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6|回复: 11

文气未得,书功又乏,何言境界格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16: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气未得,书功又乏,何言境界格调% c: T! c% k# d! g' E
" I3 \& o' \$ N$ ^6 k7 M

/ U" j+ w+ e# G( K5 M% P5 r
傅德锋
8 Y! f! P. o. A+ B: u+ k. C( V* t  P
4 m& v- q% @3 n- w4 `4 Q5 j* [" g! G/ c7 g- V
/ ]+ N* a6 z& `& z1 D8 t6 ?

  K- P$ R- p3 n, o# ]9 `& D1 H) Z/ w, e2 L, f
写字与书法在古人那里一般没有太大的歧义,只有书写水平和艺术境界的高低雅俗之别。古人日常书写即用毛笔,且对文章诗词侵淫较深,因此基础功夫深厚,虽不似今人动辄言“创作、出新”,然笔下常有出人意料处。今人日常书写,多用硬笔、键盘,且对文章诗词日渐疏远,对于国学更是不胜了然,偶尔操翰,每言“创作、出新”,根基未稳,复胸乏丘壑,一下笔来,不过是一厢情愿,勉为其难。因此说,一定程度上,今人大多连字也未能写好,何谈书法?更何谈出新哉!古人之于书法,在于熟练耳!然熟极则俗,故又须熟中求生,生则秀,是为自出机杼也。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此言堪称的论,不为欺世也!
) G4 r# O1 @# G& V' [: E$ a% p3 q, H
4 G4 {; J/ O; E( ^- a  y0 j1 U% k, v' u

. X, w% G5 r+ A+ Q- m8 {7 p) \- \# e吾人尝谓,好的书法作品须有一定的艺术含金量,那么何为艺术含金量呢?其实,所谓艺术含金量就是指作品在笔法、气韵、章法、墨色变化等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高度和难度,最后可以归结为书法作品的意境。好的作品,必然有很高的艺术境界,而境界的体现需要笔法、气韵、章法、墨法等等的综合作用作为支撑,有“意外之象”、“法外之象”,能够“字外有字”,使人耐久玩索,回味悠长。像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等等,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即是其具备很高之艺术含金量。要真正学好这些帖子,又谈何容易!即便是赵孟頫的书法,人们每每以“熟俗”视之,像傅山一开始因鄙视赵的人品气节,说赵字“不数过而可乱真”,但到晚年却说“方知吴兴之不可及也”。由此可见,对于古人岂可轻视?率尔轻视者,实为未识古人故也!
% l) A: ~" ]' b9 {
8 w6 d9 t8 L' k. r- k6 T! H7 x; p" x! p( J9 W7 K
# e: J. Y$ X9 r' n+ L$ @
或言“平正”一关被今人目为“写字”(前提是使用毛笔书写),古人需十数年之功方能得之,至“通会”之境,则大多垂垂老矣!今人则“朝学执笔,暮诩己能”,未立大体,即言出新,新从何而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人不欺今人,今人则自欺之!- s! i  M  U6 d1 w. V0 Y

' V2 X/ n4 N4 c% _
+ S8 a: P7 l$ U7 g$ D2 {! e1 a) U  h当下之书,或则稍得古人皮毛,即大胆求变,花样翻新,人人尽而变之,趋之若鹜,则又不免千篇一律。谓古人之书俗者,反不知自身早已俗不可耐也!当下书人或有紧追古人之法者,用笔虽能得其六七,惜乎积淀有限,底蕴不足,欲得古人十之八九,又何其难也!
) T  l) ?! i0 R, R" C" |
( T  B9 w: z  |; F# G; e( B- D+ D% f4 S$ G

( @& C" \* O" h$ n  X3 ?书法与写字,盖有有心与无心之别,留心翰墨,是为“有心”,不近砚池,是为“无心”;古人以自然之心态,下笔为文,吐诸心中块垒,无心于出新,书法反佳;今人斤斤于笔墨,汲汲于名利,急于出新,反致低俗。至若古人应试之书,台阁体、馆阁体是也,可取者无几。而问候、来往之书信,则天机自现,奇趣每见也。故有心无心之别,大有玄机。孟会祥先生谓:“古人创作意识甚淡,只在书写过程中引动天才,妙手偶得,乃为楷模。正是写字之功也!”7 Z3 d. D% q. {6 K( |$ E. {8 {

! S* f0 a, \1 T今人每有自我作古者,学书未几,便借助综合运作,偶得声名,踌躇满志,引动时流。然风光未几,则又多昙花一现,销声匿迹,难以寻觅。其因在于入古不深,变法不慎。犹如以三尺之索,汲七尺之水,岂可得之!诚如孟会祥先生所言:“当年叱咤风云者,不三五载间声望难继,期期言艺术,甚或欲与古人分庭抗礼之士,转眼之间,或成后昆笑柄。所以然者,休说艺术境界,正恐横平竖直写字入门之功尚未具备耳!”
2 M  W  r7 p% e( E* e+ J$ r& s* t4 d. Q0 q4 f6 E

3 h  \( {. @4 k- x是故,愚认为,如若诡辩,则纠缠于写字与书法之间亦无不可。从称谓、概念等方面切入,终是泛泛之谈。今人且休急于与古人争高低,追元逾宋,胜唐迈晋之论,虽则不乏自信,然终究浮泛,难以使人信服。或有一法可医今人之弊,则为老老实实(使用毛笔)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淡于名利,深入古法,入古出新,以古为新,年深日久,或去古人不远矣!惜乎时代喧嚣,人心浮躁,看淡名利,追摹传统而专心古法者又几人哉!

9 Q4 E9 l4 v! I/ M
: j* v- o$ ]6 _& m9 d【本文原载《书法导报》2011年1月13日关注版】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8 17: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7: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学习欣赏,感谢分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2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说得太好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精古人之技,更无古人之心,徒操古人之器,其不为后世笑柄者罕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6: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狐步快步 于 2011-9-9 16:26 编辑
0 N% y6 l+ Z7 _  p8 [( ~* c% R2 {7 r9 l) y3 z4 {- L
今天,仿宋体被国家指定为机械、建筑制图使用的标准字体。- [4 }- e/ U& g" h6 v( R
每种字体,根据各种风格,多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可是有一种字体,却不提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 h  e  \: g' h( Q- M& L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 `3 w+ j! s( u: [- c0 ~他博学多才,仅在书法上的造诣就超越太多人。他综合前人之长(瘦金体),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秀气,刚劲有力,变化得当,今天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标准化、程式化字体。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子汉wangwuyi 发表于 2011-9-8 17:21
3 |- c+ u3 c5 a5 D* V" Z; J/ E拜读

7 {' A  G; M' a8 @4 ^- T(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2 1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回个贴表明我来过。4 e2 Z0 [% k( \, X2 h
6 d9 I+ C- t& A3 s

" \& l6 b4 M: [7 R3 w7 }
  p: X" D2 `( Q
# W( J& x7 D  |/ h+ p: a! A1 O& v4 w* y2 O, `6 A
# K# L: }% a$ q, }$ o
5 Q2 u; j8 u7 Z' _, d/ q1 S, S) j" O$ k
! v; ~3 K" q0 b
( V& F0 A. t3 w
& T; ^2 g5 H0 H& s
$ W- x9 {  X' O
2 W3 `6 j5 p& m"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ku05 发表于 2011-9-12 18:39
* e  m& P9 ^8 P# X嘿嘿,回个贴表明我来过。
1 d3 Y7 v6 M(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23: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德锋艺术简历 傅德锋,著名实力派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又名傅德禅,别号山石道人、海岳道人、醉墨先生、大漠居士,斋名古风堂,1970年7月生于甘肃省张掖市。对文学、书法、篆刻、历史、哲学及禅宗佛老之学均有涉猎,广于游历,视野开阔,略通古今之变。书法喜作狂草和榜书,篆刻工写兼治,长于单刀刻款,有六朝碑拓韵致。书法篆刻作品在全国权威展览当中入展、获奖五十多次,入编《世界名人录》、《亚洲艺坛名流》、《中国学者墨迹选集》等大型典籍二十多部。艺术事迹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美术报》、《羲之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专业媒体做过专题专栏介绍。近年来致力于书画篆刻理论批评研究,有三百多篇约八十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羲之书画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书法》、《印说》等权威专业报刊发表。

山石道人狂草

山石道人狂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7: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然也,然也。今人确实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1-10-4 19:33 编辑
; s( y# l9 `) H+ O2 h  I8 o# }6 ]& p, x" v" m/ q; Z* E  |, d
观傅德锋“狂草”正如其本人所云:“其因在于入古不深,变法不慎。犹如以三尺之索,汲七尺之水,岂可得之!”
( T% p9 [# a! ]3 `; \9 s) L8 t. `& b7 S/ V1 A- D; K" b/ i!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0-15 11:41 , Processed in 0.0973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