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大家都在议论的一件事,网友们的讨论尤为热烈。
8 `( W1 }1 h% n: J& H6 f2 i% }: m 其中一个问题在于:' k! U. F7 i, B. D
1、如果这只瓶子是乾隆的;
0 p8 \0 v/ G8 M' z5 P) L 2、如果这只瓶子将来重上苏富比,并按乾隆断代;
2 G) Z5 d5 R1 w: V& D( m T; x: F 那么,苏富比是不是显得太没水平、太不专业、太不权威,自己打自己耳光呢?
$ G! x2 Y4 J+ k; P4 F 应该说,这两个“如果”,都极有可能,属大概率事件。
, S) q; A; d9 g& N 但,个人认为,苏富比绝不会因此而失去专业性和权威性,反而在一定意义上,更彰显其“专业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权威性。
2 f3 J# J2 R# ^& n9 s, {1 V- h& _ 因为:/ e; h. [+ H, t4 g- {/ I7 T4 t- V( k
作为中介,拍卖公司的专业性,有时候并不体现在判断多么精准,反而更多在于态度的谨慎乃至保守;
. {6 I) n% r2 r/ b0 ]: D" F 事实上再专业再权威的拍卖公司也很难做到处处精准面面俱到,由此而产生的模糊和疏漏在所难免,但态度上的谨慎和保守,却是拍卖公司专业性最直白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尤其当面对要素过于复杂、特征过于缠绵的标的,更是理应如此;这也是拍卖公司作为中介应有的品质和特性;
$ H, v& T- y0 v; B" r! n 把某些结论和权威性拱手让给市场、让给学术界乃至买卖双方,从善如流,纳谏不止,是拍卖公司的智慧和长胜之道;/ @/ d- A0 z9 f! f) T5 K
在苏富比、佳士得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 Q0 y2 Z1 w$ u. [: y
而客户,似乎也更习惯、更依赖、更欣赏、更乐于接受这种不那么“权威”的专业性; @( R' ~4 K6 {( ^7 x" g
相比国内同行们动辄咬牙切齿捶胸顿足哭天抢地掏心挖肺地宣誓自己的“权威性”,着实高明得多。" W2 I. W* t. S) \+ u2 T
。。。。。。
+ }) y0 J& U& c5 i. y*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