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0|回复: 3

转 博乐温泉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2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乐故城】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西5公里处。从考古调查分析,最初为唐代双河都督府所在地,宋元时期亦有居民。东西为385米,南北280米,城垣已大半倾圮,仅北面向残留一段长十余米、高1米左右的土梁。地面上散布有许多唐、宋时代的陶、瓷器残片和一些锈铁块。

  【赛里木湖】

  亦称三台海子,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西南。

  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073米,湖水最深处85米,是新疆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水色清碧,宛如一颗透明的蓝宝石。四周群山环抱,雪峰倒影,景色清幽。东北隅有二小池,俗称海耳。东南隅有三岛,以近南岸音最大,上面原建有龙王庙,现毁,附近山坡上,古松参天。湖滨水草丰美,地势平坦,绿草如茵,为天山以北风景优美、规模最大的夏季天然牧场。每当七、八月份,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常在湖滨草地上举行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活动。

  【鸟拉斯泰石人墓】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的乌拉斯泰草原上,为六、七世纪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墓葬。石人高96厘米,面向东南而立,雕刻在一块长形砂岩上,仅刻出头部:大眼隆准、颧骨高耸、嘴上有一八字胡,刻得很有情趣。在石人身后约1米处,有一圆形石阵,布局与新疆北部的石人墓相同。

  【阿尔卡特古石堆】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的阿尔卡特草原上,距阿尔卡特石人墓约5公里。石堆系大卵石所砌,南北成排,共有七堆。每堆直径约7—9米不等,四周环绕有用大卵石砌成的方阵和圆阵。方阵每边约35米,圆阵的圆周约100米左右。其两排并行的大卵石均各距1米。在此东面4公里处亦分布有方形或圆形石堆和石阵约50余处。初步分析,可能是公元后几世纪时草原游牧民族的墓葬群。

  【阿尔卡特石人墓】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阿尔卡特草原上,分布较多。为突厥民族的墓葬。时代约在公元六至七世纪。其中有两座石人墓,东西相距500余米。一个石人面向东偏北五度,高1.45米,为白沙岩石的全身雕像:圆脸、大眼、八字胡,戴项圈,身穿反襟大衣,腰系宽带,右手持杯,左手扶刀,腰带上佩有一把小刀,刻法精细。背后约4米处有一座用数百块卵石摆成的不规则方阵,南北12米,东西9米。紧邻方阵西面,有一道用两排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的围墙,南北11米,东西4.5米,在伊犁地区的石人墓中颇为罕见。另一个石人,面向正东,用粗刃具在青砂石上线刻而成。头部尚完好,除无胡须外,其余与上述石人略同,但大部已模糊不清。身后亦有方阵。这两座墓已经发掘,石人现陈列于新疆博物馆。
发表于 2011-6-23 21: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6: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往往孕育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当然离不开所依托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新疆自古以来作为祖国的一部分,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与中国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新疆古代赏石文化的历史过程,由于考古和文献资料的匮乏,目前已无法考证。由于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新疆大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人类石器文化的田野文物。研究和探索新疆石器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崇石赏石的渊源,探索现代人们赏石的心里情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新疆石文化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以及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新疆已发现的、和人类石文化有关的一些石器文化遗存。
    新疆之所以发现了一些原始人类石器以及大量的岩画、石刻、石人和目前还不明真相的石建筑,首先和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新疆地域辽阔,周围被崇山峻岭、冰川雪峰所环绕,平原和盆地又布满沙漠戈壁、森林草原,大量裸露在自然界的石头为这种石文化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可能。在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新疆石文化必然具有上述的地域特色。这些石文化遗存有些在中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具研究价值。现将新疆早期人类石器文化遗存按照其特点分别简叙如下:


    石器——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石头的爱好之所以流传有序,长盛不衰,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稳定心态的文化传统,是源于对石头的敬重心理。尽管现代文明已高度发达,但人们返璞归真的情结仍然日益强烈。溯其根本,是因为人类早期经过了一段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头使人类拥有了最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味时代,把人从动物中本质地分离出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类能够文明进化,石头可谓立了头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潜意识中对石头一直抱有一种敬重之情,由此而衍生出了石崇拜现象,赋予石头以灵性和宗教色彩。
    “石器时代”是人类主要使用石器的时代,一般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时代。目前在新疆确切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还没有发现。大约7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非常普遍,新疆地区也不例外,发现了不少以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有:哈密地区的七角井、三道岭,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雅尔湖,乌鲁木齐的柴窝堡,沿天山北

麓的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以及伊犁河谷等地,在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于田、且末、民丰、尉犁、库车、柯坪、巴楚、疏附等地,也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
    王嵘先生近期在他的新著《西域艺术史》一书中,对“石器怎么变成了艺术品”专门进行了探讨,其论述和引用的观点主要有:原始石器既是人类制造的物质工具,又是原始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所以,有些学者把原始石器看作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在石器制造的漫长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了石器的各种美的因素:色彩之美、石质之美、线条之美、韵律之美,从而使石器从非艺术或准艺术向艺术化迈进了一大步;新疆地区群山叠嶂,岩壁峭立,石材质地美丽优良,多姿多彩,为石器艺术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石器制造中磨、刻、钻、琢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和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石质品升华为艺术品的过程。
因此,人类石文化和赏石文化的源泉,归本溯源,最初来源于石器时代人类对石头的认识。


       岩画——原始先民表达思想感情的视觉符号
       岩画是以岩石为载体的一种原始艺术形式,是史前时代人类活动的记录,被视为是有文字以前原始社会人类最初的“文献”和“史书”。是一部卷帙浩瀚的刻在石头上的图画写成的民族文化史,它同石器和陶器彩绘一样,是早期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宝贵文物和遗存。
我国的岩画分布很广,新疆是全国岩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省区。据专家统计,新疆已经有40多个县市发现了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准葛尔西部山地、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麓以及喀喇昆仑山,也有不少岩画遗存。新疆岩画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些以岩石为载体的原始绘画艺术,镌刻着西域原始先民数千年的生活内容、精神世界、心路历程,是最真实、生动、传神的形象资料,表明了他们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苦难和欢乐。
     原始先民对宇宙自然界发生的复杂现象无法理解也不能解释,于是就产生了种种妄想。为了增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就通过岩画描绘他们所见所思之物,表达他们的某种意志,并希望按照这种意志来把握世界。这种以岩石为载体的图画,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遵循心灵的轨迹自由发挥,所以他们的岩画作品具有原创精神,洋溢着原始风采,远古神韵,从而,也就形成了原始岩画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
石堆墓  石人——游牧民族丧葬习俗的重要文化现象
新疆目前发现的石堆墓主要位于阿尔泰山深处的青河县三道海子地区,那里分布有20多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堆墓,由巨大的石块、石板垒砌而成,这些石堆墓通常被认为是距今2500年左右的塞人的遗存,关于青河县三道海子石堆墓的真相和其表达的文化信息,目前仍然有不同的解释,它神秘的面纱还没有完全解开。
      石人是草原石堆墓葬地表竖立的石人雕像,是与墓葬相随相伴的随葬形式。新疆发现的数量最大且占主导地位的是突厥石人雕像。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其次在天山北部的伊犁地区、博乐、塔城及东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阜康、吉木萨尔、奇台、巴里坤等地也有发现。石人文化是草原的幽灵,是游牧社会的产物,新疆石人文化对中原石人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些石人中,有一些石人又被后人赋予了新的神秘色彩。在巴里坤发现的一尊石人像,面部已经变黑,它为什么变成黑色?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岳钟琪将军指挥清军翻越天山进入巴里坤时,部队在戈壁滩迷路,正当大军不知所措时,忽然出现了二个人声称要给清军领路,军队跟随其走到石人子乡时,这二人又突然不见了,大军仔细寻找,才发现草原上立着二个石人,于是大家纷纷烧香、烧纸,感谢石人指路,两个石人从此成为了神物。几百年来,巴里坤人已养成了一个风俗:凡出门远行前都会在石人前烧香祭奠,希望神人一路保佑。时间长了石人就被熏成了黑色的了。
    石人与草原石堆墓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草原游牧民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鹿石  石圈——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
    鹿石是一种雕刻着以鹿为主的图案的石碑或石柱,石人是草原石堆墓葬地表竖立的石人雕像,是与墓葬相随相伴的随葬形式。我国的鹿石仅发现于新疆,集中在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富蕴两县。
近年人们在吐鲁番戈壁上发现了大面积的怪石圈,占地一万多亩,总数上百个,规模宏大,场景壮观。整个怪石圈,以一巨大的四环状圆形太阳圈为中心分布,怪石圈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圆的似太阳,方的呈“口”字或“用”字状分布。据专家推断这个怪石圈可能是古代祭祀场所。
    鹿石、石人、石堆墓和怪石圈,都是早期人类文化遗存,是早期人类借助于石头来表达他们思想感情活动的方式,也是早期人类的艺术活动。有些是一种复杂神秘的文化现象。至于他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石人庙——石头的宗教色彩
    一般来讲,人们在庙里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和“佛祖”的雕像,其所用的材质无非是泥、土、金、铜等材料之类,而且都是人为加工塑造的。但是在新疆汉文化发展比较早的奇台、巴里坤等地,解放前却有供奉石人,崇拜石头为“神”的文化现象。
    在奇台县老奇石镇洪水坝村以前有一座石人庙,庙里供奉的就是一尊天然形成的人形大石头,当地农民像祭拜神灵一样祭拜石头。据说可以消灭避难。该县七户乡七户村有一个石佛庙,至今还供奉着一尊天然形成的如人形的石头,当地人称之为“石佛”,据说不但可以禳灾避祸,而且可以祈雨。
    巴里坤县石人子村的村民解放前修了一座小庙,这座庙小得只有一间小房子那么大。庙里供着一个石人,这石佛爷咧着嘴总象在笑,村民们叫他石佛爷。早年吆牛的车户们路过这里,总要提着膏车的油瓶(往牛车轴承里抹油的瓶子)钻进石人庙,叩拜一番后拿油往石佛嘴上抹一阵,直抹得石佛爷满嘴流油,才肯吆车赶路,说这样车不乏(断)轴。
   

    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疆石文化
    笔者认为:新疆石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新疆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新疆石文化由石器文化、玉文化和赏石文化三部分组成,三者各有其特点和历史渊源。
研究和探讨新疆石器文化和玉文化对于当代新疆赏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疆石器文化和玉文化的特殊性、唯一性,对研究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新疆石文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下面谈一些粗浅的基本看法:
    新疆石器文化、玉文化与赏石文化是不同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各自的范畴、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当代赏石文化的“源”和“泉”在人类早期石器文化。研究人类早期石文化,对于我们了解认识现代人赏石的根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人赏石的原因在于返朴归真,那么这个“真”既是自然,也是早期石文化中的那些原生态的东西,这种原生态反映的是人类早期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石文化对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认识和了解赏石文化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帮助,能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灵感。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从自然之石和原始艺术中汲取创作元素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3 21:01 , Processed in 0.0579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