉器的出土证明了古人对玉器的了解。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出土的玉器会成“泥”。可见我们的古人为了研究中国的古代玉器付出了多少心血。( B) B3 L" D, i# U
所谓鸡骨白的玉器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钙化,玉器浸入碱性的水中会形成钙化现象;二是玉质在高温下达到900℃的时候会变黑,1200℃的时候会形成鸡骨白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是瓷白,并且会有裂纹;还有一种现象是玉的风化形成。越是久远的玉器,风化重的会形成鸡骨白现象,所谓鸡骨白,顾名思义,就是玉已经质变得像鸡的骨头一样的白。其实这种名字的定论,也有象牙白、鱼肚白、雪花白等。; x) ^" V8 P) U& `, A' E" I& E
这林林总总的说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古代玉器确实有白化现象,最终的结论目前还没有取得共识。1997年杨伯达先生针对良渚玉器鸡骨白的成因提出,主要是受氢氟酸使然。鸡骨白玉盘以后会出现粉红色,俗称“美人醉”、“娃娃脸”,一直把玩下去以后会变成红褐色。鉴别鸡骨白玉器的时候,首先要辨别,是否人工用化学燃料涂染,也有用白色的耐火陶烧制成仿鸡骨白玉器,最接近的是有人将新玉以火烧之,遂成鸡骨白色,俗称“伪石灰古”。这种方法制成的玉,虽然颜色相似,但是上面常有火裂纹,而真正的古玉是没有裂纹的。所以我们在辨别真鸡骨白玉器的时候,就是看表面要有非常亮丽的光泽,手感要非常的细腻,绝对不能有裂纹。
5 Q/ z! k" ]6 J8 z0 T$ E2 n" R8 _3 \; B# t7 _, |, w# i
原文出自 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院 1 O. z4 ]. V# Y* D8 I
原文地址 http://www.jizhiht.com/ysztx7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