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01|回复: 47

定窑遗址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3 02: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ev 于 2010-5-23 02:48 编辑 5 t' H* [9 j. y. a
. J+ K/ n! ?( l  `7 H
定窑遗址博物馆
) v6 a/ g2 b, s! ~0 i
& i; W. d0 Q* G$ [# r" h! ^+ i
6 N& L: T8 ]5 ?: s6 Q5 j原创摄影:中国石器网  赵哥
DSC059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v 于 2010-5-23 02:49 编辑
5 W) ^! ~) z) b
  m5 i& F8 [) w) _定窑遗址博物馆2 d" J" o9 B. N7 s7 T9 u' E$ l

2 q0 l5 E  J5 ^$ \+ Z3 w7 q; _; C/ x! q' ~# B3 a6 f; B
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较厚重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釉水凝聚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者,胎色洁白,则施白釉,釉质很细,表面釉光莹润。胎色发黄者,为取得洁白的效果,在胎体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这种方法与邢窑白瓷相同。
3 p' K. F9 M" T* x/ e1 I; ?  时至北宋,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为主,但另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及白釉剔花器。刻花装饰方法被大量采用,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北宋定窑的刻、划花技法与当时的其它窑口瓷器颇为不同,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如用钢刀在松软的木料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会随着刀具的刻压而下陷,此谓之“软”,而在坚硬的红木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则不会下陷,使刻纹轮廓更为鲜明,此谓之“硬”。 4 m; R( Y" Q, ~( \
  刻划花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北宋,至金代则出现了印花的技法,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缂丝的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从釉色来看,金代定窑的釉色与北宋时有所不同,不如北宋时滋润,而带有粉质感,亦显得较为稀薄,突出于器表的纹饰微露白色。 3 |! v# F( {+ f; D9 j1 b
  占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9 I' s" Y: D( }* [  O6 a3 _! f  1、泪痕
. q; v$ E: V- c5 A3 u: ~/ @" [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 p6 b8 }2 ]8 y" w  2、竹丝刷痕 / \- ?" a% _9 I; w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4 v( n, y+ Y5 M0 ]# J
  3、底足 0 X' M, K' |, s. |) s3 p( {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总是显得不够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但在鉴定中却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鉴定之关键。
: s1 D7 K6 I% ?& D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 \) q6 M1 O& U5 a, q  4、变形 * u! `! X0 ?; ]& c$ P9 U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整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特点。   `2 p: L1 U4 `: j2 ?) X- ?; h/ L
  就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现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实现,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迹。现在只有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完全出于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够的重视,仍可作为鉴定的一个标准。 / A4 R8 n1 Z) ^: Q) E* t. j
  
2 g& Z' @9 T: G5 L: W1 `# o. I. O! J  t7 l0 E- Y
浅谈定窑纹饰
+ R# N/ Z6 d; ]6 k5 l( M3 d# d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考古资料显示,山西平定、阳城、介休等地也烧制定窑风格白瓷,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盛行于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据《归潜志》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 2 i  Q; d' U* Y- g# d" V

& {( N/ z2 k& Y  H, b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3 w0 l! `; K" \$ \, v9 ~5 x
2 ?* }. x  _9 I& B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谐调,这应看成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
7 [1 I0 c) u; j+ o4 X( C  H! `. A9 b  ?$ w, r- y7 w, x8 j/ K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
' E/ Q9 @- L% B  p$ ]# c5 F8 e" v! y3 L; W7 k4 s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是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主要有牛、鹿、麒麟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上。飞龙纹位于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花卉纹以牡丹、莲花最常见,菊花次之。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7 t  H, y  i4 x" ?1 t. m, \4 E
  T0 `1 [3 z& u4 L$ L3 W
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四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五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8 `4 u0 B+ M: U7 {/ \2 v* v! y2 L
9 `# ?2 N) e9 Q1 v* g* n# G2 h9 D
由于定窑器存世量相对较大,同类器物价位比不上汝窑和宫窑。从拍卖价格来看,境内外价差很大。在境外,上乘定窑刻花碗、盘,其成交价达到8万英镑以上的并不鲜见,而在国内同类器物的成交价一般只有其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一件定窑白地牡丹纹梅瓶,海外拍卖估价600Z-800)~港币。1998年香港拍卖了一个直径20厘米的定窑刻莲花纹葵口盘,估价38-42万,成交价548000港币。而相似的定窑盘,在国内最多也就几万元。金代定窑器物的上品与宋定窑价格大体相当。而普通品相的价差较大。目前,由于我国某些规定的限制,国内藏家手中的定窑精品还不能通过拍卖途径面世。各大拍卖公司很少上拍宋——金时期的定窑器物,此类上拍精品大多来自海外回流。
DSC05953.JPG
DSC059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v 于 2010-5-23 02:53 编辑 . R/ f3 ?, q6 d! D

" c; M+ ]1 {% z% U定窑遗址博物馆2 d. g5 ?! y* W) G, M* o0 h
6 w  L0 {! s0 @; V
金代(1115年-1234年)前期东北地区的瓷器生产,以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为代表,多为日用粗瓷。金代后期有观台窑、钧窑、耀州窑、磁村窑。而其中很有特色的要数定窑。金代定窑胎质细白,釉色润泽,制作规整精巧,装饰绚丽多姿。
5 N) m$ \# L+ \
0 z1 I) K2 Y  W; u$ o7 d/ t7 @  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就是一件。此盘口径21.1厘米。其设计巧妙,造型独特,利用菊瓣盛开的造型大胆创新。此盘的花边口沿处无釉,是又白净又细润的露胎,这是定窑器物覆烧的特征。盘口部分是一圈古香古色的印花图案,图案下侧是带有斜度的菊瓣纹饰,盘中是缠枝牡丹,牡丹中央俯卧着一只美丽的梅花鹿。
9 a5 T; K& Z8 t/ L0 [0 X
/ s$ Q8 p7 w* I7 I4 r# M3 I# h  这只印花菊瓣盘具有两继承一创新的工艺特色。( ~1 y1 C& e1 {' g9 J% j: G2 Q  w

5 K; G" {( E9 ~& [& J# O  继承印花与印花创新的特色:北宋中期,定窑的窑工们将金银器的模造技法和缂丝织品的图案,以及白瓷的烧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技法──印花,从此印花技法对我国南北瓷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到北宋晚期,印花技法完全成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正是继承了北宋中期印花的技法,并推陈出新。其中有3点:(1)印花盘口沿创出美丽的花边口。(2)带有斜度的菊瓣纹饰具有新颖感,对盘中印花牡丹主题文饰起到烘托的艺术效果。(3)印花牡丹之中俯卧一只美丽的梅花鹿,辽金时期很多艺术品时兴这种动物文饰。例如秋山春水玉等,梅花鹿在印花纹饰中凸显出了金代定窑盘的艺术特色。
% S3 a( C; }' }, o+ P- |7 Q' |) ^- @6 q
  二、继承覆烧与加大覆烧难度的特色:北宋中期产品需求量大增,当时的窑工们为了增加窑的烧成量,并节省燃料,开始使用覆烧方法。覆烧是宋代定窑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正是继承了北宋中期的覆烧方法,因此盘的器底是满釉。同样是覆烧,花边口要比盘碗的圈形口难度大得多。
# D8 ?6 Z" v, i4 ~, M& |/ u5 r1 A8 U- y3 N0 P, u, C6 f* |( _9 S
  三、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造型创新的深刻内涵:金代粗瓷较多,粗瓷的形成有一定历史原因,然而精品的创新又具有深刻内涵。分析起来应有如下3点:(1)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造型创新有超越宋代定窑器物的大胆追求。(2)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展示出了高超的创造技艺,这种高超的创造技艺显示出窑工强烈的竞争意识。(3)玩家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这只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也如其人,它倾注着窑工的心血,它是窑工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件佳作。
DSC05961.JPG
DSC0595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62.JPG
DSC0596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73.JPG
DSC0598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0.JPG
DSC059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2.JPG
DSC0599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6.JPG
DSC0599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8.JPG
DSC06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5999.JPG
DSC06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6003.JPG
DSC06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6006.JPG
DSC060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02: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遗址博物馆
DSC06005.JPG
DSC060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1-23 19:27 , Processed in 0.0619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