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1-7-22 11:59 编辑
1 A, f7 c& w7 _# W6 t# ?4 w$ s8 W# U. b8 W Q- ]; G' k
这是个需要讨论的石器:即“三角形石器”。我在“黄儿岗遗址”也曾有发现,累计收集有3块。经与发现地其他遗物的参照比对,我认为:它属于“磨石”范围。古人制作石器时很少将石器在砺石上“砺”,而大都用“磨石”在石器上“磨”。由于手握磨石进行磨擦的限制和习惯,使用者不断改变摩擦面,磨石被使用到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比较小(手握已不太方便)并呈现立体三角形状。对于上世纪生长在农村的朋友来说,可能都有擦山芋粉(将山芋、红薯在打满孔洞的铁皮上摩擦,最终得到淀粉)的经历,山芋摩擦到最终一般都是“立体三角形”。(详见:《发现龙山湖遗址》)
: t) ^8 `. x2 d3 o Z( [3 i1 o3 X& H- S8 T+ q6 c9 T) S" j9 d
& K+ u* Y4 g B/ }1 y( T
# Q1 K) v/ g) p) W
2 A% c- j! E" L5 a! |
! B; w3 N* t3 I" L6 L1 J
, w, i$ U- u; |0 u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