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和肉 砂就是寿山石矿石的围岩,有各种岩石,但大多为花岗岩.硬度比寿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称为砂.肉就是寿山石矿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寿山石.也有多种成分叶腊石,地开石,伊犁石等等.就这张图可以看出,下面不透明的部分是砂,上面有漂亮色泽和质地的是肉. 砂丁 砂丁,就是寿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围岩颗粒或硬质包裹体,由于很小所以被称为砂丁,也跟随寿山石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为寿山石石种的一个鉴定依据.这个是芙蓉系石头的绵砂砂丁 本图为粉红芙蓉的砂丁而本图中紫红色小点是杜凌系和其他几个相近的系的紫红色水晶砂丁 砂线就是寿山石中呈现条状的砂,一般在松柏岭,二号矿,大山的石头上出现,有的时候会非常细长,其实砂线不是一条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砂的薄面,只是从侧面来看就非常像一条线了.松柏岭的大砂线大山的杂质中经常夹杂着砂丁 玻璃地 玻璃地其实是玻璃光演化来的,就是在石很结实的时候如果有很好的磨光,那么最后的成品反光很强,就像玻璃反光一样,这就是玻璃光的由来,玻璃地就是可以磨成玻璃光的质地的意思.当然有很高的透明度就更符合玻璃地的含义了.这些名词都是最近出现的,并不是传统有的名词.也许以前的寿山石因为磨光技术无法发到现在的光泽水平的缘故吧.还有就是以前不喜欢把石头磨的太光,如果光泽太强,会被称为"贼光"当然和石种也有关系. 问:常见的朱砂和桃花属棉砂否? 不是,朱砂的砂并不是岩石的意思,是颗粒的意思,朱砂就是朱色(红色)的颗粒。 问:萝卜丝属哪一类? 萝卜丝是一种特殊的纹理,由石头的内部其他成分构成,但由于非常美观,所以没有人把萝卜丝当杂质看待。相同情况的有环冻,环冻的环其实是一种内裂,但由于他的优美形状,还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一种裂纹而减少了价值。其他例子还有坑头灰蓝冻,里面的黑针颗粒本身是一种杂质,但由于很微小,不影响刀感,还能反射一些金光(这也是被叫做金沙的原因,不过这不是真正的寿山石金沙)所以这种美观的杂质也能增加石头的价值。 怎么区别格与裂? 其实裂纹的行话就叫「格」,但格又分为震格、红格、色格、粉土格、水痕等,而震格就是指一般的裂纹,红格是裂纹已沁入二氧化铁的填充物,色格是裂纹已沁入其他颜色的填充物,粉土格是裂纹已沁入细沙土的填充物,水痕是裂纹已沁入玻璃质的填充物。 为何会有「水痕」? 寿山石形成过程中,熔融的矿体,受到火山热胀喷出的压力,同时接触到不同的矿物元素,流动沉积于坚硬岩石间隙,因此产生了交杂的色纹,同时也决定了质地的松结度。. 蜡化纯洁的矿体在凝固形成后,矿床若再度受到地壳变动的挤压或错位,则产生裂纹,这种裂纹时间一久,大部分会再受到周围矿质的填补。如果填充物为玻璃般的透明质,即成为所谓的「水痕」,这种格痕看起来很像裂痕,其实不算是,因为它已经受到二次生成相同硬度质地充填,且无损于石材的强度;如果填充物为氧化铁,则产生「红筋」;如果填充物为其他物,则可能成为「黑色格」或「粉土格」等。 筋、格、根怎么区别呢?掘性和独石一样吗? 色筋可以包括色格和色根,至于筋一般就是指根。所以筋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因为不明确。格就是裂,根是和石头主题质地不同的线性条纹,不是裂。 掘性和独石掘性从广义上说包括独石,掘性的意思就是从土中挖掘的石头的意思,所以包括独石。但从现在的习惯上来区分的话独石应是形成较久(不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工原因,不过大多数是自然原因),外形成卵形.形成石皮,一般质地较老.产地多在山脚,溪底,或溪流的冲击平原,离原矿脉距离较远。而掘性石头是矿洞开采遭抛弃后埋藏于开采地附近,时间较短.。大多保持有开采的块形形状和很薄的石皮或没有石皮。产地多在矿洞附近或稍下一点的山坡上。 常见的朱砂和桃花属棉砂否? 与金沙不同,金沙如果颗粒较大,还会稍稍影响刀感,朱砂和桃花颗粒无论大小完全不影响刀感,因为朱砂并不是砂,朱砂的砂并不是岩石的意思,是颗粒的意思,朱砂就是朱色(红色)的颗粒.朱砂和桃花的成分其实就是矿物丹砂(氧化汞)的颗粒,和鸡血是一样的.朱砂与桃花在大多寿山石品种内都有出现.如高山系,杜凌系,善伯系,芙蓉系中的一些石种内都有出现,其中以高山系品种最多.但在一些如旗降,田黄,大山等石种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朱砂相对桃花来说颗粒比较集中本两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此主题相关图片此主题相关图片朱砂冻就是透明度较高的带朱砂冻石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冻一个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印章桃花相对朱砂来说颗粒和颗粒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红点,颇像盛开的桃花,因此得名. 朱砂里金光闪闪的砂钉也属杂质吗? 不是砂,是朱砂颗粒的一个反光的面。砂的定义是很硬的杂质,如果是砂,磨光后会凸起的。还有不管里面是什么东西,反正好看的都不算杂质。杂质是针对妨碍视觉效果的东西来说的。 独石和掘性的区别 独石和掘性的区别独石和掘性的意思类似,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通用,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独石是独立于寿山石各个山坑品种之外的,他们离原生矿脉较远,历史悠久。有的时候一些独石根本不知道原先的矿脉在那里。独自存在所以被称为独石。而掘性一般离原生矿脉较近,时间较短,从外观上可以明显知道和原矿的关系,如掘性杜凌,掘性高山,掘性善伯等等,就是说掘性的石头一般是可以和原矿联系起来的。一般来说独石的卵石形更明显,由于形成时间长,质地改变明显,造成无法认出原矿产地。所以一般独石的质地要好于掘性,比如田黄,可以说是寿山石独石,却不会说田黄是掘性什么,如果是掘性的什么东西那么肯定不是田黄。一个石头要说他是掘性或独石的(很多时候掘性和独石是互通的,所以有必要一起说),就必须留有掘性石头的特征,比如掘性或独石的外形,掘性或独石的表面自然磨痕,掘性或独石的石皮,掘性或独石的特有特征,或是区别现在矿产的质地。先来说说外形,掘性或独石石头的外形一般为块状到卵石形,如果块状,那么棱角肯定有磨损,不会像矿洞的棱角那么锋利。卵石形就不用说了,但是一个做好的成品,可以模仿出掘性或独石的外形,对成品来说,外形不可以作为辨别依据。 怎么理解--老性,新性(有时说碱性)? 老性和新性是相对来说的,的确一般来说同一种石头比较老性的石头色彩沉稳厚重,甚至透明度也要逊一些=感觉老,而新性的显得明快轻松,色彩娇艳=感觉新,碱性有不熟的感觉,发干,易裂等等不良特性,所以成为碱性。不同石种的新老当然标准不同,以为石种本身的性质就不一样,所谓新性老性是本石种之间比较而已。 裂是由于开采过程中震动(砸,摔,炸药等)引起的,是新生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观察到: 1,侧光观察时裂开较薄的一面石头泛白光,与另一面反差明显; 2,上油后裂处先干.而格,筋,根等等是老裂中间进入了有色物质,用以上方法观察不到,只看石头外观特征明显.如像格子一样分布的细色条可称格,像肌肉中间的筋一样的细色条可称筋,像植物根茎一样走势的细色条可称根,...只是各种比喻方法不同而已,不可拘泥.应注意的是老裂的深浅,是否裂通,如果已裂通,遇到较大的震动照样会沿着有色的裂纹处裂开,雕刻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石头结晶好,可以观察到有色物质深入到石头里面的程度,结晶性差的石头则不容易观察到.所以结晶好的石头除了更晶莹漂亮外,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看出裂格等情况,所以价值高.即使已雕好的作品,如果有裂,用雕刻的线条掩饰(化裂)过,也能用第一\二种方法观察出来,但上油后则难以看出,所以不要贸然买上油的石头.某些人所说的石头有裂,上油则泯,意在使购买者放松警惕或从价格上不去追究,属不良经营行为.诚实的做法应该是说清属浅裂或表裂,还是深裂\裂通.请购买者自己斟酌.总的说来,裂,格,筋.根都是石病,是潜在的危险,浅裂不保养会发展深裂不保养会裂通,裂通不保养会碎掉.格,筋.根的道理一样,保养不好容易震开.由于有些作品利用了格,筋.根等的颜色,使作品增色,但老裂的深浅不同,保养难度大,也请大家斟酌. 「石纹」与「裂纹」有何不同? 所谓「石纹」又称「石泐」,就是二种不同透明度或不同色泽的熔岩相接合处,这二种熔岩所含的元素有时不尽相同,故透明度与色泽会有极为明显差别,看似裂纹而实非裂纹,因为这二种熔岩冷却后通常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时强度比较差,受到撞击时容易由此处纹理散裂。而「裂纹」又称「震格」,通常指在同一种质色、透度的矿块,受到外力强烈撞击后,所产生近白色的断裂纹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