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钱江晚报》2010年11月17日第D3版,作者:颜越虎,原题:《越国有青铜铸币吗》% I1 }* M; Q" l
& I- p. A/ T, O( N1995年11月,绍兴城东一家废品收购站收得了一批形状像戈,但又小又薄的青铜器。废品店的老板不会想到,这就是日后被许多专家认定为越国青铜铸币的戈币。从1986年以来,绍兴或出土,或偶遇,共发现戈币6批次,少则几枚,多则数百枚。
2 F; d+ s7 U! t# @
' s: y! |- r" I8 U那么,这些被称为戈币的青铜器真的是越国货币吗?
3 N6 H: q0 ]# G: C: q$ A
: o9 F4 Y5 b& _$ ^绍兴钱币学会边光华认为,戈是我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装柄长武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发展到全盛时期。而戈币与绍兴历年来出土的青铜戈外形几乎完全一致,所以,戈币应该是越国铸造的青铜货币。0 q5 x, j& x) o4 r( D
$ L, `7 k+ z# T( O- s" K1 L
苏州科技学院叶文宪教授则认为这些被称为戈币的青铜器,制作粗糙,大小不一,应该看作是战国时期的冥器。
/ D( ^1 g' M2 J- i' d T4 O' c, H
对于此种说法,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戈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战国的墓葬中发现。既然墓葬中从未发现,戈币就不可能是冥器。而且像绍兴城东乡废品收购站所得到的戈币,重达11公斤,整理后完好戈币达400余枚,如果连碎片计算,那么总数则超过3000枚。如此巨大的数量,作为冥器的可能性也不大。6 l5 H. \; Z. L8 z# x/ C7 _7 a
" t- N# Z3 k) M5 a8 Z# ~
那么,戈币的大小不一又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学者指出,不应该以后代的眼光去衡量战国甚至秦汉时期的货币。汉代的五铢钱尚且有大小不一的情况,更何况是越国时期的货币。有学者还注意到,同一批出土戈币都是朝同一个方向叠压的,即使发现结块粘连在一起的,也都是方向一致,有序叠压,这似乎在昭示着我们,它们入土前曾有绳子之类的东西将它们穿在一起。而中孔穿绳,以方便携带使用正是古代钱币的一个特征。因此,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认为,越国的金属铸币可能是那种仿戈青铜铸钱——戈币。它的出现或许是在越国的鼎盛时期。戈币的铸造与使用,是越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 S: ~: I; m& h, T P5 b# Z+ a4 o1 X/ g- W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越国重臣、后辞官经商被称为“中华商祖”的范蠡,那么他在辅佐勾践期间,有没有为越国设计、铸造这种形式如戈的青铜货币?这既是历史之谜,同时也是我们得以驰骋想象的巨大空间。% j1 O# u y4 ~9 S4 ?7 d
' \" I: c+ l; q1 [7 e( i8 Q5 e%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