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钱江晚报》2010年11月17日第D3版,作者:颜越虎,原题:《越国有青铜铸币吗》, H) j. s2 j- V* o- k
: z* ?' x: e, O A5 S. [! }1995年11月,绍兴城东一家废品收购站收得了一批形状像戈,但又小又薄的青铜器。废品店的老板不会想到,这就是日后被许多专家认定为越国青铜铸币的戈币。从1986年以来,绍兴或出土,或偶遇,共发现戈币6批次,少则几枚,多则数百枚。
' n$ [$ S; s& K* T; F. A% \6 Q6 w/ q% @4 C1 {0 o* v
那么,这些被称为戈币的青铜器真的是越国货币吗?4 J, K. C% ^$ i; R/ G- S1 v
5 f, b/ o9 P$ _
绍兴钱币学会边光华认为,戈是我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装柄长武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发展到全盛时期。而戈币与绍兴历年来出土的青铜戈外形几乎完全一致,所以,戈币应该是越国铸造的青铜货币。 S/ b. o% E+ S. [7 v
" k. z, h# s# T. ]' p苏州科技学院叶文宪教授则认为这些被称为戈币的青铜器,制作粗糙,大小不一,应该看作是战国时期的冥器。
! Y# ~5 k3 d$ ?/ {8 j* V
, @- v5 R8 {4 c4 M对于此种说法,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戈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战国的墓葬中发现。既然墓葬中从未发现,戈币就不可能是冥器。而且像绍兴城东乡废品收购站所得到的戈币,重达11公斤,整理后完好戈币达400余枚,如果连碎片计算,那么总数则超过3000枚。如此巨大的数量,作为冥器的可能性也不大。
; I/ F" S9 Z" P2 v2 B- f$ ]' a' h R/ i7 [# }
那么,戈币的大小不一又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学者指出,不应该以后代的眼光去衡量战国甚至秦汉时期的货币。汉代的五铢钱尚且有大小不一的情况,更何况是越国时期的货币。有学者还注意到,同一批出土戈币都是朝同一个方向叠压的,即使发现结块粘连在一起的,也都是方向一致,有序叠压,这似乎在昭示着我们,它们入土前曾有绳子之类的东西将它们穿在一起。而中孔穿绳,以方便携带使用正是古代钱币的一个特征。因此,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认为,越国的金属铸币可能是那种仿戈青铜铸钱——戈币。它的出现或许是在越国的鼎盛时期。戈币的铸造与使用,是越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8 D) \. g) S I
& l S2 l- n( S% `# V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越国重臣、后辞官经商被称为“中华商祖”的范蠡,那么他在辅佐勾践期间,有没有为越国设计、铸造这种形式如戈的青铜货币?这既是历史之谜,同时也是我们得以驰骋想象的巨大空间。0 i- P) X/ g/ o- L' y4 o
: j% I2 t!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