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历史概述及相关背景 12世纪前期,女真人迅速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建立了金国,以不过12年的时间相继灭亡了辽和北宋两个王朝,并入主中原地区,统治了全国的半壁河山。其后又一再地南下逐鹿,饮马江、淮,对南宋政权形成了巨大威胁,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强大的势力。然而迄今为止,许多人对这一段历史中的许多问题还是若明若暗,而某些史书记载中的歪曲和不实之词,更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之,重新审视这一时期女真人兴起和强大的历史并作出正确评价,还其以本来的面目,仍然很有必要。
800年前,女真人崛起,他们先后征服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又伐灭了辽国和北宋。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滨的阿城称帝,定国号为金,从此,开始了历时近120年的金朝的历史。
由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其疆域北起外兴安岭以北,南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对峙,占据了大半个中国。虽然算不上是全国政权,但是周边国家,包括南宋在内,都已向金朝称臣纳贡。因此,金代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无论是在商业货币、政治制度、城市建设还是历史文化上它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城是女真族的肇兴之地,是大金国第一都。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于阿城(史称金上京).到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北京,这里历4帝,凡38年。金初,在征服务少数民族和伐辽灭北宋的过程中,这里不仅急剧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也引进了大批的人才和先进的文化。从而使金上京(阿城)早在十二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
由于金王朝所处的时代和特点,由于这个王朝诞生于当时中国多个王朝、列国、列部、列族并存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南北朝形式的“北朝模式”;是又一次的“夷主中原”;也是中华民族在变外为内、变夷从夏、华夷互转互变的过程中向中华一体演变发展的新时代;是社会形态从异域异俗走向同域同风时代的转型期;代表着中华民族大动荡、大碰撞、大融合、大进步、大变异的时代。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看一看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辉煌,
听一听铁马冰河的轰鸣声。
伐辽建金: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们的先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所谓"白山黑水,种族繁矣"。历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朔到舜、禹和商周时期,那时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被称作肃慎,这是东北地区见诸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后,肃慎的后裔,名称屡有变更。三国时期,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并分有白山、粟末、号室、安车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时称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时黑水靺鞨在物竞天择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兴旺起来,改称女真。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在他们的始祖函普时,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滨。到女真人第四世献祖绥可时,完颜部便从仆斡水之涯,南迁到海古水(今海沟河)之畔,献祖绥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则穴居的旧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筑室居住,耕垦树艺,攻碳炼铁,刳木为器。这时完颜部的社会发展达到了渔猎业、农牧业和手工业互有分工又互相结合,并进入铁器时代而强大起来。此后,又经过昭祖石鲁"条教"之法、景祖乌古乃自强自治、世祖劾里钵戡乱兴盟、盈歌联盟巩固发展等几代人的奋斗,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期,女真族已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由于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争战。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改元收国元年,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阿城市)。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下令南征伐宋,并于1127年灭北宋。
从金代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可以看到:墨绿色的区域就是金朝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今俄罗斯库页岛),北到外兴安岭(今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北到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金代共三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
金代政治制度
大金政权是女真奴隶主阶级凭借武力建立起来的。在政权建立之初虽有皇帝之称,但在领导核心中实行的却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勃极烈制度,勃极烈是女真语,译成汉语为官员的意思。勃极烈制是金初中央最高一级行政和军事的权力机构。在阿骨打继为部族首领之后,把原来的生女真部族节度使、国相、勃堇等称呼作了改变,自称都勃极烈。在都勃极烈之下,以官吏所管辖的职责范围而分称不同的勃极烈,如:谙班勃极烈、国论勃极烈、阿买勃极烈、乙室勃极烈和迭勃极烈共六个中央官职。金初勃极烈制度建于太祖,继行于太宗,改除于熙宗,共施行20年。
金太宗在灭北宋之后为了化解女真奴隶制和高度发展的封建制之间的矛盾,适应着侵略战争发展的需要,于是太宗进一步加强了金朝的政治制度。太宗把太祖南北分治的思想,变为分而治之的方针:燕云以北,受金中央直辖,承用太祖奴隶制;燕云以及其以南地区,由元帅府统辖,实行封建汉制。在汉人反抗激烈的河北建立傀儡政权,以汉治汉。为了适应变化,太宗利用汉、渤海、契丹等族知识分子,采用辽、宋制度,在中央建立了各种政治,礼仪制度;将勃极烈制度的军事性质减弱,政治性质加强。天会末年,勃极烈制开始向三省制转变,中央以下的地方机构多依照汉制设置。在原辽、宋地区恢复府、州、县制,为废除强加于汉、渤海人的猛安谋克制准备了条件;把入关的东、西路金军各自分设的枢密院合并,由都元帅府统领,掌握征讨之事,兵罢则权归金廷,强化了中央对军队的制约权力。
为了提高女真族的整体素质,太宗在天会元年(一一二三年),始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分词赋、经义两科,考中者称词赋进士、经义进士。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在河北、河东宋朝故地行科举,因辽宋所传经学内容不同,分别举行考试,称"南北选"。
金熙宗自幼就跟随辽代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典,被那些旧贵族称为"汉儿"。女真贵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原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下,也要求改变女真旧制,天会十三年(公元一一三五年)十六岁的熙宗即位。从这一年起,熙宗就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废除女真旧制,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熙宗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金初的勃极烈制度,而以三省六部制度取而代之。金初朝廷的中枢机构,是在皇帝之下,由出身宗室近亲,地位显赫并具有终身职务的数名勃极烈组成的勃极烈会议,它足带有氏族制残余的贵族议室机构,皇帝就依赖这个机构来决议国家人事。勃极烈贵会议的职能十分有限,而且任勃极烈的宗室大臣职守也没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就势必造成国家机器的无秩序和低效率。在勃极烈制度之下,国家大事更多地取决于参加勃极烈会议的宗室的共同意见,而皇帝的意见有时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这样的状况同君主专制统治是不相适应的,因而统治者就需要对此加以改变。在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就颁布了"初改定制度"的诏书,准备对原有的勃极烈制度加以废除,建立新的朝廷中枢机构,诏书颁布以后,虽然到太宗去世时,三省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但这个方案正在积极地付诸实施。
天会十三年正月熙宗即位后,首先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等机构,新的官僚制度主要是采用辽、宋官制,并兼采唐制而形成的。在皇帝之下高立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位高而无实权。专以安置位尊权重的大臣。当时,熙宗任命国论忽鲁勃极烈宗磐为太师,车讫左右勃极烈宗干为太傅,国沦历勃极烈宗翰为太保。在三省之上没置领三省事一职,以三师并领三省事,而实际上这一职位也是形同虚设的,熙宗通过这样的改革首先把军权和行政权分开,授予宗翰等势力最大的军事贵族以最高行政职务,剥夺了他们的军权。
在官制改革所建立的三省制度中,以尚书省为新的行政中枢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均由尚书省官员兼任,其中门下待中由尚书左丞相兼,中书令为尚书右丞相兼。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其下设左、右丞相(号宰相)左、右丞(号执政官,宰相之副手)。三省六部的建立,彻底摧毁了旧的体制,促进了官制改革的进行。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八月一日,朝廷正式颁布实行新官制及换官制,史称"天眷新制"。颁行新制时,在尚书省增设了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其地位分别在左、右相之下,为宰相和执行官的助手。从熙宗即位以来至新官制的颁行时止,新建的中央机构除三省六部外,还有御史台、宣徵院、翰林院、国史院、殿前点检司、太堂寺、秘书省等。此外,在官吏的选举、考核、俸禄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改革。同年十月又正式制定了封国、封爵制度,新的官僚制度至此基本上得以完善。
官制改革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提高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旧有的勃极烈制度实行的终身制,而新的官制规定官员任期为二十五个月,实际上尚书省的官职常常由皇帝随时任免,新的官僚机构分工明确,直接对皇帝负责,完全成为皇帝实现其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熙宗以后下至金朝的亡国,这套官僚制度基本上没有改革,成为金代的定制。
新官制颁布以后,熙宗又开始对朝廷礼仪制度进行改革。金朝初年,朝廷上下保留着一种较为淳朴的风尚,君臣之间不甚注重礼仪,尊婢界限不是十分严格。这种状况对皇帝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是非常不利的。天眷二年(一一三九年)三月,熙宗命百官详定仪制,开始这方面的改革。前后七、八年间,熙宗在宗庙、社稷、祭祀,尊号、溢法、朝参、车服、仪卫及宫禁制度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制定了周密详尽的礼仪制度。新的礼仪制度处处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
君位继承方式的改革,也是熙宗改革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女真的传统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为主和"父死子继"为辅的择优嫡传制,到熙宗时对君位继承的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皇统二年(一一四二年)三月熙宗立自己的亲子济安为皇太子,确立父子相传的皇位世袭权,这一改革对皇权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
皇统九年(一一四九年),海陵夺权即位。在诛杀女真贵族的同时,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汉人人才,以扩大政权的基础,巩固统治。天德三年(一一五一年)扩建燕京(今北京),兴修宫室,下诏迁都。贞元元年(一一五三年)改燕京为中都,作为金朝的都城。天德二年罢行台尚书省又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的军事管理机关。三年,罢世袭方户职,以改变贵族"子孙相继",专揽威权状况,仿中原王朝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对科举进行改革,废除金太宗以柴的南、北选制和熙宗时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的办法,专以词赋取士。贞元二年印制交钞,与铜钱并行。正隆元年(一一五六年)颁行正隆官制,罢中书、门下,只设尚书省,自省而下,官司有院,台、府、司寺、监、局、署、所,各统其属,职有空位,员有常数。同时,又颂行"续降制书",补订法律,与熙宗时的皇统制并行。
金代的城市与镇市
金朝统治期间,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活跃,既兴起一些新的城镇,原来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也得到恢复。
上京会宁府
金初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城市极为简陋,金熙宗在此营建都城,宫殿建筑渐臻完备,“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中原)”①,附近有冶铁、铸造金银器物以及陶窑等官私手工业作坊。同时也是中原人士往来之地,“自金人兴兵后,虽渐染华风,然其国中之俗如故,已而往来中国,汴、洛之士,多至其都。四时节序,皆与中国侔矣”②,会宁府户达3.1万多,成为当时女真内地新兴起的一大都市。
中都大兴府
海陵王即位后,“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余力”,在燕京大修宫室,是为中都大兴府(今北京)。皇城方圆9里,外城30多里,中都城北三市是商业的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大兴府人口增至22.9万多户,约有百万多人口。《元一统志》记载:旧城四隅有62坊,都是金原中都时的各坊旧名,燕京的修复已极为可观。范成大《揽辔录》记载燕京:“遥望前后宫屋崛起甚多,制度不轻,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大金国志·宣宗帝纪》:“燕京宫阙雄丽,为古今冠。”
南京开封府
南京开封原是北宋都城东京,海陵王时曾在这里营建宫室,其宫殿的装饰与规制,也仍尽壮丽之至,遍饰黄金,然后间以五彩,一殿之费以亿万计算。开封府人户达23.5万多户。世宗时,相国寺每逢三、八日开寺,商贩聚此贸易。章宗泰和间,人户已增至74万多户。
其他城市
除会宁、燕京、南京等城以外,北方其他一些重要城市,也在不同程度上恢复起来。金朝除先后建过都的上京会宁府、中都大兴府、东京辽阳府和南京开封府等重要京城外,金朝继承辽设五京,诸京城是以京城为中心而设置和发展的地方性中心大城市,与路所在地的府城,构成诸路各都市的地方联络点,并在诸路府城下的府州县地区,出现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都是原辽时的重要的京城所在地,西京大同是金初东西两朝廷的西朝廷,世宗初即位于东京辽阳,金把辽旧京城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的城市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北京大定,成为金在北方统治的重镇,不仅城市建制规模宏大,也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金朝境内达到5万户以上的府州有58个,其中达到10万户以上的府州有中都路的大兴府、涿州(今属河北),山东东路的益都府(今山东青州)、济南府(今济南)、淄州(今淄博南)、滨州(滨州西北),山东西路的东平府(今东平西),河北东路的沧州(今河北沧州西北),河北西路的真定府(今正定),河东南路的平阳府(今山西临汾)、绛州(今新绛)、河中府(今永济西),河东北路的太原府(今太原),南京路开封府。达到20万户以上的府有大兴府、开封府和济南府。金代重要的手工业发展点,一般地都在5万户以上的府州。河东南路的平阳不仅是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城市。有的县也因为工商业的发达而成为“名县”。
镇 市
随着京、路、府、州、县城的恢复,分布在各城之间的乡镇也陆续恢复起来。据《金史·地理志》统计,金时共有镇513个,分布于各路。其中主要分布在山东东、西路(131个),南京路(98个),河北东、西路(71个),河东南、北路(70个),京兆路(37个),大名路(23个),庆原路(23个),其他如凤翔路、北京路、西京路、中都路、临洮路、鄜延路、东京路、上京路为数极少,总共才60个镇。由此可见,金代商业城镇比较发达地区主要是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广大地区。在金南部与宋相接近地区,虽然实际记载的户数并不多,但这里南北客人来往汇集的并不少。淮安“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而这些客户即“南客北客相经商”①的商人。随着经济恢复,原北宋比较发达的镇,在金代又继续活跃起来,金代密州(今山东诸城)板桥镇商业经济的繁荣可说明这一点。
金代的商业与货币
商业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当时出现一些新的城市,北宋时比较发达的商业城市也得到恢复,分布在各城间的乡镇也陆续恢复和发展起来。“商旅所集”,“于时居人市易,井肆连络”,呈现一种繁荣的景象。
金朝为“掌平物价,察度量权衡之违式,百货之估直”,在中都(今北京)、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河南开封)、太原(今属山西)等地置“市令司”,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当时城镇有油、面、布、银等行,参加同一行的商人为“行人”,同业商行头人为行头、引领,往往由大商人兼任,以垄断本行商业和控制小商人。一般行人除受行头和引领压榨外,还受皇室贵族和官僚的盘剥。金朝宫廷所需货物,往往“强市”于商行。金朝接待宋使臣的接伴使副,都把宋朝私赠礼品在南京出卖,物有定价,责付行人,尽取现钱。各地权贵也经常纵使家奴侵渔商铺,名为和市,其实胁取。金在中都设都商税务司,负责征收商税及巡察漏税等。大定初年,各地商税院务经常苛留商人及行旅,披剔行旅,甚于剽掠。大定二年(1162)八月,罢诸路关税。二十年正月,又“定商税法,金银百分取一,诸物百分取三”。大定间,中都税务司每年收税额达164440余贯。
金与宋、夏及其他民族的贸易
金朝很重视通过互市加强与周围民族和政权的经济来往和贸易。金初,在西北招讨司的燕子城、北羊城之间置榷场(今河北沽源西南),以易北方牲畜。皇统元年(1141)又应西夏之请置榷场。熙宗与南宋议和后,皇统二年五月,金朝同意宋的请求,双方各在沿边地区置榷场。金置于寿(今安徽凤台)、蔡(今河南汝南)、泗(今江苏盱眙西北)、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属河南)、秦(今甘肃天水)、巩(今陇西)、洮(今临潭)、凤翔(今属陕西);宋置于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今属湖北)、安丰军花靥镇(今安徽寿县西北)、盱眙军(今江苏盱眙)。海陵时,由于对宋战争,正隆四年(1159)除泗州一场外,余皆停罢,宋也只留盱眙一场。世宗与宋南北修好,榷场贸易又重新恢复起来。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有:茶、象牙、犀角、乳香、生姜、陈皮、丝织品、木棉、钱、牛、米等;金向宋输出的物品有:北珠、貂革、人参、松子、甘草、北绫、北绢、蕃罗等。金榷场之法,大约仿宋之制,金对前来北方交易的商人,除征收一般税钱外,尚课入场税。世宗大定间,泗州榷场每岁收入53467贯;秦州西子城榷场每岁收入33656贯。到章宗承安元年(1196),泗州榷场的税收又增加一倍,而秦州西子城榷场税收增加了四倍,大有助于金朝廷的经济收入。在金宋榷场贸易的过程中,因常有私人参加,所以禁私与走私的斗争也很激烈。当时商人除按规定正常贸易外,还私相交易违禁品。
金代的货币(铜钱)
商品的发展也促进货币经济的发展,金初无钱,占领辽及北宋的地区后,始用辽、宋旧钱。海陵王迁都,把统治的中心南移到中都,为满足商业的发展需要,贞元二年(1154)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制交钞与钱并用。正隆三年(1158)始铸金朝自己的铜钱“正隆通宝”,大定十八年(1178)铸“大定通宝”。章宗泰和四年(1204)铸大钱,以一当十,而与钞参行,宣宗贞佑三年(1215),因钞价低落,遂禁止铜钱使用。
金朝铸钱一直受铜来源不足的限制,章宗明昌三年(1192),在官铜数可支十年之用,但到五年已苦铜不足,乃仿唐元和限钱法,定出“官民存留见钱法”。限钱法的规定与当对官豪之家多积铜钱有关,而多积铜钱又与滥发纸币和铜制品缺乏有关。在北京顺义、陕西耀县、黑龙江省泰来塔子城、张家口下花园等地,都发现金代窖藏铜钱。北京顺义窖藏约5万多枚,耀县窖藏铜钱达3000余斤,最少的下花园也有300余斤。由于金代铜缺乏,加之后来朝廷维持钞价,禁止使用铜钱,铜钱便逐渐为钞所驱逐,银与钞相兼流通。
金代的纸币与银币
金代纸币称“交钞”,其发行早于铜币。钞有大钞小钞之别。初依宋先例规定流通期限,以七年为一限界,至七年兑现或换新钞。章宗时始将原定期限一律废除,改为永久流通的货币,这是中国币制史上的一大变革。惟字文磨灭不现者,则可向所属库司换易新钞,是为交钞字昏方换之始。
银在金代交易中作为货币流通已很盛行,在章宗承安二年(1197)以前,银以锭来计算,锭重五十两,价格百贯文。因为银锭的使用还是一种秤量的货币,所以银锭在民间颇有截凿者,其价格亦显见上下。这样从形式、重量以及价格加以规定,铸成为一种法定货币便成为流通所必需。承安二年,朝廷改铸银币,名“承安宝货”。其制:“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仍定销铸及接受稽留罪赏格。”
由银锭改铸为铸币,这是中国历史上银由流通进入法定货币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用银币的开始。金自“承安宝货”铸造施行后,钱钞的发行如故,且益滥杂。例如钞的名称有四贯值银一两的“通宝”钞,有“兴定宝泉”钞,又有用绫印刷的“元光珍宝”。结果钞名日杂,其价日贱,而银日贵。另外,由于把银作为计算货币之故,伪造随之而起,杂铜而私铸的时有所闻,因而流通渐为滞钝,承安五年十二月遂罢。但民间银之使用,却逐日增加,元光、正大间,民间但以银论价,在各种交易中也只有用银了。
金上京怀古
编者按890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今阿城建都,以流经脚下的按出虎水命名国号为大金。按出虎水就是今天贯穿阿城全境的阿什河,女真语意为金源。阿城也由此被誉为大金国第一都和金源故地。千古更替,沧海桑田。虽然大金故都只存残垣断壁,但无法湮灭的却是璀璨而厚重的民族文化。白山黑水间,浸润的古老文明,令多少华夏子孙悠然神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阿城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旅游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哈尔滨日报从即日起推出《金源风情录》专栏,详尽介绍阿城的金源文化、风情、人物、特产,以促进阿城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栏目由本报、阿城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玉泉酒业联办,由玉泉酒业独家赞助。
当踏上这片苍凉的土地,望着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蒜苗,还有那些肆无忌惮地进出五重大殿的牧羊人,和胆敢啃噬皇城衰草的牛羊们,都不由悲从中来。这里,真的就是大金帝国鹰飞虎啸、叱咤风云的帝都所在吗?
拨开历史的封尘,不能不令人丛生疑窦。这里并非女真完颜部的发祥之地,为什么要完成一次艰难的举族大迁徙?既然八代完颜氏奠下了如此恢弘的基业,又为何毅然弃之而走?即便是委身苦寒的塞外,但作为金代的隆兴之地,显赫的金上京会宁府何以要湮没八百余载?
历史不可折断,亦不可截取。人们知之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元收国者众,通解完颜氏崛起之谜者寡。遥想当年,皇祖完颜绥可含泪惜别仆干水,举族迁徙按出虎,该是怎样的英雄气短?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有史可考即生活在现在的依兰一带。依兰置身牡丹江、松花江、倭肯河之襟怀,可谓膏腴之地,猎牧渔耕,得天独厚。然而,禁不起大辽的欺辱,迫不得已只能远走他乡。为什么女真四代先祖,绥可、石鲁、乌古乃、劾里钵,临终的最大愿望就是灭辽伐宋,当然也包括完颜阿骨打。当天会三年二月辽主天祚帝被金人擒获之后,一个立国200余年的大辽帝国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颇具戏剧性的是,天祚帝和两位北宋的亡国之君徽、钦二帝,都曾被金人掠至上京会宁府肉袒牵羊,跪在太祖陵前,极尽羞辱。而又在五国头城成为狱友,皇权受到了莫
大的嘲弄。从会宁府遗址到太祖陵,无非一箭之地,望着失去锦绣江山亡国之君的屈膝处,叹权利更迭,尊卑一统,古人和今人之区别何在?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国,不也化作了一抔黄土和几行寥寥的文字?
1153年,完颜迪古乃的一把大火,焚烧了金上京历四帝凡三十八年帝都的辉煌,只为今人留下了一片带有先祖遗温的焦土。把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夷为黎民百姓的大蒜地,且一种就是800余年,也只有海陵王完颜亮才有如此硕大的手笔。至于金世宗完颜乌禄重建金上京,提高会宁府的政治待遇,无非是想重振乃祖雄风,力挽被汉宋文化浸染的颓势。然而,历史演进的洪流势不可当,及至世宗郁郁而终,也没有感悟到一个人面到对历史又是何等的渺小。杀伐和腐败一旦联姻,没有人能够挽救一个朝代的危亡。其实,完颜雍始料不及的是,海陵王烧了一座金上京,却建起了一座中都北京城,把城市文化发展到了极至。2003年,北京人为建都850年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他们找到了城市的根,真的很是感激海陵王。或许,海陵王的历史贡献,正在于此。我常常想,当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在阿城建都,距今正好是890年,或许当初哈尔滨还是一片荒滩,但毕竟也是金国的领地。那么,我们可否借助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来壮美我们的城市魂魄?
站在古金上京废墟上,一种悲怆的历史感便会油然而生。我们可以纵情遐想当年的壮阔波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踌躇满志的开怀大笑,还在这金源故地回响。这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财富,荒凉的遗址蕴含的是一幅绝佳的历史画卷。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帝皇的余荫,除了牧羊种蒜,我们应该怎样地保护和开发这个历史的活标本?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汉名旻,辽咸雍四年公元一O六八年七月初一早晨降生于安出虎水之畔。
阿骨打自幼聪明过人,力大无比,精于弓矢。在与其女真部落之间的斗争中已成为了一员骁将。青年时期他为迅速扩大部落联盟的统辖范围和平定联盟内部的叛乱立下了汉马功劳。世祖劾里钵早就看出若要使完颜部摆脱辽朝的控制,非阿骨打莫能担此重任。公元一 一 一二年二月,辽天祚帝不远千里从京城来到混同江(松花江)畔钓鱼,千里之内的各部酋长都奉命前来朝拜,酒至半酣。天祚令各酋长依次为舞,谁知轮到阿骨打,却辞以不能,端视而立。天祚帝强之再三,终不从命。这使大辽皇帝天祚帝甚为恼火,但天祚帝怕女真各部对大辽的离心,所以未杀阿骨打。但是,被辽压迫的生女真人早已忍无可忍,怒火中烧。阿骨打嗣位后遂联络生女真各部造兵械、筑堡垒,并不断搜集辽国情报,为伐辽作了充足的准备。
公元一 一 一四年九月,阿骨打调集各部会师来流水,阿骨打历数契丹罪状,号召所部同心协力共灭契丹,并宣誓说"有军功者,奴婢可为平民,平民可以授与官职,有官职的可以提升,如果违背誓言,就要处死在铤杖之下。连家属也不能赦免"。阿骨打说完,各首领传铤杖一一盟誓。誓师大会结束,群情振奋,乘辽大军未集,先发制人,以两千五百部众,兵发宁江州,并一举攻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头城子),进占了契丹东北的门户。两个月后又以不足万人兵力于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破辽一万大军。次年,辽天祚帝御驾亲征,调集问罪之师七十-万,浩荡而来。阿骨打以两万兵力迎战,杀得辽军尸横遍野,天祚帝如惊弓之鸟,一昼夜跑了五百里。
阿骨打在群臣的支持下于公元一 一 一五年正月元旦,不失时机地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称帝取国号大金,建元收国。以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城南)为国都。阿骨打执铤誓师后百余日,就从一个部族酋长而跃成为大金皇帝,是为金太祖,并尽有辽河以东的山河土地。
阿骨打为何以取国号"金"呢?相传阿骨打议国号时曾说过:"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亦有坏时,唯金长久不坏,况且,我们所居住的按出虎水,按出虎为女真语'金'的意思"。
此时,宋廷闻阿骨打建大金之后,力破辽百万雄师,连下五十一余城,宋认为辽也不会存在多久了,遂派使臣通过海路与大金会盟。相约共同破辽,金取其中京(今辽宁凌源西),宋取其燕京(今北京市)。灭辽后,金、宋以长城为界,燕云故地归宋,宋将输辽岁币送金。史称此约为"海上之盟"时在公元一一二O年。 阿骨打率军于一一 一五年攻占了辽在东北的军事重镇"黄龙府"。在"海上之盟"签定四个月后金已攻取了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在两年(一 一 二 二年)后,阿骨打如约攻下辽中京。可是宋朝在发兵攻取辽燕京时却被残败的辽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兵只好违约请金兵入关,才消灭了燕京守军,天祚帝在流窜五年后,终被金常胜将军完颜娄室擒获于余睹谷(山西应县西)。同时,也标志了辽的灭亡。至此,金自阿骨打一 一 一 四年举旗抗辽到一一二五年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辽国。
阿骨打,以其雄豪大略完成了建国,灭辽两件大事,积劳成疾,病死在的返回会宁府的途中,年五十六岁。葬于皇帝寨之宫城西南,陵上建宁神殿。金太宗即位后,尊他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太宗逝,阿骨打遗体迁葬和陵。皇统年间,熙宗又增溢为"应乾兴运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皇帝"。
完颜姓介绍
完颜,姓氏。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即满族人。 公元1115-1234年,女真人完颜旻(阿骨打)及世系十帝在东北建立了金朝,立国120年。因此,完颜为金朝国姓. 根据史书记载,女真人姓氏有百余种之多,分为白号之姓和黑号之姓,女真人崇尚白色,以白为贵,因此,白号之姓属贵族之姓比黑号之姓要高贵的多,完颜氏是皇族姓氏,于是成为白号姓氏中最高贵的姓氏,名列白号之首. 完颜氏在女真语中是"王"的意思,即帝王之王.据宋朝宇文懋昭撰写的<<大金国志>>记载说,阿骨打在称帝建国的时候,采纳了渤海士人杨朴的建议"以王为姓,以曼为名,国号大金".完颜的拼读之音,与汉字"王"字读音相近,因此"完颜"极有可能是女真语对"王"的译音. 金代以来,因战争而动、而迁的金宗室后裔完颜女真人以家族群聚式定居并成当地望族的地区有:安徽肥东、福建泉州、台湾彰化、甘肃泾川。从金代起,未东归的女真人多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之别。目前,安徽、福建、台湾的完、苑、粘姓者,经查证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颜氏后裔。而金朝灭亡以后,完颜守祥东归,其后世子孙得到后金(清)的认可,纳入镶黄旗满洲.今日完颜氏多改汉姓为王或汪. 历史名人:完颜家族有名望者,百年来层出不穷,有完颜阿骨打.完颜伟.完颜麟庆等等...
金上京的文化
金朝建国后,较快地占领了辽和北宋地区,女真人南下后较快地接受了汉文化,甚至通用汉族的语言。金文化虽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女真文字
在金朝建立以前,女真人是没有文字的,天辅三年(一一一九年)完颜希尹和叶鲁创制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大字,在这之后,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金熙宗又创造了女真字,称作女真小字。以上两种女真字都是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造出、颁行后的女真大小字,成为金朝官方文字,与契丹字和汉字在金朝境内通用。金朝用女真字撰写国书、谕令和文告,并设学校教女真字。
儒学和史学
女真族原来只有原始的萨满教。灭辽后,辽代兴盛的佛教在上京等地继续发展,灭北宋后,北宋的儒学逐渐在金代文化思想中占统治地位。金初行科举,即以“经义”取士。金熙宗在上京建孔庙,以女真字翻译儒家经书,学校以《论语》和《孝经》为必读课本。
金代史学,不是很发达的。金灭辽后,命广宁户耶律固根据契丹《记注》、《实录》修作辽史。耶律固去世后,其弟子契庙人萧永棋继承其师编修《辽史》七一五卷,但大抵是依据辽耶律严《实录》改编。
文学与艺术
金初的女真人,多粗俗不文。到了金熙宗和海陵王时代,女真上层贵族接受了汉族文化、在汉族儒士的影响下,开始出现文学创作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金熙宗完颜亶和海陵王完颜亮。
金熙宗完颜亶自幼随辽国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文化程度很深。他常常同韩昉等人“执射赋诗”,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诗作。后来,完颜亶被杀、降封,他的诗词,亡失贻尽,因此,完颜亶的诗作,一篇也没有保留下来。
完颜亮幼年时,就“好读书”、 “延接儒生”。在汉族文人学士的熏陶下,完颜亮“好为诗词”。他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女真贵族文学的杰出代表。完颜亮在文学创作上,熔南北文化于一炉,形成了南风北骨的风格。他的诗词,对金代及中国都有一定的贡献和影响。
女真人从贵族到平民,都喜欢舞蹈、歌唱。在金建立政权以前,女真人以歌声寻配偶。以起舞歌讴以侑觞,这是以说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擅于歌舞。金建立政权以后,在抗辽斗争中,政权草创,未遑详冲礼乐,至灭北宋政权之后,言讲金石之乐。金太宗灭亡北宋时,得宋之宫廷乐器等归于上京。所以金之宫廷乐器除用降金的宋人自铸的辰钟、辰磬之外,大都得之于北宋。宫廷之乐曲多种多样,凡金皇帝之祭祀宗庙升殿,接见外国使臣,出游等,以及皇后、太子等大规模举动,都有专门乐间演奏,曲名繁多,更有马上乐曲,名为鼓吹乐。平日宴享,也奏乐。
女真族善骑射,喜渔猎的生活也以歌舞的形式反映出来,各曰狩猎舞。女真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乐舞在史书上多有记载。许元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描述了他在金上京酒宴上所见到的萨满舞:“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所画电母。”总之,金代的音乐、舞蹈,在建国后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乐曲、歌舞表演形式被吸收到元曲之中,促进了我国音乐歌舞、散曲和杂剧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
金代迷信盛行于北京地区,但是科学仍然缓慢地向前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这首先表现在天文、历法上。
天文。金设天文观测之台,目的是占卜统治政权的吉凶。
历法。金天会五年(一一二七年)开始由司天杨级制造《大明历》。大定十一年(一一七一年)世宗命司天监赵知微所制的《重修大明历》成功。当时,又有翰林应奉耶律履所修的《乙未历》,相互比较采用了赵知微之历。在迁都北平至明昌初,司天监又制新历,但是,在等待覆核校对中,未及用而金亡。
金初无历法,女真人也不知生年,唯见草复青,谓之一岁。在天会十五年始行历法,这是女真社会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而赵知微重修的《大明历》直至蒙古初年犹用之,可见其计算的精确可称冠于当时了。
教育
金政权建立之后,为巩固政治统治,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唐、宋教育的经验指导下,在北宋教育基础上,这不仅为当时的汉族地主子弟提供了读书进宦的途径,也为金在北方的统治培养了一些人才。
金上京一直是女真教育和考试中心。太宗时,曾命广宁户耶律固翻译经书,以提供教材。叶鲁等精通女真文教师的出现,为女真学校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海陵天德三年,设养士之所国子监,这是金朝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后成为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国子学和太学。
金代佛教
金代佛教是指公元1115—1234年间女真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完颜王朝时代的佛教。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就已有了佛教信仰的流行,这是从它邻境奉行佛教的高丽、渤海等国传入的。迨建国后,它以武力灭辽,又继承了辽代社会盛行佛教的风习。其后南进,占领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攻略黄河流域以至淮水以北的地区,更受到了宋地佛教的影响。因此,佛教在金代有所发展。
金代帝室的崇拜和支持佛教,开始于太宗时期(1123—1137)。传说太宗常于内廷供奉佛像,又迎旃檀像安置于燕京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每年设会、饭僧。天会二年(1124),太宗命僧善祥于山西应州建净土寺。同在天会年间,太宗后为佛觉大师海慧在燕京建寺,至熙宗时,命名大延圣寺(以后金世宗时改名大圣安寺,成为金代燕京的名刹)。当时营建塔寺,偏于河北、山西等地,这是和攻占了宋都而加强黄河以北地区的治理经营有关的。但在天会八年(1130),曾经一度禁止私度僧尼,可知那时佛教范围已相当扩大。熙宗时期(1138—1149)金的国境已扩展到淮水以北地带,金王朝的典章制度急速地汉化,对于汉人所信奉的佛教尤其表示尊崇。熙宗巡行燕京,见到名僧海慧(?—1145),就邀他到首都上京(今会宁市),特建大储庆寺,请他做寺主。著名律师悟铢(?—1145)也同受优遇皇统中被任为中都右街僧录。到了世宗继立,是为金代的全盛时期(1169—1189)开始对佛教采取有节制的保护政策,积极整顿教团,防止僧侣逃避课役,并严禁民间建寺。其间由于财政困难,曾仿照北宋政策,利用佛教教团对于社会的影响而公卖度牒,以助军费,但于军事告一段落之后即行停止,仍持续统制整顿的方针。而世宗自己却喜欢巡游名山古刹,营建塔寺,优遇名僧。他为玄冥顗禅师在燕京建大庆寿寺,又在东京创建清安禅寺。他的生母贞懿太后出家为尼,又特别在清安禅寺别建尼院,增大寺塔。他对各大寺都赐田、施金、特许度僧,表示对佛教的好意支持。章宗时期(1190—1208)继世宗的统制方针,取缔宗教教团的法制更臻完备,严禁私度僧尼,并积极地规定由国家定期定额试经度僧,并限制各级僧人蓄徒的名额。金代试僧制度大体上承袭辽制,而较为严格。对于童僧,一般是以《法华》、《心地观》、《金光明》、《报恩》、《华严》等五部的谈诵为试课,童尼分量减半。又规定僧人度蓄弟子的限额,即长老、太师得度弟子三人,大德度二人,戒僧年满四十以上的度一人,这大概是和一般试经度僧的规定并行的。僧侣的考选规定三年一次,就经律论三部门课试,中选的授为三宗法师,这种考选每次以八十人为限,由朝廷指定官员办理。法师中学行优异的,更由朝廷敕加种种名德称号,如佛觉大师、宣秘大师等。国家又制定僧官制度,但不象辽代那样与闻国政,专事统理管内僧众的威仪律行,及处理教团内部的诉讼事件。僧官最高的住首都,号称国师,其余四京各设僧录、僧正,列郡设都纲,各县设维那,都三年一任。此外,如五台等佛教胜地,则别置僧官,负责庄严名刹。禁僧尼和朝贵来往,要求僧尼随俗拜父母及奉行丧礼等,这充分表现了政府对于佛教僧团各方面的安排。但章宗在位末年因财政困难,又采行公卖度牒、紫衣、师号和寺院名额的措施,遂使政策缺乏一贯性。他自己曾召万松行秀禅师于内廷说法,奉锦绮大僧伽衣,内宫贵戚罗拜,各施珍品,并为建普度法会,以表示对佛教的尊崇。章宗以后,金代面临着崛起的蒙古族的威胁,为了筹措军费,空名度牒的发行更滥;到了末期宣宗、哀宗时代,这种倾向更甚,遂使金境佛教教团因滥杂腐化,终于日趋衰退而后已。
总的说来,金代佛教是相当隆盛的。大部分寺院都继承辽代旧习,拥有广大的土地和殷富的资财,这些主要出于帝室的布施,如世宗在位期间,于燕京建大庆寿寺,曾赐沃田二十顷,钱二万贯;重建燕京昊天寺,赐田百顷,特许每年度僧十人;又修建香山寺,改名大永安寺,赐田二千亩,钱二万贯;他的生母贞懿太后出家后住东京,特为创建清永禅寺,别筑尼院,由内府给营建费三十万,寺成后更施田二百顷,钱百万,寺内僮仆多至四百余人,其富饶可想而知。另一部分辽代旧寺还保留着原来的经济基础,甚至还有二税户制度的遗存(这一制度是辽帝室和权贵将平民户籍隶属寺院,使纳一半赋税供寺院之用)。二税户中,有的已随辽代朝贵阶层的崩溃而得到解放,有的沦为寺院的附属民户,仍为寺院有力的经济基础。到了金代中期,二税户的残余竟成为当时含有政治性的社会问题。经过世宗、章宗两度诏免二税户为民,才全部消灭了这种制度。一般社会对于寺院佛事的支持,也仍沿辽代遗风以邑社的组织形式,集资为寺院补充道粮或建置藏经,以及举行种种法会。如兴中府三学寺的千人邑会,就是专为维持寺众的生活而组织的,规定会员于每年十月向寺院纳钱二百,米一斗,这不仅以维持寺院经济为目的,还兼有推广佛教信仰的作用。由于寺院的经济充裕,常以余力来举办各项社会事业,最普遍的是施药和赈饥二事。施药大都就寺内设置药局,以施给贫民,其制创始于清州辨公,后各地寺院相继仿行,很为普遍。赈饥系昭仪军观察判官梁姓倡办,章宗明昌二年(1191)在佑圣千佛院施粥百天,后各地大寺院亦多采行,以济饥民。 拥有大量资财的寺院更在寺内外设置质坊以贸利,如《松漠纪闻》载延寿院一寺即设有质坊二十八所,这种经营更促进了寺院经济的不断发达。
金代国祚虽短,但在佛教教学方面,如华严、禅、净、密教、戒律各宗都有相当的发展。其中禅宗尤为盛行,这可说完全受了北宋佛教的影响。本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在金人未占领以前,禅宗的杨岐、黄龙二派已很兴盛。杨岐系克勤(1063—1135)住汴京天宁寺,黄龙系净如(?—1141)住济南灵岩寺,各弘宗风,为北方禅宗的二重镇。金人占领中原以后,道询(1086—1142)继承净如在灵岩寺弘法,著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辨》、《颂古唱赞》诸篇。汴梁则有佛日大弘法化,传法弟子圆性(1104—1175)于大定间应请主持燕京潭柘山寺,大力复兴禅学,著有语录三编行世。门弟子中得法的有普照、了奇、圆悟、广温、觉本五人。广温(?—1162)又参学于燕京竹林寺广慧之门,后住河北蓟县盘山双峰寺弘化。另有政言(1125)从慈照禅师处得法,著有《颂古》、《拈古》各百篇,《金刚经证道歌》、《金台录》、《真心说》、《修行十法门》等;相了(1134—1203)从懿州崇福寺超公处得法,他们先后都曾住潭柘山寺弘化。道悟(1151—1205)得法于河南熊耳山白云海禅师,后住郑州普照寺弘化。教亨(1150—1219)从普照寺宝和尚参学有得,弟子宏相传其法。此外,更有河朔汶禅师、利州精严寺盖公、五台铁勤寺慧洪、上京宝胜寺善英诸师,都著名于禅门。这时期的禅学,大抵是看话禅一派。末期的万松行秀(1166—1246),尤为金代著名禅师。行秀,河内人,初从胜默、云岩诸德参学,
各契深旨,为两河三晋的佛教徒所钦敬。后住邢州净土寺,筑万松轩自适,因有万松之称。他传曹洞青源一系之禅,嗣法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虽治禅学,而平时恒以《华严》为业。他曾在从容庵评唱天童的《颂古百则》,撰《从容录》,为禅学名著。其他著述有《祖灯录》、《请益录》、《释氏新闻》、《辨宗说》、《心经风鸣》、《禅说》、《法喜集》等。他兼有融贯三教的思想,常劝当时重臣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极得楚材的称颂,说他“得曹洞的血脉,具云门的善巧,备临济的机锋”,一时传为的评。行秀的法嗣少室福裕,所弘尤广;林泉从伦继事评唱颂古,撰《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各六卷。
金代以治华严学著名的,有宝严、义柔、惠寂和苏陀室利。宝严于天德三年(1151)住上京兴正寺,两度开讲《华严》,听受的达五百余人。义柔精究《华严》,有华严法师之称。惠寂从汾州天宁寺宝和尚受《华严法界观》,后弘化于鄂城,转徙流离,不废讲说。遗憾的是三师著述都已失传。苏陀室利传系印度那烂陀寺高僧,以专精《华严》著名。他以八十五岁的高龄,率弟子七人航海来华;弟子中三人中道折返,三人死亡,仅一弟子相随,历时六载才到达五台,未及宣译,即示寂于五台灵鹫寺。
密教在辽代末期已衰落,金代可考者有法冲和知玲。相传法冲于大定三年(1163)和道士萧守真角力获胜,所习教法未详。知玲从嵩山少林寺英公传总持法,后于皇统中(1141—1149)住河北盘山感化寺专弘密教。从现存五家子砖塔遗构推测,似金刚界曼陀罗法仍在流行。他如《华梵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大准提陀罗尼》、《佛顶准提咒》等,在民间亦极流行。又遗留在河北房山云居寺附近的金代石刻遗物上,发现和密教有关的文献也占大多数,这主要是承受了辽代佛教的影响。此外,西域密教僧人来华的,有北印呼哈(啰)悉利和他的从弟??σ?だ?绕呷耍?怖裎逄ā⒘檠抑钍さ亍:艄?啰)悉利于大定五年(1165)示寂,其他事迹不详。
金代弘净土教可考的,有祖朗、禅悦、行秀、广思及居士王子成等。祖朗(1149—1222)于大定年间(1161—1189)历主燕京崇寿、香林诸寺,日课佛号数万声,感化甚众。广思于河北临城山建净土道场,结白莲华会,谨守庐山慧远的规模,开北地莲社念佛的风气。关于净土的著述,有万松行秀的《净土》、《洪济》、《万寿》、《四会》等语录及王子成的《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金代治戒律的以悟铢、智深为最著名,都以律行精严而受丛林敬仰。悟铢(?—1154)兼通经论,尤为燕京佛教界巨匠。他如法律和广恩,都以戒师著称。法律(1099—1166)于天眷三年(1140)住燕京净垢寺,皇统二年(1142)奉命普度僧尼十万余人,后为平州三学律主。广恩(1195—1243)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县)开元寺,度僧千余,著有《密莲集》。
金代居士中最著名的有李屏山(1185—1231),他是章宗朝的进士,初宗儒学,反对佛教,后读佛典有得,喜和禅僧交游,曾师事万松行秀,撰《鸣道集说》,批判宋儒的排佛论,主张三教调和之说,对于当时人士影响极大。又撰《楞严经解》、《金刚经解》、《西方父教》诸篇,其主要思想本于华严圆融无碍的教学,以佛教为中心,实践以禅为主体,这样很自然地走向三教融会的思想,而成了金代佛教的特征,并反映于他的著作上。
金代佛教文化方面,值得特别记载的是大藏经的刻印。金代文献残缺,关于这一刻藏事业原未见记载,直到1934年,偶于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其印本。据今人考定,全藏凡六百八十二帙,约七千卷,现存的仅四千九百五十七卷(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发起刻藏的是比丘尼崔法珍,她在山西省南部断臂发愿,募资翻刻北宋官版大藏经,并加以补充。始于熙宗皇统九年(1149),中间历时三十多年,到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这部藏经才告成,标志着民间刻藏的巨大成就。金藏既保存了宋刻官版藏经的面目,又补了好些重要的著述,对于藏经版本、校刊乃至义学诸方面的研究都起了极重大的作用。此外,金代对于房山云居寺的石经,亦曾进行续刻,现在续有发现。至于零本木刻经典可考的,则仅有《华严》、《大般若》及《无量寿》等经。
金代佛教艺术之可考的,有建筑、雕塑和壁画等方面。建筑现存的有寺院、塔和经幢。金代寺院大都保存著晋唐以来的门楼廊院环布的传统形式,围墙四面设门,四隅筑角楼,和门殿廊庑相连接。仅其在正殿后殿之间添置柱廊一点,稍异于前代。现存的寺院遗构,有山西大同普恩寺的大雄宝殿、普贤阁、三圣殿和天王殿,系太宗天会六年(1128)僧圆满重行修建;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系熙宗天眷三年(1140)僧录通悟大师等就辽代遗构重修的。又同省应梁净土寺的大殿,系天会二年(1124)建;朔县崇福寺的阿弥陀殿,系熙宗皇统三年(1143)建。此外,可考的还有大同葾E化寺的三圣殿和山门,五台善文延庆寺的大殿,曲沃大悲院过殿和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山门等。至于现存的金代佛塔,和辽代的相比,形式上大体相似,但细部略有变化:如各层向上的缩减比例渐小,基坛和初层各方面雕刻不多。立体多层塔有八层、九层的,有平面作六角形的,都于经律无据。塔身多涂饰白色以象征国号等。塔形有八角五层式的,如沙锅屯石塔,章宗泰和六年(1206)建;有八角七层式的,如冀东摩天塔,世宗大定十年(1170)建;有八角十三层的,如开原石塔,传废帝正隆元年至世宗大定三年(1156—1163)建;有六角八层的,如朝阳五家子砖塔,正隆二年(1157)以前建;有六角五层的,如林东街西塔。此外,杂式的更有舍利塔、雁塔、万部华严经塔以及墓塔诸式。金代经幢大体承唐、辽旧制,更普及于各处。其中梵字幢咒语多用梵书,年月题字用真书,亦有梵书一行和真书一行相间的。经幢中制作优美的颇多,如河北正定龙兴寺东方经幢,山东泰安岱庙经幢,大定准提陀罗尼经幢(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郁邻馆内),河北卢龙陀罗尼经幢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雕塑以定州圆教院僧人净璋所造的木雕弥陀像最为著名。关中僧人法诲,以长于绘画著名,华原延昌寺壁画即出于他的手笔,其中大殿壁面八明王变相是他个人的作品,法堂华严壁则是和山水名家杨泽民合作绘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