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刘宝森、许剑铭6 {8 n1 L9 @9 ?8 n) q
% F- S. k! q* w
巨大的装满沙土的木箱中,直立着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的骨头化石,一些已经修复好的化石接缝处还能看到颜色与骨头类似的粘合剂。在诸城市恐龙化石修复园,多名工人正在加紧修复从各处挖掘点源源不断送来的化石碎块。5 k8 U. G0 c( z( d
修复工作人员李蕾是位21岁的姑娘,她穿着草绿迷彩服,套着围裙,用竹片将一个罐子里像水泥一样颜色的粘合剂抹到化石的裂口上,并寻找与接口吻合的其它碎片。她说,今年3月份起,诸城市开始了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恐龙发掘,刚刚毕业的她就应聘到这里,开始对破碎的恐龙化石进行修复。与她一起的,还有另外五六个人。
4 X2 Y( K9 V2 p. u3 ]5 [$ j7 K2 l& F& z( g
“刚开始时,石头和化石都分不出来,整个修复工作就像一个刺激的拼图游戏。”李蕾说,“每修复好一块都能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
3 Y7 M+ l! W; T! c0 b
. P3 D0 [/ K$ k; y+ P; U 在诸城,有两个恐龙化石修复点,一处位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那里陈列着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化石,另一处就是李蕾现在工作的诸城市恐龙化石修复园。! G2 }& K7 o/ }7 @; W
" D) q7 @5 x' x) }/ y 修复园的整个修复车间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展示一些特殊的化石,一部分用来拼接超越博物馆那只恐龙高度的最新鸭嘴龙化石,剩下最靠外的那一部分空间就是李蕾清理和粘结化石的地方。
3 |5 w. b9 @$ z \
" ^% e+ N) \: H9 S2 p! x 修复车间里摆放着各类破损骨头化石,其中有恐龙的大腿、前肢、肋骨、脊椎,牙齿,还有很多已无法分辨。这些骨头从发掘点刚刚运来时都裹在石膏里,如今修复人员将其取出,并要还原它们完整的样子。
! m6 y$ Q4 `2 t! s
0 c2 ?' S( S. p' X+ j- J0 d 修复人员里年纪最大的杨桂满桌子上摆着一大块椎骨,他正用电吹风吹掉用小凿子冲下来的覆盖在化石表面的粉末,按照分工,他主要负责修复恐龙脊椎部分。他说,修复时必须要保证骨头直立,相对其它部位,脊椎比较难修,立不稳,破碎的骨头就粘不牢。
0 Q$ P6 X! D+ ]( `& Q A0 W- ^& e; n2 K6 u. q* m
在旁边的一个沙箱里,摆着立着满满的大小不一的椎骨,每个椎骨都编了号并用沙袋在四周固定。箱子的外侧上贴了一张标签,上面标着“修复人:杨桂满”。7 j/ `/ c; w u' @, _: M9 C
1 {4 f& D6 r" E7 {. t1 w 负责整个修复工作的王培业说,一只完整的鸭嘴龙骨骼需要290多块骨头化石。而一块破碎的恐龙化石最终修复完毕要经历取石、抹胶、修石、清理、粘结、精修、补配、记录、编号、入库等13个步骤。对修复人员来说,寻找骨头的重心和匹配的碎块是最困难的。
+ |2 o g+ [, a w- N! C6 r- B) k, p9 ~' h5 Y$ o
李蕾说,碰到简单的化石,她最快一天能修几块,碰到复杂的特别是头骨,则需要好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修一块,但按照要求,整个团队总共要修复100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任务非常艰巨。; X, x; Z0 p: ~# A
, I J3 V* p; x w" Q, |$ |2 T “虽然所有的人都接受了专业培训,但从3月到现在,整个修复团队共修复了2000多块化石,离需求的总量还有不小的差距。”王培业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