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藏斋主/文 从浅绛风采到唐宋风韵——2010年收藏点滴 7 I8 e7 q) m, u
- M; B+ z( B- X. w
% f2 I/ V4 ~' E" j V$ k8 l' H1999年在朋友的指教下开始进入瓷器收藏领域,摸索前行。由于入行较晚加之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元明青花、清康雍乾三代青花、五彩可望不可及,更遑论中国瓷艺的精华唐宋高古陶瓷更是难望其项背。+ n3 W: R1 I- g+ T* i
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香港关善明先生《瓷艺与画艺》以及梁基永先生《中国浅绛彩瓷》,晚清流行的清新淡雅,笔意疏朗的“浅绛彩瓷画”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意识到这恰是浅绛彩瓷画收藏和研究的时机。凭着自己浮浅的瓷艺和书画知识以及各地文物商店和市场被认为脱彩、“软彩”的浅绛彩瓷当时还不为藏家所重视的比较丰富的实物资源,随着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和搜求藏品的不断丰富,对浅绛彩研究有了进展,使浅绛彩的收藏初具规模。并得到了诸位藏友的青睐。
! ~4 B3 i0 g \! S. X如今在诸位藏友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对以“中国画入中国瓷”为特点的浅绛彩文化底蕴的挖掘,还是对几被历史淹没的浅绛画师的钩沉做的大量功课,而今使一度难登大雅之堂的浅绛彩瓷被冠以“一朵中国陶瓷艺术奇葩”,为众藏友追捧。2 t) ^- l& r1 ~: V
随着对瓷器收藏知识的积累,深感中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晚清浅绛彩文人瓷画是我的挚爱,而由于地缘的关系,地处河北的隋唐盛极一时的邢窑和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渐渐地纳入了我的收藏视野。近年来小有斩获。在庚寅即去、辛卯将至之际作为拜年贴,与大家共赏。
( y$ F' U4 `0 ^1 C6 \: e3 S
3 H' D, Q# A- p' c, m4 v5 [
8 E/ j0 x6 L* {8 L; ]$ N6 d4 ~/ [被誉为“南青北白”的白瓷之源的邢窑展现了大唐-的神韵。
) [; ^! ^: D# q$ |1 t端庄俊美的邢窑“翰林”款盖罐和颇具西域风格的邢窑隋代黄釉凤鸟扁壶 唐邢窑“翰林”款大罐 

隋代邢窑黄釉凤鸟扁壶. 

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粉定品种一直为藏家追捧。
! {& {& q+ u3 F7 k; ?4 ]7 n3 Y4 d: M北宋定窑葵口出筋大碗(口径21厘米)
/ e V9 v* S5 L l& P
/ P3 L6 r" s9 N[img=600,0]http://bbscache.artron.net/day_110201/110 P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