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4 08: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
) n' S9 Z, o! }6 t& a! Y% p+ N
; P% `, q8 t& n, y! ~1古代指玻璃器。2陶胎琉璃釉制品,是一种低温釉陶器。釉色有黄、绿、蓝、紫、白等几种,多作建筑构件、供器和日用器皿。琉璃早在战国时已出现,唐代至辽代较为流行,明清时继续烧造,今口仍然延用。主要产于我国华北的山西、陕西、北京地区。琉璃釉以铅为助熔剂,以铁、钴、锰、铜为着色剂,再配以石英等制成。琉璃器先烧素坯,挂釉后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元代以前,由于琉璃釉只有着色剂、助熔剂和一定量的土料,所以釉面无光泽,易风化,尤其是受到水份中碳酸气的侵蚀,釉面很快会剥落,因此宋代琉璃只作为少量建筑构件,至于器物传世者几乎不见。元代以来,琉璃釉中加入了适量的石英、玻璃等原料,釉料变成三元配方。这样不仅光亮增加,而且耐腐蚀,釉面更加强固,即使长年风雨侵袭,仍能保持其色泽,故明清两代被大量用在宫殿、庙宇、陵墓、佛塔等建筑上。此外,还用来制作缸、香炉、牌位等器。在琉璃器基础上,元代发展出了珐华的新品种。历代琉璃器都以砖、瓦、鸱吻等筑构件为主,用各色琉璃构件叠砌出照壁、屋面、佛塔等建筑。著名的琉璃建筑有开封宋代相国寺琉璃塔、大同明洪武九龙壁、南京明水乐大报恩寺塔,以及北京故宫的部分建筑。山西遗留的琉璃建筑最多,位于解州关帝庙,赵城广胜寺,阳城寿圣寺,晋城会海寺,介休城隍庙、五岳庙,平遥南神庙、双林寺,太原晋祠纯阳宫、崇善寺等处。山西明代的琉璃制作最为兴盛,出现过许多名匠世家,如平遥张家、侯家和阳城乔家等,他们制作的琉璃器上大多留有名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