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克拉玛依遗址: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南约20公里。地理座标:东经85°05′16″,北纬45°28′23″,地处玛纳斯河下游的枯河道岸边及不远的范围内。石器分布得较分散,调查者在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700米的范围内共采集石器200多件。从石器的外观上看,其选料主要是硅质岩、玛瑙石等。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细石叶、细石叶双边刮削器、细石叶鸟喙形尖状器、长身圆头刮削器、短身圆头刮削器、长刮削器、短刮削器、双边刮削器、凹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复刃刮削器(图十八)、鸟喙形尖形尖状器、戈形尖状器、两端尖状器、三棱形尖状器、双尖尖状器、杏核式尖状器、三角形尖状器、叶形尖状器、矩形尖状器、尖状刮削两用器、鸟喙形雕刻器(图十九)、屋脊形雕刻器、棒形敲砸器等。石器普遍较小,不见新疆典型细石器遗存中的一些典型器类。加工比较粗糙,有相当一部分石器刃口加工所留下的疤痕,显得较深、较短,刃缘相对也较陡,其规律性差。有相当多的石器是采用直接打法的工艺技术加工修整的。石器类型的成型化、典型程度低,如圆头刮削器是细石器遗存中常见的典型器物,但在这里往往表现出石片不规则,加工得不标准。克拉玛依遗址的年代大致为新石器时代。[36] 除上述细石器遗址外,尚有以下地点或地区发现过细石器遗物。 (二十五)吉木萨尔:位于天山北部的吉木萨尔县境内曾经发现过细石器遗存,采集到各类细石器标本。[37] (二十六)克尔木齐:位于阿勒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县克尔木齐村,在一批年代相当于战国时期的古墓中,曾有一批细石镞出土。[38] (二十七)焉耆:1928年黄文弼先生在焉耆县城南约10公里的沙渍中曾发现1件石镞。[39] (二十八)巴楚:1913年,斯坦因在巴楚县附近曾采集到一批细石器标本。[40] (二十九)克里阳:位于昆仑山西北,皮山县克里阳村东南约10公里的塔斯洪河左岸。在此曾发现有刮刻痕迹的石料。[41] (三十)且末:在且末县城南80公里的车尔成河谷,贝格曼曾经发现过细石器遗址,采集到细石核、刮削器、细石叶等。[42] (三十一)英都库什: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在辛格与罗布淖尔之间,是吐鲁番去罗布淖尔的必经之路,黄文弼先生在此曾采集到细石核、细石叶等。[43]其年代大致与七角井遗址相当。 (三十二)韦曼布拉克:位于托克逊县河东乡韦曼布拉克村。在该村布于烽火台附近发现一件通体加工的桂叶形残器、似镞、刃、茅之类的石器,和一件方形石叶。[44] (三十三)小普鲁:在于田县城南直线距离72公里处的克里雅河主支流流水河,普鲁河交汇处的三角台地上,曾采集到细石器标本10多件。[45] (三十四)齐德喀仁: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齐德喀仁渡口北100米处,曾采集到细石器180余件。[46] (三十五)XYF—87地点:位于哈烟达克以南约10公里的玉龙喀什河右岸,在此曾发现打制石锤、石片、砍斫器8件。[47] (三十六)XLF—87地点:位于和田市以东洛甫与羊达克勒克之间的第三级洪积扇地面,西北方离洛甫镇约25公里,在此曾发现打制石核和石片2件。[48] (三十七)XNF—87地点:位于尼雅河两主源汇合点以北约15公里,纳格日哈纳西北第三级洪积扇地面,在此曾发现5件锤击石片。[49] (三十八)XNM—87地点:位于尼雅河东源乌鲁克萨依与西源汇合点以南的三角地带,海拔2500米左右。此地有丰富的细石器遗存,调查者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范围内,即采集到楔形细石核、细石叶、加工细石叶、石片等140余件。[50] (三十九)XDM—87地点:在于田县城东17公里,南疆公路北侧1公里处,曾发现细石叶1件。[51] (四十)XKM—87地点:位于于田县水交站南4公里的克里雅河左岸,这里曾发现圆柱形石核、细石叶、石片等。[52] (四十一)西洪沟:位于石河子莫索湾一五O团团部西侧3—4公里处,这里曾发现两处细石器遗存地点,调查者在此采集到石镞、石叶、石镰等。[53] (四十二)沙乐村:位于石河子莫索湾一五O团团部西北约20公里处,一东西长约百米的沙丘下,在此发现细石器石片数枚。[54] (四十三)阿什库勒:在于田县南直线距离115公里左右,地理座标:东径81°28′,北纬35°49′,海拔高度5040米,属高寒漠地,地处昆仑山中段的喀拉塔什山南麓洪积坡上,在此曾采集到细石叶、刮削器和尖状器等。[55] 二、西域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所反映的经济面貌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远离海洋,降雨量稀少,属干旱区地理环境。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降水较多的高山地带,综观新疆所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存,在一个如此广阔的空间地带,时间上又延用如此之久的细石器工具,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新疆地区的特点与时代的差别。从一个侧面,也充分说明了新疆地区的土著居民,在向大自然进行斗争过程中,是斗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曾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 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西域地区的细石器遗存,多见于河岸阶地、湖岸及有泉水涌出的地方。它们有的在山区高寒地带,海拔位置很高,如阿什库勒遗址,海拔高度5040米,野牛泉遗址,海拔4530米。有的却处于海平面以下,如吐鲁番盆地的迪坎尔遗址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10米,洋海阿斯喀勒买来遗址低于海平面37米,阿斯塔那遗址低于海平面25米等等。这些遗存无论分布在高山、平原、盆地或沙漠,虽然不少遗存地点远离现有河床或湖面,但大多数可以在它不远的地方找到水源。很明显,当时的人们一般都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活动或安扎营地,这是新疆细石器遗存地点的地理环境特征。 从工艺技术和文化类型学上来看,以现有的资料分类,笔者采信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的研究结论,将新疆的细石器文化分为四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