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12|回复: 35

转考吴犁,答龙版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7 16: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nyi 于 2010-6-17 17:15 编辑

受赵哥委托,转发此帖
来源于江苏论坛 作者马崧良

本文所指‘吴’,包括吴国以及有吴之前、太湖流域吴地先民(主要是无锡地区的原住民),各考古学文化期;本文所指‘犁’,包括吴囯铜犁、良渚石犁、马家浜石耜以及更早的松土点播的石制工具耒。本文所用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本人采集、收藏。

    本文以出土实物,试图证明:距今五千年前的良渚石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用于水稻田的犁耕农具,同期的中原用石耜、石锄翻地,直到秦汉,中原才逐步普及铁犁。江南用犁比中原早了3000年。

    无锡地区的远古文明,经考古发掘公布的有:施墩、仙蠡墩、锡山(喷水泉)、彭祖墩、江阴高城墩、龙爪墩、祁头山、宜兴骆驼墩、鸿山丘承墩等,最早为距今七千年,属马家浜文化,为新石器中期。无锡文明的源头在哪?是外来还是本土的?不仅无锡没有找到,整个苏南都没有找到。寻找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这一课题,本身就是考古学界的热门课题。我2007年5月在无锡姚湾贝丘遗址发现旧石器后,(见《江南论坛》2007年第7期文《江南发现旧石器遗址》),又在太湖边的姚湾地区陆续采集到了一系列农具——石耒、石耜、石锄、玉镰、石刀、石杵,石臼、石斧、石锛、石凿等,这些石器,基本上都是打制石器。按一般划分,旧石器为打制石器,新石器为磨制石器。如此成套的打制石器农具,反映江南稻作农业的萌芽、起源以及发展,这些是旧石器转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物,这是比泰伯奔吴早三千年到七千年的江南原住民稻作农耕文明。
  姚湾系列农具展示了从采集野生谷物,到驯化后点播、耜耕、犁耕、中耕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前后达七千多年,这说明姚湾遗址从旧石器晚期起,直到新石器晚期,一直是无锡先民聚居的文化中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6: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yi 于 2010-6-17 17:01 编辑

1、石耒。

    下图的两件石器均用黑色燧石打制而成,无磨制痕迹,前端都有使用痕迹。这种型制的石器,过去一般归入石凿类,我认为应定名为石耒。用于点播凿洞放种子,应是农业起源初始阶段的最早石制农具。

    耒,过去专家只提起过木耒。我国的农业考古权威陈文华先生,在其汇编的<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载<<农业考古>>2008年第-期)中,在耒耜类农业工具一栏里,只有木耒、骨耜、石耜,没有过石耒。

    徐中舒先生早年发表<<耒耜考>>,是从甲骨文字和钟鼎铭文的字型形状考释上,论证耒的产生及进化,他认为耒是木杆制作的。四十年代我围陆续出土了木耒,有单齿、双齿,“耒是一种带尖刀的掘土工具,我们在陕西的临潼姜寨遗址和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都曾发现过仰韶文化的木耒遗迹”,“原始单尖木耒可能也用来挖穴点播”,《易经.系辞下》载:“斫木为耜,柔木为耒”,都讲的是木耒,在使用中易于磨损、折断,而且刃部不易入土。先前出土的同类石制品,考古家前辈朱凤翰隶定为石凿,我的标本与此十分相近。也可能中原的黄土松软,只需木耒;江南土粘非石耒不可。其功能是在土壤中插孔,用于播种的专用工具。

    下图这两件实物证明江南原住民使用过石耒,长的直接手持使用,所以石耒从侧面看有个孤线,这弧度正是以人手的小臂长度为半径,所形成的弧度。这种臂长弧度在手持弧背石锛,石锄上都能看到。而短的一把无明显弧度,却有段,证明这是系在木杆上,用双臂垂直上下凿洞的。点播农业应在野生稻驯化之初,还没有开始翻土作业,是由采集经济时期挖掘实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时段应在距今一万年左右。


    这应该是江南早期水稻农业的实物见证!石质:黑石燧石。长16.9、宽3.3、厚2.1cm,左端为鸭咀状刃部,刃呈园弧形,刃口尖利。全部打制,出土于无锡姚湾遗址。
石耒.jpg
2.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yi 于 2010-6-17 17:02 编辑

手持石耒的使用示意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石耒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质:黑石燧石。长10.8、宽2.8、厚1.4cm,左端为鸭咀状刃部,刃呈园弧形,刃口尖利,在长期使用的擦痕。右端打制出台阶段状,便于系于木棒,石器全部打制,出土于无锡姚湾遗址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于无锡姚湾遗址。重石是南美考古学会会标,据他们考据才知用途。原来是组合农具所用。万年前的吴地原住民真聪明!
重石
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石耒的使用示意
7.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尔文1884年在南美智利拍摄到:印地安人仍使用重石加石耒来松土。
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石耜。

    耜是由耒发展而成,石耒用于插孔点种,石耜用于松土。各地出土石耜很多。黄河流域的裴李庄遗址,辽河流域的兴隆洼遗址,出土过大量距今八千年的石耜。江南的河姆渡遗址出土过骨耜,马家浜遗址出土过木耜,马家浜后期出土石耜就多了。一般石耜有对称的双肩,柄部装于棍棒,压而入土松地。

    黄河流域的农耕工具很有可能是沿着石耜--青铜铲(鏄、铫、钱)--铁锹(锨)的演变线路进化的,因为中原的黄土平原松软,一把锹一个人便干得了活。以致中原的原始货币也用青铜布(铲、钱)来作象征物。

    而太湖流域的翻土工具使用石耜、骨耜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江南土质粘,一人干不了,很快便被新发明的∠形石犁替代,石耜则进化为石锄,成为中耕除草的农具,而不用于耕地作业。

打制石器-耜
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质:黑石燧石。高11.1、刃宽12、厚1.1cm。刃孤状,双肩高5.4cm,顶端打制出凹弧可能用于捆绑。
10.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斜柄石耜
高13.5、刃长19.8、厚2.3cm。刃口己两面磨制,锋利似无使用痕迹,疑是祭祀用品。姚湾出土。
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3、石锄。

    外形已近似近代的铁锄,刃口呈弧形,锋利,发明和使用这种整地农具,说明已经开始了中耕除草。过去教材中都说中耕除草是商代才有的,出土此物证明江南农业要比教材写的早一千年。

出土于无锡南郊,东蠡湖南岸的宣古墩。农民割草时捡到。高15.1、宽15、刃高6.5、柄宽4.2、最厚处是2.1cm,刃口磨制,制作精美对称,能手工打制得这么精巧真非夷所思!
12.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4、∠形石犁。

    在太湖四周湖底都有发现,按地层关系可能已到马家浜文化期。有不少学者将此定名为破土器,耘田器,用于破土除根。考古界的老前辈安志敏先生干脆连这是农具都不认账。(见《考古》1988.3)。我以为这是用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考古经验,来生搬硬套江南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根据微痕考古技术,用百倍显微镜仔细观察及模拟试验,我认为应该是最初的犁。称破土器是刃口向下,擦痕应该是竖线条,而∠形石犁的实际擦痕都是水平方向的,左侧凹弧处有明显的牵束光滑痕迹,看来是人力牵引、两人操作的,若如安先生称是厨刀,怎么要两个人来操作这一把小刀。∠形石犁的使用期大约是马家浜后期起,崧泽期普及,再往后到良渚期时,是三角形、带孔的石犁了。


长12.6、高9.5、厚0.9cm。底部弧形刃,左端也是刃口,形成尖利的刃锋。上端可用于系棍,有一人压住推行,中部凹口处有极光滑的擦痕,用百倍显微镜观察,系皮条勒磨痕,应是一人拉牵前耕。
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刃面长至少46cm、高30.8cm。前端已残,据中、日两国考古学者对苏州草鞋山良渚文化遗址水稻田的发掘,一般水稻种植地块都很小,仅几平米到十几平米。使用这把犁松土,水稻田面积恐怕得上百平米。
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7: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5、三角形石犁。

    三角形石犁是最早的农机具。三角形石犁的发明是太湖良渚人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有了它才有流行中国两千多年的铁铧犁。同期中原使用的耜、铲田间作业是一种间隙性操作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无法利用畜力;而石犁的发明诞生了连续作业,开创了畜力拖带,以致后来使用机械动力。

    中原的犁耕到汉代才普及,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犁”字。中原的犁是长江流域传入的。中原史藉称江南“火耕水耨”,那是胡说八道!江南犁耕早中原三千年。在五千年前的良渚石犁实物面前,“火耕水耨”论,“泰伯将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带到江南”论,都不攻自破!

三角形石犁
左侧石犁是件半成品,下面的孔刚雕了些凹点,在修整上面孔时砸裂了个角,报废了。但此件可证石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后背的孔己加工一半,砸击法制孔。两道刃边磨制精细,楔角约20度。高13.4cm、宽11.2cm、厚1.1m,属典型的大量使用的良渚石犁,距今五千年,比中原普及使用铁犁早3000年。
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3 21:19 , Processed in 0.07273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