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4|回复: 6

转:读青花瓷绘“秋叶题词”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2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青花瓷绘“秋叶题词”有感9 |; M2 v. ~* D: j! h: W: z
作者:taocich.com名瓷在线 时间:2008-11-25  35
/ `/ T* R; B$ _; Q5 N9 _( @
/ U4 K" V+ s9 ~- D( l/ z* p收藏到书签/网摘:
2 a4 t, n: d8 O% R8 W$ Z
0 P" _; d4 I' V6 k[tr][/tr]! `5 Q$ p' ~- D7 m  M8 F: H
[td] [/td]  在我们中国历史文人笔下,常会把“秋”和“愁”拉扯到一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名句:“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凄凉缠人,流传千古。上世纪三十年代中传唱很久的一首歌曲《送君》中也有一给人印象很深的名句:“梧桐叶落秋已深,冷月清光无限愁。”这些文人笔下的“愁”字,无非是儿女情思、离愁别苦以及家国之恨。
   
  文学艺术总是相通的。文人能写,民间艺人就能画。瓷绘艺人“愁”的时候就把秋叶画到日用器皿上去,使那些有相同感受的人们做到“每饭不忘”。
- A! r9 ]! U3 z& S8 q6 V
  
  明朝末年,国内灾荒连年,匪患丛生,官吏贪婪,横征暴敛,民不堪命,揭竿起义,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挨至甲申,李自成起义军直下京城,崇祯帝吊死煤山。朱明王朝真如一叶坠下,天下皆秋。景德镇的瓷绘师们,不少是仕途无望的儒生、仕子,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爱国、忧民。在满人入主,皇权统治下,他们为了表达出对故国的怀念和忧愁,就把这种思想用隐晦曲折的手法引入到瓷绘之中,于是就有了绘上落叶飘摇之景,题上悲愁幽愤之诗的瓷画。 6 E! E; r) J) S
   
  我友朱友山先生从事古陶瓷研究,搜集古陶瓷残器碎片十余年。从淮阴、淮安建筑工地上收集这类瓷片有上百枚。经挑选,其绘有叶片并在上面题有完整诗句的,综合起来有十种,现摘录如下(见图): . Y" F2 l) v) p+ Q+ L$ t
  图1、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R( n3 J5 k) G3 u' P- Z% l) G
  图2、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P' ?' l8 q5 T9 g. g4 y
  图3、梧桐一落,天下尽秋; " ?) N) p' {: g! f1 N  T
  图4、风弄梅花影;图5、秋风起兮雁南归;
, }/ @$ ?! o' z" r  图6、看花有意,落叶无声;
* j0 `/ O3 i# R; G  Z8 i  图7、落日过船好,轻风生浪迟; * |  a2 W1 U) ?9 R3 ]% I! U5 t
- N% Q" d: W, d0 j& h: z
  图8、若是朝中真翰苑,香付御沟返故人;
: h/ H* l' S( a, @" P$ h- P. t  图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 7 @3 I9 S- k8 l& q5 L3 o& a' G9 w
  图10、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
) `1 j) o' @8 @% G  这些画着叶片、题有诗句的瓷片,从生产的时间来看,可以断为崇祯到康熙年间。即从明末战乱时期到清初天下大定之日。从诗句内容来看也很切合这段时期社会背景。如明末,崇祯初登皇权宝座,整顿朝纲,一扫阉党乌烟瘴气。魏忠贤畏罪自杀,朝政为之一振,朝野上下人心大快。反映到瓷绘题词上,则是轻松明丽的语调。如:“风弄梅花影”、“落日过船好,轻风生浪迟”。
, b5 ]" D- s; F7 R: q
  
  到崇祯皇帝一死,清军入关。什么“扬州一天”、“嘉定三屠”,战乱之火烧遍大江南北,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这时表现在瓷绘题词上则有: " T8 K7 `7 @, t" d1 Z% |- h+ w5 s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秋风起兮雁南飞”(有哀鸿遍野之意)等词句。 4 P9 P7 A0 C& U) Z: C- \
  到了顺治后期,满人政权已基本站稳,抱有反清复明志向的一些文人义士已感到心灰意冷,反映到秋叶题诗上就有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借唐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来表露他们对复明大业已觉无望之愁,因为李诗的最后一句是“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段时期在瓷绘秋叶上所题诗句不外乎一个“愁”字。这真是片片秋叶,怎一个“愁”字了得。 4 g, r, V, X) {( `; s7 }" b
  
  到了康熙十九年之后,三藩之乱平定,清朝政局已经大定,反映到瓷绘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 {) ?, x7 i& v: |4 q3 X# a9 h0 D  如:“看花有意,落叶无声”、“若是朝中真翰苑,香付御词返故人”、“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
+ L" [4 Z% R1 S6 L: K  瓷绘中寄托着儿女情思,反映出人们希望过上太平、美满、幸福生活的意愿。
' q9 ~. f4 ?1 @: r7 h
, Y, [# D8 J+ E5 o
! R: T* D. \2 I, `8 y) [6 o1 m1 x. z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本人捡有类似瓷片,故将上文转发于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21: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兄探讨:此类梧桐叶盘,目前国内外行内基本一致断为顺治时期的了 。陶瓷断代应该以大的时代背景以及胎,秞,颜料,造型等综合断代,过于以点带面有时倒钻入死胡同。从诗词的大体风格是一致的,对于特征特出,都有多数共同特点的陶瓷可以断为同一时期。这样对于我们明确断代有更好的 参考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2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好文章,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1-9-30 16:26 编辑 * ^3 e% r6 d$ Z' Z8 E6 K
金口俗 发表于 2011-9-27 21:34
  R! y7 G$ f' f  y: o8 R与兄探讨:此类梧桐叶盘,目前国内外行内基本一致断为顺治时期的了 。陶瓷断代应该以大的时代背景以及胎,秞 ...
% F& Z. r2 X) p& D0 {6 C
6 \, g( X4 m" y- h) l
此文乃转发,文章对“画面文字”分析所表明的观点和结论正确与否俺不得而知。您说的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1-9-28 11:06 编辑 ) ]) @! U5 L6 }! I
韦小宝 发表于 2011-9-27 22:07
$ x' j# e( t" Z( V9 x5 `好贴,好文章,顶

7 o2 Z5 r, I1 x  z3 F# D2 c9 L7 H/ J1 v+ q* S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30 13: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探讨,能细分的就不要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0-15 18:31 , Processed in 0.0861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