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会有一种想法:为什么同样的化石矿物标本,在有的朋友的手中就可以拍的惟妙惟肖,而在自己的手里拍出来的感觉就是那样平凡呢?
我们在拍摄自己心爱标本前,首先应该有一个拍摄想法。要对被摄体的特点、光线种类、拍摄角度和构图都有一个进本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被摄体的特点,这是我们构思的基础,其中包括它的形态、材质等。物体的形态会影响我们使用的镜头、焦距和角度,例如:拍摄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规则标本时,就不能使用广角、近焦距和正面拍摄,否则就会使照片上的物体形状发生畸变,这时照相机的位置一定要和物体中线的水平延长线垂直。再有,物体的材质也是我们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如果物体表面反光度很高(如琥珀、抛光的化石标本等)的话,在拍摄时就不能使用闪光灯,也不能正面迎着投射光拍摄,否则物体上就会出现大的光斑和摄影师的投影。其次要考虑室内光线的种类,如果是使用自然光,就要意识到光线会比较散,不容易突出物体的棱角;如果是使用人工光,就要注意如何巧妙布光,从而减少物体的投影。
然后还要构图,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物体摆放的位置和角度。 前期准备 数码相机:一款具备闪光灯及手动调节功能的数码相机。
三脚架:支撑、稳定数码相机,减少由于低速快门造成的抖动,用来获得更加清晰的照片。 反光工具:用来对比较暗的部分进行补光。白纸、白布、白墙等浅色物体都可以作为反光工具。 工作台:用来摆放被摄物体。桌子、地板、床等都可以作为简单的工作台。
相机稳定 这是拍摄静物过程中最应该提醒注意的一点;为了避免由于相机的抖动使影像产生虚糊而令拍摄失败,所以建议使用三脚架来固定相机。 光线运用 首先是要注意调节色温,也就是数码相机中的白平衡,在不同的光线下,应当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比如钨丝灯和日光灯两种不同的白平衡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是需要注意光线的角度,比如顺光可以产生相对柔和的影调,侧光则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效果,逆光可以拍摄出剪影效果的照片等等。 焦距控制 不同的焦距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例如,长焦可以压缩空间,突出主体,使被摄体没有明显的变形;广角可以更加生动地再现物体,获得大视角,有很强的空间感,但会产生变形;微距是化石矿物标本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使用微距可以拍摄到一些平时难以注意到的细节部分,它能够帮助你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构图角度 拍摄时应该注意物体的摆放位置和相机的角度。你可以尝试俯拍、正面拍摄等多种角度,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位置进行拍摄。在拍摄时,要注意构图的平衡、饱满和“呼吸”。 至于灯光,由于大家都是摄影爱好者,不可能投资去买那么贵的专业摄影灯,所以我们就要就地取材,例如台灯,需要两个(最好三个),一个作为主光源,另外一个作为副光源。灯泡最好是白炽灯泡,亮度均匀,主光源灯泡功率80W就可以,副光源在30~40W之间,如果实在找不到白炽灯泡,节能灯也可以,但一定要预热10分钟左右,等光亮度稳定之后,就可继续下一步。光源的位置很有学问,像什么侧光、侧逆光等等,而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光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几种。在很多爱好者的印象中,光线越复杂越好,喜欢把所有光都照射到被摄物体,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光出层次感,相反会给人留下乱糟糟的感觉。 正确的布光方法,应该注重使用光线的先后顺序,首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然后再利用辅助光,来调整画面上由于主体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层次,控制投影。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顶部,辅助光则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这是根据相机的位置再进行调整的。主光要求充分照亮标本,标本的亮度要平均,不要局部特别亮,暗部特别暗;辅光的远近根据补光的效果调节,以标本有阴影,对比感强,同时能看到暗部阴影里的细节;反光板可以在光源相反的方向放置,可以用白纸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