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5|回复: 9

转-男子自制古董骗贷10亿 原故宫副院长等估价24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0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外飞仙 于 2011-9-6 03:09 编辑

“金缕玉衣”资料图

鉴定专家杨伯达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中间人牛福忠

  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记者翻阅350多本卷宗,联系到当时的鉴定专家深入采访。他们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趟,"过程不太合规矩"。
  富豪骗贷10个亿 为洗钱和蒙蔽银行
  买玉片自制"古董"
  隔玻璃看"金缕玉衣"
  案情
  富豪自制"金缕玉衣" 顶级专家评估出24亿天价
  在"中国400富人榜"中,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一度名列第163名,资产6.2亿元。但没人知道,这些钱是从银行骗来的。
  2000年9月,谢根荣伪造555份房贷合同,以假按揭的方式从建设银行(4.49,-0.04,-0.88%)骗贷6亿多元。但谢根荣不傻,他早早为自己留下后路。本世纪初,媒体突然开始报道一位叫谢根荣的"古董收藏家"。
  在谢根荣贷款诈骗案的卷宗中,有一份证人牛福忠的证言。谢根荣的一审判决书中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谢根荣有两件"古董",一件是"金缕玉衣", 一件是"银缕玉衣"。其实,两件"玉衣"是我用他给的玉片穿出来的,不值钱。他坚持要我找专家给这两件"玉衣"做评估,我就找了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 文祥。王文祥又找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4位专家,一起给"玉衣"作出评估报告,评估价24亿。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的评估费。
  买"文物"意在洗钱
  贷款变成公司"古董"
  对此,华尔森集团财务人员蒋某某称,集团的资金使用权由谢根荣掌握,审批只是个形式。谢根荣从公司拿走的现金,后来董事会决议以公司名义收购谢根荣手里的古董冲账。
  时任华尔森集团执行总裁的郎某为谢根荣的行为作出更明了的解释:买文物的用意就是向外洗出大量的现金。
  这样一来,资金相当于做了个"乾坤大挪移",从银行骗来的贷款变成"古董"放在公司,而"买古董的若干个亿"不会给其他的古董商,自然会到谢根荣个人的兜里,成为干净的钱。
  涉嫌骗贷被行长发现 古董专家签字成"挡箭牌"
  买"古董"更重要的用途在后头。
  2002年底,建设银行某支行行长颜林壮和副行长赵峰凭借经验,发现华尔森集团在骗贷,为此找谢根荣谈判。
  谢根荣先向银行提供了造假的企业财务报表等材料,然后领着颜林壮等人参观了专门用来存放两件"玉衣"的"根荣陈列馆"。
  谢根荣指着一件"金缕玉衣"对颜林壮说:"全世界只有两件,专家已经做过鉴定,市场估价24亿。它在这儿,我还能赖着你们区区几个亿不还?集团 只是一时资金周转困难,只要我们通力合作,还清贷款肯定没问题。"说完,谢根荣出示了有5位国内顶级古董鉴定专家签字的评估报告。
  顶级专家的集体签名,让颜林壮和赵峰相信了谢根荣,觉得即便他有骗贷嫌疑,但华尔森集团毕竟还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不会欠贷不还。另一个问题是,当初按揭贷款是颜林壮批下来的,如果骗贷的事情暴露,作为行长的他乌纱难保。
  银行行长被"蒙蔽"再次提供资金4.56亿
  颜林壮最终做出错误决定:瞒住上级,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企业发展起来,把问题"消化"。
  后经法院查明,这部分的累计金额达4.56亿元。被抓后谢根荣曾满不在乎地对民警说,那段时间光请客吃饭,他就花了3000多万。
  最终,审计署在审计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时发现问题。2008年3月,谢根荣、颜林壮等人被抓。至案发时,谢根荣骗贷的钱有5.4768亿余元无法归还。
  谢根荣一审被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被评估报告蒙蔽了双眼"的颜林壮和赵峰,因犯违法发放贷款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19年。
  谢根荣一审获刑后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目前二审仍在审理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事人  ●中间人牛福忠
  年过六旬,现为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自称是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
  玉片买下来以后确实是我帮着穿成"玉衣"的
  法制晚报(下称FW):谢根荣为什么要做"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
  牛福忠:他不是有个"根荣陈列馆"嘛,搞收藏呗。
  FW:"玉衣"是谢根荣买来玉片找人做的,自然不是古董。明明不是古董,为什么还要当古董去评估呢?
  牛福忠:咳……他当时找我评估,我说评估不了,我哪儿懂啊。他非要评估,我就找了王文祥。其他的专家我也不认识,都是王文祥找的。
  FW:如果"玉衣"本身不是古董,那它的价值就是那些玉片价值的总和。一堆玉片居然价值24个亿,您是否觉得过高?
  牛福忠:这你得问那帮专家去,是他们在评估报告上签的字,呵呵……
  FW:"玉衣"的评估价是24个亿,那谢根荣是花多少钱买来的玉片呢?
  牛福忠:肯定没花24个亿,买的时候不可能那么多钱。他哪有那么多钱啊。评估价只不过是专家说的。这东西按照24亿卖,肯定没人要。
  FW:那些玉片是从哪儿来的?
  牛福忠:都是谢根荣从他浙江老家找的,具体怎么弄到手的我就不知道了。玉片买下来以后,确实是我帮着穿成"玉衣"的。
  FW:那些玉片是古玉吗?
  牛福忠:咳……有的是,有的不是。但玉肯定都是真玉。专家说是古董,那就是吧。虽然我懂点儿,但没人家专家那么懂。
  如果是专家,都得往评估报告上签字。我不是专家,就没签。
  FW:现在"玉衣"怎么处理的?
  牛福忠:我不知道。
  FW:谢根荣给专家评估费了是吗?
  牛福忠:对。当时我在场,钱给了王文祥,他们怎么分的就不知道了。
  ●鉴定专家王文祥
  王文祥,现已七旬,据媒体报道曾担任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总会会长、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
  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后一起商量了一下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文祥称当时是牛福忠找的自己,之后自己找了其他的专家。
  王文祥承认,当时谢根荣已经表示过,“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是他买来零散的破碎玉片穿起来的。“但是,我们觉得玉片零散着,将来很可能被丢弃。能把市场上这些容易丢弃的玉片收集起来,用金线穿成‘玉衣’,对国家来说是个贡献,算做了一件好事。”王文祥说。
  王文祥也承认,“当时评估没走太复杂的程序”,“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后一起商量了一下”。
  对于24亿元的评估价,王文祥说,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史树青老先生提出的价值,“我们没有那么仔细去看”。
  王文祥称,评估报告是他归纳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落笔起草的。但谢根荣只给每人一万多元的费用,不是牛福忠作证时说的“几十万元大家分”。
  “鉴定后,我们特别叮嘱谢根荣,这东西不能去交易,否则犯法。我认为,只要文物不上市场,专家签字谈不上什么风险,这是学术自由。”王文祥说。
●鉴定专家杨伯达   现已八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
  杨伯达告诉记者,鉴定之前,他对华尔森集团一点也不了解,到现场才认识了谢根荣。
  杨伯达承认,鉴定过程确实不太合乎规矩。
  “说老实话,就几十分钟。鉴定时没有开柜,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因为隔着玻璃,看时也不方便。”杨伯达说。
  杨伯达告诉记者,如果是鉴定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须要“上手”。而那次,“玉衣”一直没从玻璃柜里拿出来,专家们也没要求开柜。
  “反正史树青在嘛,他是文物鉴定界的大家,我当时是在他领导下的。”杨伯达说,由于当时没有举手表决的过程,于是自己就随了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就怎么说了。
  最后,大家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当杨伯达从记者嘴里了解到,评估报告成为之后谢根荣从银行骗钱的工具时,表示很惊讶。
  “我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杨伯达说,鉴定时,谢根荣没说过他的意图,他也没想到评估报告会被非法利用。
  杨伯达说,临走时谢根荣每人给了一个信封,可能装了万把块钱。“我现在不再参与这些活动了,在家埋头写书。”杨老说。
  包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在内 权威人士出具评估报告
  记者揭秘当时鉴定内幕 五位专家评估出24亿
  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的算是帮朋友一个忙
  记者采访李劲松老人时,告诉他谢根荣利用评估报告蒙骗银行,导致损失5.5亿后,老人伤心地哭了,一个劲儿地说“没想到”,表示自己一定会吸取教训,深刻反省。
  “那家公司的老板说让大家鉴赏一下,看看他的家产值多少钱。大家一听是‘金缕玉衣’都很感兴趣,毕竟也是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李劲松老人回忆道。
  “当时,有的人仔细看了,有的没有。真正的评估鉴定程序是怎样的,没有国家规定。但专家们应该反复地研究。”李劲松称,“而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 的,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大家就是聚一聚、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证明这个资产的价值。史老是大权威,史老说这个价值是很高的。史老说的话,我们是很尊重 的。”
  “评估是专家们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评估价值只是一个参考。专家意见只是代表个人。评估价值是一个认识问题。”李劲松说。
  谢根荣当时的承诺也让专家放松了心态。李劲松说,谢根荣当时称“玉衣”是他的宝贝,绝不会卖。
  李劲松认为,既然是家产,评估多少个亿都无所谓,只证明这是他的财产而已。
  李劲松说,专家们最后还嘱咐他好好珍藏,并一再强调不准到市场上流通,也不能拿去抵押。
  当记者提到,牛福忠曾说有“几十万评估费”的时候,李劲松发火了,坚称谢根荣只给了每个人几千元车马费。
  “他有什么根据呀?如果是评估,都要开收据,他有收据吗?”李劲松说,估价之后,王文祥起草了评估报告,写着这个文物是什么时代的、什么玉石、评估价值多少钱。
  李劲松称,因为都是朋友,那天就比较随意,并没有按规矩要评估费。那几十万元是不是被中间人拿了,自己就不知道了。
  ●鉴定专家杨富绪
  年近八旬,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
  那种情况下就是最权威的人说了算
  杨富绪告诉记者,按照常规,玉石鉴定程序有大约30个步骤,如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
  杨富绪说,对于玉石的鉴定,应该一片玉一片玉地检测。要确定材质、成分和工艺,需要仪器检测,包括X光机、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等大型仪器。
  “但那次鉴定,玉衣在玻璃罩子里,只能肉眼看。那种情况下,就是最权威的人说了算。”杨富绪说。
  “当时史老在,跟他相比我就是打杂的,史老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是一把手,我们哪能不听史老的。”杨富绪说。
  但杨富绪承认,当时两件“玉衣”的估价偏高。
  “那次鉴定之后,我也想过,这是干吗呢?这么高的价。”杨富绪说。
  杨富绪告诉记者,虽然他不知道后来谢根荣利用评估报告到银行骗钱的事,但在那个时期,用这种方法去银行弄贷款的大有人在。那种事评估费用很高,知名大师看一看就是几万,但不见得有科学的依据。
  “我在报告上签了字,我也有一定的责任。”杨富绪告诉记者。
  延伸采访
  业内流行“不打假”按评估价值收费
  潘家园古玩城一位老板透露,如今业内流行“不打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告诉本报记者,在鉴定界,如果一位名家已经开出了评估报告,其他同行通常不会“拍砖”,都是听之任之。
  而在鉴定界,目前有这样的做法:先口头告诉你,你的玩意儿是真的,价值连城,之后再向你伸手要“鉴定费”,数额相当于他说出来的评估价的一定比例。你只有给够了钱,鉴定师才给你开书面的评估报告。
  采访过程中,受访的鉴定专家李劲松也证实:按照惯例,评估费是评估价值的1%到5%。
  “比如,你的东西可能只值几百块钱,但他告诉你值20万。然后要求你按5%交鉴定费,也就是1万。有些心眼活的人就交了。”一名不愿具名的收藏 家告诉记者,“这样的话,一个不值钱的物件一下子价值20万元,除去交1万元鉴定的费用,卖出后还可以净赚19万。这样的话两方都有便宜,如果没有鉴定师 开出的评估报告,你和谁说你的东西值20万,也没人信。”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京南曾对媒体有过解释:文物的收藏鉴定确实有这种尴尬的现象,哪怕一些权威机构、一些权威大师也有“打眼”的时候,而不同专家有时观点不同难分对错,对此也很难有非常严格的规范。
  《人民日报》海外版:老来天真性更直
  记者采访中几名专家均表示,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随着“史老”的。当时的鉴定界,史树青是最大的权威,他说“玉衣”是真的,值钱,大家就都认同了。
  记者试图联系史树青,但遗憾地了解到,老人已于2007年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
  由此推断,为“玉衣”做鉴定时,老人已经八十出头。记者从《人民日报》海外版找到一篇纪念史树青老人的报道,其中一段耐人寻味:
  (史老)年纪大了,反而像个小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史老夫人说,他对越王勾践剑的事就老大不开心。去年4月,史老在大钟寺地摊上发现一把青铜 剑,他认为是越王勾践剑,当即买下。后来有的专家认为是假的,博物馆不收,史老的老伴和女儿也认为是假的,只值200块钱。为了这事,史老写了一首诗,把 自己比作春秋时期多次献和氏璧不成的卞和。看到史老有点生气的样子,他的老伴对他说,不争论,不争论,身体要紧。老伴说,史老心脏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 院。
  这段文字,《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所拟小标题为:老来天真性更直。
  经济大案
  ●经济案件判决书枯燥文字的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有商界世故人情
  ●“游走”在法制与经济之间,以法制的视角解读经济,关注国内外知名企业,关注社会民生
  A08、A09撰文/记者付中 闫新红 实习生 王晓飞
  ★本栏目稿件将在北京新闻广播《警法在线》栏目互动播出
  栏目主持人:付中
  ●鉴定专家史树青
  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家,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以考古鉴定驰誉中外
  ●鉴定专家李劲松
  年近八旬,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6 17: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乱{:3_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6 18: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6 19: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啊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1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云南生活新报也转载了。都是些国宝级的砖家啊。(天下收藏)不会是王刚主持的那个当场就砸掉的去伪存真栏目吧?砖家们都分不清真假,我在电视上看见王刚砸了不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15: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砖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14: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财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4 2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8 1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专家看不懂,是根本没看,据说就转了一圈,拿了几十万的鉴定费就走了。原像敲老傻一笔而已,没想到是用来骗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4 09:42 , Processed in 0.0499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