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 y. E! B/ ?! C6 x4 J0 T% G9 M" E4 C; c! Z! j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Q0 M, k2 R- E. _1 T u) L; ~
3 x( N& X! i" ^% ?# r( Z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 ]; h3 O3 H0 M1 q- M; }) [
1 z; s* O2 I8 @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8 u/ I: N3 M4 |' Q# P
A3 Y% V& p p* h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 j: x, g1 U9 {# v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2 H* H* p$ p, j \; R0 c7 W0 T8 ?
6 F. }( I0 r7 H(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3 Q* t* t/ X2 ~
: O! S8 \* v! y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 d7 z5 e! T0 C* C* t5 j' |# ~9 q, M+ F# k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1 R+ L. q) j2 g
. x9 e9 x h' d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 D5 ^: M# _3 b9 _5 {' o
' p9 p9 C$ B&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7 g* Q% R9 z; G' w
- f; E1 q1 \% r
对于钧窑瓷器的辨别,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q) {( }; Z! _0 A1 d/ y! E' X2 |5 @& J6 O$ J
钧瓷真品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仿品的胎色较之真品稍浅,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产生孔隙。
$ R3 h) E$ I6 _; e4 A+ P. @ S$ k( u$ g% W. X2 C1 f1 Y$ ^) {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钧瓷生产的观察发现,现代仿钧瓷器大部分都达不到宋钧制作工整、釉色玉润晶莹的工艺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于金、元时期的钧瓷风格,但胎、釉与金、元时期相比又显得较单薄。 # s# \4 B/ a# I9 w% r8 I
: C* ~1 U! O9 B' o* _; o( E总之,钧瓷真伪的辨别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彻底掌握的学问,它需要日积月累地不断学习、观察和揣摩,更需要经常了解现代钧瓷的发展状况及仿钧生产工艺变化的新动向。
; o# B: C9 K7 ^; s1 k8 w8 ]9 R假钧瓷釉面与胎体图片。
6 v0 z9 A; Z4 j- t% E8 U3 w e6 r有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得罪敬请谅解! g& A% m- W/ a ]- C
u; H3 a) R9 Z* q4 i: d( D

+ L5 X$ I. ~# G
; p, e4 E9 a% x & E$ ^' L. j1 o- Z
: o6 i: |: c! p z7 ~
- s6 ?' K9 J% e+ v

+ w4 u8 c2 F P
h' @% X3 K# {* e# S6 ~ 8 W4 E% W* Q' D0 a2 s' x" f3 b( D1 D
真钧瓷胎体与釉面特征:# C! I' a- Y+ S+ |3 C$ H* V+ A
4 _) `9 A% B7 j3 ~4 C0 j, }" ]
2 @8 L" E3 m! F0 j6 p9 G

$ L9 g- C- B" S8 K( A% b. g5 E1 X$ y " y% S- G$ k9 a, E/ `

, z( {" g6 V: `" B5 d) a
+ \- t, J$ W' N2 {5 N% _
/ Z3 _- j) z3 w3 g; n . A9 u9 h7 o J+ f! x
: b# a- R- o# e7 S$ {+ ^
' T. h, L& W6 ]0 H7 I: x# l. ]
* z( @, V% L8 T$ l1 `! A9 v

; S( U5 W6 h x+ u
/ R2 B3 R5 C# a8 H1 _
6 n; c! N1 H( K, a
! ?" x! x/ r3 w& O: q4 G9 Z ( L2 C" L& T, G- `

; W% t& c; T5 w7 u%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