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西晋青瓷虎子2 y S" J+ u) _4 @
" {% K# N3 l& Q0 ^$ J: E8 V& e G8 } 规格:长24高18厘米" f3 T9 Q, n X& M1 H4 A
年代:西晋(公元265--316年)& z% W1 M* N9 u* S
5 n+ s% p0 B& {6 {2 I' g7 y( L( j" `$ H; s* u( _ Y9 A% L
关于虎子的起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陈芬《芸窗私志》:客问瑶卿曰:“溺器而曰虎子,何也?”答曰:“神鸟之山,去中国二十五万里,有兽焉,名麟主,服众兽而却邪。此兽欲溺,则虎伏地仰首,麟主于是垂其背而溺其口。故中国制溺器名虎子也。”
4 r8 a% t( T( h1 q 由此可见,使用虎子乃有自高身份(麟主),却邪避灾的含义。试想,虎乃百兽之王,尚且还要为麟主张口接溺,如此,自己用象形虎子小便,岂非麟主级别之猛人耶?牛鬼蛇神,还不闻风丧胆,退避三舍乎?任何器物之起源,皆先意识后物质。虎子之起源自然也不会例外。( f! }( F, h4 C0 v5 C; [* R
- h. ~$ ~6 v: T) [% {
虎子的用途有两说,东汉郑玄谓:“亵器、清器,虎子之属。”这就是说虎子这种容器,既可作便溺之器,又可作盥洗之器(如匜)。现代考古资料表明,此说甚确。; C5 M, Z! x2 j& C: w

# Z2 [) r l: n* l5 t名称:东晋德清窑龙鋬鸡首壶
& L# a' k, ^5 v! b# E 年代:东晋(公元317--420年)
: b! O, w: V% ^! X" h- E; ~: N" y 规格:高 22厘米8 R) c, `8 z9 p) @9 q" O4 R. {
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是以烧制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三国* q* f! {+ S* {
西晋的鸡首壶,是在罐和盘口壶的肩部对称的装鸡首和鸡尾,另两面装双系或四& P& J7 z) h9 M3 A( b; D
系,所以叫鸡首壶或鸡首罐。除装鸡首外,还有装虎头、牛头和羊头的。羊头壶
- C6 n/ e. v( w3 J5 R
8 |1 Y' r2 S6 N3 @在东晋还继续生产,但鸡首罐不见了,全部在盘口壶上装鸡首。这时的鸡首壶器
+ F7 U* w ` W, Y8 E* K, {! b3 p形高大,鸡冠加高,鸡头下有颈,鸡尾改成圆股形把手,上与盘口粘接,下端装& N4 U8 |6 z/ |# Y+ p1 I* c
在肩部,方便使用,鸡嘴以圆嘴为主,尖嘴少见。德清窑还生产一种双鸡头和双
5 g- W1 a( B) E ?4 R, H股鋬的鸡首壶,别具风味。南北朝鸡首壶的颈加高腹变深,器形修长。同时从东
2 O+ Y1 m/ i0 R+ a! Q$ {晋开始在一部分鸡首壶的把手上端雕塑龙头。* L! C. Q( c% [
关于鸡首壶的用途,意见不一,有酒器、茶具、贮盛器说,也有认为是宗教
. j8 @3 p" \* [+ o" r) `
" I& T$ F8 v0 ?8 ?! [7 ?仪器和明器说等。( o( ?, q, D. |) V+ [; V: w3 g7 f. m, G
从南京东晋墓所出的一个鸡首壶的底部刻有“罂主姓黄名齐之”可知,鸡首
8 C( E6 Y+ W# l! k0 t- n& C壶在当时称“罂”。
. U9 B8 f* m2 e# O* K $ a# z# X: v6 g6 s: `* D! y
唐代巩县窑白瓷钵( R" Y. ]4 r) t1 a ]# R
3 L, C, ], R1 U% Y

' t& @& b: e: z: Y$ A! E名称:西周原始青瓷四系弦纹盖罍
, A9 Z5 v) D' e9 d% e* Y2 t 规格:高30腹围73厘米
6 A; T, Q: }+ B% A- w6 j 年代:西周(前1122--前771年)! \) u5 e5 X( Q5 s1 y; t( C
- e/ X) e' N& S/ m, T" X$ f 此罍之形制,仿商周青铜礼器而为之。盖为倒扣之豆,一物两用,盖盛之功能兼具。盖沿等距饰三乳突。平口微侈,折肩,深腹斜收,喇叭型足。肩部左右对称置四系并二乳突,另饰弦纹两组。胎色灰白。内外满施青灰色釉,釉色晶莹,盖部呈橘皮状。* L' _% j9 @* x0 u9 A! s
关于中国的瓷器起源,目考古发掘所获资料说明,在夏代二里头遗址就已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盉的残片。到商代早期,从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出土的完整的原始瓷尊,可以说明,此时的瓷器已达到了比较高的制作水平。中国的瓷器从先商起步,至东汉晚期,经过1800年左右的岁月,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原始阶段,离开母腹,呱呱坠地。
% a) l" K3 @1 I% j 瓷器与原始瓷器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瓷器的胎土与釉料淘洗得更细,杂质更少,尤其是铁的含量更低。而原始瓷器胎釉的淘洗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精细的程度,因而当含铁量高于1%时,便呈青黄、青绿、青灰色。高于2%时,便呈红褐色,高于3%时,便呈黑色,在1%一下,烧成后呈白色。而是烧成温度,都在1200度以上,完全烧结,基本不再吸水。
) _! a: H; }) a & Q6 K. z* ^0 b% L3 f! Z2 S
唐代巩县窑黑褐釉扁圆腹执壶' H- f f) ?. ~' `( q- K! U
9 e4 r7 I, F; i) K) D+ r
3 N: C8 N, f9 L1 L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