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兰故城遗址的主要考古发现及意义?:
* D3 b0 r6 n5 t, F, z所属分类: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古遗址 ! t: f$ @% G% ]9 Y8 `
' \1 y* k" s( }( N1 b/ ^ ^
& V0 K9 _. V9 q+ F; O
中国汉、魏、西晋时期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孔雀河下游,罗布泊西北,东经89°55′22″,北纬40°29′55″。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亚洲内陆生态变化的重要遗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F- M p% X0 r! F2 \( L" ^* ?5 I, j8 C9 N( T( N
楼兰故城遗址 遗址简介* P" m$ ]2 g8 B1 t" C* {
/ x; R$ ]4 c( v* w2 W
1 J. b# m' \0 I6 V s. z
地理位置:汉代楼兰王国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 2 U9 q, ?5 `+ T% n3 ~: @
* f& ~* N. n5 Z年 代:公元3世纪~公元4世纪。 * t. S; i( L- i8 M$ F: p
' W" P. p& Q2 Z: }8 ?
发掘年代:1900年。
; _+ M0 m* _+ t* w+ i2 A' O
; V! X" E' C- u' n, ~# ?$ j) Y& D6 q; [) W4 A I2 W1 k; D
简 介:楼兰故城遗址是汉代楼兰王国的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的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城墙长333米,南城墙为329米,西城墙和北城墙均为327米。城址内发现有居民区、寺院、官署、烽燧、墓葬等遗迹。城内出土有钱币、漆器、木器、玉器、铜器、料珠、金银戒指、耳环以及汉文和佉卢文的残简,丝、毛织品残件,玻璃器皿碎片等遗物。 3 x- Z7 t1 x$ i+ m3 e
0 w R% k3 ~8 \0 ~6 ]: O1 B, Q, `* p
) [9 K# o/ S, }# @$ ^$ w4 L1 T6 L, j% {意 义:楼兰故城遗址的发现,为了解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3 E5 H+ O# h, S( W3 W8 _6 M& a
楼兰故城遗址 历史沿革
( i- @( F+ k/ T9 ^/ B6 z4 B+ I+ z
. D! x" S* W+ w" T1 q/ M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西汉王朝与匈奴激烈抗争,通达西、南亚只能取道阿尔金山、昆仑山北麓或天山南麓。地当西行孔道的楼兰很快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兴都市。楼兰城墙大约修筑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丝路交通的转移,楼兰逐渐衰落,后沉没在沙碛之中。
) {* p; q+ ^5 O/ `* g
: \6 E# h2 ]* W2 o7 m
2 R. ~0 f6 T: a; E/ _. G# z; S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中,向导艾尔得克偶然发现这处遗址。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丢失的锄头时,遇到了大风暴,迷失了方向。但这位机智勇敢的向导,后来不但回到了原来的营地,还发现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废墟,后来经过考古发掘,证实这里就是消失了上千年的楼兰故城。+ _3 h$ k! B" s: |$ ^# L
' N: d/ L4 M# u1901年,斯文赫定在遗址中掘取了大量汉文木简、文书,少量佉卢文书、古钱、精美木器等文物。所获佉卢文书中有“ Krorain” 字样,与楼兰音通,推定该遗址就是汉文古籍中的“楼兰”城。此后,美国的E.亨廷顿、英国的A.斯坦因、日人大谷光瑞、桔瑞超等先后多次进入楼兰,进行盗掘,取走汉书木简、文书 570多件,佉卢文书50多件。所出汉文资料,最早的纪年文字为曹魏嘉平四年 (252),最晚为前凉建兴十八年 (330)。 p7 |- n/ m1 U* N" N1 @+ G
! q: o' z. Q7 P" }
1979~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 7次组队进入罗布荒漠调查楼兰故城。
& c0 i9 W6 F- @4 I& o9 ]
9 X, M$ \: O8 l: O% F/ h+ Q3 p- t1980年对故城及城郊汉墓进行了发掘。
& y0 [5 ]! l9 W( O- |8 a8 n; p1 u6 N8 z3 t A" L
8 `" Q7 \$ x, L' O& {0 l5 B
楼兰故城遗址 出土发掘情况
. t* W* K: Z, c+ Z1 F" N( f. y) ^. ^# \8 h1 j1 z, H* Z
% x+ q9 ?. P3 I" \2 }3 S5 X
故城略近方形,方向 342°,城墙长期受东北向季风吹蚀,多已无存。据四面城墙残段的延伸线推算,原东墙长约 333.5米,南墙长约 329米,西墙、北墙长约327 米,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四面城墙正中部有缺口,似为城门,其中西城墙缺口处有两个残土墩,相距 4米,似为瓮城遗迹。城墙用红柳枝与粘土相间筑成,红柳枝一层厚10~20厘米,粘土层厚40~80厘米,未经夯打。 ( L( Z" s+ ~0 g7 o4 F* ^, I# b+ t
, z% n4 L) v& M
7 r$ o$ T4 t/ E; [1 M城内有一条古河道,自西北流向东南,与孔雀河支流相通,将城址划分为西南区和东北区。西南区保存着成片建筑遗迹,木质柱梁及红柳墙清楚可见。红柳墙是用红柳编成墙体,内外再敷一层薄泥。建筑遗迹呈四合式院落。最主要的一处建筑是位于古河道南的“三间房”,为城内最显目的标志之一。院落坐北朝南,东西宽60米,南北进深30多米。北房 3间保存较好,土坯砌墙,东西两厢房可见遗迹,墙用大木材作框架,红柳枝夹条,外涂草泥。构筑的特点是取平整枋木置于地面 (其中最长一根长640厘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枋木两端凿榫立柱架梁,四周木梁,柱架纵横,总数不下百根。此处曾发现西域长史府大批文书、残简和木尺、笔、漆器、陶器等。“三间房”是城中唯一用土坯砌墙的房屋,布局严谨,推测当为官署遗址。城东北区现存佛塔 1座,塔基方形,夯筑,边长19.5米,塔身圆柱形,土坯砌成,残高10.4米。7 c, V: t2 D2 @! {+ N& e* i7 m
+ C# d/ J: F& ?5 i4 O城中最特殊的建筑遗迹是中部的“三间房”遗址,这三间房屋的墙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一处遗址,坐北朝南,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的衙府所在地。
) m" s, k4 v/ I# E6 z0 O
7 y9 X. b& i: y$ P, ?城的西南为住宅区,早已坍塌。住宅的墙壁大多是用两排红柳,中间夹泥,再以苇绳加固后,外面再抹泥而筑成的。城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可能是古楼兰城居民取水的水源。
- `$ C1 ~0 ~3 L% I& J; w( Z4 e Z5 C4 O. V1 C
城的周围还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的遗迹和古墓,出土了许多文物,其中有汉代的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佉卢文的残简,丝、毛织品的残件,漆器、木器、玉器、铜器、料珠、金银戒指、耳环以及玻璃器皿碎片等等,有很多不是中原地区的器物。
8 Y; W$ k" m1 i7 l& J" w3 c
# W8 p9 ?) g3 f& S故城东北有两处两汉时期的墓地,发掘 9座,墓葬为竖穴土坑,有单人、双人和多人葬 3种。出土遗物除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弓箭、木器、手制陶器外,还有来自中原地区的铜镜、锦、绢、漆器。城内外曾采集到大量细石器、玉石斧、汉式弩机、各种铜镞、五铢钱、半两钱、货泉、陶器、玻璃器和金器、铜器、木器、纺织品、饰件及玛瑙珠,还有一枚贵霜王国钱币。 : X" r9 d) Q" k, q; n9 g: G
, O5 N0 D, S5 O2 D/ h# o! v0 C关于楼兰古城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它是西域鄯善国都城;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西汉时期楼兰还没有建城,它是在东汉屯田后发展起来的,因此故城应是魏晋时期的西域长史治所。 3 }* J/ \4 X% E: g
7 C5 [! M# x9 X& Q: J8 Z z8 P楼兰故城遗址 楼兰古城之谜
" K5 {, J1 M& r0 A
" h" A9 V6 u6 l2 P7 K# r: V5 d! L/ x0 i- p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开始返程。这时,他和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遗留在了营地。阿尔迪克返回营地寻找时遇到了风暴,迷失了方向,但却在迷途中意外地闯入了一座古城,他发现了许多文物和雕刻精美的木板、古代铜钱。斯文·赫定对阿的发现大喜过忘。1903年,斯文·赫定进入了这座古城,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回国后,他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中国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楼兰城。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I/ M* _4 f# K' i" Z
s" A s/ n$ ]. G3 [" K5 ^* Y
5 |9 Y E. k! \+ Q9 T; O
从此,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就像一个强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角,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里时,都要在此暂时休息。当时楼兰城内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客常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流。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 / N0 ~' C4 P: G9 e& b
- c! {1 w+ a( U& a- J+ k9 p! A- S* A d) G" z, I
4 H8 h; c2 L- N ]$ O8 z9 ?汉武帝时,探险家张骞就带回了有关楼兰的信息。《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说明公元前2世纪楼兰已是个“城郭之国”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西方的通路,同时汉朝与当时强大的匈奴争夺控制西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公元前108年汉将王恢征服了楼兰。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军事征战,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同时也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F) u5 \& `" f6 i; c( T$ o
5 C3 W# Q5 J3 k3 E( f0 |* H4 y
) c( h, K# ^0 O7 S( d6 _, m2 e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东西方交通和丝绸贸易兴盛起来,同时也刺激了位于丝绸之路咽喉地位的楼兰古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楼兰王国全盛时期,东起古阳关,西到尼雅河畔,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一带。而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4世纪时,楼兰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楼兰古城一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盛极一时的楼兰文明不明原因地随着岁月而去了。 4 f* |- Q; F) {% M: X
% t! u8 d1 w* B6 J/ z
8 r: h! J' [$ H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 T+ H% h2 t1 G7 a$ ~, G) u3 _! G% e6 d/ S( y$ |
/ s+ _! D( _1 V+ A, ?0 @
22年前,考古学家在距孔雀河数里的地方,发现了3800年前“楼兰王国”的神秘墓葬。该墓葬不惜以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建造,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七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径粗达30余厘米。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
* @" P5 ]1 `* P( G' U1 U9 w, L' P9 k* [8 h. A
) j# |1 O4 n' |& z+ K/ v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为何采取如此形式,显示如此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楼兰王国”是毁于为建造大规模的“太阳墓葬”,而大肆砍伐林木的活动呢?“楼兰王国”的先民们,为什么要在大漠中建造如此奇异的太阳形墓葬?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5 A! h+ Q: _! C, m
0 D7 B1 j/ t7 K/ B) w, G
0 c& B7 r+ i3 \ u9 B, Z斯文·赫定认为他所发现的就是楼兰王国的都城,这已被多数学者专家所认同,但至今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不是楼兰城呢?' N, M6 A* p7 z& D' m# F0 V
3 t7 g4 r9 m2 J6 c
! i; T- {% G9 Q$ j! [, E6 [/ o( S+ P
0 J: G) z8 p+ E+ w5 T
在编号为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LOTMl)里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她面目清秀,深目微闭,属于白种人,被誉为“楼兰美女”。
( _. R ?6 M7 ]1 w( P/ m$ s( A8 l7 B# z5 d7 A
% E$ {0 c- x% ?( B$ [ A6 g
$ y5 \( O3 r& ~/ N% o/ \9 \
那么她的先辈是何时迁来的?又是什么地方迁来的?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从楼兰王伐色摩那(汉名元孟)到鄯善王尉屠耆,他们是白种人呢?还是黄白混血?如果是白种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如果是混血,又是哪两个民族婚生的?楼兰国的居民都有哪些民族?哪个民族是主体民族?……6 \, _& E& u R3 {. {. Z0 r
9 g4 T) B* a& ~: z; ~( ~
5 Z, _4 }6 L+ k5 R# ]. w! Y
1979年,新疆考古所的一支考察队在罗布泊以东发现了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墓中死者有的衣着完整,头戴尖毡帽,帽顶还插了几根绳。
" V5 {9 g @2 \/ M' d8 o8 V" x6 M* u1 G* _+ _5 k C7 H/ m
- n9 |) M+ r8 k4 q4 r9 ^这种奇特的服饰令考古学家惊讶不已。经仔细测量发现,这些人属于“深目高鼻”的古欧洲人种,与现代北欧人很相似。他们的头骨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青铜时代的安德洛诺沃文化相近;另一组与时代更古老的阿凡纳沃文化相近。也就是说,在同一地点,埋葬着两批体态不同的古欧洲人。
8 E" C- C. X% F$ y$ H
2 Q' o* ]0 y4 \: a9 v
; V& \. W1 c7 B& U( r$ F B后来,考古学家又在楼兰古城东郊东汉的墓葬中,找到了5个欧洲人种遗体。有人根据楼兰人毛发成分测定,认为这些人很可能与来自东地中海的民族有关。总之,如果说楼兰古国是个民族成份十分复杂的国家,那么,这些古欧洲人到底是什么民族?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千里迢迢奔赴楼兰?后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8 x% y3 y4 ]4 r& g- T# F; W2 K7 K- `% D( f: Y I
面对楼兰,斯文·赫定迷茫的自问:“我很奇怪,我们瑞典怎么就没有一块比我在楼兰发现的木简和纸片更古老的石头?”
+ a! B9 g- O7 \& L4 p6 H3 ^. w" ?1 N' ?# M
6 @2 \% m. |5 J" p( t6 j/ U楼兰,一个等待人们去破解的千古之谜。; F1 E f8 S; K- z! P4 q
楼兰故城遗址 楼兰美女古尸之谜
9 J! q2 ?* V; D8 X5 h/ M; @5 g5 H$ S
/ }2 L& _3 c+ N$ P3 N4 i4 I7 R! H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建立在河道中距今地面约七、八米的一处高台地上。* ?" q9 u+ R4 J9 U0 W/ d, ^! }3 J
$ D8 {3 P7 P" C+ g1 u! l5 N
& {) j( ]( Q, J, i; I
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均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上身裹一块粗毛织的毯子,胸前的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毛皮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根雁翎,被世人称为 "楼兰美女"。2 b! S$ h" U2 e9 b4 C+ V
( {1 m3 E" n8 e# Q# w7 h8 g6 Y( ^' Q, T9 i5 p6 v( f1 O
经用她身上裹的丰皮残片作碳14测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埋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她生前属于哪个民族部落?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