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3|回复: 2

专职画家面临生存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15: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家王文龙在西宁市园林文化街租了两间门面房,这两间门面房兼具着如下功能:画室、卧室、教室和画廊。王文龙的油画工作室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油画,工作室中摆放着好几个巨大的画架,其余的地方则堆满了颜料和画具。这样的环境,与王文龙笔下那些充满了唯美气息的油画作品,反差极大。
( d- @5 o4 o! ?4 O9 Q. B4 f  进驻市场的画家) o4 s* p. Y' t" h

* `" R1 w" y/ t% ~% n  卖画,是王文龙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在青海,像王文龙这样单纯靠卖画为生的画家并不多,与王文龙相熟的一位画家掰着手指算了算说:“西宁市,像王文龙这样单纯靠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不会超过5个”。在外地,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像王文龙这样的画家十分常见。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直接与艺术品市场挂钩,甚至那些画本身就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组成部分。他们中的佼佼者,卖画的收入除了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外,往往还有盈余,可是这一切在王文龙看来,几乎就是神话。
2 }$ O, s) D9 N3 [& r! z0 N2 Q, {. ^( ]. ?3 o
  走不出的怪圈9 _0 [4 ^. j) N5 \! ]
  t: r; w! C" p8 `  B3 X1 C/ v
  王文龙是最早一批进驻西宁市园林文化街的画家之一。西宁市园林文化街是西宁市一处规模较大的、以经营花鸟虫鱼古玩字画为主体的商业步行街。8年前,王文龙的油画工作室刚刚入驻园林文化街时,园林文化街上还没有多少商户。“那时候,大部分西宁市民还没有书画收藏的意识。”王文龙说。在这种情形下,王文龙的生意自然十分惨淡。王文龙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工作室刚开张时,二十多天没有一单生意,他只好将自己的一幅油画作品以200元的价格贱卖给了一位外地游客。这样的价钱低得让那位游客感到意外,或许是出于对王文龙的同情,外地游客买走这幅画时,将画框退给了王文龙。“光那个画框就值好几十块呀。”王文龙感慨道。, L1 {4 }8 n* c" \
" G) z6 h% x8 @- n% z" t/ D9 p
  多年来,外地游客一直是王文龙的主要客源,这不仅是因为外地游客有着较强的购买力,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王文龙油画作品的价位便宜,这对于不少外地藏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升值空间。可即便如此,王文龙的生意也不景气。$ \6 C5 H- s( W3 [) [

- N: I+ d8 c0 n8 L$ U0 y- O" l  王文龙指着一幅在全国某重要展览上获奖的大型油画《土乡三月》说,这幅油画如果在北京或是上海的艺术品市场,至少可以卖到40-50万元,可是在西宁,他要价20万元,都找不到买主。
: f4 d4 g: l1 a3 d7 ]# Y
+ |! e2 u; H: \6 W  据王文龙介绍,同一幅油画作品在青海的卖价,要比在外地便宜三分之二。王文龙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青海的总体经济水平偏低,二是青海人还没有艺术品投资意识,青海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起步。% F0 I! g. f9 t0 A5 ~+ Y
5 ^: W& r' i1 }7 i: F4 P6 X
  我问王文龙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外地市场卖,王文龙说,油画有自己的体积和质量,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仅托运就要花不少钱,同时艺术品不是速销品,往往一放就要好几年,资金无法迅速回笼,到外地销售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经济危机”。在王文龙看来,这就是一个“怪圈”。
6 Y- H' A3 E' u; G. B3 c  z& y& g* |$ W( J
  为了交房租,几年前,王文龙不得不带了十几个学生,学生交的学费,勉强够交房租。王文龙说,工作室保住了,就有可能等待市场的复苏,如果连工作室都没了,真的就没有希望了。  \1 o) W* G  J6 n
7 N$ U. \; y# w8 r: N! D+ e  }
  “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多了,自然会影响我的创作。”王文龙这样说。“可是没有教学这一副业的支撑,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画下去。”
, G% Y  s- P- f+ `: p: v4 C1 \4 H% j
  体制内画家的尴尬
9 T. ~* w/ e; G& `1 C. n) @# Z: \$ V) d* B
  画家张建青是西宁画院的专职画家,这也就意味着他不会像王文龙那样为稻粱谋。
/ p$ K. H* `$ h3 G( ]& S; `4 w+ V" H6 _& z  w
  “我的许多外地朋友,都因为卖画致富了,他们的工资仅仅是零花钱,可是我们一年到头也卖不出去几幅画。价位低得还不如外地一个美院学生的作品。”张建青说。" M: K( f& o, q3 M4 M, X
) \& ~3 Y0 f+ [. K1 m7 y( W
  收入上的差异,带给青海画家的是巨大的心理落差。当我们的话题落在如何平衡现实和理想上时,张建青沉默了许久后回答,或许对于大多数青海画家来说,凡·高就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可是偶像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 G# z, f" [; L

, W, R9 Z$ t, k( @0 N$ R- F  张建青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初,西宁的艺术家开始有了市场意识,大家这才知道画画不仅是一种消遣,自己的作品也能换成钱。马西光、贾允中等知名画家的作品,刚一投入市场就获得了许多书画爱好者的追捧,但是他们的作品价位很低,在今天看来,就是“象征性地收费”,可这毕竟让许多画家看到了希望。遗憾的是,近二十年过去了,青海的书画收藏市场并没有根本的起色。价位低、市场小、老百姓的审美水平不高,依然是制约青海书画市场发展的瓶颈。% \$ M) B. t- L) n$ j# K, y

- g( P& S) V- @  J* l  ?( V  “青海画家的作品如果在本地卖,价位不到外地市场价的一半。青海艺术市场刚刚起步,青海人艺术品收藏意识淡薄,经济购买力差,制约了本地画家与市场的接轨。”张建青说。同时,张建青认为,青海缺乏真正具有经济实力和艺术眼光的收藏家,也是一个阻碍青海本土画家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早几年我给西宁某单位画了一幅一丈二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如果拿到外地,至少能卖三到五万元,可是我只要了一万元,他们还给我讲价,我怕丢了这个机会,只好以七千元成交。”张建青说。' e% d$ B. K. C7 y# e! [
  n. @! c, ]$ T% u* s
  除了心理上的压力外,张建青这几年感受最大的还是经济上的压力。“我的工资只够维持我一家老小的正常生活,就艺术创作而言,笔墨纸砚要钱,外出写生也需要钱,靠工资维持我的艺术创作十分艰难。”张建青说。
* w: t: E, B- @' U9 [& W: G, E+ \
  一位成功者的市场感言
* }- M0 I" P, @& A+ F8 w2 ?. l+ @2 X8 Q6 ]- m
  油画家杨少彤是我省最早被国内市场所认可和接受的画家之一,这几年他的油画作品在国内市场上销路良好,作品价位也始终保持着一路上扬的走势,可以说,杨少彤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依靠卖画获得丰厚利润的成功者之一。# i3 x! ]( j- {- t
6 g& \/ v" e+ R; _* E
  杨少彤说,青海书画市场多年来一直呈现了这样的状态,书法比国画好卖,国画比油画好卖。因为油画的价位高,销路一直很不好。这几年,杨少彤的作品几乎全部卖给了外地的画商,按他的说法,青海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品收藏市场。“经济的落后,限制了艺术品的价位,审美眼光的局限,制约了高雅艺术的市场发展。”“我们对于普及高雅艺术,做的工作还不够,老百姓至今没有建立起收藏高雅艺术品的意识。”杨少彤说。7 G& _  h7 |1 g0 R" z
2 \$ N( x+ @, r0 b( f& y, Y, @
  他甚至认为,对于青海画家来说,走进市场就意味着到外地发展。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创作元素,以雪山草原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藏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都是备受外地人喜爱的创作题材。事实上,反映这些内容的油画作品都能在拍卖会上拍出好价钱。“青海画家反映这些内容的作品,在青海就是卖不了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我不认为青海画家的水平差,他们的作品卖不出去,是因为我们本地不仅没有一个成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更没有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和中间商。”杨少彤说。
" l& z( H# x5 p4 j0 N
发表于 2011-9-20 09: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万元玩一下,恐怕工薪阶层还没能力。识货的没钱,有钱的又不识货,难为了王文龙。+ g* Q. [2 C/ W5 y2 Q7 @- ]&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8: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艺术这条路,认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14 14:55 , Processed in 0.2191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