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RJ-2 于 2010-5-22 11:53 编辑 + M! i! m7 t, _, N0 Z, _& Z
9 k' Q+ p+ ^: ^; W b9 S0 m续“揭赵哥告示,解草头晃晃石器之迷”。可能图片数量太多,原贴已经发不了贴,所以再续一贴,继续与大家探讨出水石器。
& M+ j$ {$ ] q8 K% c% E/ H 先给大家上个很有意思的。) l+ j& i; C5 G3 I9 w E) X' s
& [( Y1 ^2 }2 x! H. S, n* H
$ u9 Q& ~) k; ~' \
% }4 i2 C9 h5 P- b/ q
, q" C# B+ ~7 n% a& B4 X& F
7 h' `) g- P7 I 它应该是某个先民的最爱。此器物经三次打制(打制棱脊还清晰可见),再简单磨制,刃口还留有两处使用片疤(一大一小)。; q" N% J$ I$ S' E! `" k& c+ J/ y
在其中一个面,该先民磨出了一个大拇指头关节大小的凹印,刚好放大拇指。当用大拇指捏住后(用左右手视觉效果都一样,看不见断面),感觉非常异外,也感觉异常开心,赞叹先民的心灵手巧。器物不大,却能发明成这样,分析结果如下:
0 [# v, t" W, Q5 F 1、可见此种类型器物在当时属稀有,才倍受先民厚爱,用心思在上面显露灵感;- k9 r/ V* Q; ]" l, m) C J2 V
2、先民已懂得怎样使工具在实用的同时达到舒适安逸(现在的所谓以人为本),不再象以前粗制成器,人的行为受器物左右和影响较大;
# K: [. P1 j G4 ?, v) q 3、在磨制的手指印前方,先民磨制成凹槽状,远端略微上翅。使用时感觉手指和腕部所发之力会全部传送至刃部,不会浪费。此点证明了先民们力学知识的萌芽。
* ], G2 e5 C: S8 q4 p; z 4、那凹印如果在另一面,又会怎样呢?
5 W. E" o: m5 J; ]4 a 1)不美观,用左右手都能看见断面。此点说明先民已经开始注意加工面不美观又不实用的问题了,这也是后来磨制石器的思想源泉吧。; S0 i% k, B1 M& z6 F0 k
2)对物体的切入角不理想。削刮物体时手腕会旋转更大角度,而且食指不好发力。这一点再次证明了先民力学知识的萌芽,也充分证明了先民追求舒适安逸的思想动力——少做动作完成同样的工作,事半功倍。曾经看有关报告,说人类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来自人类的惰性。真是不谋而合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